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生物技术进展杂志

《生物技术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热点观点、进展评述、权威期刊、研究论文、资讯传递、技术与方法、产业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2095-2341
  • 国内刊号:33-1375/Q
  • 出版地方:浙江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1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9
  • 综合影响因子:0.93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物技术进展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物技术进展杂志卷首语

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写在《生物技才进展》创刊之际

摘要:生物技术,最初由匈牙利工程师Karl Erechy于1917年提出,英文为“biotechnology”,来源于希腊语“bios”(生命、生命过程)和“technology”(技术)的合成,其名称即明确了利用生命有机体进行工业化生产、创造新产品、新功能的意义。
1-1
生物技术进展杂志热点·观点

关于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1关于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目的是多重的,不仅是为了环境或低碳,最重要且紧迫的是寻找替代能源,特别是以替代石油为首要任务,这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当前之所以急迫地大搞生物质能源是因为石油资源的耗用太快,再过短短10~20年就极可能出现石油短缺,要靠生物质能源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弥补市场的巨大缺口。
5-6
生物技术进展杂志进展评述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摘要:从常规鉴定、生化鉴定及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种子纯度鉴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对RAPD、RFLP、SSR和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种子纯度鉴定和品种真实性分析中的应用潜力及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得出SSR分子标记技术是目前种子纯度和品种真实性鉴定中最适宜的技术。
7-13

植物遗传转化表达载体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遗传转化表达载体是植物转基因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高效表达是转基因研究成功的关键。综述了植物遗传转化表达载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介绍了在转基因植物中实现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多种途径和策略,旨在提高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生物安全性,并展望了今后植物转基因研究及商业化发展方向。
14-20

连接肽在多基因转化中的应用

摘要:多基因转化是当今遗传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利用有自我剪切功能的口蹄疫病毒片段2A和风仙花种子的一段多肽LP4作为连接肽进行多基因融合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多基因转化方法的新手段,连接肽可以同时连接多个基因并且保证多基因的协同表达,将LP4和2A多肽杂合形成的新的多肽(LP4/2A)兼具两者优势,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多基因转化策略。
21-25

Ku基因在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ku基因介导的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途径是DNA双链断裂(DSBs)的一种修复机制,它不依赖于同源重组,且通过与之竞争而削弱同源重组。由于地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高度保守性,其功能在很多微生物中已经得到研究,尤其在丝状真菌中,将Ku基因敲除,在NHEJ途径缺陷的背景下,同源重组发挥主要作用,基因敲除的频率大为提高,从而方便了对基因功能的研究。
26-31

竞争排斥益生菌研究进展

摘要:竞争排斥益生菌(competitive exclusion product,CE)是1973年由Nurmi和Rantala提出的用于预防和控制刚出壳鸡沙门氏菌感染的复合益生菌产品,后来渐渐扩展到用于其他肠道病原菌的防控。除了控制病原菌定殖外,CE产品也可以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降低死亡率等。现欧美等国家也开发出20多种CE产品用于养禽和养猪业。关于竞争排斥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已经提出了一些假说,如竞争粘附位点或营养、刺激局部免疫反应和产生各种各样的抗菌物质等。由于细菌的抗菌素抗性日益严重,CE产品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
32-37

小分子药物靶标寻找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许多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属于小分子活性化合物,在医疗及农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推动下,一些新的小分子药物靶标寻找方法应运而生了,这些新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细胞中基因或蛋白质的表达量、蛋白质的亲和性、稳定性等各种特性进行靶标寻找的。小分子药物靶标寻找方法的发展加快了阐明小分子药物作用机理的历程,也为发现新的靶标资源以便于进一步筛选活性更高的药物提供了技术保障。
38-44

我国狂犬病流行现状及检测预防

摘要:狂犬病是动物源性传染病,可引起人类感染。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介绍了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阐述了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新近发展的诊断技术及预防措施,有利于狂犬病在中国的控制和消除。
45-49
生物技术进展杂志研究论文

籽粒苋中PPD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摘要:为寻找能提高植物光合效率的基因资源,以高光效植物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为试材,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yruvate orthophosphate dikinase,PPDK)基因,基因cDNA全长为3224bp,其中5’非翻译区为71bp,阅读框为2868bp,3’非翻译区为285bp,推导的蛋白质为956个氨基酸,分子量约106kDa。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基因含有PPDK基因的功能结构域。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克隆的PPDK基因在绿色组织中特异表达,为PPDK基因的长转录本,初步确定已克隆得到为籽粒苋中的PPDK基因,将其命名为AhPPDK。
50-55

HIV-1CRF07B/C亚型gp41的表达、纯化和初步结构分析

摘要:HIV-1跨膜蛋白gp41是HIV-1包膜与靶细胞膜融合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而且序列保守,是理想的HIV-1作用靶点。为获得HIV-1中国流行株CRF07B/Cgp41蛋白的晶体结构来指导疫苗设计及药物开发,采用CRF07B/Cgp160基因序列为模板,经PCR、酶切、连接,将gp41helix—bundle区域克隆到pET30-his表达载体中,经表达、纯化和结晶筛选,获得了gp41helix—bundle的晶体并解析了结构,为针对中国艾滋病病毒流行株疫苗的设计及药物开发提供了结构参考。
56-60

来源于耐碱真菌Pseudallescheria sp.JSM-2的碱性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性质研究

摘要:从造纸废水中分离得到的耐碱真菌Pseudallescheria sp.JSM-2的DNA为模板,利用同源克隆和TAIL—PCR的方法,获得了一个碱性木聚糖酶基因xflll—1。该基因DNA和cDNA分别为797bp和678bp。该基因的推测蛋白N.端有一个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和一个含207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编码成熟蛋白的cDNA序列在毕赤酵母GS115中重组表达后,进一步纯化并进行酶学性质测定。重组XYL11—1的最适pH为6.5,在pH4.5~9.0范围有50%以上的酶活;在pH4.5—12.0范围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最适温度为50℃;以燕麦木聚糖为底物,比活为2618U/mg;且对中性和碱性蛋白酶具有极好的抗性。该酶作用底物范围广,包括各种木聚糖、纤维素和葡聚糖,易于工业化发酵生产,具有在纸浆脱墨、动物饲料、鱼类饵料中的应用潜力。
61-67
生物技术进展杂志技术与方法

抗根肿病大白菜的花药培养

摘要:大白菜是中国北方的重要蔬菜之一,根肿病是危害大白菜生产世界性病害,利用花药培养可以大大加速抗根肿病大白菜杂交育种工作的进程。对33份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品系)进行花药培养,有24个品种诱导出胚,品种诱导率为72.7%,以东方皇冠×C11的诱导率最高,为1.86胚/蕾。对大部分基因型来说,在培养基中添加0.4g/L谷氨酰胺的诱导效果最好。研究还发现生长在温室中的供体植株更容易诱导出胚状体。变绿的子叶型胚转到B5+0.2mg/LBA+0.1mg/LNAA+0.1%活性炭的胚分化培养基上可诱导生芽。
68-71
生物技术进展杂志权威期刊

导读

摘要:多功能干细胞基因打靶 转录激活子类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s)是一种可修饰基因组特定位点的新技术,Hockemeyer等研究证明TALENs可用于人类多功能干细胞基因打靶。
72-73
生物技术进展杂志资讯传递

科技图书

摘要: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革命性的市场投放阶段将在2025年后到来,到21世纪中叶,当生物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时,生物应用技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与生物无关的角落。
74-75

人才职位

摘要:研究方向:运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胚胎学手段,和模式动物斑马鱼和秀丽隐杆线虫,研究外周感觉器官(主要是内耳和侧线)的发育和再生及性别发育调控。要求:分子生物学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
76-77

国外研究职位

77-78

征稿启事

摘要:《生物技术进展》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于2011年7月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围绕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关注生物技术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成果,促进相关学科学术交流与发展,及时刊载生物技术在农、林、畜牧、
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