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51-1145/R 国内刊号
  • 1003-6946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妇产科是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讨论_女性生育力低下及生育力保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临床病案讨论、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综述与讲座、论著与临床、短篇报道

实用妇产科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妇产科杂志专题讨论
绝经期激素规范治疗专题讨论——绝经激素治疗方案及流程321-323

摘要: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是一种医疗措施,针对女性因生殖衰老,性激素不足所导致的健康问题,进行性激素补充的治疗[1-3]。绝经激素治疗的历史迄今已逾七十余年,人们对绝经激素治疗的态度也是从质疑、批判而终至信服,这其中的转变,

绝经激素治疗的适应证323-325

摘要: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是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等最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只有符合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才能采用MHT。

绝经激素治疗的禁忌证325-328

摘要:绝经激素治疗(MHT)是一种医疗措施,并非保健措施,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随着有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对MHT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的认识不断更新及完善,本文将解析其禁忌证,以帮助临床医生在MHT临床实践中作出正确的抉择。

绝经激素治疗慎用情况328-330

摘要: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2012年版的指南[1],绝经激素治疗(MHT)的慎用情况包括以下几种:①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②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③子宫内膜增生史;④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及严重高血压;

非口服途径绝经激素治疗330-332

摘要:绝经激素治疗(MHT)的药物,目前在国内主要涉及雌激素和孕激素两大类,在国外尚有雄激素。有关性激素的给药途径,传统的以口服为主,近年来研究发现非口服的雌激素在对血栓和心血管意外事件方面显著低于口服途径。2007年国际绝经协会(IMS)最新建议强调新的给药途径,这是未来MHT的新发展方向。

绝经期健康管理策略333-334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已进入加速老龄化的历史阶段。全国目前有1.3亿围绝经期妇女,预计2030年将达约2.8亿(全球将增长到12亿)。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妇女从开始进入围绝经期就应该重视自身保健,积极预防和处理围绝经期综合征。

实用妇产科杂志临床病案讨论
孕41^+2周,发现前置胎盘伴植入1^+月335-337

摘要:1病历摘要 患者,26岁,因孕41^+2周,发现前置胎盘伴植入1^+月于2014年10月13日从外院转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律,周期30-45天,经期5-7天。末次月经:2013年12月18日。

实用妇产科杂志综述与讲座
TLR4/iNOS信号通路在宫颈癌局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338-341

摘要: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宫颈局部免疫调节因素在HR-HPV感染转归中具有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4(TLR4)是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LRs)家族的成员之一,能特异性识别革兰阴性菌细胞膜表面的脂多糖(LPS)进而引发信号转导。TLR4途径可通过多种关键基因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进行调节,构成了TLR4/iNOS信号通路。TLR4/iNOS信号通路改变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最终导致HPV的持续感染状态,以致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维生素D结合蛋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342-344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和不孕,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EMT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免疫调节机制异常成为EMT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综述分析近年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与EMT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发现DBP在EMT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BP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引起免疫调节异常,激活巨噬细胞进而引起一系列反应,促使随经血逆流至腹腔的子宫内膜组织黏附、种植,形成EMT病灶。但DBP在EMT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正常胎儿肺动脉多普勒参数与孕周增长关系的初探345-349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肺动脉多普勒参数随孕周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82例正常单胎孕妇中获得的192例次胎儿左(或右)肺动脉多普勒测量结果。所有多普勒测量均由同一名检查者连续重复测量3次,多普勒参数加速时间(AT)、射血时间(ET)、AT/ET比值、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血流速度(AV)、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取平均值记录。应用变异系数(CV)分析观察者内各多普勒参数的稳定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参数与孕周的关系。结果:多普勒参数AT、ET、AT/ET值、PSV、EDV、AV、PI和RI的观察者内CV分别为(4.49±2.97)%、(2.56±1.32)%、(4.32±2.64)%、(4.50±3.31)%、(13.07±7.88)%、(4.74±2.76)%、(6.33±3.64)%和(2.67±1.50)%。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肺动脉多普勒参数AT和AT/ET值均与孕周呈正相关(P〈0.001),但ET、PSV、EDV、AV、PI和RI均与孕周无相关性(P〉0.05)。结论:多普勒测量胎儿左(右)肺动脉可用于评估胎儿肺循环,除AT和AT/ET值外,孕龄并不影响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肺动脉多普勒参数。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三级预防分析350-353

摘要:目的:从三级预防角度探讨系统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440例,对照组1200例,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高危因素的相对风险值。结果:妊娠年龄≥35岁(OR=1.8),孕前体重〉62.8 kg(OR=1.4),孕次〉3次(OR=1.4),产次〉2次(OR=4.3),双胎(OR=2.2),肌瘤剥出史(OR=4.0),这些因素可以于孕前进行一级预防。作为二级预防孕期干预的高危因素有子痫前期及妊娠期高血压(OR值为2.5和1.9)、胎儿各生长径线代表的胎儿预估体重、硫酸镁的应用史(OR=2.8)、产前Hb〈108g/L(OR=1.2);产时干预的高危因素为会阴侧切(OR=1.4)、产道裂伤(OR=1.1)、剖宫产(OR=1.2)、第三产程〉8分钟(OR=1.1)。结论:减少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需要通过孕前孕期产时三级预防完整模式进行综合干预。

小剂量多巴胺与羟乙基淀粉溶液联合治疗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354-357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与羟乙基淀粉溶液联合治疗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羟乙基淀粉溶液500-1000 ml/d,静脉滴注10-14天,同时采用白蛋白加胸腹腔积液抽吸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小剂量多巴胺40 mg/d(2μg/kg·min),静脉滴注,用药7-10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生化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蛋白、白蛋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尿量恢复时间、血细胞比容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住院费用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OHSS症状、体征和血液生化指标。白细胞、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钾、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OHSS患者应用小剂量多巴胺与羟乙基淀粉溶液联合治疗,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治疗OHSS的一种有效方法。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358-360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复发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在我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术中子宫肌瘤数目、类型、大小等特征,随访术后子宫肌瘤复发及妊娠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年,术后总复发率为26.74%,其中单发肌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多发肌瘤的复发率(P〈0.05);分析显示,年龄、肌瘤大小、肌瘤数目是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肌瘤大小及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前进行复发风险评估有益。

国际数据库检索知识360-360

摘要:最近,有不少细心的读者纷纷询问刊登在《实用妇产科杂志》封面右上角的CODEN SFZHA7是什么意思。SFZHA7是本刊的CODEN码。按国际惯例登在期刊封面的右上角,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下方。

宫颈残端癌31例临床病理分析361-364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31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结果:31例患者平均47.77±7.64岁;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共16例(51.61%);子宫次全切除原因以子宫肌瘤为主,共21例(67.74%)。入院后检测HPV阳性率83.87%(26/31),高危型HPV阳性率77.42%(24/31),且其中6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前与宫颈残端癌术前的高危型HPV感染情况一致。3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补充放化疗20例。术后病理检查示原位癌累腺2例,浸润性鳞癌22例,腺癌6例,腺鳞癌1例。31例患者随访时间6-96个月,5年生存率78.20%。结论:宫颈残端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宫颈癌相似,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HPV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高危型HPV的检测、慎重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以及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严密随访对预防宫颈残端癌的发生尤为重要。

实用妇产科杂志教训分析
残角子宫妊娠破裂1例364-365

摘要:1病例报告 患者,24岁,因停经3月余,间断性下腹痛2周,加重10小时于2013年12月1日20时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4-5/28-30天,G1P0,末次月经:2013年8月17日。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100例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宫旁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366-368

摘要:目的:探索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宫旁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00例宫颈癌病例。分析肿瘤的期别、组织学类型、生长类型、脉管侵犯、宫旁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00例宫颈癌临床分期为ⅠA1期6例,ⅠA2期3例,ⅠB1期74例,ⅠB2期3例,ⅡA1期8例,ⅡA2及以上期别6例。组织学类型为鳞癌89例,腺癌9例,腺鳞癌1例,小神经内分泌癌1例。肿瘤生长类型为外生型50例,内生型41例,溃疡型6例,颈管型3例。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1.00%(11/100),11例肿瘤均为内生型生长,其中有脉管侵犯者7例(7/28,25.00%),ⅠB1期9例(9/74,12.16%)。100例中脉管侵犯28例,其中23例为内生型(23/41,56.10%),5例为外生型;28例脉管侵犯宫颈癌中ⅡA1期3例,ⅠB1期25例。100例宫颈癌中4例有宫旁侵犯,ⅠB1期及以下宫颈癌术后证实宫旁侵犯发生率为3.61%(3/83)。结论:ⅠB1期及以下宫颈癌宫旁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并不高,脉管侵犯和内生型生长类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系统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探讨369-372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行系统(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以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行系统淋巴结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91例,分析其术中术后情况、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91例患者中29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1.9%,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20例(22.0%),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3例(25.3%)。发生术中并发症6例(6.6%),术后并发症8例(8.8%)。多因素分析显示,非子宫内膜样癌、低分化(G3)、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盆腔淋巴结转移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累积生存率(36.9%)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累积生存率(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淋巴结切除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疗效非常重要,且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