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 32-1766/X 国内刊号
  • 1673-4831 国际刊号
  • 2.0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是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_区域环境与发展、研究报告_自然保护与生态、研究报告_污染控制与修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环境中可电离有机化合物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385-395

摘要:随着人工合成化合物的增加,可电离有机化合物(ionizable organic compounds,IOCs)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IOCs在环境pH范围内可能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其在环境中的生物有效性具有特殊性。主要从物理化学吸附和生物对IOCs的吸收2个过程综述环境中IOC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环境介质吸附IOCs主要受环境pH的影响,通常中性分子比离子态分子更易被环境吸附。IOCs对生物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IOCs在环境中的电离程度和生物对其富集因子。根据离子障理论,中性分子相比于离子态分子更容易穿透细胞膜,一旦化合物进入生物膜内,IOCs是否具有生物有效性取决于细胞质内pH,细胞内部影响浓度与外界环境pH无关。与生物监测和模型监测等方法相比,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更能有效地用于评估IOCs的生物有效性。在未来对IOCs的生物有效性研究中,应更加注意环境介质pH和生物体内pH的影响。

基于双边界二分式CVM的天津七里海湿地农户生态补偿意愿研究396-402

摘要:湿地生态系统损失的经济学评估及生态补偿意愿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运用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引导技术,计算七里海湿地周边农户对生态补偿措施的受偿意愿,定量估算七里海湿地的生态损失,采用logistic模型识别受偿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湿地周边农户的年平均受偿意愿为23 896.65元·hm-2,造成的年总生态损失为12 922.11万元;家庭收入、是否有非农收入或养老保险以及对湿地现状的认知水平是影响受偿意愿的主要因素,地方依恋是影响农户抗拒失地的主要原因。

贵阳某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403-408

摘要:在对贵阳市某农村饮用水源地水体中镉、砷和六价铬等13种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体通过饮水途径的化学致癌物健康风险数量级为10-7~10-4,其中六价铬的致癌风险最大,为7.2×10-5~3.7×10-4a-1,均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和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a-1。另外,通过饮水途径的非致癌污染物健康风险数量级为10-11~10-8,远低于ICRP及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化学致癌物的风险值远高于非化学致癌物,前者约是后者的1 000倍,占个人年总健康风险值的99.9%。因此,该农村饮用水源地水体中六价铬污染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进行优先治理。

西安市黑河上游水源地大气降水离子特征及来源分析409-416

摘要:于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对西安黑河上游水源地云龙沟站点大气降水样品进行采集,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富集因子法对样品的离子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黑河上游地区大气降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4+,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NO3-,与国内大多数城市地区降水的离子特征相似。除NH4+和F-外,其他离子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表明离子浓度除了与发生源有关外,降雨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离子间的相关性分析及离子来源的计算表明,SO42-与NO3-相关性很强,且均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Na+与Cl-相关性很强且均来自海洋源;地壳元素Ca2+、Mg2+和K+两两间相关性也较高。所有离子的来源贡献结果显示:人为活动贡献率为52.90%,地壳来源和海洋来源贡献率分别为38.43%和8.67%。

京津冀植被退化的空间格局及人为驱动因素分析417-425

摘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退化的重要指示器之一。基于2000—2010年NPP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叠加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等方法,研究京津冀植被退化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其人为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NPP多年均值(以C计)集中在400~700 g·m-2·a-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及太行山山脉东麓山前平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冀西北草原区、研究区东部沿海地带和冀东平原盐碱地地区。(2)11 a间京津冀植被NPP呈减少趋势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214%,其中,显著和极显著减少区域面积占10.050%,研究区局部区域植被发生明显退化;京津冀区域植被退化总面积为21 545.07km2,其中,重度退化面积为5 775.66 km2,中度退化面积为8 168.18 km2,轻度退化面积为7 601.23 km2;研究区植被退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一是太行山东麓呈条带状连片区域,二是京津唐都市圈呈环状区域。(3)京津冀区域植被退化格局主要人文驱动因素有3个:一是城市(镇)蔓延式扩张,研究区城市新增建成区面积与重度、中度、轻度退化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 9、0.783 5和0.686 9(P〈0.05);二是区域交通路网密度影响区域植被退化格局和程度,以重要交通线为核心,从核心到两翼,植被退化程度逐渐降低;三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直接影响区域植被空间格局。

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426-432

摘要:青海湖地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脆弱区,草地退化状况是反映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指标。在对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手段获得流域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动态。在草地退化重点区域选取8个样地来反映流域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草地的退化情况。结果表明,1977—200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情况十分严重,流域内草地共减少206.68 km2,其中,大部分草地转变为耕地和沙地。草地退化主要集中在湖区南岸、共和县的黑马河乡及布哈河口的鸟岛3个区域。2000年以后,流域内草地退化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草地总面积开始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2000年之后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为草地的生长和改善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流域内实行了一系列草地保护政策。2004年是青海湖流域气候转折年,流域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明显增加,青海湖水位下降趋势有所缓解,流域草地退化现象明显好转。青海湖流域草地是该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植被,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准确监测流域植被变化情况。

浮床水芹(Oenanthe javanica)的生态特性及对池塘水体环境的反馈与响应433-439

摘要:在原位生态循环养殖池塘中构建生态浮床,研究水芹(Oenanthe javanica)的植株生长、生态特性以及对池塘水体环境的反馈和响应。结果表明,在80 d中,浮床水芹植株的平均高度、干重和单株根表面积均随种植时间的推移持续增加,50~80 d时植株总高度为23.05~38.37 cm;30~50 d内,植株根系无论是主根数、根尖数、主根直径还是一级根直径均明显增加。浮床水芹植株中氮含量随着植株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植株干重呈高度正相关(r=0.952);但磷含量较为稳定,并未随植株质量的增加而增加。每株水芹的平均磷含量为3.45~4.14 mg,平均N/P比为2.51~6.80。与茎、叶相比,其根部N/P比为4.27~4.67,较为稳定。水芹根系具有径向泌氧特性,泌氧率为2.74~3.27μmol·h-1·g-1,泌氧率与每克根表面积呈正相关(r=0.795)。根系泌氧导致水中Fe和Mn被氧化并被吸附于根系,形成铁锰氧化膜。水芹可稳定水温和pH值,调节DO含量,降低TN和TP含量,但对TP的去除有一定限制。

等氮条件下化学肥料与有机肥连续大量施用下的环境风险440-445

摘要:在充分调研当地农民小麦和水稻化学肥料施用量的基础上,确定等氮条件下有机肥的施用量,开展了3 a共6季的稻麦轮作田间试验,并采集了第3年水稻收获后耕作层(0~25 cm)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等氮条件下化学肥料(CF)和有机肥料(CP)的连续大量施用均可能引起环境风险。化学肥料易引起土壤酸化和硝酸盐的大量累积,而有机肥则导致土壤中磷和重金属(Zn、Cu、Cd和Ni)含量显著增加;另外,CF和CP处理均引起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有机碳含量(SMBC/SOC)比值和生物量氮含量/总氮含量(SMBN/TN)比值及细菌多样性的下降,对土壤中病原微生物则无显著影响。

改良剂对铜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健康风险评估446-452

摘要:为了解磷灰石、石灰、木炭对贵溪冶炼厂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化学浸出等方法研究了修复后第1年(2010年)和第4年(2013年)土壤中Cu和Cd的可浸出性、有效态(CaCl2)和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添加磷灰石、石灰和木炭显著增加了土壤pH值,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改良剂的添加降低了土壤中Cu和Cd的可浸出性和有效态,且磷灰石和石灰处理效果优于木炭,但随着时间推移处理效果减弱。磷灰石和石灰处理1 a后土壤的Cu生物可给性较对照分别降低28.6%和23.1%,Cd生物可给性分别降低21.7%和22.8%,第4年Cu和Cd的生物可给性均有上升趋势。另外,改良剂处理后Cu和Cd的风险系数(QH)均小于1,儿童的风险系数均大于成人。总体上,磷灰石处理在降低Cu和Cd可浸出性、有效态和生物可给性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秸秆生物炭对矿区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453-459

摘要:以小麦秸秆制备的生物炭作为修复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w分别为0、1%、2%和5%)对矿区复合污染土壤Cu、Zn、Cd和Pb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50 d的培养,施用生物炭可明显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0.96%~2.62%和9.1%~38.6%。土壤中酸提取态Cu、Zn和Cd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不施用生物炭相比下降幅度分别为7.0%~16.9%、6.7%~11.8%和5.3%~9.6%,酸提取态Pb含量无明显变化。生物炭可不同程度地减少可还原态Cd和可氧化态Cu、Zn、Pb含量。施用生物炭处理残渣态Cu、Zn、Cd和Pb含量明显提高,与不施用生物炭相比增加幅度分别为10.6%~46.8%、5.9%~15.7%、40.9%~191.9%和1.5%~2.6%。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与酸提取态和残渣态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综合而言,生物炭能够促进供试污染土壤Cu、Zn、Cd和Pb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向残渣态转化。

2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及对地下水的影响460-465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以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为代表性土壤,研究了啶氧菌酯和肟菌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并利用地下水污染指数(GUS)分析了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的降解速率因含有的官能团不同而差异较大,常温、好氧条件下,啶氧菌酯在江西红壤和东北黑土中为较难降解性,在太湖水稻土中为难降解性,肟菌酯在上述3种土壤中均为易降解性;常温、积水厌气条件下,啶氧菌酯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均为中等降解性,肟菌酯在3种土壤中均为易降解性。积水厌气条件有利于啶氧菌酯和肟菌酯的降解,厌氧微生物是影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降解的重要因素。啶氧菌酯在江西红壤、东北黑土和太湖水稻土中的吸附均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土壤有机碳分配系数(Koc)分别为811、613和926,属较难吸附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啶氧菌酯在土壤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估算可知,肟菌酯Koc〉20 000,属易吸附等级。啶氧菌酯在3种土壤中的GUS值介于1.8~2.8,具有一定的淋溶性,对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潜在污染风险;肟菌酯在3种土壤中的GUS值均〈1.8,不淋溶,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风险较小。

原油降解细菌ODB01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466-473

摘要:从长庆油田被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ODB01。经菌株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细菌;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细菌ODB01对原油的降解条件为pH值为8.91,w(NaCl)为1.19%,油菌比为1∶4.12,温度为36.78℃,在该条件下细菌ODB01对原油的降解率为34.6%;分别添加w=0.05%土温80(Tween 80)和w=0.05%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后,细菌ODB01对原油降解率分别达到42.5%和46.1%。结果表明,细菌ODB01对原油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有望作为一种微生物修复剂进行开发。

敬告读者·作者473-473

摘要:根据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2015年本刊被引用计量指标:核心总被引频次1438次,

松花湖地区日总辐射计算模型的参数估算474-480

摘要:松花湖地区日总辐射数据缺乏,导致该地区日总辐射计算模型研究领域存在空缺。为此,笔者对基于日照时数的松花湖日总辐射计算模型进行了参数估算。在概述当前基于日照时数的日总辐射计算方法及公式基础上,采用长春和延吉2个站点1961—2000年逐日日总辐射和日照时数数据,借助广义模式搜索算法确定模型参数,再利用2001—2012年日照时数和日总辐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日总辐射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好,2个站点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93和0.9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2.39和19.53 W·m-2,从而计算得到两地日总辐射计算模型的经验参数a s和b s。由于松花湖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2个地区的as和bs平均值可作为松花湖日总辐射计算模型的经验参数,分别为0.164 34和0.591 02。对松花湖日总辐射与日照时数进行分析,发现松花湖日总辐射与日照时数在多年和年内变化中均呈正比关系。近50 a来松花湖日总辐射总体呈减少趋势,且1982—2010年间日总辐射变化幅度比其他年份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其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