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51-1145/R 国内刊号
  • 1003-6946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妇产科是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讨论_女性生育力低下及生育力保护的基础与临床进展、临床病案讨论、指南解读与专家共识、综述与讲座、论著与临床、短篇报道

实用妇产科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妇产科杂志专题讨论
辅助生殖技术后的异位妊娠193-195

摘要: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ies,ART)给许多不孕家庭带来了福音,但随之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发生率也增加。1975年,首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获得的妊娠即为异位妊娠。ART周期EP发生率为1%-5%,较自然周期高2倍以上,有报道,IVF-ET周期EP发生率达2%~11%。有学者将EP危险因素归纳为机械因素、输卵管功能异常、ART及激素因素。事实上,ART成为EP的因素之一,与ART帮助的不孕患者多合并有输卵管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195-196

摘要: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术后的一种并发症。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剖宫产术一般均采用子宫下段术式,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妊娠的位置相当于子宫峡部并位于子宫腔以外,严格地说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1978年Larsen报道第1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近年来发生率明显上升,目前发生率已达1/1800-1/2216,已超过宫颈妊娠的发生率。

宫颈妊娠196-198

摘要:宫颈妊娠(cenrix pregnancy,CP)是指受精卵种植在组织学内口水平以下的宫颈管内,并在该处生长发育的异位妊娠,发病率约为1:2500~1:12000,占异位妊娠的1%-2%,属于异位妊娠中罕见且危险的类型。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大量开展以及各种宫腔手术的增多,宫颈妊娠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宫颈妊娠若未得到早期诊断,或是由于误诊而行刮宫术,都极可能发生致死性的阴道大量流血,从而不得不切除子宫,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残角子宫妊娠、宫角妊娠诊断特点及处理198-200

摘要:残角子宫又称为遗迹性双角子宫,受精卵种植在残角子宫内,称为残角子宫妊娠(rudimentary horn pregnancy),1994年法国Star报道,发病率是1/10000-1/40000,也有报道为0.001%-0.0082%。而残角子宫残角部并发症则更为罕见,且诊断极为困难,术前诊断者更少,低于5%。受精卵附着在输卵管口近宫腔处或在输卵管间质部,并向宫腔侧发育,称为宫角妊娠。宫角妊娠仅占所有异位妊娠的1.5%-4.2%,但病死率却占异位妊娠的20%,严格讲,宫角妊娠不应属于异位妊娠。

腹腔妊娠200-202

摘要:腹腔妊娠是指位于输卵管、卵巢、阔韧带以外的腹腔内妊娠,其发生率约为1/15000—1/30000次正常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对母儿生命威胁极大。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而误诊,不易早期诊断。若能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可降低母儿死亡率及并发症。

持续性异位妊娠202-204

摘要:1977年Kelly首次对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进行了报道,并对其进行了定义。PEP是指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治疗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滴度不下降或反而上升,其特点为仍有滋养细胞存活,HCG保持一定水平,阴道有不规则流血。PEP是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实用妇产科杂志临床病案讨论
刮宫术后3周,发热11天,咳嗽3天204-206

摘要:1病历摘要 患者,26岁,G1P0。因刮宫术后3周,发热11天,伴咳嗽3天,于2007年10月5日入我院。入院前3周,因停经、腹痛伴阴道流血在外院就诊,B超检查发现宫外包块,考虑为“异位妊娠”,给予诊断性刮宫及抗感染等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术后病理回报:蜕膜组织,未见绒毛组织及滋养细胞。1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伴下腹疼痛。再次入院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宫颈分泌物培养示:屎肠球菌,给予万古霉素及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

实用妇产科杂志疑难病案
25卷4期疑难病案206-206

摘要:患者,女,40岁,G4P2。因大量阴道出血1^+天,于2008年7月19日14时由外院急转送入院。患者于7月18日中午12时许,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及肛门处坠胀不适,屏气排便时突感下腹部撕裂样剧痛,随即出现阴道流血如小便样,含血块,感晕厥不适,立即入当地中医院,查尿HCG阴性,血常规:Hb70g/L.妇科检查:阴道内大量血液,宫颈口见一环尾丝并有活动性出血,宫颈肥大,直径约4cm,后唇紫蓝色,组织脆软有坏死。急诊行宫颈活组织检查、取宫内节育器(IUD)、诊刮并阴道填纱后流血减少,至17时基本血止。次日凌晨5时许,患者打喷嚏后又出现阴道大流血不止,

实用妇产科杂志综述与讲座
脐血采集和保存的实用问题207-209

摘要:脐血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经刺激诱导,可分化为特定的细胞。目前干细胞是基因治疗法最理想的靶向细胞,一旦干细胞被导人异源基因,这种基因就会随着干细胞的自我复制和分化而终生表达。脐血干细胞移植可弥补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不足,脐血可替代骨髓及外周血进行干细胞移植。1988年,世界首例脐血干细胞移植在法国成功实施,开始了脐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的新纪元。欧美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庞大的脐血库用于保存脐血,为了统一认识和规范化操作,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2008年)和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SOGC,2005年)相继了脐血保存的建议或指南。

保守性手术治疗胎盘植入的新进展209-211

摘要:胎盘植入是产科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需要切除子宫,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使患者丧失了生育能力。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胎盘植入的保守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从介入治疗、宫腔镜电切术、胎盘局部注射、凝血酶纱条宫腔填塞等方面来阐述胎盘植入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新进展。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100例卵巢早衰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212-215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早衰(POF)的发病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个性特征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卵巢早衰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卵巢早衰的预防、保健、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0例POF患者(POF组)和100例正常绝经的妇女(对照组)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及A型行为量表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危险因素包括A型行为、被动吸烟、腮腺炎病史、经常出差、青春期穿紧身内衣、不良情绪、装修异味、接触毒物史、月经初潮早等;保护因素有经常锻炼、经常食豆制品及蔬菜、母乳喂养等。结论: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健康心态、避免接触有害的环境,早预防、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延缓疾病的发展。

实用妇产科杂志疑难病案
2009年专题讨论题目预告215-215

实用妇产科杂志论著与临床
新型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216-219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作用,并与同类型复合干扰素、普通重组工型干扰素、化疗药物对比。方法:应用新型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复合α干扰素、干扰素α-2b和顺铂以0.156μg/ml、0.625μg/ml、2.5μg/ml及10μg/ml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aski细胞72小时后,MTT法检测并计算细胞抑制率并比较。应用新型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复合α干扰素、干扰素α-2b和顺铂以0.156μg/ml、0.625μg/ml、2.5μg/ml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aski细胞72小时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aski细胞的凋亡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几种干扰素及顺铂均能导致Caski细胞生长抑制及促进细胞凋亡,相同浓度条件下,新型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和顺铂对Caski细胞的抑制及凋亡作用强于复合α干扰素和干扰素α-2b的作用,尤以顺铂的作用最强。结论: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对体外培养的宫颈癌Caski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Caski细胞凋亡;作用虽然不及化疗药物顺铂,但较同类型干扰素、普通重组工型干扰素的作用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清醒镇静应用于宫腔镜检查术的临床研究219-222

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及剂量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术清醒镇静及患者自控镇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L组,单纯局部麻醉)、丙泊酚组(0.6mg/kg,P组)、PR联合组1(丙泊酚0.3mg/kg加瑞芬太尼0.3μg/kg,PR1组)、PR联合组2(丙泊酚0.6mg/kg加瑞芬太尼0.6μg/kg,PR2组)、PR联合组3(丙泊酚0.3mg/kg加瑞芬太尼0.6μg/kg,PR3组)及PRPCS自控组(丙泊酚0.3mg/kg加瑞芬太尼0.6μg/kg:)6组。监测术中生命体征和警觉/反应评分(OAA/S镇静评分),记录术中、术后不适及镇静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和药物实际使用量等指标。结果:各镇静组(P、PR1、PR2、PR3、PRPCS)在面罩吸氧下仅1例发生轻度低氧血症;与对照组比较,各镇静组术中心率下降更明显(P〈0.05);在各镇静组中,P组的OAA/S评分低于PR1、PR2、PR3和PRPCS组(P〈0.05)。比较术中不适的VAS评分,L组最高,P组其次,PR1组居第3,其余3组(PR2、PR3、PRPCS)最低(P〈0.05);而在满意度的比较中,PRPCS组评分最高,PR联合组(PR1、PR2、PR3)其次,P组居第3,且均高于L对照组(P〈0.05)。镇静药物用量以P组最高,PR3组最低;而PR联合或自控组(PR1、PR2、PR3、PRPCS)术后滞留时间更少(P〈0.05)。结论:在妇科门诊宫腔镜检查术清醒镇静的临床应用中,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安全有效,且以丙泊酚0.3mg/kg加瑞芬太尼0.6μg/kg的比例给药为宜。在此基础上,自控镇静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肿瘤坏死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223-226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测定39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25例非内异不孕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TNF-α及VEGF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TNF-α水平分别为44.18±13.52pg/ml和57.98±19.70pg/ml,与对照组(分别为34.95±9.81pg/ml和42.50±10.32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VEGF水平分别为39.89±7.26ng/ml和71.97±14.19ng/ml,与对照组(分别为33.88±10.14g/ml和43.48±9.12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患者血清中TNF-α与VEGF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15,P〉0.05),而腹腔液TNF-α与VEGF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58,P〈0.01);内异症患者Ⅰ~Ⅱ期血清和腹腔液中的TNF—α和VEGF水平均较Ⅲ-Ⅳ期患者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TNF—α水平及VEGF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②内异症患者腹腔液TNF-α与VEGF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而血清中TNF-α与VEGF水平呈无明显相关性,为内异症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提供一定的依据。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3例临床分析226-228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3例RVVC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30例WC患者为对照组,分析RVVC的临床特点。结果:①RVVC组的患者年龄(32,79±6.730岁)明显高于VVC组(30.46±6.193岁),RVVC组的医务人员构成比(7.9%)高于VVC组(0.8%),婚姻、经济、用药及性生活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RVVC组中,首次发病到医院就诊的构成比(65.1%)显著高于VVC组(49.2%),首次治疗采用局部.外洗.口服联合用药治疗的比例(15.9%)亦高于VVC组(3.8%),RVVC组的性伴侣治疗比例明显高于VVC组;③RVVC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与VV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VC较VVC的年龄大,症状、体征更重,治疗更复杂和困难。

胎盘超微结构和呼吸链酶活性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229-232

摘要:目的:研究胎盘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变化与子痫前期的美系。方法:选择轻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孕妇20例(正常妊娠组)行胎盘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两组超微结构,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胎盘组织线粒体中两种呼吸链酶复合体(线粒体酶复合体Ⅰ、Ⅳ)的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轻度子痛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胎盘超微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胎盘超微结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线粒体酶复合体Ⅳ的活性比正常妊娠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线粒体酶复合体Ⅳ的活性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酶复合体Ⅰ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超微结构的变化、线粒体酶复合体Ⅳ活性降低,提示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有能量代谢传递障碍,线粒体能量产生异常参与予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Th1/Th2比率变化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232-235

摘要:目的:探讨Th1/Th2比率变化与子痫前期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15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和4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的Th1、Th2及Th1/Th2细胞比率,同时测定其肝、肾功能。结果:①子痫前期组n1细胞、Th1/1h2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②外周血Th1/Th2比率与蜕膜Th1/Th2比率间呈显著正相关(r=0.818,P〈0.01);③Th1细胞、Th1/Th2比率与肝、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且随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升高趋势。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局部的Th1/Th2比率平衡被打乱,Th1/Th2比率改变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病情的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