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51-1145/R 国内刊号
  • 1003-6946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妇产科是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讨论_女性生育力低下及生育力保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临床病案讨论、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综述与讲座、论著与临床、短篇报道

实用妇产科 2009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妇产科杂志专题讨论
宫颈锥切术的相关问题专题讨论——宫颈锥切术的指征385-386

摘要:宫颈锥切术是指锥形切除部分宫颈组织,包括宫颈移形带,以及部分或全部宫颈管组织。宫颈锥切术包括诊断性宫颈锥切术(diagnostic conization)和治疗性宫颈锥切术(therapeutic conization),临床主要用于宫颈病变的明确诊断以及保守性治疗。宫颈锥切的具体起源时间目前很难判定,类似于宫颈冷刀锥切的手术可能应该追溯到19世纪早期,当时主要用于切除宫颈上的大块肿瘤组织。到20世纪中叶,宫颈锥切术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措施,主要用于宫颈细胞学异常而宫颈上无肉眼病变的患者。近年,随着宫颈癌三级预防的不断推行,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实施386-388

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通常选择冷刀锥切术,而目前国际上在治疗CIN方面,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因其可在门诊实施、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已经广泛使用在妇科临床。它既能满足临床对完整切除病变的需求,又能保留组织学标本,尤其是对年轻、未生育的患有宫颈高度病变的女性,可以不过多切除正常组织(可以随意掌握手术的范围和深度),完好地保留宫颈的正常生理机能。

诊断性与治疗性宫颈锥切术的临床价值388-389

摘要:宫颈锥切术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 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发病增多和逐渐年轻化,宫颈锥切术重新被重视和广泛应用。传统上的宫颈锥切术往往较宽而深,术后的近远期并发症较多(如术后近远期出血、局部或盆腔感染、宫颈粘连和中孕期流产等),目前主要依据阴道镜下的宫颈病变性质和程度决定锥切手术的范围和大小。经典的宫颈锥切术即传统的冷刀宫颈锥形切除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近年来手术方式不断被拓展,激光锥切(laser cone)、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rdure,LEEP)等亦广泛应用于治疗宫颈病变。

LEEP与冷刀锥切的比较389-391

摘要:在过去的40年里,宫颈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已明显下降,这主要归功于世界范围内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的筛查及早期治疗。CIN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90年代出现的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由于其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近十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虽仍有病理学者认为LEEP会增加病理标本诊断的难度,但目前积累的大量临床治疗经验提示,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的处理和随访391-393

摘要: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m)进行宫颈锥切术治疗后能有效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已成为共识,但CIN患者术后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几率仍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所以对CIN术后的处理与随访成为初筛后防治宫颈癌的又一关键问题。

宫颈锥切术的并发症与处理393-394

摘要:宫颈锥切术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手术方法。手术切除宫颈组织的范围起自宫颈病变区域以外的正常组织,呈圆锥形切除大部分宫颈及宫颈管黏膜,切除的组织皆有组织病理学诊断。并特别注意切除边缘是否有同类病变,进而明确诊断及CIN分级,指导临床治疗。宫颈锥切的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的冷刀锥切术(cold-knife conization,CKC)、激光锥切术(laser conization)和近年来盛行的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

宫颈锥切术对生育的影响395-396

摘要: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宫颈锥切术广泛用于宫颈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有效的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为有效降低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宫颈锥切术中也有很多方法,其中包括有冷刀法、激光法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等。随着宫颈锥切术的普及,其对妊娠及妊娠的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及妇产科医生们的关注。

实用妇产科杂志临床病案讨论
临床病案讨论体检发现延伸至阴道的盆腔包块14天396-398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27岁,因体检发现延伸至阴道的盆腔包块14天于2009年4月24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量中,痛经(+),以第2天为明显,不需服用止痛药物,末次月经:2009年4月4日。2009年4月10日于外院体检,经阴道彩超检查发现左侧附件7.2cm×7.4cm囊性包块,内有点状强回声,提示:巧克力囊肿?未予处理。近2周自觉尿频无尿急,3次/h,夜尿1—2次,长时间行走后感腹痛。4月13日于我院门诊初诊。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手术史、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婚育史:结婚近1年,G0P0,工具避孕。妇科检查:外阴正常;

实用妇产科杂志疑难病案
25卷7期疑难病案398-398

摘要:患者30岁,已婚,G3P1^+2,因停经45天,下腹痛1天于2009年1月2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12月10日。停经35天时自测尿妊娠试验为阳性,B超检查示:宫内无孕囊,宫外亦无团块,因B超检查后阴道少量流血行保胎治疗,无腹痛等不适,2天后阴道流血停止。1天前下腹胀痛明显,B超检查示:宫内泡状暗区约2.0cm,右宫旁有一弱回声,

实用妇产科杂志综述与讲座
妊娠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致出生缺陷作用及其机制399-402

摘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早期研究发现孕妇在妊娠中期、晚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会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随着人们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胎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妊娠早期使用此类药物可能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病风险。本文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致出生缺陷的动物、人类研究和作用机制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性激素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402-404

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性激素及肥胖的相关性,为PCO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体重指数(BMI)≥24kg/m2或腰臀比(WHR)≥0.8为肥胖标准,将96例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量其身高(m)、体重(kg)、腰围(cm)、臀围(cm)和测定性激素水平以及sICAM-1水平,并将sICAM-1与所测临床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肥胖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非肥胖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年龄、BIVH、WHR、睾酮呈正相关。结论:PCOS患者sICAM-1水平随着年龄、BMI、WHR和睾酮水平增高而升高。PCO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有密切联系。应积极治疗和监测PCOS患者,以防止和减少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情况分析405-406

摘要: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冻融胚胎移植654周期妊娠结局及出生儿随访观察。结果:654周期中有232例妊娠,临床妊娠187例(28.6%),早期流产31例(16.5%),晚期流产2例(1.1%),异位妊娠8例(4.2%),宫内宫外同时妊娠2例(1.1%)。共分娩144例,分娩率23.6%,足月分娩117例(81.1%),早产27例(18.9%),单胎107例(74.3%),单胎早产率9.3%,双胎37例(25.9%),双胎早产率45.9%。获得新生儿180个,男婴89个,女婴91个,其中低体重儿27个(14.9%)。新生儿出生缺陷4例,占2.2%,其中1例新生儿死亡。远期随访89例,111个出生儿,年龄1~6岁,新增出生缺陷4例,失访31例(25.8%)。总的出生缺陷共8例(4.4%)。结论:冻融胚胎移植的早期流产率增加,新生儿畸形发生率与新鲜周期相似,但长期随访出生缺陷率增高,该技术的安全性问题需得到重视,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海南地区宫颈癌的HPV基因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407-409

摘要:目的:通过对宫颈癌组织的HPV分型检测,了解本地区宫颈癌HPV感染率及其亚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宫颈癌患者病灶组织标本,采用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同时对23种HPV亚型(18种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进行检测。结果:①HPV阳性率94.00%,共检出HPV16(69.68%)、HPV18(16.49%)、HPV33(1.06%)、HPV45(1.60%)、HPV58(1.06%)、HPV73(0.53%)6种高危型亚型。其中HPV16+18(7.45%)、HPV16+45(1.06%)、HPV18+33(1.06%);②鳞状细胞癌的HPV检出率明显高于腺癌(P〈0.05);③HPV阳性率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治疗后的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宫颈癌的HPV感染率很高,且均为高危型,其中以16型和18型占绝对优势;HPV亚型比较局限,仅有6种;HPV多重感染并不多见;高危HPV的存在与鳞状上皮恶变关系密切。

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配偶的性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410-412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配偶的性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2007年在我科住院,术前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年龄≤45岁,临床分期为ⅠB~ⅡB期,均常规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配偶25例。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年,进行其性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前后性生活质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后配偶性生活质量总分及配偶闻总体关系、性关系、性交、及性交困难等维度得分比手术前有显著性升高。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配偶的性生活质量比手术前有显著性下降。配偶间的总体关系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配偶的性生活质量影响显著。

实用妇产科杂志短篇报道
巨大子宫肌瘤1例412-412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33岁,因经量增多、经期延长6年,发现巨大子宫肌瘤6月于2007年10月31日入院。7年前妊娠,孕前B超检查时发现子宫疑有肿物,自然分娩产后出血较多。6年前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未行妇科检查。1年前触及腹部包块,6月前CT检查发现巨大子宫肌瘤,近1月自觉腹胀、尿频、尿急。查体:T36.0℃,P80/min,R20/min,BP110/60mmHg。贫血貌,心肺正常,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机械性预处理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应用的临床探讨413-415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吸宫机械性预处理在宫腔镜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因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行宫腔镜下内膜电切手术共113例患者,分为机械性预处理组46例和未行预处理组67例。机械性预处理组行内膜电切术前用8号吸刮头吸刮宫腔两周后再行电切,未行预处理组则直接行电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液体吸收量及围手术期的情况,并随访两组月经及痛经改善情况。结果:机械性预处理组与未行处理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液体吸收量、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性预处理组吸宫后切除的内膜厚度为3.18±0.52mm,未行预处理组切除的内膜厚度为4.08±1.12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内膜下方的肌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随访12.35±1.34月,两组的月经及痛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内膜电切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术前机械性预处理可薄化内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中液体吸收量,是一种经济、高效、简单的内膜预处理方法。

经阴道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36例临床分析416-417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行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36例,均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mm,其中30一40ram13例,41~60mm20例,61~63mm3倒。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失败后,改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随访3—40个月。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残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4.7±10.4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200.0±38.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9±1.2天,术后满意率均达100%,2例要求生育者1例妊娠。结论:对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mm的黏膜下肌瘤,考虑到宫腔镜可能不易切除的,可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宫血宁胶囊治疗使用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后阴道流血的临床研究418-420

摘要:目的:观察宫血宁胶囊治疗皮下埋植避孕剂引起阴道流血的疗效,探讨阴道流血与受试者血液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将8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宫血宁组与安慰剂组.比较两组服药前后阴道流血模式的变化;分别采用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血清胛和NO水平。结果:以90天为参考期,宫血宁组在服药前、后总流血天数是44.7±3.2天和29.0±2.1天(P〈0.05);服药后宫血宁组与安慰荆组总流血天数,分别是29.0±2.1天和43.7±2.8天(P〈0.05),宫血宁组阴道流血停止者,服药前血ET为37.3±2.5pg/ml;继续出血者,服药前血ET为18.8±1.7pg/ml(P〈0.01)。结论:服用宫血宁后阴道流血模式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皮埋剂继续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