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灾害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8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综述、植物保护、森林保护、动物疫病防治、生物防控技术与对策、生物灾害预测等。
  • 主管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 主办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昆虫学会;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江西省植物病理学会
  • 国际刊号:2095-3704
  • 国内刊号:36-1320/S
  • 出版地方:江西
  • 邮发代号:44-139
  • 创刊时间:1978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8
  • 综合影响因子:0.2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物灾害科学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生物灾害预测与评价

1991-2010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物灾害发生特征分析

摘要:生物灾害发生种类繁多和暴发频繁,是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中国植物保护统计数据、粮食作物产量数据和农田土地覆盖类型分布遥感数据,重点分析中国1991年到2010年20年期间四类重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发生强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其空间分布范围。结果表明:从1991年到2010年水稻、玉米和大豆病虫害发生面积均显著增加;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病虫害发生强度均显著增加。随着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增大,其发生强度均呈增加趋势。病害与虫害相比,无论是发生面积,还是发生强度,粮食作物的虫害均高于病害。粮食作物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的粮食主产区,西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为了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目前应当加强农田景观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对粮食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诊断、发生与灾变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开展区域性农田生态系统病虫害整合治理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对策。
1-6

2000——2010年全国森林生物灾害发生、损失与趋势分析

摘要: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受损的主要生物灾害为森林病害、虫害与鼠害等。基于2000-2010年全国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面积、程度等数据,计算获得森林蓄积、直接经济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灾害损失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等分析我国森林生物灾害发生、灾害损失的特点与趋势。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物灾害发生范围(区域)2010年较2000年增加0.61%,发生面积从2000年的8.52×106公顷次增加到2010年的1.16×107公顷次,增长36.7%,上升趋势显著,对其贡献大小依次为:虫害(贡献率54.2%)>鼠害(贡献率33.3%)>病害(贡献率12.5%)。森林病害、虫害、鼠害发生面积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鼠害发生面积2010年较2000年增长105.18%。但是,从发生程度上看,森林生物灾害新增面积以轻度发生为主,其对病虫鼠害、病害、虫害、鼠害面积呈增加趋势的贡献率分别为75%、67.4%、72.8%、54.1%。伴随森林生物灾害面积增加,森林蓄积、生态服务价值损失呈显著上升趋势,如2010年蓄积损失2.48×107 m3、生态服务价值损失895.37亿元,分别较2000年增长5.2%与28.5%,而森林鼠害加重则是导致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重要因子。以上结果说明,近10多年来,我国森林生物灾害范围、发生面积显著扩增,尽管扩增面积多以轻度发生为主,但所导致的森林资源损失与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7-12

虫害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危害损失评估

摘要:根据我国农业部统计数据,结合全国草地覆盖遥感数据,结合全国草地覆盖遥感数据,利用生态能学方法,评估了2000-2010年虫害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危害损失。结果表明:11年期间全国由于虫害造成草地生物量损失约为年均230.9万t,损失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年份间危害差异变化很大,最高年份(2008年),损失328.5万t,占我国牧草需求量的32.8%。区域草地虫害强度排序为:中部>西部>东部,西部和中部共占比例高达96%;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其中内蒙古省年均损失量占全国总量的53.47%。这种特征与中国草被覆盖分布及防治科技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虫害分布范围广,危害损失巨大,危害动态波动变化,应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草原虫害监测和预报,制定应对草原虫害治理策略。
13-19

气候变化下山东稻区水稻重大害虫灾变规律及其防控评价--以郯城为例

摘要:山东稻区是我国典型的单季中熟水稻种植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主栽品种更新换代及栽培制度变迁等,该区水稻害虫表现出新的灾变特点。以山东水稻主栽区临沂市郯城县1994-2009年水稻害虫监测预警与防控的历史虫情资料为基础,结合同期气象数据分析气候变化下水稻害虫发生及其危害损失,并评估植物保护措施的控害保产效果。结果显示年均温和年降雨量与二化螟和稻飞虱的发生危害面积和水稻产量损失之间相关不显著,但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面积和水稻产量损失之间相关显著甚至极显著。可见,通过积极开展水稻害虫的准确监测和及时防控,可有效提高气候变化下水稻害虫的管理水平,从而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进而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20-25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水产保护

拮抗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海豚链球菌功能性微生物的筛选

摘要:以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为目标菌株,研究了多株分离自罗非鱼养殖水体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微生物对其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初筛获得了11株对海豚链球菌具有拮抗功能的微生物菌株,其中7株拮抗效果较为显著,分别属于芽孢杆菌(B0903, B0910, B0916)、乳杆菌(L0914, L0917)、假丝酵母(C0909)和诺卡氏菌(N0906)。对这7株菌株从生长优势、共凝集率、净化水质能力等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发现7株菌株的生长系数均大于海豚链球菌,L0917、C0909、N0906的倍增时间显著低于海豚链球菌,且L0914、C0909、N0906能与海豚链球菌产生共凝集作用,共凝集率分别为3.03%、4.11%和1.85%。7株菌都具有一定的净化水质的能力,但C0909、L0914对氨氮的去除率显著低于菌株N0906。研究显示,诺卡氏菌N0906较适宜作为罗非鱼养殖中控制养殖生态环境和链球菌病害的微生态菌株。
26-32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两索线虫对晚稻田不同类型褐飞虱的寄生力研究

摘要:在3个不同水稻品种上,研究江西南昌晚稻田内两索线虫对不同翅型和性别褐飞虱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在同一水稻品种上,两索线虫对不同类型褐飞虱的寄生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寄生率的大小顺序为:短翅型雌虫>长翅型雌虫>短翅型雄虫>长翅型雄虫。其中,在短翅型雌虫体内,最高寄生率达45.16%;而在长翅型雄虫体内,最低寄生率仅为2.15%。在水稻品种株两优120上,两索线虫对短翅型雌虫的寄生数量达3头的占9.68%,对短翅型雌虫和长翅型雌虫寄生有2头的分别占6.45%和8.33%;在丰华占和合美(丰)上,对短翅型雌虫寄生数量最多为2头,寄生率分别为5.25%和4.35%;对不同类型褐飞虱的寄生数量为1头的均较高。可见,两索线虫对田间褐飞虱种群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可有效抑制褐飞虱的发生与危害。
33-37

35%氯虫苯甲酰胺WG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的研究

摘要: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水稻生长与产量的三大病虫害之一,本试验以35%氯虫苯甲酰胺为研究药剂,以期测定不同浓度的35%氯虫苯甲酰胺(WG)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实验表明:35%氯虫苯甲酰胺(WG)10.5 g/hm2、21.0 g/hm2、31.5 g/hm23个浓度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均具有防治效果。31.5 g/hm2、21.0 g/hm2防治效果比较理想,药后3 d防效分别为70.25%、74.38%,药后8 d防效分别为90.36%、91.98%。药后13 d防效为95.71%、97.83%,药后18 d防效为83.75%、89.95%。药后30 d的药效依然高于标准药剂,达到46.25%、49.75%。通过试验可以得出35%氯虫苯甲酰胺WG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并能减少因虫害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
38-40

江西梅岭高校园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为开发梅岭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研究梅岭高校园区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采用孢子弹射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分离菌种,按Ainsworh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共采集到野生大型真菌标本115个,整理鉴定出77种大型真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和腹菌纲,共5目22科44属,其中食用菌31种,木腐菌16种,药用菌9种,毒菌17种和菌根菌4种,发现江西省新记录9种;不同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有所差异,优势类群为口蘑科和多孔菌科;获得52种大型真菌的纯培养物,初步建立了一个校园大型真菌的菌种库。
41-49

荒漠鼠类对新疆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土壤性质的扰动效应研究

摘要:选择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湿地边缘地带作为研究区域,研究荒漠鼠类活动对土壤的扰动效应及对梭梭生长的影响。在甘家湖湿地边缘进行隔月分季定期采样,对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荒漠鼠类活动对土壤容重、含水量、总孔隙度以及pH值均有明显影响;(2)鼠类活动对土壤酶活性有影响,鼠害区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变化,在整个观测期均较对照区低;(3)鼠类活动对梭梭生长的影响显著,鼠害严重区植株高度、冠幅偏低,植株死亡数目相对较高。
50-55

女贞粗腿象甲假死行为的初步研究

摘要:为探明背景颜色、饥饿、跌落高度和跌落姿势对女贞粗腿象甲(Ochyromera ligustri)成虫假死行为的影响,比较了红色、绿色和黄色背景下、饥饿状态下、不同的跌落高度和姿势下女贞粗腿象甲成虫的假死发生率及假死时间。结果表明:(1)红色、绿色和黄色背景下的假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6.67%、83.33%和90.00%;假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9.52 s、25.76 s和56.19 s。(2)取食的成虫假死发生率(90.00%)显著高于饥饿的(50.00%);取食的成虫假死时间(45.19 s)与饥饿的(30.07 s)差异不显著。(3)跌落高度对成虫假死发生率及假死时间均无显著性影响,跌落高度分别为10 cm、20 cm和30 cm时,成虫的假死发生率分别为76.67%、86.67%和86.67%,假死时间分别为40.22 s、39.08 s和51.19 s。(4)跌落时背面向上的成虫假死发生率(100.00%)显著高于背面向下的(70.59%),假死时间(52.00 s)显著长于背面向下的(24.58 s)。结果揭示了女贞粗腿象甲的假死可因背景颜色、取食与否、跌落高度和跌落姿势不同而异。
56-59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环境保护

常见蔬菜中重金属铅、镉含量的测定

摘要:通过对呼和浩特市主要大型超市的25种蔬菜75个样品中重金属Pb、Cd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期探明铅,镉两种重金属元素在蔬菜中的含量及分布规律。本试验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的铅,镉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蔬菜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超标最严重的为架豆,铅含量超过国标15倍,超标率100%,镉含量超标7倍之多,超标率33.3%,韭菜中的铅含量超标5倍多,超标率100%。试验结论:不同种类的蔬菜对相同的重金属元素以及相同的蔬菜对不同重金属元素富集吸收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同产地的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吸收也存在差异性。
60-63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研究综述

扑草净在养殖水体中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其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摘要:扑草净是一种均三氮苯类除草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在清除水体青苔和杂草方面卓有成效。但因其具有较难降解的特性而对养殖水环境存在着污染隐患。本文阐述了扑草净在养殖水体中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其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以期引起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扑草净对养殖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其对水草和藻类属于高毒物质,对鱼、虾类的毒性介于中毒和高毒之间,并可通过藻类间接影响鱼虾的生长代谢。扑草净在环境中的半衰期长达数月,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被微生物降解。降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20多种。微生物对扑草净的降解主要是通过酶促反应完成的,受物质本身结构、环境温度、pH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种微生物共存时的降解效果较好。目前利用微生物降解扑草净的研究多数还停留在试验阶段,实际生产中尚无规模化的应用,对其在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及毒性效应研究不多。因此如何有效地筛选高活性的降解菌株,降低扑草净在养殖环境中的停留,减少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将是未来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64-69

瓜类种子细菌性果斑病菌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细菌性果斑病是典型的由种子带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解决种子带菌问题是防治该病的关键。通过综述近年国内外瓜类种子的发酵处理、热处理、药剂处理以及快速干燥对BFB的防治,对种子处理剂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70-73

山药病害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山药是一种颇具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的蔬菜作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大有发展前途。近年来,随着山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害发生也随之加重,其中包括真菌病害、细菌病害以及病毒病害等,而这些病害的发生在雨水多的季节尤为突出,其为害程度也随之加重,严重制约着山药的发展。通过对山药病害发生种类、为害症状、病原、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对山药病害进行综述,指出了山药病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山药病害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74-78

磷矿粉的有效利用途径综述

摘要: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其主要来源于土壤。我国磷矿资源丰富但大多为中低品位磷矿,近年来磷矿粉直接施用效果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磷矿资源优化、高效利用的角度,从土壤性质、磷矿粉自身性质以及植物种类三方面分析了影响磷矿粉肥效的主要因素,综述了提高磷矿粉肥效的活化技术,探讨磷矿粉的合理施用,为合理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粉、提高磷肥的利用率、降低磷肥的生产成本提供理论依据。对缓和目前磷肥严重短缺、氮磷钾协调等方面会有所帮助。
79-82
生物灾害科学杂志生物防控技术与对策

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摘要:由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暂定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自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被华南农业大学周国辉教授等人鉴定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南方广大稻区。2009年,该病害在我国南部及越南晚季稻上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近几年在江西的发生、预测预报情况进行综述,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提供参考。
83-86

短稳杆菌滴心对玉米螟的防控效果

摘要:玉米螟是玉米主要害虫之一,化学农药的施用易产生农药残留,从而产生玉米食品安全问题。为选择出可以替代化学农药的安全高效生物杀虫剂,采用药液滴心的方法,以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为对照药剂,用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对玉米螟进行了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600倍液对玉米螟的防控效果最好,对玉米及其他非靶标生物都安全,是玉米防控领域较理想的推广应用产品。
87-90

泰宁县松材线虫病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

摘要: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rner et Buhrer) Nickle]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以松墨天牛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一种松树毁灭性流行性病害,被称作松林“SARS”、“癌症”,属国际国内林业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通过对福建省泰宁县松材线虫病发生基本情况、发生特点及治理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及疫情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以期为泰宁县松材线虫病的除治提供参考。
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