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51-1145/R 国内刊号
  • 1003-6946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妇产科是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讨论_女性生育力低下及生育力保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临床病案讨论、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综述与讲座、论著与临床、短篇报道

实用妇产科 2015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妇产科杂志专题讨论
妊娠期肾脏结构和功能生理性变化及特点721-723

摘要:肾脏是人体不可全缺的重要器官,对于维持体内代谢平衡和机体的健康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妊娠期为保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和母胎安全,肾脏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本文重点阐述妊娠状态时肾脏结构和功能的生理性变化。为了解这些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必须先清楚非孕状态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分类及诊治特点723-725

摘要:妊娠合并肾脏疾病大致可分为妊娠合并泌尿道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多囊肾、尿石症、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肾移植和肾衰竭等。妊娠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妊娠问题是临床常见的难题。产科和肾科医生共同参与患者的孕期管理,掌握不同肾脏疾病的诊治特点,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妊娠对母体肾功能的损害和对胎儿结局的不良影响。

肾脏疾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726-728

摘要:妊娠是母体一个特殊变化的时期,孕期合并症、并发症均可导致体内发生重要脏器的变化。肾脏具有调节排出代谢废物、控制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作用,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参与调节血压、红细胞生成和钙的代谢。在妊娠过程中,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间接或直接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围生期处理策略728-730

摘要: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的功能不仅控制整个身体水分,也决定代谢产物的保存、排泄与水电解质平衡。妊娠与肾脏疾病相互影响,肾脏疾病不利于妊娠,妊娠同样加剧肾脏负担。妊娠合并肾脏疾病并不多见,目前对其发病率尚无确切定论[1]。但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种类较多,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多样性,为产科高危妊娠中的重要疾病。本文主要讨论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围生期处理策略。

基于妊娠期严重并发症肾脏功能损伤的监测730-733

摘要: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常常导致肾脏功能损伤。在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的妊娠期严重并发症中,常见的是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以及与重度子痫前期有密切关系的HELLP综合征等。此类并发症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脏损伤,甚至肾功能衰竭。因此,对此类患者加强肾脏功能的监测,避免或减轻肾脏功能的损伤,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性肾病合并妊娠的临床处理733-735

摘要:免疫性肾病(immune renal disease)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肾脏损伤,如狼疮性肾病、类风湿关节炎肾脏损伤等,第二类多继发于感染性疾病,感染可引发机体内的炎症免疫应答反应,继而导致肾脏损伤,如IgA肾病等。免疫性肾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可增加妊娠期间母儿风险,因此对有生育要求的免疫性肾病患者进行孕前评估、孕期监测、围生期处理及产后随访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妇产科杂志临床病案讨论
停经24周,超声检查发现“胎盘早剥”半天735-737

摘要:患者39岁,因停经24周,超声检查发现"胎盘早剥"半天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8~32天,经期5~6天。末次月经:2014年6月18日。停经40+天,尿妊娠试验提示阳性,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早孕期间无阴道流血、流液,无毒物、药物及射线接触史。孕16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孕4+月感胎动,孕中期无胸闷、气紧、头晕、眼花、皮肤瘙痒、多饮、多食、多尿及双下肢水肿等,门诊测血压正常。

实用妇产科杂志综述与讲座
妇科手术中应用粉碎机的相关风险研究进展738-740

摘要:自1993年粉碎机第一次应用于妇科手术以来,因其可以尽量减少切口的延长,并且使手术时间缩短,因此粉碎机在微创外科领域被广泛使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及病例报道提示,粉碎机的使用可能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如引起良性的病变组织播散,术前未能发现的恶性肿瘤在术中使用粉碎机后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未完全清除的组织碎片造成感染、肠梗阻等。针对近年来报道的妇科微创手术使用粉碎机后出现的并发症,就应用粉碎机可能的风险作一综述。

ARID1A基因突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相关卵巢肿瘤中的研究进展741-744

摘要: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相关基因在肿瘤中频繁地发生突变,这种现象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对于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相关基因的突变是否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以及突变发生于病变的哪一阶段,甚至是否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等研究甚少。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基因是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一个关键组分,其可通过改变某些基因周围染色质的结构调控基因的转录、DNA合成以及DNA损伤的修复。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研究发现ARID1A在肝癌、乳腺癌、胃癌、卵巢癌等肿瘤中频繁发生突变,这些突变导致ARID1A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降低,由此推测ARID1A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对ARID1A基因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缺失以及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从而为今后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子宫下段修补术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再次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745-748

摘要: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行子宫下段修补术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2月产科就诊的80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随机分组,40例患者术中行子宫下段修补术为修补组,另外40例未修补下段者为非修补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出血量、术后再次使用强效宫缩剂例数、手术时间、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出生5分钟Apgar评分、产褥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修补组产后出血量为376.00±107.00ml,非修补组为432.00±135.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新生儿体重、出生5分钟Apgar评分、产褥病率、再次使用强效宫缩剂例数、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再次剖宫产中行子宫下段修补术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其方法简便有效。

33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748-752

摘要:目的:探讨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病因、超声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于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3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33例均经超声诊断,典型胎儿水肿综合征12例,单纯性皮肤水肿17例,单纯性胸腔积液3例,单纯性腹腔积液1例。发病原因中,宫内感染占42.42%(14/33),染色体异常占21.21%(7/33),双胎输血综合征占15.15%(5/33),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占12.12%(4/33)。4例胎死宫内,19例选择放弃胎儿引产,10例继续妊娠,严格产前检查至分娩,其中2例新生儿死亡,8例存活。结论:非免疫性胎儿水肿主要表现为单纯性皮肤水肿。宫内感染和染色体异常是导致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主要病因。出现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孕妇,尽早明确病因,对临床早期干预及胎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G-蛋白耦联受体30调控一氧化氮合成与子痫前期的关系753-757

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调控一氧化氮(NO)合成的信号通路,及其与子痫前期(PE)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PR30在PE组(22例)及正常产妇对照组(N组,21例)的胎盘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以蛋白印迹技术检测GPR30、p-eNOS(Ser1177)、PI3K(p-p85)、p-Akt(Ser473)在经过缺氧/复氧(H/R)、GPR30激动剂(E2或者G1)以及GPR30抑制剂(G15)处理后细胞模型中的表达。结果:GPR30在PE组胎盘、蜕膜组织中表达均较N组显著降低;在细胞模型中,GPR30、p-eNOS(Ser1177)在H/R组中的表达较N组显著降低(P〈0.01,P〈0.05);GPR30激动剂E2或者G1预处理后,GPR30、p-eNOS(Ser1177)、PI3K(p-p85)、p-Akt(Ser473)在H/R+E2组和H/R+G1组的表达均较H/R组上调(P〈0.01,P〈0.05),而GPR30抑制剂G15作用则相反:GPR30、p-eNOS(Ser1177)、PI3K(p-p85)、p-Akt(Ser473)在H/R+E2+G15组的表达均较H/R+E2组降低(P〈0.01,P〈0.05)。结论:在PE患者胎盘及蜕膜中,GPR30表达下降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下调NO合成。

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钙黏蛋白E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757-761

摘要:目的:分析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钙黏蛋白E(E-cad)在正常早孕绒毛(NP)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两指标表达的相关性,探讨其与GTD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在NP、葡萄胎(HM)、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中GLUT-1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在NP组、HM组及GTN组中,GLU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7%、68.75%、96.15%,GLUT-1阳性表达率在NP组和GT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在HM组和GT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8%、31.25%、3.8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HM及GTN中两指标均无相关性(r=0.055,P=0.766;r=-0.198,P=0.333)。结论:GLUT-1与E-cad在NP、HM和GTN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量与疾病的恶性程度有关。

Müllerian腺肉瘤的临床及超声特点分析762-765

摘要:目的:探讨Müllerian腺肉瘤(MA)的临床与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7年11月至2014年7月2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MA患者的临床病史及超声表现。结果:125例MA患者平均年龄48.2±13.8岁,10例为绝经后妇女。主要临床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22例),下腹痛(1例)及体检发现异常占位(2例)。病变部位在子宫内膜20例(80%)、宫颈3例(12%)、宫腔和宫颈1例(4%)以及盆腔内1例(4%)。16例单纯MA,5例伴性索样分化,4例伴肉瘤成分过度生长。其FIGO分期为ⅠA 8例、ⅠB 14例、ⅠC 1例,ⅢA 1例。2MA位于子宫的患者超声图像显示宫腔或(及)颈管内单个大小不等(最大径12~95mm,平均40.1±24.5mm)的息肉样占位,部分脱垂到阴道内(24例);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8例)或尚清晰(16例);实性为主者22例(88%),囊实性者2例(8%),而1例(4%)位于盆腔内者是囊性为主、边界不清的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条索状血流信号7例,星点状血流信号者12例,彩色血流信号不明显者6例。结论:MA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临床及超声表现无特异性,需要病理检查确诊。熟悉其临床及超声表现有助于加强对MA的认识,从而正确诊断。

实用妇产科杂志疑难病案
31卷10期疑难病案765-765

摘要:患者,24岁。因停经32+6周,发现肝功能异常3+月,血压、血糖升高20+天于2014年8月20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4年1月2日。停经30+天,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提示妊娠。无明显早孕反应。早孕期间无阴道流血、流液,无毒物、药物、射线接触史。孕13+5周在外院建卡定期产前检查,血压正常。孕3+月出现胸部发红,逐渐延伸至面部。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黄体中期宫腔镜检查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内膜功能恢复的评估766-770

摘要:目的:黄体中期宫腔镜检查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内膜功能恢复的评估。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宫腔镜中心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82例,术后于黄体中期(排卵后6~8天)行宫腔镜复查,宫腔形态恢复正常者根据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血管的形态和腺体开口分为内膜佳组与内膜差组。比较两组B超检查内膜厚度及分型,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随访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等。结果:1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查宫腔形态满意72例,其中,内膜佳组49例,内膜差组23例。2内膜佳组排卵日、黄体中期B超检查内膜厚度分别为8.2±1.0 mm、8.0±0.8mm,较内膜差组7.1±1.2mm、7.0±1.0mm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膜佳组排卵日A型内膜率为24.5%(12/49),较内模差组4.3%(1/23)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黄体中期血E2、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佳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腺上皮ER表达及间质PR表达均较内膜差组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膜佳组临床妊娠率及足月分娩率分别为59.1%(29/49)、55.1%(27/49),内膜差组分别为13.0%(3/23)、4.3%(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黄体中期宫腔镜内膜血管及腺体检查是一种较好的评估子宫内膜功能恢复的方法,对预测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价值。

重度子痫前期单双胎妊娠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分析771-775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单双胎妊娠发生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为围生保健提供重要临床资料。方法:纳入2005年至2014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重度子痫前期住院患者185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双胎妊娠孕妇发生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结果:双胎妊娠发生不良结局的比例(62.1%)高于单胎妊娠(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92,95%CI 1.228~2.06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胎妊娠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危因素包括:发病孕周〈34周和34~37周、高龄(≥35岁)、孕前BMI 25~30kg/m2、未产检、IVF、合并ICP、合并GDM、合并肾脏疾病(P〈0.05);双胎妊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危因素包括:发病孕周〈34周、IVF、合并ICP(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双胎妊娠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高于单胎妊娠。在单胎妊娠中,发病孕周在37周前、高龄(≥35岁)、孕前BMI 25~30kg/m2、未产检、IVF、合并症(ICP、GDM、肾脏疾病)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在双胎妊娠中,发病孕周〈34周、IVF、合并ICP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

不同病因医源性早产的围生儿结局分析776-78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医源性早产(IPD)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医源性早产病例992例,根据剖宫产终止妊娠的IPD的不同病因,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组351例,前置胎盘组260例,瘢痕子宫组145例,胎盘早剥组11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组78例,羊水过少组43例。比较6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孕周分布、新生儿出生情况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第7天存活率情况。结果:各组存活率均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各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胎新生儿体重由轻到重依次为:HDP组、羊水过少组(或胎盘早剥组)、ICP组、前置胎盘组(或瘢痕子宫组);黄疸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ICP组(或瘢痕子宫组或HDP组)、羊水过少组、胎盘早剥组(或前置胎盘组);贫血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胎盘早剥组、前置胎盘组、瘢痕子宫组,瘢痕子宫组与ICP组、HDP组、羊水过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发生率胎盘早剥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双胎各种新生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单胎,P〈0.01。结论:不同病因IPD的新生儿存活率显著不同,随孕周增加而增加,但出生情况、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双胎新生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