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51-1145/R 国内刊号
  • 1003-6946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妇产科是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讨论_女性生育力低下及生育力保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临床病案讨论、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综述与讲座、论著与临床、短篇报道

实用妇产科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妇产科杂志专题讨论
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学研究进展81-83

摘要:妊娠是一种同种异体移植,胚胎作为同种异体移植物不被母体免疫排斥是免疫学原理的唯一例外;早期妊娠失败,如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aion,RSA)意味着母体免疫排斥胚胎抗原,其原因少数为内分泌、染色体异常及生殖道发育异常或占位性病变等,而原因不明者占80%以上。近年来妇产科临床对RSA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明显进展。本文就RSA免疫病因学、免疫发病机制、免疫学诊断及治疗等研究进展,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结果,阐述如下。

妇科内分泌疾病与复发性流产83-85

摘要:复发性流产(YeculTentspontaneousabortions,RSA)指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5%。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妇科内分泌疾病是导致RSA的原因之一,主要有黄体功能不足(1utealphasedefect,LPD)、催乳素(prolactin,PRL)异常、PCOS[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uce,IR)及高雄激素血症]。现将妇科内分泌疾病与RSA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子宫因素与复发性流产85-86

摘要: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孕20周之前的自然流产。但多数学者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就应予以重视并进行评估,因为其风险与流产3次者接近。引起RSA的原因众多,据报道8%-10%的RSA患者存在生殖道感染,虽然其所占比例不大,但由于生殖道感染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故其与RSA的关系仍不容忽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就RSA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研究予以阐述。

辅助生殖技术与自然流产87-89

摘要:在众多的引起复发性流产的因素中,作为提供胚胎或(和)胎儿生存环境的母体子宫的异常也是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子宫因素包括纵隔子宫、单角子宫、官颈功能不全等先天性因素及子官肌瘤、子官内膜息肉、官腔粘连等获得性因素。子宫因素占复发性流产因素中的比例为16.4%,并随着不良孕产发病率逐渐增加。对其的治疗是寻找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本文对复发性流产中的子宫因素阐述如下。

内科内分泌疾病与复发性流产89-91

摘要:辅助生殖技术(ART)广泛用于治疗各种不孕症,ART治疗的种类主要为体外受精(IVF),其次是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官腔内人工授精(IUI)。生殖临床常规应用控制性促排卵方案(COS)以获得多个卵子和胚胎进行选择,大多移植2-3个胚胎,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增加活产率。在所有ART自然流产中,早期流产发生率约85%,显著高于晚期流产(约15%)。人类生殖中,遗传学和子宫异常、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异常、感染性疾病、环境污染、精神因素、生活方式、高龄和多胎妊娠等因素可导致流产,而不孕症患者常常具有上述一项或多项因素。ART操作是否增加自然流产率尚存争议。在此主要讨论ART不孕症病因及ART操作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

内科内分泌疾病与复发性流产91-94

摘要:引起复发性流产的常见内科内分泌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和高泌乳素血症等,本文将分别对这3种与复发性流产有关的疾病进行讨论。妊娠期间的甲状腺功能状态与妊娠结局直接相关,妊娠期甲状腺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内分泌学界和围生医学界的关注热点。美国甲状腺学会(ATA)2011年颁布了《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断和处理:ATA指南》,继之,2012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推出《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以规范与妊娠相关的甲状腺疾病的处理。

男性因素与复发性流产94-96

摘要:复发性流产的男性因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遗传学异常、免疫学异常、内分泌异常、泌尿生殖道感染、精子凋亡异常、氧化应激反应异常、精索静脉曲张及工作、生活环境、饮食、药物影响等。目前公认可以引起复发性流产的男性直接因素是男方染色体、精子DNA异常所致的胚胎染色体异常,这也是最常见的引起妊娠失败的原因,但约有50%的患者经过详细检查后,仍无法明确其原因。

实用妇产科杂志临床病案讨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介入术后20+天,阴道大流血半小时96-98

摘要:患者,36岁,因停经2+月,剖官产瘢痕妊娠介入治疗20+天,阴道大流血半小时,于2009年10月5日入院。患者停经40+天时,因下腹隐痛伴阴道少量流血3日于9月7日首次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为2009年7月23日,停经40+天外院查血β-HCG〉10000U/L,B超检查示子宫前壁下段无回声暗区。

实用妇产科杂志综述与讲座
妊娠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诊治评价99-102

摘要:近年来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明显上升,患者趋于年轻化。妊娠期HPV感染影响着整个妊娠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已引起众多学者关注。查阅相关指南及文献,对关于妊娠期HPV感染仍存在的一些争议甚至误区进行分析总结。认为:1妊娠期HPV感染率是否增加是有争议的。2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不是妊娠期HPV感染的主要危害。3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可能导致其后生儿童喉乳头状瘤,但临床上儿童喉乳头状瘤的发病率很低。4妊娠期不建议常规行HPV DNA筛查。5对存在尖锐湿疣的孕妇可以进行治疗,但不必在妊娠期根除。6妊娠合并HPV感染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32卷2期疑难病案102-102

摘要:患者,36岁,因未避孕未孕7年,发现盆腔包块1+年于2014年4月10日到我院就诊。患者14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规则,周期25天,经期5-6天,月经量较多,轻度痛经。

尿液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前景103-105

摘要:宫颈癌筛查项目的系统实施大大减少了其发病情况。现今,细胞学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尿液HPV检测的出现为宫颈癌的筛查另辟蹊径,国内外众多研究报道,尿液HPV检测结果与宫颈HPV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基于其非侵入性、方便易行等优势,使其在宫颈癌筛查、疫苗防治疗效跟踪、术后随访、孕期宫颈病变筛查等方面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缺乏尿液收集、保存、取尿时机及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方法学偏倚较大,暂不足以为临床的广泛使用提供较有说服力的证据。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宫颈癌住院患者10年临床特点变化及筛查作用探讨106-109

摘要:目的:探讨10年来宫颈癌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变化及"两癌筛查"开展5年以来宫颈癌筛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确诊为宫颈癌的71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户籍所在地分为北京市和外省市两组;按"两癌筛查"前后分为2005~2009年组和2010~2014年组,分别比较基础资料、诊断途径及肿瘤分期等临床特点。结果:110年来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北京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结婚年龄、初产年龄均高于外省市(P〈0.05),而中位孕次和产次均低于外省市(P〈0.05)。北京市患者中体检发现比例和ⅠA期患者比例均高于外省市(P〈0.05)。2"两癌筛查"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中,仅筛查后的发病年龄高于筛查前(P〈0.05),其他项目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北京市患者中以西城区患者最多。外省市患者前3位是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结论:北京市宫颈癌患者在早婚、早育、多产等高危因素方面优于外省市患者,外省市宫颈癌筛查宣教和实施筛查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扩大体检发现率和ⅠA期发现率。"两癌筛查"的作用尚未体现,还需要长期坚持、广泛开展。

不同类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性腺肿瘤临床分析110-112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与不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IAIS)患者的性腺肿瘤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水平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性腺病理检查结果。结果:78例AIS患者中,CAIS 52例,IAIS 26例。共14例(17.9%,14/78)患者存在性腺肿瘤,年龄14~33岁,肿瘤类型包括:性腺母细胞瘤(2例)、支持细胞腺瘤(8例)、精原细胞瘤(1例)、无性细胞瘤(1例)和性索肿瘤(1例)、左侧性腺精原细胞瘤及右侧支持细胞腺瘤(1例)。发生肿瘤的性腺位于腹盆腔9例,腹股沟管5例。14例性腺肿瘤患者诊断为CAIS12例和IAIS 2例,其性腺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23.1%和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性腺易发生肿瘤,非阴囊内部位的性腺易发生性腺肿瘤。CAIS的性腺肿瘤发生率较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PDGF、LN表达及其与血清CA_(125)水平相关性研究113-116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子宫内膜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层粘连蛋白(LN)表达及其与血清糖类抗原-125(CA_(125))水平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EMT患者60例,列为观察组,非EMT患者30例,列为对照组,取观察组术前子宫在位内膜、术后异位内膜,对照组子宫内膜,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A_(125)水平及内膜PDGF、LN表达,分析血清CA_(125)诊断EMT的灵敏度、特异度,并分析PDGF、LN表达与血清CA_(125)水平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血清CA_(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_(125)诊断EMT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00%、93.33%,CA_(125)水平与EMT分期有显著相关性(r=0.788,P〈0.05)。②观察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平均PD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平均L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EMT分期增高,异位内膜PDGF表达增高,异位内膜LN表达降低,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异位内膜PDGF的表达随血清CA_(125)水平增高而增高,两者相关性检验呈正相关(r=0.653,P〈0.05)。④观察组异位内膜LN水平随血清CA_(125)水平增高而降低,两者相关性检验呈负相关(r=-0.442,P〈0.05)。结论:血清CA_(125)可作为诊断、评估EMT的客观指标,PDGF、LN的表达与CA_(125)水平有关。

脂氧素A4、肿瘤坏死因子α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研究117-122

摘要:目的:探讨脂氧素A4(LXA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LXA4/TNFα比值与子痫前期(PE)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准备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分娩的健康孕妇200例,于妊娠10~12周、16~20周及32~36周采集孕妇血清检测LXA4、TNFα水平及LXA4/TNFα比值,跟踪产检及妊娠结局。选取最终有完整产检资料及妊娠结局患者195例,分为发生PE 23例(研究组),未发生PE 172例(对照组),进一步将两组中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患者分为PE组17例及PE对照组20例,剖宫产后取胎盘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胎盘中TNFαmRNA及LXA4受体(FPR2/ALX)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测定孕妇剖宫产前及新生儿脐血LXA4、TNFα及LXA4/TNFα比值水平。对胎盘组织中TNFαmRNA及FPR2/ALX mRNA的表达与血清中TNFα及LXA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孕妇血清LXA4及TNFα水平均随着妊娠进展呈上升趋势(P〈0.05),研究组妊娠中、晚期LXA4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妊娠中、晚期LXA4/TNFα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孕周的增加比值明显下降(P〈0.05)。妊娠中期LXA4≥2.8 ng/ml、TNFα≥3.7 ng/ml,LXA4/TNFα≤0.7时预测PE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76、0.72、0.81。PE组胎盘组织中TNFαmRNA、FPR2/ALXmRNA的表达及新生儿脐血TNFα水平明显升高;孕妇外周血TNFα、LXA4水平与胎盘TNFαmRNA、FPR2/ALX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PE患者体内存在LXA4及其受体的相对缺乏,LXA4/TNFα比值降低可预测PE发生发展。推测适当激活胎盘中更多的LXA4受体或外源性补充LXA4可能是治疗PE的新途径。

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122-125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并伴有HR-HPV感染患者,其中有生育要求因而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的患者370例(锥切组),无生育要求及宫颈萎缩锥切困难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32例(全切组)。对两组患者治疗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锥切组CINⅢ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后6个月治愈223例,治愈率为93.7%;全切组行全子宫切除术后6个月治愈125例,治愈率为94.7%。锥切组和全切组治疗后6个月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锥切组治疗6个月后,HR-HPV总的病毒阴转率为68.1%(162/238);全切组治疗6个月后,HR-HPV总的病毒阴转率为71.2%(94/132),两组术后对HR-HPV的病毒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锥切组和全切组术前及术后的病理检查符合率(锥切组67.2%,全切组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CINⅢ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对高危型HPV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125-125

摘要: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1.不准由"第三方"。科技工作者应自己完成论文撰写,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服务。2.不准由"第三方"。科技工作者应学习、掌握学术期刊投稿程序,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的全过程,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服务。

65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选择低危患者条件探讨126-129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选择低危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条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的65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手术和手术后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直径〉2 cm、肿瘤中低分化、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阳性、肿瘤浸润间质≥1/2全层、子宫下段受累是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LVSI阳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4.77,P=0.000)。肿瘤直径〉2 cm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肿瘤浸润间质≥1/2全层、LVSI阳性、淋巴结转移、子宫下段受累、肿瘤中低分化的发生率更高。在肿瘤直径≤2 cm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当肿瘤浸润间质≥1/2全层时,淋巴结转移、LVSI阳性、子宫下段受累、肿瘤中低分化的发生率更高。结论: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间质深度是选择低危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