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51-1145/R 国内刊号
  • 1003-6946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妇产科是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讨论_女性生育力低下及生育力保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临床病案讨论、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综述与讲座、论著与临床、短篇报道

实用妇产科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妇产科杂志专题讨论
子宫创伤后的妊娠期管理专题讨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治1-3

摘要: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即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随着妊娠的进展,孕囊与子宫切口瘢痕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CSP在所有妊娠者中发生概率为1:2216—1:1800,在有剖宫产史者中发生概率为1:500,占异位妊娠的4%。

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期管理3-6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2010年调查剖宫产情况显示,我国剖宫产率高达46.2%,而其中无指征剖宫产率占11.7%。剖宫产率升高是世界性问题,从1996年到2006年,美国剖宫产率上升60%;英国从1990年到2008年,剖宫产率翻一倍,从12%上升到24%。高剖宫产率和生育政策的变化,瘢痕子宫再妊娠可能伴随切口憩室、瘢痕子宫妊娠、病态胎盘附着等问题,如何实现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妊娠期安全管理成为产科医生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期和产时管理简述如下。

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术与孕期子宫破裂6-8

摘要:子宫腺肌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过多和不孕不育,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该病的治疗视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而定。多种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可用于子宫腺肌病。子宫破裂是少见的孕期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儿健康。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接受子宫腺肌病灶挖除术患者的不断增多,术后妊娠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越发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重点关注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术与孕期子宫破裂的风险。

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修复与妊娠安全8-11

摘要:子宫憩室按照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子宫憩室极为罕见,可能为胚胎发育过程中副中肾管发育异常所致,憩室位于宫壁内,开口于宫腔,仅有一小孔与宫体相连。后天性子宫憩室也称为假憩室,常常为剖宫产术所致。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又称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缺损(previouscesar—eanscardefect,PCSD),是指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切口处由于愈合缺陷,

子宫创伤后妊娠期母儿监护11-13

摘要:目前,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更多地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剔除术,尤其是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开展和二孩政策的实施,腔镜下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的妇女较前明显增多,妊娠中晚期自发性子宫破裂的病例报道也常常可见。子宫破裂是威胁母儿生命安全最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无瘢痕的妊娠子宫破裂发生率为1/5700~1/20000,

子宫创伤后分娩时机和方式13-15

摘要:子宫创伤的最常见原因是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其次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正术等。子宫创伤后形成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瘢痕。随着国内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上述原因造成的子宫创伤再次妊娠的孕妇增多。子宫创伤后再次妊娠可能发生子宫破裂,严重威胁母婴的安全,由于创伤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过程母婴安全性问题,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的孕妇明显增加。此外,即使有试产条件的孕妇分娩过程中仍存在子宫破裂风险。因此,

《实用妇产科杂志》入选“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15-15

摘要:2017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会”,公布了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实用妇产科杂志》荣幸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

实用妇产科杂志临床病案讨论
停经9+月,咳嗽伴右侧胸痛13天16-19

摘要:1病历摘要 患者,藏族,36岁,C7P6,因停经9+月,咳嗽伴右侧胸痛13天于2017年3月1日入院。末次月经具体时间不详。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停经30+天,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提示妊娠。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早孕期间无阴道流血、流液,无毒物、药物、射线接触史。孕期未建卡未产检。孕4+月感胎动至今。孕中晚期无头晕、眼花,无皮肤瘙痒,无多食、多饮、多尿等。

实用妇产科杂志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
2017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产后出血实践公告》解读19-21

摘要:全球每年估计有100000孕产妇因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而死亡,PPH一直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27.1%。实际上,绝大多数PPH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水平与美国相当,但是PPH仍然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PPH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近期,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CollegeofObstetriciansandGynecologists,ACOG)了最新的PPH实践公告,

实用妇产科杂志综述与讲座
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及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22-26

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基于通过采取围手术期一系列有循证依据的管理及护理措施,以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并加快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理念。其目的是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再次住院率、医疗成本的原则下达到快速康复、增加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日及降低医疗费用。最近,虽然有国外学者提出ERAS理念在妇科及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及护理中应用,然而其切实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尚非常局限且仍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数据。本文就ERAS在妇科手术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管理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总结,并就ERAS在妇科手术及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应用提出思考及展望。

遗传学因素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26-29

摘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由于卵巢功能丧失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闭经、不孕、性欲减退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POI的发生具有强大的遗传背景和高度异质性,其遗传因素涉及X染色体异常、基因的变异、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方面。染色体异常是POI主要的致病原因之一,其中X染色体异常对于POI的影响较为显著;POI相关的致病基因包括LKB1基因、TBP2基因、EX01基因等;POI患者卵泡细胞内的线粒体DNA含量相比正常人显著降低。近些年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全外显子组测序研究(WES)等技术的应用,更多的候选基因被发现,为P01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生殖道HPV感染与阴道混合性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30-34

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混合性感染之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同时行阴道微生态及HPV分型检测的1914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914例患者中,HPV感染率28.00%(536/1914)。1378例未感染HPV者中阴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为55.88%(770/1378),536例HPV感染者中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为65.30%(350/536),HPV感染者较未感染者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高(P〈0.05)。阴道微生态正常者HPV感染率为25.26%(97/384),阴道混合性感染者HPV感染率33.86%(64/189),阴道混合性感染者HPV感染率较阴道微生态正常者高(P〈0.05)。以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为对照(OR=1),阴道混合性感染与HPV感染问的OR,=1.515(95%CI1.037~2.213)。阴道微生态正常者HPV16/18感染率为7.55%(29/384),阴道混合性感染者HPV16/18感染率为17.99%(34/189),混合性感染者较阴道微生态正常者高(P〈0.05)。以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为对照(OR=1),阴道混合性感染与HPV16/18感染间的OR。=2.685(95%CI1.580~4.563)。结论:阴道混合性感染可增加HPV及HPV16/18的感染率,特别是可以增加HPV16/18的感染率。

妊娠早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妇女自身抗体阳性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34-37

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早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孕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一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妊娠早期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总甲状腺素(TT4)、TPOAb筛查,并且有妊娠结局的孕妇共13973例。根据检查结果把孕妇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N)+TPOAb(-)组、N+TPOAb(+)组、SCH+TPOAb(~)组和SCH十TPOAb(+)组。比较4组孕妇妊娠结局及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3973例孕妇中,N+TPOAb(-)组10179例(72.85%),N+TPOAb(+)组628侈0(4.49%),SCH+TPOAb(-)组347例(2.48%)。SCH+TPO-Ab(+)组574例(4.11%)。SCH+TPOAb(+)组孕妇流产93例(16.3%)、妊娠期糖尿病133例(23.2%)、早产99例(17.2%),其发生率均高于SCH+TPOAb(-)组,分别为42例(12.1%)、59例(17.0%)、39例(11.2%);高于N+TPOAb(+)组,分别为70例(11.1%)、98例(15.6%)、51例(8.1%)和N+TPOAb(-)组,分别为835例(8.2%)、1033例(10.1%)、794例(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TPOAb(+)组孕妇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旱剥、前置胎盘、足月胎膜旱破、出生低体质量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发生率与SCH+TPOAb(-)组、N+TPOAb(+)组和N+TPOAb(-)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合并SCH且TPOAb(+)可增加流产、早产、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建议广泛开展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和TPOAb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减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4827例孕产妇妊娠期病种分布及妊娠结局38-41

摘要:目的:了解2014年度孕产妇妊娠期病种分布情况和分娩的母儿结局。方法:对我院4827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种分布及分层分析高龄(≥35岁)、未定期产检(产检〈5次)、不同分娩方式的病种分布和母儿结局相关指标。结果:@4827例孕产妇中病种分布前3名依次为:胎膜早破(21.11%)、妊娠期糖尿病(20.20%)、脐带绕颈(14.38%)。②高龄孕产妇中病种分布前3名依次为:妊娠期糖尿病(34.72%)、瘢痕子宫(33.33%)、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6.67%)。③未定期产检孕产妇病种分布前3名为胎膜早破(23.36%)、瘢痕子宫(22.43%)、前置胎盘(10.28%),主要来自于基层转诊或急诊。④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病种分布相比,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瘢痕子宫、妊娠期胆汁淤积、羊水过少及胎儿窘迫等严重威胁母儿生命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斟827例孕妇均健康出院,共计4907例新生儿,4811例存活,死亡新生儿26例,未定期产检孕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非正常体质量儿及转儿科率高于全体新生儿。结论:不同特征的孕妇妊娠期疾病分布不同,高龄及未定期产检孕产妇中严重威胁母儿安危的病种明显升高。

2178对自然流产史夫妇染色体分析42-45

摘要:目的:分析自然流产史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种类及其在男女性中的分布特点。方法:检测2178对自然流产史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发生率及其在男、女性中的分布差异。结果:2178对(4356例)自然流产史夫妇中发现染色体异常539例(12.37%),其中男266例,女273例。染色体结构异常87例,其中相互易位最多见为58例(66.7%,58/87),有27例为世界首报染色体结构异常核型。其次为罗伯逊易位13例,倒位6例,插入、缺失等其他异常核型1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8例,包括2例标记染色体、1例XYY及5例不同类型的X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多态性改变444例中,D/G组染色体随体区变异最为多见,共271例(61.04%,271/444)。结论:自然流产史夫妇外周血染色体异常均有发生,男女性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染色体异常以相互易位为主。染色体多态性发生率较高,对以自然流产史就诊的夫妇,有必要同时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病因的分析与诊断,并为临床咨询及后续生殖干预提供依据。

37例双胎一胎胎死宫内后存活儿预后分析46-49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双胎一胎胎死宫内(SIUFD)后存活儿的预后,探讨不同孕周及绒毛膜性双胎发生SIUFD后不同妊娠结局,并完善SIUFD的监测管理。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SIUFD病例37例(剔除双胎输血综合征病例11例),对SIUF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SIUFD的发生孕周、存活儿的期待治疗时间、发生死亡的原因及不同孕周和不同绒毛膜性存活儿的预后,并电话随访新生儿生长情况。结果:37例SIUFD的发生时间以孕早期多见,占64.86%(24/37);SIUFD发生后期待治疗的时间最短1天,最长231天,平均116天;死亡原因中脐带及胎盘异常造成的占32.43%(12/37),胎儿畸形占8.11%(3/37);存活胎儿早产(分娩孕周小于37周)的有9例,其中最小孕周32周,足月分娩28例;早产、新生儿窒息、急诊剖宫产、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单绒毛膜双胎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双胎;同时SIUFD发生孕周〉13周时其存活胎儿的早产、新生儿窒息、急诊剖宫产的发生率也大于≤13周的SIUFD。对中、晚孕期发生SIUFD的13例病例存活儿近1年的随访,未发现存活胎儿存在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的有关损伤表现。结论:SIUFD发生后存活胎儿的预后与SIUFD发生孕周及绒毛膜性有关,虽然本研究中暂未发现发生SIUFD后存活儿在单绒毛膜双羊膜中双胎出现比双绒毛膜双羊膜双胎更高的神经系统不良后遗症,但仍需要长期随访。

青海地区藏汉民族HLA-G5-UR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sHLA-G与子痫前期的关系50-55

摘要:目的:检测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藏汉民族子痫前期(PE)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5’上游调控区(5-URR)的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HLA—G(sHLA—G)与PE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PE患者(汉族PE组)87例、汉族正常妊娠妇女(汉族正常组)101例、藏族PE患者(藏族PE组)52例、藏族正常妊娠妇女(藏族正常组)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基因DNA提取、聚合酶联反应技术(PCR)、琼脂糖电泳及测序方法检测4组HLA—G5-URR基因SNP位点,对检测到的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型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30例血浆中sHLA-G蛋白浓度,并分析HLA—G基因5-URR区域差异性分布的SNP位点多态性对sHLA—G表达的影响。结果:①HLA—G基因5-URR区域检测到6个SNP,分别为+124位点、+250位点、+274位点、+289位点、+308位点及+465位点,其中+27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正常组与汉族PE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007;等位基因频率P=0.006);+289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在汉族正常纽与藏族正常组、汉族PE组与藏族PE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2);+289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PE组与藏族PE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②汉族正常组、汉族PE组、藏族正常组、藏族PE组的sHLA—G蛋白浓度分别为2.63±0.88ng/L、1.77±0.44ng/L、2.27±0.57ng/L、1.44±0.51ng/L,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HIJA—G基因5-URR区域+274位点和+289位点的3种基因型AA、AG、GG在4组内的sHLA—G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G基因5-URR+274位点和+289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PE的易感性有关,尤其是+28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导致青海地区藏族人群易患PE的因素之一。高原慢性低氧

D3胚胎短暂延长培养对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55-60

摘要:目的:探讨短暂延长培养辅助生殖助孕中第3天(D3)上午的胚胎7~8小时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一胚胎移植(IVF/ICSI-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中心458个取卵周期根据培养方法分为短暂延长培养组(A组)及常规培养组(B组),对其临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全面分析及比较。结果:通过延长培养,有52.72%的胚胎发生卵裂球数目增加或致密化。A组新鲜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平均胚胎种植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新鲜周期和F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平均临床妊娠率、平均活产率以及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新鲜周期和FET周期的流产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流产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每移植周期的新生儿出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01),并且A组每移植胚胎的新生儿出生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01)。A、B两组患者的累积妊娠率、累积活产率以及平均新生儿体质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F/ICSI—ET助孕患者D3上午的胚胎延长培养7~8小时,并没有提高累积妊娠率和活产率,但是可以帮助选择更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优先用于移植,提高了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从而改善了患者每个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