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 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11-2360/TE 国内刊号
  • 1000-0747 国际刊号
  • 5.2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石油勘探与开发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简讯、综合研究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专家论坛
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与无机生油论者商榷1-10

摘要:针对某些无机生油论者对有机生油论提出的异议中的部分论点进行讨论,包括现代有机生油理论体系及其实践、现代生油理论的科学性、勘探中油源的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大型天然气田的成因、无机气的成藏问题以及对大庆油田、基岩油藏和未成熟石油的认识等.通过这几方面的讨论,就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与无机生油论者进行商榷.图7表1参29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石油地质研究
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11-15

摘要: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凝缩体的概念、陆相盆地中湖相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体系域的划分以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在对各类陆相盆地层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勘探情况和建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可能,根据坡折带的有无,将陆相盆地划分成2个或3个体系域,建立了断陷型盆地、坳陷型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的沉积体分布格架和地层层序模式,为在陆相盆地中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图6表1参26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体类型及储集性16-19

摘要: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是以海滩浅海陆棚为主的沉积体系,具有海侵背景下受风暴控制的海滩-浅海陆棚沉积模式,上沥青砂岩段以潮坪沉积为主,并有部分海滩沉积,横向相变明显,垂向交互叠置.塔中地区柯坪塔格组砂体类型主要为前滨-临滨砂体、浅海浅滩砂体、低潮坪砂体、潮汐水道砂体等.浅海浅滩和前滨临滨砂体物性好于潮坪砂体.沉积作用以及沥青充填程度对成岩的综合影响是控制后期优质储集层成因的主要因素.沥青充填空间主要为原生孔隙,存在一定程度的沥青二次生烃,产生的较大量有机酸可以溶解砂岩的一些物质,现今原油产层的孔隙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混合类型,次生孔隙内很少见残留沥青.塔中地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取得了一定进展,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滨滩浅海陆棚砂体是岩性地层圈闭勘探的重点.图5参18

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运聚规律与成藏20-24

摘要:在确定烃源岩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薄片镜下沥青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均一温度的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地温史,按照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阶段性理论,发现并证实泸州古隆起核部存在一个印支期古油藏.指出连通嘉陵江组至下伏烃源岩的深大断裂和基底断裂及其伴生的断层为烃类运聚的主要途径,是油气成藏的'烃源断层'.该区油气成藏关键时期为中三叠世、中侏罗世前后和晚白垩世前后.图4参11

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条件对比25-29

摘要:对比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油气成藏条件,二者在上古生界烃源岩厚度、有机质类型等方面差别不大,只是渤海湾盆地存在二次生烃,而鄂尔多斯盆地由于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只有一次生烃;二者的上古生界储集层都属于低孔低渗类型,盖层对生成的油气都能起到很好的封盖作用,认为二者成藏模式十分相似.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主要储集于岩性圈闭中,上古生界岩性油气藏在渤海湾盆地未来的勘探中值得关注.图2表1参32

尕斯库勒油田E3^2油藏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30-33

摘要:通过分析尕斯库勒油田E32油藏白云岩储集层的空间分布、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形成机制和储集性,认为本区白云岩储集层为准同生成因,主要形成于滨湖、浅湖和半深湖环境,滨湖区主要由毛细管作用形成,浅湖或半深湖区则主要由回流渗透作用形成.其储集空间包括基质孔隙和裂缝孔隙两部分,为双孔隙介质,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层.油田勘探实践已经证实了这类储集层的重要性.图4表1参14

东海平湖气田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特征34-37

摘要:油气的物性和低分子正构、异构烷烃、芳烃、非烃及碳同位素资料均是较好的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指标,它们的垂向变化规律显示天然气垂向运移的特征.根据这些指标的垂向变化规律,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气田八角亭构造天然气运移方向为从PHB井指向PHF井;放鹤亭构造天然气运移方向为从PHA井到PHD井、从PHD井再到PHE井.平湖断裂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图4表2参11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其它
新书介绍37-37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石油地质研究
松辽盆地古龙地区天然气勘探方向38-41

摘要:松辽盆地断陷期控陷断裂的形成历史复杂,各个区段的断裂最初独立发展,进而相邻区段的断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连接成一条完整的边界断层,所经历的复杂的运动学过程控制了断陷的基本结构.古龙地区由于控陷断裂发育程度低,所以深层断陷的平面分布比徐家围子地区零散,纵向沉降幅度较小,缺少大中型的区域性生烃中心,烃源岩分散于各个独立的小型断陷.古龙地区天然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应位于南部规模较大的茂兴断陷,有利聚集带应是茂兴断陷的半深湖相烃源岩发育区.图7参10

河口坝砂体构型精细解剖42-46

摘要: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储集层构型分析法,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为例,对河口坝构型进行研究.通过层次分析,将河口坝分为3种级次: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河口坝内增生体.中期基准面旋回、短期基准面旋回及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分别控制这3种级次砂体构型的发育.沙二段8砂层组的3个中期基准面半旋回水体由深变浅的过程回控制了3套反韵律河口坝复合砂体的形成;每个中期旋回内部又发育若干由短期基准面旋回控制的单一河口坝砂体,这些砂体垂向相互叠置,形成向湖盆方向斜列的一系列砂体;单一河口坝砂体内部发育河口坝增生体.河口坝复合砂体间发育水平泥质隔夹层,单一河口坝砂体之间发育斜交隔夹层,增生体之间局部发育水平夹层或斜交夹层,对剩余油分布有较大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口坝储集层构型模式.图6表1参21

松辽盆地南部大布苏地区青三段特殊沉积现象研究47-50

摘要:松辽盆地南部大布苏地区青山口组中部发育的多套厚砂层组见良好油气显示,具有良好成藏潜力.该砂层组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反射,强振幅反射在平面上呈两组方向的条带状分布.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和重要探井资料,通过合成记录标定、连井三维地震资料层位对比,确定了该砂层组归属于青三段的下部;再根据二维与三维地震剖面对比、两步法F-K滤波处理、相干体检测、制作沿层切片、与相邻工区对比等,排除了采集脚印的可能.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砂体发育于建设型辫状三角洲前缘,由于特定的地质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长距离顺直河道沉积现象.该砂层组上覆泥岩较厚,主要为构造控油,相带变化也决定了油气的富集程度.图12参3

珠江口盆地PY30-1气田陆相石英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51-55

摘要:珠江口盆地发现的PY30-1气田其规模储量在300亿m3以上.依据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详细研究该气田PY30-1-3井储集层特征及成岩作用,按照最新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标准,该区主力气层SB13.8层处于开启性弱碱型水(pH值为7.53)循环环境,胶结作用不强烈,成岩作用较弱,处于早成岩B期;主力气层MFS18.5层处于中成岩A期,属于相对封闭性弱酸型水(pH值为6.41)循环环境,温度的增加催化了溶蚀作用的进程,为次生孔隙带的发育提供了条件.据此建立了陆相石英砂岩类储集层的成岩模式.图7表2参13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2段储集层岩性微观特征差异性的地质意义56-58

摘要:通过大量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分析,并结合储集层物性、压汞等分析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2段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微观储集特征的差异.石英砂岩石英含量高,杂基和软岩屑含量低,几乎不含长石;岩屑砂岩则石英含量低,杂基和软岩屑含量高,普遍含少量长石.根据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的显著差异分析,石英砂岩是清水高能化学环境的沉积,沉积速率缓慢,具有以粒间孔为主的复合型孔隙组合,储集性好,勘探前景广阔;岩屑砂岩是混水低能、地表化学作用较弱环境的沉积,沉积埋藏作用迅速,孔隙发育差,仅见少量粒内溶孔,储集性差,勘探效益不明显.图4表1参7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气田遥感综合勘探研究59-61

摘要:柴达木盆地东部天然气藏的圈闭为低幅度构造圈闭.该区含气层、表层气、地表盐沼等均可造成地震剖面上的低速效应,因而构造形态在常规地震剖面上得不到真正反映.该区第四系构造圈闭多为同沉积成因,对遥感数据增强处理识别出多个局部构造.选择已知的涩北1号气田和新发现的达南4号等目标进行地面化探、地磁测量等野外工作.结果表明达南4号与涩北1号具有较相似的地球化学异常.地磁异常揭示达南4号为一继承性局部构造.达南4号在常规地震剖面上有小幅度构造显示,并且多组同相轴有下拉特征.综合分析得出达南4号应为受长轴方向为北西西的构造控制的天然气藏.图6参6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综合勘探开发技术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技术对策62-64

摘要: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是这一领域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表起伏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地下构造复杂是制约该地区地震成像的三大难题,三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但核心因素是地表的起伏.对起伏地表作叠前深度偏移是公认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时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探索静校正和深度域成像一体化解决方案,重点解决基于起伏地表的剩余静校正和从地表出发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是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的技术关键.图5参12

碳酸盐岩裂缝-孔隙型储集层综合预测方法研究——以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带T1j2^2储集层预测为例65-68

摘要:川东大池干井构造带T1j22储集层为具有孔隙及裂缝双重介质的碳酸盐岩,采用地震的多方法组合预测效果较差.从研究预测裂缝及孔隙双重介质的方法入手,对筛选出的预测方法进行敏感性检验或改进,最终用曲率法、有限元构造应力场模拟法以及地震法(速度反演、属性分析和偏移剖面解释)等进行综合预测,并根据预测的可靠程度将储集层划分为2类.Ⅰ类储集层分布在3类方法预测结果的叠合区内,可靠程度最高;Ⅱ类储集层或分布在曲率法及有限元法预测结果的叠合区内,或分布在地震剖面异常与STRATA速度反演或地震剖面异常与地震属性预测结果的叠合区,可靠程度较高.实际检验证明,这种综合预测法相对可靠且实用,是目前预测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较好的方法.图4参10

形成煤成油田的制约条件69-73

摘要:煤成油田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形成煤成油田的有利条件是:煤系沉积于湖湾沼泽相或三角洲间湾沼泽相,具备较佳的生油显微组分和较好的地球化学综合指标,具备较低的热演化程度、较佳的孔隙结构并经受了适宜的地质营力;含煤盆地在宏观上具备完整的湖(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局部有良好的岩性组合和构造;最直接的标志是已发现的原油或油砂具备典型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即族组成中饱和烃含量异常高、饱/芳值高、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低;具有反映高等植物生源的甾、萜烷分布特征;处于低成熟演化阶段;沉积环境偏氧化;富集重碳同位素.表2参46

横波各向异性在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评价中的应用74-77

摘要:对碳酸盐岩中裂缝是否存在及其有效性的评价一直是碳酸盐岩测井储集层评价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横波在各向异性地层中传播具有分裂现象,而裂缝性地层应具有各向异性,利用偶极横波成像测井资料所提取的快、慢横波信息能指示地层的各向异性大小,而裂缝的密度、张开度等与裂缝的各向异性有密切关系,从而识别裂缝及其有效性.在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中的实际应用证实,被充填裂缝的横波各向异性特征弱,而未充填裂缝的横波各向异性强,利用横波的各向异性特征,可以定性分析裂缝的有效性,为试油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图5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