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方法、专论与综述、学术讨论与建议、书刊评介、动态与信息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4831
  • 国内刊号:32-1766/X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1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07
  • 综合影响因子:1.80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专论与综述

生态文明建设要点探索

摘要: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高层次的文明,而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综合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本质、路径、关键和保障等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核心任务是生态环境保护,本质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是科技创新驱动,保障是制度建设.认为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45-551

土壤环境标准值及制订研究:服务于管理需求的土壤环境标准值框架体系

摘要:环境标准是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已不能满足土壤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研究提出我国适宜的土壤环境标准值体系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结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和“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土壤环境政策,分析了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重点任务及对土壤环境标准值的迫切需求,调研综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土壤环境法规及标准值体系现状和经验,初步提出了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针对特定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标准的标准值体系,提出了针对“老污染”和“新污染”土壤分别建立不同的土壤环境监管制度,该研究可望为完善和建立我国土壤环境标准值框架体系提供参考.
552-562

《名古屋议定书》政府间委员会(ICNP)议题谈判成效

摘要:《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0 次会议(COP-10)决定设立名古屋议定书政府间委员会(ICNP),主要负责《关于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的名古屋议定书》(简称《议定书》)缔约方大会第1 次会议(COP/MOP-1)的筹备工作.2011 年6 月、2012 年7 月和2014 年2 月,分别在加拿大、印度和韩国共召开了3 次会议.会议对《议定书》生效和执行将面临的问题开展了讨论.通过详细梳理不同缔约方与其它国家政府对两年期方案预算、COP/ MOP 议事规则、COP/ MOP-1 临时议程草案、全球多边惠益分享机制、ABS 信息交换所、能力建设、意识提高、遵约程序和机制、监测与报告以及示范合同条款等主要议题所持观点,总结了会议的进展动态,综合分析了各议题的谈判成效,深入探讨了名古屋议定书委员会对《议定书》生效和执行的积极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563-570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区域环境与发展

西安市雁塔区大气NOx垂直分布及影响因素

摘要:根据2013 年3 月西安市雁塔区高层建筑的昼夜观测资料,分析近地层大气ρ(NOx )的垂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ρ(NOx )日均值为0?? 100~0.120 mg·m-3,逐日波动不大; 其值随高度上升而增大,但不同时段存在差异,在53~65 m 高处达到最大值;≤29 m 高处在14:00-16:00 达到最大值, 22:00-00:00 降至最低;35~65 m 高处白天持续升高,20:00 达到最大值,22:00 降至最低值后缓慢升高;71~83 m 高处则在22:00-00:00 降至最低后又很快升高.认为ρ(NOx )变化受人为源排放、大气稳定度、天气形势、城市冠层及其他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与气压、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571-575

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量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以赤峰市为例

摘要:为对区域现有生猪养殖数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及对生猪养殖承载量进行预测,从畜禽养殖-耕地-作物系统出发,基于农田养分平衡理论及有机和无机肥合理配施方法,构建区域农田畜禽承载量预测模型.以赤峰市为例,设定有机和无机肥配施比例为5 ∶ 5,并保持现有农田N 或P2O5养分盈余量不变,分别基于N 和P2O5养分盈余量不变实地应用该模型.结果表明,基于N 时可新增生猪养殖数量43. 6 万头,承载量为630. 8 万头;基于P2 O5 时可新增生猪养殖数量369. 3 万头,承载量为1 041. 3 万头.位于西拉木伦河南岸的松山区、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宁城县和敖汉旗是可新增生猪养殖的主要区域.从环境压力角度考虑,推荐基于N 的预测值作为计算赤峰市可新增生猪养殖量和承载量的依据.
576-580

埒子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摘要:根据2012 年5 月埒子口海域17 个站位的环境监测资料,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表层沉积物中7 种重金属(As、Hg、Cu、Pb、Zn、Cr 和Cd)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埒子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达GB 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中规定的1 类标准,质量总体较好.重金属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西墅河口和灌河口附近海域重金属含量偏高,靠近外海-侧海域偏低,西北-东南向相关性较好;西墅河口和灌河口入海污染物是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重金属综合污染系数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总体处于低~中等水平.Cd 既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也是重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墅河口和灌河口附近海域,说明排放入海的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581-587

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CO2通量贡献区分析

摘要:利用通量贡献区模型(FSAM)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CO2通量贡献区(Footprin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35°~225°方向为生长季主风向,而315°~45°方向为非生长季主风向.(2)在生长季主风向,大气稳定状态下的Footprint 函数取得最大值时的位置(Xm)为96. 84 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41. 04~378. 20 m、垂直迎风向-79. 73~79. 73 m 范围内;而大气不稳定状态下的Xm 为75. 28 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33. 83~257. 07 m、垂直迎风向-82. 29~82. 29 m 范围内.在非生长季主风向,大气稳定状态下的Xm 为82. 68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36. 73~282. 49 m、垂直迎风向-120. 31~120. 31 m 范围内;而大气不稳定状态下的Xm为56. 49 m,90%的通量信息来源于迎风向25. 90~179. 90 m、垂直迎风向-76. 30~76. 30 m 范围内.(3) 非主风向贡献区分布与主风向有相似的规律.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大气稳定状态下的贡献区面积均要大于大气不稳定状态下的贡献区面积;而在相同的大气稳定状态下,生长季的贡献区面积要大于非生长季.(4)在非生长季,主风向观测的垂直迎风向范围要远大于其他风向,这可能和该条件下的横向风速脉动标准差与摩擦风速的比值(σv / u?)较大有关.
588-594

《杞人忧天--只有一个地球》简介

摘要:《杞人忧天--只有一个地球》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王健民研究员等编著,将于年内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编著者40年研究与思考的基础上,用科普形式表达出来的辛勤工作的结晶,是在学习50年前蕾切尔·卡逊(美国)的环保启蒙书《寂静的春天》前提下的继承与发展.
594-594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自然保护与生态

气候变化对我国白枕鹤繁殖地分布的影响

摘要:基于白枕鹤(Grus vipio)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地分布数据,以温度、降水等数据作为预测的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白枕鹤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繁殖地潜在分布.在此基础上耦合3 种大气环流模型,同时结合2 种气候情景,预测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白枕鹤繁殖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白枕鹤的繁殖地分布范围有减少趋势,且分布地区向北及向西移动.其中,A2 情景变化程度大于B2 情景,向北及向西移动的趋势更加明显,显示气候变化对白枕鹤繁殖地分布有显著影响.
595-600

草海部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群落结构与生境的关系

摘要:于2011 年12 月至2012 年2 月对草海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草海主要越冬水鸟30 种,隶属于6 目10 科17 属,区系上以古北型与全北型居多;(2)雁形目水鸟种类与数量均占优势,白骨顶(Fulica atra)、赤颈鸭(Anas penelope)、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赤膀鸭(Anas strepera)5 种水鸟优势度均达10%以上,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和灰鹤(Grus grus)等珍稀水鸟也具-定的种群数量;(3)5 种草海典型生境栖息的水鸟种类与数量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 H Test:n = 30,c2 = 16.189 3,P =0.003),浅水区是水鸟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多样性指数(H′= 1. 079)和均匀性指数(J′= 0?? 804)均最高,而耕地最低(H′=0.345;J′=0. 493);(4)群落聚类显示,草海主要水鸟可分为7 类伴生群落,不同群落在不同生境中分布存在-定差异.
601-607

不同土著草本群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早期阶段入侵的抑制能力研究

摘要:为了解不同土著草本群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的入侵抑制能力以及可能的机制,以杭州湾南岸湿地围垦区具有相同演替阶段的3 种优势土著草本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芦苇(Phragmitescommunis)和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加拿大一枝黄花单优群落为参照,调查了不同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密度和地上部分生长(株高和基径)情况,测定了不同群落的光照水平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土著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密度和地上部分生长与群落光照水平和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著群落显著降低加拿大一枝黄花密度(P〈0. 05),白茅群落还显著降低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生长(P〈0. 05).(2)土著群落降低了群落冠层光照水平,土著群落冠层中部光合有效辐射低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单优群落.白茅群落和荻群落盖度显著高于芦苇群落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P〈0. 05),冠层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荻、芦苇、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与其邻株株高间呈显著正相关(P〈0. 001).(3)土著群落土壤肥力低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单优群落,白茅群落土壤肥力最低,但多数指标与芦苇群落和荻群落差异不显著(P〉0. 05).认为遮光可能是土著群落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早期入侵的主要机制,而较低的土壤肥力水平可能与光竞争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土著群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扩散的抑制.通过筛选和培育那些能同时降低群落光照水平和土壤肥力水平的土著群落可有效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
608-613

茂兰喀斯特地区原始林凋落物量动态与养分归还

摘要:于2007 年9 月至2008 年8 月对茂兰喀斯特地区原始林凋落物进行观测,分析了凋落物总量、组分(叶、枝、繁殖器官和其他)凋落量和各组分不同养分含量的月动态变化及养分归还量.结果表明,凋落物月动态变化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一般具有的双峰模式,凋落高峰出现在9 至次年1 月和4 月;年凋落物量为6. 9 t·hm^一2,其中叶、枝、繁殖器官和其他组分的年凋落物量分别占年凋落物总量的71. 0%、15. 9%、1. 5%和11. 6%;凋落物各养分含量以C、Ca 和N 为主,无明显的月动态规律,养分年归还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Ca、N、Mg、K 和P,此与一般非喀斯特地区森林(由大到小依次为C、N、Ca、K、Mg 和P)不同;凋落物各组分养分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凋落枝N、Mg、P 和K 含量较低,其他组分C、N、P 和Mg 含量较高,繁殖器官C、N 和Ca 含量较低;凋落物中Ca 和Mg 含量以及Ca 和Mg 年归还量远高于一般非喀斯特地区森林; K 含量及K 年归还量低于非喀斯特地区,说明该地区K 的缺乏可能制约着喀斯特地区植被的生长.
614-619

桂林尧山地区20年生桉树林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特征

摘要:以桂林尧山地区20 年生桉树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 年1-11 月,分春、夏、秋和冬4 个季节对土壤呼吸速率及环境因子日变化进行24 h 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 20 年生桉树林土壤呼吸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形式.4 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在17:00-19:00 达最大值,在次日05:00-09:00 达最小值.白天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较大,夜间变化较小;(2) 4 个季节土壤总呼吸速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 05),从大到小依次为夏、春、秋和冬季,自养呼吸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冬、夏和秋季;(3)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 01),土壤温度分别可解释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变化的64. 18%、15. 43%和83. 58%;(4) 土壤总呼吸、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 01),土壤含水量在-定范围内对土壤呼吸起促进作用.
620-626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污染控制与修复

高温煅烧稀土矿渣对水体中磷的吸附过程与机理

摘要:将稀土矿渣废弃物煅烧制备成具有优良吸附脱磷性能的低成本吸附剂(CRES).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 射线荧光光谱(XRF)、比表面与孔分析(BET-BJH)、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制备的CRES 进行系统表征.研究了CRES 对磷吸附–解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并考察了溶液pH 值对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CRES 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表面含有Ba、V、Si、Y、Ca、Fe、Yb 等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化合物,溶液pH 值(2. 2~10. 0)对磷吸附无明显影响.Langmuir 模型能较好拟合等温吸附数据(R^2 =0. 932 5,n =5),CRES 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能力达152 mg·g^-1,高于普遍报道的除磷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吸附过程在4~6 min 就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很好地描述了吸附过程,表明化学吸附起到主导作用;物理吸附过程主要存在于吸附的初始阶段,这与CRES 表面含有多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以及良好的孔隙系统有关.
627-633

农业小流域源头区池塘底泥磷形态和吸附特征

摘要:选择开慧河小流域源头区为研究对象,分析3 类池塘(近年来由农田改建的人工塘为第Ⅰ 类,受人为影响大的山边塘为第Ⅱ 类,受人为影响小的山边塘为第Ⅲ类)的水质、底泥理化性质和底泥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3类池塘底泥的全磷、草酸提取态磷、不同形态无机磷(NH4Cl-P 除外)以及生物可利用性磷(BAP)含量从大到小依次均为Ⅰ、Ⅱ和Ⅲ类,与3 类池塘水质状况相一致.无机态磷中不同形态磷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HCl-P)、可还原态磷(BD-P)和弱吸附态磷(NH4 Cl-P),其中,NaOH-P 是主要赋存形式(占68. 51%).BD?P 含量和HCl?P 含量分别与活性铁(Feox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 01),NH4 Cl?P 含量和NaOH?P 含量分别与活性铝(Alox)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 05).采用Langmuir 方程拟合吸附数据得出:Ⅰ类(塘1、6 和12)、Ⅱ类(塘10 和11)和Ⅲ类(塘3)池塘底泥吸附/ 解吸平衡磷浓度(C0EP )、磷最大吸附量(Smax)和磷吸附键能参数(Kc)分别为0. 02~0. 12 mg·L^-1、526. 32~826. 45 mg·kg^-1和0. 31~1. 11 L·mg^-1.其中,塘6 底泥Smax和Kc最小,C0EP 最大,潜在磷释放风险大;塘10 和11 具有较高的Smax、Kc及较低的C0EP 值;塘3 底泥对磷的吸附能力介于Ⅰ和Ⅱ类塘之间.可见,研究区人类活动输入外源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池塘底泥磷含量和吸附特性,在控制农业小流域源头磷污染的同时应考虑磷的流入负荷及水体底泥的磷吸附能力.
634-639

磷和硅对土壤-烟草系统中铅迁移的影响

摘要:为探究降低土壤铅活性与烟叶铅含量的有效措施,采用盆栽法研究施磷、施硅及磷硅配施对铅在土壤-烟草系统中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根际土壤中,施磷使土壤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铅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铅转化,施硅使土壤可交换态铅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转化,磷硅配施使土壤可交换态铅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态及残渣态铅转化.与CK 相比,施磷、施硅及磷硅配施使根际土壤可交换态铅含量分别降低46. 05%、14. 24%和48. 76%,使烟草铅总吸收量分别降低44. 02%、44. 04%和65. 65%,使烟叶铅含量分别降低63. 06%、60. 37%和83. 24%.施磷可通过降低土壤中铅向根部迁移的移动指数(IM,土-根)和根部向茎部迁移的移动指数(IM,根-茎)来抑制土壤中铅向叶部的迁移;施硅及磷硅配施可通过降低IM,土-根、IM,根-茎和茎部铅向叶部迁移的移动指数(IM,茎-叶)来抑制土壤中铅向叶部的迁移.施磷和施硅是降低烟叶铅含量的有效措施,且配施效果更佳.
640-645

不同品种小麦Pb积累差异性研究

摘要:通过在轻度污染耕地的田间试验,研究了20 个小麦品种对重金属Pb 的吸收差异,并探讨小麦对Pb 的转运与富集规律,以期筛选出对Pb 低积累小麦品种.对小麦籽粒重金属Pb 含量的聚类分析表明花培8 号、平安8号、周麦20、豫农201 和同舟麦916 具有低积累特性.上述5 个品种籽粒中Pb 含量均符合GB 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Pb 从根部向籽粒的平均转运系数(0. 001 1)和富集系数(0. 037 4)均小于1,且各品种产量均较高.研究初步认为花培8 号和周麦20 具有成为低积累特性品种的潜力,经进一步验证后可用于轻度污染耕地的种植生产.
646-651

合山煤矸石堆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特征

摘要:选取广西合山的-座煤矸石堆,研究其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沿西南、东北、东南3 个方向,采集距煤矸石堆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域内16 种优先控制PAHs 均有检出,5~15、45~55 和85~95 cm 深度土壤PAHs 总含量范围分别为1 152. 0~11 146. 4、241. 8~4 867. 7 和116. 4~2 666. 0 μg·kg^-1,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平面上,随距矸石堆距离由近及远,土壤中PAHs 含量由大到小变化,垂向上,由浅到深,PAHs 含量也呈递减变化,且沿程与垂向上的变化趋势都是先急后缓;土壤中PAHs 含量的平面分布主要受控于风向和坡度,垂向分布受控于PAHs 本身的水溶性和土壤性质;通过相关分析认为Nap、Phe、Fle、Bbf、Chr 和Fla 这6 种化合物是研究区煤矸石堆周边土壤中PAHs 的特征化合物类型,重环PAHs 相较于轻环PAHs 受除煤矸石堆以外的其他污染源的影响较小.
65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