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51-1145/R 国内刊号
  • 1003-6946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妇产科是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讨论_女性生育力低下及生育力保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临床病案讨论、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综述与讲座、论著与临床、短篇报道

实用妇产科 2010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妇产科杂志专题讨论
青春期及青春期前妇科疾病的诊治专题讨论——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特点881-883

摘要:青春期是指从儿童期过渡到性成熟期的中间时期,也就是说从性器官开始发育、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身高增长停止的时期。青春发育期可分为3个时期:①青春早期:从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至月经初潮止,年龄为9~12岁,以体格发育为主;

青春期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诊治883-885

摘要:女性生殖器官在形成、分化、发育过程中,在其各部位都可能发生发育异常,部分发育异常会导致生殖道的梗阻,青春期女性发育后月经血无法正常排出而引发各种急症。处理这些问题还应注意是否有泌尿道的发育异常,因女性生殖器官与泌尿器官在起源上相同,约10%泌尿道发育异常者伴有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甚至伴发消化道发育异常。

青春期前阴道异物及外伤的诊断和处理885-887

摘要:青春期前女性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细胞糖原缺少、阴道pH值偏高、自然防御功能差,并且幼女外阴多暴露在外,容易感染和遭受损伤。而阴道异物尤其在幼女常见,异物在阴道内留置或处置不当会引发阴道炎、阴道粘连,

青春期前外阴阴道炎的诊治887-888

摘要:青春期前外阴阴道炎约占幼女妇科门诊病例的40%~50%。因病因复杂、幼女自身认知能力未健全以及妇科检查受限等,常造成诊治不及时,部分患儿炎症反复发作,给家庭带来很大困扰。正确诊断和恰当处理外阴阴道炎直接关系到幼女的身体健康,现对各种外阴阴道炎加以分析,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

性早熟所致的青春期前阴道流血的诊治888-890

摘要:青春期前异常阴道流血在排除阴道异物、外伤、炎症、肿瘤等因素后,应考虑内分泌环境改变引起的阴道流血。常见原因为性早熟,其患病率为2%0~2.3%,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可分为3类,即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和部分性性早熟。由于患儿青春期提前,而智力和性心理尚不成熟,

青春期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890-893

摘要:青春期前妇科恶性肿瘤很少见,其发生的病理类型也与成人有所不同。成人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如宫颈鳞状细胞癌、子宫内膜腺癌及卵巢上皮性癌在青春期前却很罕见,而在该年龄段常见的是卵巢生殖细胞肿瘤、阴道横纹肌肉瘤、阴道或宫颈的透明细胞癌等。

青春期前妇科手术的相关问题893-894

摘要:传统观念认为幼女少有妇科疾病,从而使其易于疏漏,延误治疗。实际上,青春期前妇科疾病并不罕见,包括生殖器官炎症、月经失调、肿瘤、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和创伤等。幼儿妇科急腹症主要源于破裂性疾病、肿瘤以及炎症,与成人有显著区别,损伤性疾病少见。1—9岁幼童期常常以肿瘤性疾病多见,

实用妇产科杂志临床病案讨论
周期性血尿6年余,周期性便血1年余895-896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24岁,G0P0,因周期性血尿6年余,周期性便血1年余于2010年4月15日入院。患者自诉15岁左右开始乳房发育,17岁左右开始出现周期性血尿,周期约30天,每次持续4—5天后排尿恢复正常。

结构式摘要书写格式896-896

摘要:为了方便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本刊论著类文章所附的中英文摘要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书写格式。中文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照。中英文结构式摘要均分“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部分,连续排列,但必须分别在每部分前写出这4个词。现将各部分的撰写要求分述如下。

实用妇产科杂志综述与讲座
胰岛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研究进展897-899

摘要: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在全世界有200000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并导致50000例患者死亡,是女性常见肿瘤,在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对其病因学的研究为深入认识疾病和提供治疗的理论依据有重要意义。胰岛素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日益得到肯定,其通过促有丝分裂作用、抗凋亡作用及改变性激素环境,介导子宫内膜癌的形成。现就胰岛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6卷12期疑难病案899-899

摘要:患者44岁,3个月前无诱因右下腹痛伴发热,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但之后一直低热,阴道不规则流血、尿频、尿血、肛门下坠、大便困难,无便血和腹泻。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计算机辅助下的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应用进展900-902

摘要:计算机辅助下的腹腔镜手术(也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将微创化技术带入了机器人手术时代。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将机器人手术成功应用于妇科良性和恶性疾病的报道,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输卵管吻合术、卵巢移位术、盆底重建术,以及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的手术治疗。机器人手术系统比较普通的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大的精确性和灵活性以及清晰的三维视野等独特优点,但是缺乏触觉反馈和费用高昂的缺点也是其推广过程中的限制因素。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MRI在卵巢癌定性诊断及其分期中的应用价值903-905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卵巢癌的定性诊断及其分期的价值,以指导手术难度的估计及预后的判断。方法:对B超检查考虑为盆腔恶性肿瘤的31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其MRI表现,将所得的MRI分期与术后的病理结果及分期进行比较。结果:31例考虑盆腔恶性肿瘤的患者中,经MRI诊断为卵巢癌31例,病理证实2例为MRI误诊,MRI在卵巢癌的定性诊断方面的准确率为93.5%(29/31)。MRI分期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17例,Ⅳ期1例。手术病理分期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17例。另有3例根据病史诊断为卵巢癌术后复发和2例诊断为转移性卵巢癌。MRI分期的准确性为91.7%(22/24)。结论:MRI对卵巢癌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其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前行MRI检查可以初步确定卵巢癌的分期,估计手术范围及是否具有手术的可能性,术后可以评价手术或其他治疗的效果及监测复发。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原学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的研究906-909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致病菌种,并对影响VVC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大样本研究,对416例VVC进行流行病学情况调查,并进行真菌培养,鉴定菌种。结果:①416例患者中重度VVC311例,非重度VVC105例。培养共获得菌株365株,重度VVC菌种298株,分布为白假丝酵母菌276例(92.6%);非白假丝酵母菌22例(7.4%),包括热带假丝酵母菌5例(1.7%),克柔假丝酵母菌2例(0.7%),光滑假丝酵母菌4例(1.3%),滑假丝酵母菌3例(1.0%)及其他酵母菌8例(2.7%)。单纯VVC67例,白假丝酵母菌54例(80.6%)。②VVC严重程度与患者吸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04(P〈0.05);患者的性伴侣个数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103(P〈0.05),表明患者的性伴侣个数越多,病情具有加重的趋势;患者清洗外阴的频率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03(P〈0.05);最近12个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作次数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2(P〈0.05),表明复发患者的疾病较为严重。结论:①白假丝酵母菌为重度VVC的主要致病菌。②VVC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在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

阴道无张力吊带悬吊术后网带侵蚀8例分析909-911

摘要:目的:研究阴道无张力吊带悬吊术后网带侵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8例网带侵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7例为阴道网带侵蚀,1例为膀胱网带侵蚀。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异物感、疼痛及反复泌尿系感染。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前壁出现吊带网片,膀胱镜检查可见网带已穿透膀胱黏膜。阴道网带侵蚀者可修剪外露网带,而膀胱网带侵蚀者则需去除侵蚀的网带。结论:应严格掌握阴道无张力吊带悬吊术的手术指征,严密长期随诊,根据网带侵蚀部位和侵蚀网带大小选择治疗方法。

吲哚胺2,3-二氧酶在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912-912

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胺2,3-二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为CINⅠ~CINⅢ和宫颈鳞癌患者的石蜡标本116例,以同时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CIN及宫颈鳞癌中IDO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宫颈组织和CINⅠ,CINⅡ~CINⅢ,宫颈鳞癌ⅠA期~ⅠB期,ⅡA期~ⅣB期4组之间IDO阳性表达强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鳞癌Ⅰ~Ⅳ期IDO总阳性表达率为100%,ⅠA期~ⅠB期IDO总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Ⅱ和CINⅢ(P〈0.01),ⅡA~ⅣB期IDO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ⅠA期~ⅠB期(P〈0.01)。IDO表达与宫颈鳞癌进展有关(OR=0.779,P〈0.01);在宫颈鳞癌淋巴转移阳性组IDO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淋巴转移阴性组(P〈0.01);IDO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从CINⅡ开始,肿瘤组织已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肿瘤发展的免疫逃逸机制。IDO的表达与疾病进展有关而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IDO可能成为宫颈鳞癌预后的预测因子及治疗靶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的关系915-918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及淋巴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11例正常宫颈,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63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VEGFR-3表达及D2-40标记的MLVD;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建立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的ROC曲线。结果:①正常宫颈、CIN及宫颈鳞癌3组中,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67%和74.6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7.20,P=0.000);D2-40标记的MLVD分别为1.55±1.04,7.40±2.87和17.14±5.53,3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H=48.731,P=0.000)。②VEGFR-3的高表达率在有淋巴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χ2=26.963,P=0.000);D2-40标记的MLVD与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P均(0.05)。③VEGFR-3表达强度与D2-40标记的MLVD呈正相关(r=0.757,P=0.001)。④当VEGFR-3的表达强度≥1.5,D2-40标记的MLVD≥18.50,两者联合≥18.50时均有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的意义(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94、0.901,P均=0.000)。结论:VEGFR-3的表达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检测VEGFR-3表达和D2-40标记的MLVD对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实用妇产科杂志短篇报道
子宫囊肿1例919-920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36岁,G3P30因发现盆腔包块2月,下腹胀1月于2009年8月8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则,经量中等,无痛经史,末次月经2009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