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 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11-2360/TE 国内刊号
  • 1000-0747 国际刊号
  • 5.2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石油勘探与开发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简讯、综合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专家论坛
天然气开发技术现状、挑战及对策1-6

摘要: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预测远景资源量达48万亿m3.截至2004年底,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41万亿m3,其中约7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和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成功开发了四川、长庆、塔里木克拉2、柴达木涩北等气田,形成了陆上四大气区,2004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408亿m3.数十年来,中国气藏开发技术不断发展,已初步形成的主体开发技术包括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技术、低渗透气藏开发技术、中低含硫气藏开发技术、异常高压气藏开发技术、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发技术等.但近年新发现的气藏类型复杂多样,其有效、高效开发和已开发气田的稳产尚面临较大挑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超高压气藏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低渗低产气藏大型压裂及水平井采气技术、多层疏松砂岩气藏控砂及堵水技术、高含硫气藏安全高效开发及防腐和净化技术、凝析气藏循环注气技术等,以适应这些气藏开发的需要.参19

“相控论”的内涵及其勘探意义7-12

摘要:在回顾油气勘探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基于对各类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分析,提出了以储集相为核心的'相控论'的观点和依据,指出在具备成藏基本地质条件的前提下,4类盆地(断陷、坳陷、前陆和克拉通)及其三大勘探领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冲断带、叠合盆地中下组合)中各类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普遍具有'相控'的规律性,对油气富集起控制作用的'储集相'主要包括沉积相和成岩相等,在勘探实践中应突出强调'定相'的勘探理念和思想.重点阐述了三大勘探领域油气成藏和分布的'相控'特征和规律.最后指出以储集相为核心的'相控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图8表1参12

生油理论值得重新审视——答黄第藩、梁狄刚《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一文13-16

摘要:针对黄第藩、梁狄刚二位对无机生油论的商榷文章,简要地重新申述了作者的立场.认为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机生油论的各种指标客观上的确能够指导找油的实践,但目前的生油理论的实质可能只是一种盖层指标以及与间接油苗相类似的找油指标.直到今天,谁也没有在实验室里证明低温(50~100℃)条件下有机物可以生成石油;认为如果今后石油无机生成学说得到普遍接受,那么虽然将仍旧主要在沉积岩中找油,不过由于打破了思想束缚,就会勇于去开拓新区、新层系的勘探工作,并且也会注意去寻找与深断裂有关的油气藏.近年来随着中国各盆地的勘探深度逐渐加大,在目前开发的油气田的范围内,只要向深部打井,在深层还可以找到油气.如果思想禁锢在有机生油论的框框里,就会贻误油气田的发现.参3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石油地质研究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17-20

摘要:渤海海域辽西低凸起锦州南(JZS)太古宇变质岩油藏是渤海海域最大的潜山油藏,岩性以片麻岩及其形成的碎裂岩为主.根据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及常规测井信息,将该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划分为4类:①网状缝-溶孔型;②角砾状破碎型;③溶蚀裂缝型;④微裂缝-致密型.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发育经历了成岩阶段→前埋藏阶段→抬升剥蚀褶皱断裂阶段→表生阶段→后埋藏阶段,主要控制因素为新生界沉积前古地貌及中、新生代构造应力作用,风化残积物主要分布于局部高点的宽缓斜坡区,构造作用、表生期的风化淋沥作用和油气充注期有机酸溶解作用等对储集层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影响.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的演化模式对类似潜山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方案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图6参7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地球化学控制因素比较21-24

摘要:山西沁水盆地南部晋城地区和西部霍州地区的煤层热演化史和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表明,演化程度最高的地质时期决定了煤层气的组分和组分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煤层气的组分和组分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也反映了煤层所经历的热演化过程.由于煤层气储集于其源岩煤层中,因此热演化过程对其地化特征的控制作用既不同于常规气藏的阶段聚气过程,也不同于常规气藏的连续聚气过程.由于储气方式的差异,次生作用对煤层气和常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方式和效果也不同.图2表2参23

碳酸盐岩有效排烃动力条件与临界有机质丰度关系25-28

摘要:在碳酸盐岩的可能排烃动力学模型中,微裂缝作为压力释放的有效通道至关重要.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过程中微裂缝的形成难以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根据产物计量和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生烃增压值,并通过岩石物理性质得到的理论破裂压力阀值判断其形成的温压条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有效排烃动力与有机质丰度有关.当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一定时,有机质丰度越高,所产生的生烃增压就越大.有机质丰度很低的碳酸盐岩在一般地温条件下,难以产生足够的生烃增压使岩石破裂并形成微裂缝作为效排烃通道.在常规的油气生成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有机碳含量0.2%~0.3%可能是满足有效排烃动力条件的临界有机质丰度.图5表1参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剥蚀脊与沟槽29-31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位于稳定克拉通中央古隆起东部,是与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风化壳型气田.由于古岩溶作用明显,风化壳顶面具有显著的岩溶地貌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沟台并存格局.前人对这一地区地貌研究中,在气田东部和西部划分出多条树枝状沟槽,并认为它们成因相同.通过最新资料研究,认为二者特征差异明显:西部为剥蚀脊,是古中央隆起带向古海盆由面状剥蚀到脊状延伸部分,其奥陶系上部地层缺失是风力作用和化学溶蚀、淋滤作用造成的;东部为沟槽,奥陶系上部地层因线状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缺失.图2表1参6

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成果和方向32-37

摘要:准噶尔盆地已发现了12个陡坡型扇体油气藏,在缓坡型沉积体系中也发现石南4井区、石南21井区、石南26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辫状河道砂体岩性油藏以及中拐凸起三工河组和自家海凸起西山窑组岩性油气藏.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和多期湖平面升降,是形成各类岩性圈闭的基础;多源、多灶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烃源保障;多期断裂活动、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发育为岩性圈闭多期成藏构筑了良好的油气输导系统,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很大.但目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探明率仅4%左右,在已探明油气储量中所占比例尚不到22%.认为目前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主要有五大领域:西北缘二叠系、三叠系陡坡型扇体;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大型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滑塌扇岩性圈闭;陆西和阜东斜坡头屯河组(或石树沟群)河道砂体岩性圈闭;受车莫低凸起控制的侏罗-白垩系河道深切谷地层-岩性圈闭;玛湖西斜坡受侏罗纪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地层-岩性圈闭.图7表1参9

塔中地区天然气氦、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38-41

摘要:氦同位素组成对大构造背景下的构造演化特征具有指示性,而对同一盆地内部较小区块的构造演化差异特征指示性不明显.塔中地区天然气的3He/4He组成具有典型壳源天然气特征,和塔里木盆地整体大地构造背景一致.与中国其他油气区寒武系-奥陶系天然气氩同位素组成相比,塔中地区天然气氩同位素40Ar/36Ar组成有一定特殊性,原因是该区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中氩的母体元素钾的丰度较低.利用元素衰变原理估算塔中地区天然气40Ar的母体元素钾的百分含量表明,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中的泥质和泥质条带对该区天然气具有重要贡献.图2表3参17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坡洼过渡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42-45

摘要: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构造油气藏勘探的难度日益增大.分析西部凹陷中南段坡洼过渡带的沉积体系、油源体系、输导体系及油藏封盖体系,认为坡洼过渡带具备形成大规模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主攻方向之一.在该思路指导下,综合应用测井、地质与地震资料,在坡洼过渡带实施勘探后,陆续发现了欢103、齐231、锦306等岩性油气藏,建成了亿吨级优质油气储量区块,展示了坡洼过渡带良好的勘探前景.图6参10

北塘凹陷塘沽一新村地区古近系异常高压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46-51

摘要: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塘凹陷塘沽一新村地区古近系存在欠压实导致的异常高压。根据声波时差和试油静压资料,塘沽新村地区古近系普遍发育2个欠压实带,下部欠压实幅度明显高于上部欠压实幅度,异常高压油藏主要分布在3500m以下深度的沙三段深层中。油藏压力系数平面分布与沉积相带和断层的活动性有关。不均衡压实和生烃作用是形成该区古近系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异常高压抑制烃源岩演化,促进油气初次运移,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促进深层裂缝形成,提高原油产量,控制油气藏平面分布,异常高压泥岩对下伏储集层起良好封盖作用。图6表1参33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其他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度勘探年会召开51-51

摘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度勘探年会于2005年11月1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3个油气田以及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公司的负责人与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专题研究,与会者一致认为:油气勘探只要坚定地走技术发展之路,就能不断获得更新更大的发现。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石油地质研究
储集层参数随机建模方法在扇三角洲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52-55

摘要:扇三角洲储集层在中国陆相盆地中广泛分布,各种亚相砂体的非均质性严重.在郯庐断裂带中段潍北盆地灶户鼻状构造带主力油层孔一段、孔二段扇三角洲相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研究中,综合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其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根据地质统计学变差函数和随机模拟理论,运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同时利用分形克里金插值理论,建立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形几何模型.对各种模型进行的比较显示,克里金模型较好地表现了物性参数的整体趋势;序贯指示模拟较好地再现了储集层非均质性;而分形克里金模型既反映了储集层宏观物性分布,又反映了其内部非均质性变化.图6表1参12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一五彩湾地区侏罗系基准面旋回划分及隐蔽油气藏56-60

摘要:白家海一五彩湾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侏罗系构造圈闭不发育,隐蔽油气藏已成为主要勘探目标。为满足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要,提高储集层、隔层预测的精度,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原理,通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侏罗系识别出12个基准面升降的转换面,根据基准面旋回划分,将侏罗系自下而上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三级层序、11个四级层序。根据精细地层对比分析,侏罗系隐蔽油气藏的圈闭主要是位于层序Ⅲ基准面下降期湖退三角洲前缘砂体和层序Ⅴ、Ⅵ基准面上升期的河道砂体。图3参18

酒西坳陷下白垩统藻纹层灰岩生烃特征61-65

摘要:酒西坳陷下白垩统藻纹层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是该区主要烃源岩.碳同位素及各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表明,酒西坳陷主要原油为成熟度较低(甾烷异构化参数一般为0.45~0.50,尚未达异构化终点)的原油,伽马蜡烷、C30甲基甾烷和甲藻甾烷含量相对比较高,重排甾烷含量低,反映其母源沉积环境是具有一定成度的微咸水和弱碱性还原条件下藻类较发育的水体.这是该区原油的主要特征,也是酒西坳陷碳酸盐岩生烃的特色之一.图11参11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综合勘探开发技术
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层序地层与沉积分析中的应用66-68

摘要:对于以砂泥岩为主要岩性的陆相含油气盆地,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分析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根据波阻抗特征,能够有效识别层序边界,划分层序;波阻抗反演资料所反映的岩性、砂泥比、砂体叠置样式的变化等信息为体系域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将波阻抗特征与岩性信息相结合,能够进一步识别典型砂体、划分相边界等.给出了该技术在东营凹陷层序地层分析和沉积分析中的成功应用实例.图5参9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其他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的生成》已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68-68

摘要:由张水昌、梁获刚、张宝民等撰写的《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的生成》近期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与勘探丛书》(贾承造院士主编)的第七卷。该书从塔里木盆地急需解决的重大地质问题入手,针对多旋回复合一叠合含油气盆地具有多层系、多凹陷生烃、油气多期充注成藏和油气藏遭受多期改造破坏的特点,集中多学科力量,运用多项技术,从最基础的岩心描述与实验分析入手,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生成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过程以“低中找高”为指导思想,即在总体有机质丰度较低的地层层序中确定高有机质(有机碳含量大于0.5%)层段和展布,从而深化了海相油源区的研究;运用古生物演化和特殊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技术,突破海相油源识别的瓶颈;运用含油气系统的分析方法和烃类流体运移历史分析技术,深化了多期构造运动背景下油气藏形成期和成藏演化史的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综合勘探开发技术
水淹层小波包能量特征识别方法69-71

摘要:储集层的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间微差形态波形的复杂程度隐含着储集层含油气性的信息.油层水淹程度不同,其小波包能量特征差异较大.无论水淹程度如何,小波包能量均随频率增大呈指数递减;水淹程度越重,小波包能量减小趋势越明显.某些频率成分的能量因水淹类型不同表现出极大差异,水淹层和纯水层能量表现为被吸收削弱,而油层和弱水淹层则表现为能量增强.对于利用传统测井解释理论判别比较困难的'低电阻率油层和高电阻率水淹层(水层)',基于测井信息的小波包能量特征识别方法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图2表1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