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方法、专论与综述、学术讨论与建议、书刊评介、动态与信息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4831
  • 国内刊号:32-1766/X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1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07
  • 综合影响因子:1.80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动态与信息

“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摘要: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拟于2009年10月中旬在天津召开。大会将对我国近年来农业环境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现将有关征文等事项通知如下:
43-43

苏南丘陵区林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摘要: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马尾松、毛竹、麻栎、杉木4种林分土壤的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毛竹林土壤脲酶活性最高,裸地土壤3种酶活性均最低;3种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呈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趋势,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较大,脲酶活性相对变化较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分别与全N、有效P、有机质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且2种酶之间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Pb在α=0.0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酸性磷酸酶与Cu、Pb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脲酶与全P、有机质、Ph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与全N、酸性磷酸酶、Cu在α=0.0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种酶与全N、有效P、有机质、Cu、Pb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4种林分土壤肥力起主要作用的因子主要包括: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全N、有效P、速效K、有机质。3种酶可作为较理想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44-48

不同种稻方式对后茬大麦产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盖草、覆膜、裸露、水作4种种稻方式对后茬大麦产量、生物量、土壤微生物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籽粒产量以盖草后茬最高,比覆膜、裸露和水作后茬增产6.0%、16.4%和37.0%。大麦收获期地上部生物量也是盖草后茬最高,分别比覆膜、裸露和水作3个处理增加3424、6059、6961kg·hm^-2。4个处理后茬大麦生长期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着大麦生育期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个生育期均表现为盖草〉覆膜〉裸露〉水作。盖草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比覆膜、裸露、水作高0.9、2.2和8.0kg·kg^-1;氮肥生产率也表现出上述趋势,分别高2.8、7.0和13.3kg·kg^-1。说明旱作水稻覆盖秸秆下的稻-麦轮作是一种优化的种植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9-53

敬告读者·作者

摘要: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2007年6500余种统计刊源析出的350余万条中国期刊引文数据及CNKI“中国期刊网”中心网站2007年全年下载记录(3.1亿余篇次)的大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得到的年度报告数据,本刊计量指标统计结果为:总被引频次1071、影响因子1.168、5年影响因子1.418、即年指标0.098、他引总引比0.96、被引期刊数396、被引半衰期6.2、2007年载文量82、基金论文比0.98、Web即年下载61.2、H指数(CN)15。
53-53

覆膜对土壤-青菜体系Cu和Zn迁移特性的影响

摘要:地膜覆盖(覆膜)是一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农作物栽培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土壤的水热生态效应,从而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覆膜对土壤-青菜体系中Cu和Zn迁移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方式在促进青菜生长的同时,显著地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覆膜地块中土壤pH值和SO4^2-含量比不覆膜地块分别降低12.77%和33.9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覆膜对Cu形态分布和迁移影响很小,对Zn影响则大得多。土壤中Zn的BCR(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3步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25.87%、35.80%和28.17%。覆膜地块青菜根和叶中Zn含量分别较不覆膜地块增加130.9%和13.6%,但茎中减少了23.7%。覆膜栽培对土壤中Zn有一定活化作用,释放出来的Zn大部分被青菜根吸收,因此覆膜地块中青菜根对Zn的吸收量远远大于不覆膜地块。
54-58

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的评价

摘要:从土壤对养分消纳能力和作物养分需求角度出发,利用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进行了以地块为单元的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区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对畜禽粪便养分消纳能力整体一般,81.65%的农用地处于中下水平。除了因为大兴区的土壤保肥吸收能力整体不强外,还与大兴区的种植结构与种植面积有关,特别是高肥力的耕地与设施农业用地占地比例较小。
59-63

规模化养殖场鸡粪营养物质和污染元素的组成特点

摘要:营养物质和有害元素的状况直接影响畜禽粪的利用价值。从浙江省代表性规模化养殖场收集19个鸡粪样,分析其营养物质、污染元素含量及P、Cu、Zn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鸡粪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粗蛋白和矿物质,但同时也含有较高量的Cu、Zn及可溶性盐分。鸡粪中P、Cu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鸡粪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饲料,并受饲料中相应元素含量的影响;鸡粪与饲料之间的Ca、Mg、P、K、As、Cd、Cr、Cu、Fe、Mn、Pb和Zn含量显著相关,饲料质量是影响鸡粪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
64-67

施肥模式对蔬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模拟土柱氮磷淋失的影响

摘要:采用模拟土柱试验方法,通过连续种植2茬蔬菜,研究7种不同施肥模式[即:不施肥,化肥(基施),化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双氰胺(基施),化肥+双氰胺(基、追肥各半),化肥+有机肥(N各半),有机肥(基施)]对蔬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模拟土柱氮、磷随渗漏水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双氰胺(基施)”和“有机肥(基施)”2种施肥模式,不仅能使蔬菜获得较高的产量、硝酸盐含量较低,还能明显减少蔬菜种植期间模拟土柱硝态氮、铵态氮和水溶性总磷随渗漏水淋溶的损失量,从而有效减少菜地土壤的氮、磷对地下水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68-73

环境保护部“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中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摘要:为完善国家环保标准体系,做好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于2009年3月25—27日在南京召开了“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中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研讨会”。会议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办。目前已确定的26项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中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制订和修订承担单位的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73-73

铜尾矿对油菜生长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铜陵铜尾矿对油菜生长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种子能在铜尾矿上萌发,但发芽率和发芽速率均小于正常土壤。尾矿能降低油菜叶绿素含量,而且对叶绿素a/b比值也有影响。在尾矿胁迫下,油菜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抗坏血酸含量下降,表明尾矿对油菜具有毒害作用。与对照相比,尾矿处理油菜根系表现为主根变短,侧根数减少,根系体积明显变小。尾矿能明显抑制油菜幼苗的根和茎叶生物量,降低根冠比。随着油菜的生长发育,尾矿的毒害作用更加明显。尾矿对油菜的影响最终反映在油菜的产量上。铜元素的毒害和尾矿的极端贫瘠是影响油菜生长的2个因素。成熟期油菜各器官铜含量大小依次为根〉茎叶〉籽粒,籽粒中铜含量与土壤和尾矿混合物中有效铜含量在α=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74-79

30吨/日往复炉排式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成套设备示范工程技术方案论证会在南京召开

摘要: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支持项目——30吨/日往复炉排式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成套设备示范工程技术方案论证会于2009年3月31日在南京召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持了本次会议,并邀请了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江苏省固废管理中心、北京金州工程公司等单位在内的我国危险废物处置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论证小组。
79-79

植物与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在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基础上,采用盆栽试验,进一步研究了4种植物和筛选到的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选择中原油田地区的原油和潮土,采取人工污染方法,设计石油污染水平为15g·kg^-1。试验设置3类处理,即单独添加微生物、单独种植植物(分别为向日葵、狗牙根、棉花、高丹草)、微生物分别与4种植物(向日葵、狗牙根、棉花、高丹草)组合。结果表明: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单独添加石油降解微生物,120d时,石油降解率达到67.0%;向日葵、狗牙根、棉花、高丹草对土壤中石油降解也具有一定效果,120d时,石油降解率分别达到38.23%、36.57%、40.67%、38.67%;添加微生物和种植植物联合对石油降解能力大小顺序为棉花+微生物〉向日葵+微生物〉狗牙根+微生物〉高丹草+微生物。其中,棉花与微生物联合修复120d可以使污染土壤石油降解率达到85.67%,在各种处理中对污染土壤中石油的降解效果最好。
80-83

环境保护部“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申报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摘要:为做好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项目申报工作,环境保护部生态司于2009年3月6—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了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申报工作研讨会。来自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的负责同志和技术骨干出席了会议。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污染场地评估与修复中心承办本次会议。
83-83

零价铁对土壤中间氯硝基苯和间硝基甲苯的还原研究

摘要:常温常压下,利用零价铁(ZVI)对土壤中间氯硝基苯(MCNB)和间硝基甲苯(MNT)2类污染物进行了修复研究。结果表明:ZVI能有效将MCNB和MNT还原为相应的苯胺类化合物,无进一步脱氯或脱甲基反应发生。反应时间、土壤含水量、土壤初始pH值、ZVI用量和反应温度均对还原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当土壤中2种污染物各自浓度约为2.5×10^-6mol·g^-1,ZVI加入量为25mg·g^-1,土壤含水量为0.75mL·g^-1,初始pH值为6.8时,(25+1)℃条件下反应5h后,2种化合物的还原率均达到80%以上,较长的反应时间、偏酸性的土壤、较高的温度、ZVI用量的增加以及饱和的土壤含水量均能显著提高还原率。
84-87

一株好氧反硝化茵的分离鉴定及其混合应用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溴百里酚(BTB)鉴定培养基和稀释平板法从南京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水样本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经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反硝化产碱杆菌(Alcaligenes denitrificns),并将其命名为菌株BMB—N6。研究了菌株BMB—N6在不同浓度亚硝态氮条件下的反硝化能力,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该菌株最适的好氧反硝化条件,并且在实验室和大田条件下分别考察了菌株BMB—N6与蛋白质降解菌BMB-LA和氨氮脱除菌BMB—HKF复配形成的混合菌制剂的反硝化能力。结果表明,菌株BMB—N6在8h内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可达94%,其最适亚硝态氮去除条件为摇床转速50r·min^-1,C/N比值4,pH6,温度35℃。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菌株BMB-N6为基础制成的混合菌制剂在12h内可去除90%的亚硝态氮,在大田应用中7d内可去除80%的亚硝态氮。
88-93

珠江口地区水体中双酚A污染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调查了珠江口地区鱼塘、河流及人海口表层水中双酚A(BPA)的污染特征,分析了BPA残留水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珠江口地区鱼塘、横门水道、人海口表层水中BPA均值分别为1.19、1.41和2.06μg·L^-1。相关分析表明水体中BPA残留量与pH值显著相关(P〈0.05)。根据EC/PNEC(环境中某一污染物的残留水平与该污染物生态风险阈值之比)指标判断,目前珠江口地区表层水中BPA残留水平不会产生生态风险。
94-97

梨形环棱螺保护酶分子标志物在大运河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运用室内模拟法、样点笼内放养法和直接采样法研究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对梨形环棱螺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组织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SOD、POD、CAT活性是指示污染的敏感指标,其监测结果与水质化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CAT活性在临界范围内随着污染程度加深,抑制作用加强。POD活性在污染环境中被激活,但各时间段的增幅不尽相同。SOD活性变化不稳定,较适合作为短时间内的监测指标。比较而言,这3种测定保护酶分子标志物活性的试验方法以样点笼内放养法最优,直接采样法最不可取。
98-102

敬告读者·作者

摘要: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EPS、CA、BA、BIOSIS、CABI等多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不再另付。本刊发表文章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编辑版权属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其编辑的刊物制成光盘或供其他正式出版的光盘收录。
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