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51-1145/R 国内刊号
  • 1003-6946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妇产科是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讨论_女性生育力低下及生育力保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临床病案讨论、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综述与讲座、论著与临床、短篇报道

实用妇产科 2015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妇产科杂志专题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与盆腔疼痛的关系641-642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其形态学表现为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发生周期性出血,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病灶局部反复出血和缓慢吸收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粘连,最后形成囊肿或实质性瘢痕结节。根据病灶部位,内异症分为卵巢型、腹膜型以及深部浸润型(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1]。盆腔疼痛是内异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超过45%的患者存在不同形式的盆腔痛,

痛经的经验性治疗642-644

摘要:痛经的发生原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样,患病率约为16.8%-81.0%[1],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不同患者痛经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20%的女性可能因为严重的痛经而影响生活和工作。痛经可从月经初潮时即出现,也可在初潮后逐渐发展而来。根据病因不同,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是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其发生多与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及神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手术治疗644-646

摘要: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突出的症状,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和肛门坠痛等[1]。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是造成内异症疼痛的主要病理类型。内异症疼痛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性功能,甚至导致抑郁状态。由于其不易治愈及易于复发的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切断神经与阻滞治疗646-648

摘要: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rtriosis,简称内异症)最重要的临床症状,约7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疼痛主诉,如痛经、肛门坠痛、排便痛、性交痛以及慢性盆腔痛等。该类型疼痛以症状重、形式多样、持续时间长、周期性发作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异症疼痛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神经阻滞疗法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长期药物治疗648-650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影响育龄妇女的高发病,发病率达5%-10%。据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会(World Endometriosis Society,WES)2014年统计,全球发病人数超过2亿人。亚洲发病人数超过其他各大洲的总和。在中国,虽然尚缺乏确切的统计,但是内异症患者数字庞大是毋庸置疑的。在女性最具生育力和创造力的人生阶段,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伴随症状与治疗650-652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rtriosis,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在临床上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特点,如种植、侵袭、远处转移、治疗后复发等生物学行为。当病变累及不同部位时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疼痛是其最主要症状,包括经期疼痛、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排便痛等。

实用妇产科杂志临床病案讨论
原发性闭经,发现盆腔包块2月653-655

摘要:1 病历摘要患者,17岁,社会性别女性,因原发性闭经,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2个月于2013年7月24日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无任何自觉不适,2个月前因原发性闭经行B超检查发现盆腔包块。既往乙肝大三阳10+年。否认性生活。表姐有原发性闭经病史,具体情况不详,3个同父同母姐姐无发育异常,已婚育。

实用妇产科杂志综述与讲座
31卷9期疑难病案655-655

摘要:患者,43岁,因痛经30年,加重伴左下腹痛1年于2013年10月9日入院。患者初潮15岁,自初潮起有痛经,发生于月经第2天至第4天,疼痛VAS评分7分,偶需口服止痛药,疼痛可缓解。1年前痛经加重,月经第2天持续至月经第5天,疼痛VAS评分10分,需口服洛芬待因(每片含布洛芬0.2 g,磷酸可待因12.5 mg),每次4片,每天1次,约2-3天,方可缓解,无肛门坠胀感。1年前出现左下腹持续性隐痛,无明显放射痛,不影响工作生活;疼痛与体位、劳累、运动无关,无发热、

胎盘浅表血管灌注在单绒毛膜双胎复杂性并发症研究中的应用656-658

摘要:随着单绒毛膜双胎复杂性并发症宫内治疗不断开展,胎盘浅表血管灌注对于了解其胎盘特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胎盘浅表血管灌注是通过分娩后胎盘检查确定绒毛膜性、新鲜胎盘的处理及颜料灌注血管后判断浅表吻合血管的类型、数目、直径的一种方法。在对单绒毛膜双胎复杂性并发症胎盘浅表血管灌注的研究中发现:双胎输血综合征中胎盘浅表动脉-动脉(AA)吻合血管明显减少,AA吻合血管是避免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保护因素;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中胎盘浅表吻合血管参与病程进展,吻合血管对小胎儿是保护性作用,而对大胎儿具有潜在危险;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胎盘浅表吻合血管主要是稀少而又细小的动脉-静脉吻合血管。

维生素C及SVCT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659-661

摘要:子痫前期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机制仍未明。胎盘浅着床及随之产生的氧化应激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首要因素,维生素C与胎盘形成、妊娠进展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可能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吸收依赖钠离子维生素C转运蛋白1(SVCT1)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影响维生素C的重吸收,可能与子痫前期密切相关。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椎管内分娩镇痛致阴道分娩产时发热的临床分析662-664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致阴道分娩过程中产时发热的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7-12月在我院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4627例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按是否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分为椎管内分娩镇痛组(4018例)和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604例)。记录并对比两组产时发热情况,检测并记录产时发热孕妇发热的时间和在产程开始前及发热时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果:椎管内分娩镇痛组产时发热率为3.78%(152/4018),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产时发热率为0.82%(5/609)。椎管内分娩镇痛组产时的发热率明显高于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组(P〈0.05)。椎管内分娩镇痛组孕妇产时发热的时间多数出现在椎管内穿刺后3-5小时,尤以4小时时最多,其发热时血白细胞总数为(13.89±3.04)×109/L,C-反应蛋白为(12.52±7.90)mg/L。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是导致孕妇产时非感染性发热的重要因素,发热时多数情况是无需应用抗生素的。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及输卵管癌和原发腹膜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665-668

摘要:目的: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治疗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及原发腹膜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及原发腹膜腺癌患者共21例,分析NAB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血清CA125检测值、相关临床及药物不良反应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以及国际妇癌协会(GCIG)的CA125反应评价标准评估疗效。通过治疗方案的中断情况及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评估以NAB-P为基础方案的耐受性。结果:21例患者中,无铂间期〉6个月者占33.3%(7/21),无铂间期〈6个月者占66.7%(14/21)。6例患者在NAB-P基础方案治疗后出现缓解,有效率为28.6%(6/21)。CA125升高患者的有效率为33.3%(6/18),均为完全缓解。无铂间期〉6个月者的有效率为42.9%(3/7),无铂间期〈6个月者的有效率为21.4%(3/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4例患者因血小板减少Ⅲ度、白细胞减少Ⅲ-Ⅳ度或中性粒细胞减少Ⅲ-Ⅳ度停止化疗。结论:NAB-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接受过多线化疗的卵巢癌、输卵管癌及原发腹膜腺癌患者中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总体耐受性较好,可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

中晚期妊娠合并非产科急腹症手术时机选择的探讨669-673

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非产科急腹症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收治的19例中晚期妊娠合并非产科急腹症行急诊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附件肿块扭转8例,卵巢囊肿破裂2例,卵巢脓肿1例,子宫感染1例,子宫肌瘤变性伴出血1例,急性阑尾炎4例,输尿管结石1例,急性小肠扭转1例。附件肿块扭转2例观察2-4天后手术,余均在24小时内手术;卵巢囊肿破裂、卵巢脓肿、急性阑尾炎及急性小肠扭转均在6小时内手术;输尿管结石18小时后手术;子宫感染48小时后手术;子宫肌瘤变性伴出血24小时后手术。9例剖腹探查同时行剖宫产术,1例剖宫取胎,1例术后引产,其他术后均保胎成功。结论:不同病因的中晚期妊娠合并非产科急腹症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怀疑附件肿块扭转、卵巢囊肿破裂及急性阑尾炎,尽早手术;其他合并症则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原因不明的腹痛,估计胎儿已成熟,应积极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行探查术。

评价经阴道超声及磁共振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治中的作用673-676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及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CS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临床拟诊CSP患者23例,停经时间41-49天,分别行TVS、MRI、DSA检查,所有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TVS随访。结果:1TVS明确诊断CSP 17例,不能明确诊断6例,其中3例于子宫下段见孕囊回声,不能明确孕囊与瘢痕的位置关系;3例包块周边环状血流信号不明显,不能除外难免流产孕囊滞留于瘢痕处。MRI检查23例均明确诊断。2所有患者行DSA下子宫动脉栓塞术,手术成功。术后3天TVS检查:2例孕囊自行排出,1例包块完全吸收,15例见包块缩小且周围血流信号明显减少,5例包块未见明显缩小但周围血流信号明显减少。314例于治疗后1周行刮宫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术后24小时出血量60-155 ml;6例经MRI诊断包块位于肌层的患者未行刮宫术,密切随访血β-HCG及TVS,包块于栓塞术后4-10周后完全吸收。结论:TVS是CSP的首选诊断方法及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评价疗效的方法,当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MRI是必要的辅助手段。DSA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早期CS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达芬奇机器人在7例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677-680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为7例患者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行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行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99.29±52.63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90.71±18.13 ml,平均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个数28.57±2.37个,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1.79±0.57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29±1.80天。病理检查结果显示:4例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例为黏液性囊腺癌,2例为交界性囊腺瘤局部恶变,其中1例腹腔冲洗液发现恶性细胞。7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均无中转开腹、肠道及泌尿系损伤、术中血管损伤及术后盆腹腔渗血、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有一定可行性和安全性。

hTERC基因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进展和转归中的价值680-683

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宫颈石蜡包埋切片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h TERC)基因扩增情况,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进展和转归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CINⅠ患者的宫颈石蜡包埋病理标本,随访后根据病理学确诊情况分为3组,CINⅡ、Ⅲ及宫颈癌组(进展组)13例、CINⅠ组(持续组)19例、正常或炎症组(转归组)23例。采用FISH技术检测不同组中宫颈石蜡包埋切片中h TER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共有54例CINⅠ患者的宫颈石蜡包埋病理标本纳入研究,h TERC基因扩增阳性22例,其中进展组12例,持续组9例,转归组1例,阳性率分别为进展组100.00%,持续组47.37%,转归组4.35%。3组h 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信号比2∶3、2∶4、4∶4和N∶≥5的细胞数比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石蜡包埋切片中h TERC基因扩增情况可以预测CINⅠ的进展和转归;异常信号比为4∶4和N∶≥5可能可以用来预测CINⅠ的进展。

稀释式自体输血对宫颈癌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684-687

摘要:目的:评价稀释式自体输血对宫颈癌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因宫颈癌ⅠB1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手术。分别于入室开放静脉后(T0)、术毕(T1)、术后24小时(T2)抽取两组肘静脉血样,检测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术前1天及术后7天探测两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与T0比较,T1及T2时观察组患者Hb和H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及T2时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对照组T1及T2时血浆黏度降低且T2时D-二聚体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及T2时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T2时观察组D-二聚体降低(P〈0.05)。术后7天时,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对照组DVT发生率12.5%,观察组无DVT发生。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能改善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顺铂所致的大鼠窦前卵泡损伤的保护作用687-691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顺铂(DDP)所致的体外培养大鼠窦前卵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每组为30个窦前卵泡。实验组:取第3代MSCs,贴壁生长后,将大鼠窦前卵泡移入培养板内共培养24小时后换液,加入1μg/ml DDP,作用24小时后换新鲜基础培养液;实验对照组:未行MSCs共培养,直接将大鼠窦前卵泡移入培养液中培养,后面方法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大鼠窦前卵泡移入培养液中培养,不加入DDP。光镜下观察3组窦前卵泡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加药后第3、5、7天各组培养液中雌二醇(E2)的浓度。结果:1实验组窦前卵泡第3、5天均存活,第7天仅少数窦前卵泡变黑,但卵母细胞清晰可见;实验对照组窦前卵泡第3天出现退化现象,第7天则完全退化;空白对照组窦前卵泡第3天形态尚规整,但第7天大多数卵泡出现退化现象。2实验组中E2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E2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下降(P〈0.05);实验对照组E2含量最低,变化不大,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大鼠窦前卵泡培养液中E2含量间有主效应(P〈0.05),时间和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MSCs对DDP引起的窦前卵泡的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可恢复并促进窦前卵泡的内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