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51-1145/R 国内刊号
  • 1003-6946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妇产科是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讨论_女性生育力低下及生育力保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临床病案讨论、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综述与讲座、论著与临床、短篇报道

实用妇产科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妇产科杂志专题讨论
剖宫产的现状及剖宫产率高居不下的原因241-243

摘要:妊娠和分娩是人类繁衍的正常生理过程,绝大多数妇女都可以自然地分娩健康的婴儿。剖宫产是指妊娠满28周,经切开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产科手术。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和某些高危妊娠、抢救母婴生命的重要手段,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及围生儿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1],但是滥用剖宫产也会引起母儿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增加。

控制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243-245

摘要:过去几十年剖宫产率不断升高,成为产科学界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全世界超过1/3的产妇不得不面对剖宫产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发生的与胎盘植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为此,美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母胎医学会和美国妇产科学会专门召开研讨会[1],对如何避免首次剖宫产术进行了专题探讨。而在我国,2010年WHO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

高剖宫产率对再次生育的影响245-247

摘要:剖宫产作为一种产科技术,已经成为终止妊娠,使胎儿脱离危险环境,解决母亲危急状况的一种手段,但剖宫产近期、远期并发症会给母儿带来诸多危害,也给再次生育埋下隐患。临床应用时应权衡利弊,合理应用剖宫产,使剖宫产率控制在正常水平。1高剖宫产率的慨况剖宫产率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专家们一直呼吁降低剖宫产率,但剖宫产率一路飙升,全球母婴健康调查时中国剖宫产率已高达46.2%[1],个别医院更甚可达90%[2];

如何看待孕妇要求的剖宫产247-249

摘要:近年来,持续攀升的剖富产率已成国内外热点关注问题,WHO 2010年对母胎健康的调查显示,亚洲地区9个国家平均剖宫产率为27.3%,其中中国平均剖宫产率达46.2%,而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 maternal request,CDMR)占11.7%。然而,如此高的剖宫产率并没有使围生儿病死率继续下降,与阴道分娩相比,产妇死亡的相对危险性反而回升,如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子宫破裂等。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产科工作者的重点工作。

再谈剖宫产术的绝对指征250-251

摘要:剖宫产术是处理各类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的重要手段,在降低孕产妇的分娩风险及新生儿病残率上有极其重大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存在较阴道分娩更多的手术风险,如麻醉风险、再次分娩处理困难、尿道损伤、产后出血、感染及新生儿并发症等问题。多项对剖宫产儿童的长期随访中发现其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系统损害也高于自然分娩儿童。因此,对于剖宫产术的利弊探讨,再次成为产科的重要话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都认为对剖宫产适应证应有严格的限制,特别是对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规范使用催引产技术促进自然分娩251-253

摘要:阴道分娩是人类繁衍的一个健康、正常的生理过程,多数孕妇无需任何干预即可以顺利娩出婴儿。但由于有些孕妇自身存在严重的病理状态,如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道异常、产力异常或胎儿异常等,行阴道分娩可能威胁母儿安全,则需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剖宫产调查中发现:与剖宫产组和阴道助产组相比,阴道自然分娩组的产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降低[1]。

推广新产程标准促进阴道分娩253-255

摘要:促进阴道分娩是推广新产程标准的目的,更新产程的相关认识是推广新产程标准的关键。2014年,在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各位同仁的不懈努力下,首次在国内发表了“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1],同期刊发了述评文章“关注和采纳正常产程和产程异常的新标准”[2]。有了这一专家共识的支持,即将出版的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妇产科学》第1版和八年制《妇产科学》第3版教材在讲述正常分娩和异常分娩章节,均采纳了新的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案。

开展产科麻醉安全降低剖宫产率255-257

摘要: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中国剖宫产率已经达到了46.2%[1],美国剖宫产率近年也逐渐攀升到了30%。剖宫产这个在母婴生命受到威胁或难产时刻,用以挽救生命的现代医学手段已被广泛地滥用。文献数据结果显示,除了非正常途径造成的新生儿健康问题以外,择期剖宫产产妇死亡率、病残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比阴道产增加了10倍、5倍、3倍[2,3]。

实用妇产科杂志临床病案讨论
宫颈原位癌术后18~+月,发现阴道病变6~+月258-259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43岁,因宫颈原位癌术后18+月,发现阴道病变6+月于2014年9月3日入院。18+月前患者因“宫颈原位癌”于外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前检查及术中情况不详。术后病理检查示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累及腺体,部分区域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累及腺体,阴道切缘阴性。6+月前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有时似小便样,无异味,无外阴瘙痒,

实用妇产科杂志综述与讲座
抑制素基因多态性与卵巢早衰的关系260-263

摘要:卵巢早衰(POF)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有研究证明,低水平的血清抑制素与POF相关,抑制素基因成为POF潜在的致病候选基因。来源于不同种群的研究显示,抑制素基因INHα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POF存在相关性,对此方面的研究文献进展作综述,以期为POF的早期筛查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更好地预防POF的不良结局。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263-266

摘要: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多数已属晚期,预后差,能否实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满意缩瘤的几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直接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相比患者的预后相似。新辅助化疗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治疗方案可能更适合晚期卵巢癌患者。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血清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水平检测在卵巢癌的应用价值267-270

摘要:目的:研究卵巢癌患者血清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水平与卵巢癌病理类型的关系,探讨血清HE4检测在卵巢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卵巢癌组(210例)、卵巢良性疾病组(185例)和健康对照组(260例)血清HE4及癌抗原125(CA125)水平,并检测分析卵巢癌不同病理类型血清HE4水平。结果:卵巢癌组血清HE4水平(42.45 pmol/L)明显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17.35 pmol/L)和健康对照组(28.70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A125水平在卵巢癌组(11.85 U/L)和卵巢良性疾病组(19.75 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50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癌组中混合性癌血清HE4水平(82.20 pmol/L)明显高于浆液性癌(53.20 pmol/L)和子宫内膜样癌(50.55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HE4是卵巢癌良好的生物标志物,HE4水平与卵巢癌病理类型有关。

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应用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的疗效观察270-273

摘要:目的:探讨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芬吗通)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56例患者62个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戊酸雌二醇(补佳乐)组29例(34个周期)和芬吗通组27例(28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激素水平、超排卵情况、用药量及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增幅和妊娠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激素水平、超排卵情况及用药后妊娠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均〉8 mm),分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吗通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幅(2.58±1.69 mm)大于补佳乐组(2.00±0.9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吗通组用药剂量(65.36±40.22 mg)少于补佳乐组(80.50±63.14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佳乐及芬吗通均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内膜厚度,但芬吗通用药量较少且效果更明显,并可获得与补佳乐患者相似的妊娠结局。

358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274-277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初治为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且进行系统分期手术的3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手术方式,并进行随访。对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58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2岁(20~78岁),3年总体无瘤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7.12%,Ⅱ期91.67%;Ⅲ期85.19%,复发及死亡14例。开腹手术326例(91.06%),腹腔镜手术32例(8.94%)。与开腹组手术患者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平均估计术中失血量较少且平均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有内科合并症、手术病理分期晚、仅行盆腔淋巴结取样、脉管癌栓阳性、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OR=11.901,95%CI3.291~43.039)。结论:子宫内膜癌以开腹手术为主,腹腔镜手术显示了微创的优势。手术病理分期晚期、伴有内科合并症、仅行盆腔淋巴结取样术、脉管癌栓阳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特别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差。

国际数据库检索知识277-277

摘要:最近,有不少细心的读者纷纷询问刊登在《实用妇产科杂志》封面右上角的CODEN SFZHA7是什么意思。SFZHA7是本刊的CODEN码。按国际惯例登在期刊封面的右上角,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下方。CODEN(Code Number)是美国ASTM(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制定的科技期刊代码系统,被国际公认。美国《化学文摘》(CA)、《工程索引》(EI Compendex)、《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IPD)等国际检索系统,以及各国图书馆收藏部门均采用CODEN码进行文献/期刊识别。

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三种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278-281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59例外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组(经阴道组)19例;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腹腔镜治疗组(栓塞组)22例,腹腔镜下妊娠病灶切除术组(腹腔镜组)18例。观察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结果:经阴道组和栓塞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经阴道组和栓塞组(P〈0.05),而经阴道组与栓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栓塞组和腹腔镜组(P〈0.05),而腹腔镜组与栓塞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与经阴道组及腹腔镜组比较,术后Ⅲ级疼痛发生率高,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式均可用于治疗外生型CSP,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优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腹腔镜治疗和腹腔镜下妊娠病灶切除术。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研究282-284

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负荷量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宫颈炎102例,CINⅠ104例,CINⅡ120例,CINⅢ109例,宫颈癌94例,HC-Ⅱ法检测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结果: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41.18%、82.69%、89.17%、96.33%、91.49%,负荷量中位数分别为0.77 pg/ml、18.83 pg/ml、102.07 pg/ml、254.16 pg/ml、213.59 pg/ml,不同级别宫颈病变间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及负荷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层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分层间不同宫颈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当剔除病毒负荷量〈5 pg/ml的病例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不明显。

绝经后反复阴道流血病理类型探讨285-287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绝经后阴道流血(PMB)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未提示癌变及癌前病变的患者,发生绝经后反复阴道流血(RPMB)的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因RPMB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北京协和医院15年间因PMB就诊行子宫内膜活检的患者918例中,有RPMB患者112例,首次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未提示癌变及癌前病变。RPMB患者中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8.04%(9/112),与PMB患者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7.95%(73/9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7例(12.50%)患者在接受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后诊断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结论:首次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未提示癌变及癌前病变的RPMB患者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未增加。反复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应警惕卵巢性索间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