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 32-1766/X 国内刊号
  • 1673-4831 国际刊号
  • 2.0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是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_区域环境与发展、研究报告_自然保护与生态、研究报告_污染控制与修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三江平原典型环型湿地生物多样性1-5

摘要:以三江平原典型环型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研究环型湿地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并探讨2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三江平原环型湿地生境较为复杂,生境多样性高,生境多样性主要是由水文和地貌在不同层次的时空尺度上相互作用而形成和维持的;由环型湿地中心向边缘,湿地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塔头苔草(Carex casiocaepa)群落处达到最大值,而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群落和沼柳 - 越菊柳(Salix brachypoda-Salix myrtilloides)群落较低.湿地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均匀性以芦苇 - 苔草群落为最高而其优势度最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均匀度和多样性以小叶章(Calamagrostics angustifolia)沼泽化草甸最高而其优势度最低;三江平原环型湿地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关系密切.

湿地功能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以洞庭湖区双退垸为例6-10

摘要:以调控湿地生态功能为途径,在分析双退垸次生湿地功能动态变化、现阶段功能特点及管理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洞庭湖区双退垸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方案,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高温和干旱对银杏光合作用、叶片中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影响11-15

摘要:为了探讨高温和干旱的相互作用对银杏(Ginkgo biloba)生长及叶内次生代谢物的影响,设干旱、高温(夜间30 ℃)和干旱+高温3个处理,测定了2年生银杏幼苗的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叶片水势、气孔导度以及叶内黄酮苷和萜类内酯的含量.与对照(未经干旱或高温处理)相比,高温引起银杏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气孔导度和光补偿点增加;干旱处理后,银杏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势均降低,但光补偿点以及叶片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含量增加,表观量子产量变化不明显.高温和干旱共同作用下,银杏光补偿点和呼吸速率增高,光饱和点显著降低,根冠干重比无统计学上显著变化,但总干重降低.上述结果说明干旱和高温降低了银杏对光的适应范围,银杏光能利用效率变低,气孔导度下降,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呼吸作用增强,抑制了生长;干旱引起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含量增加的幅度大于高温.

《城市生态绿化工程技术》简介15-15

过量钠盐和盐渍土壤提取液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16-20

摘要: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和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3种外生菌根真菌在不同浓度钠盐(0.05、0.10和0.20 mol·L-1)和东营地区盐渍土壤提取液中培养,结果表明:钠盐处理促进了美味牛肝菌菌丝生长,生物量积累增加,而红绒盖牛肝菌和铆钉菇菌丝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土壤提取液培养条件下,供试3菌种菌丝的生长均受到极显著抑制.在不同浓度钠盐处理下,菌丝中钠元素的含量随培养基中钠盐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说明菌丝对钠元素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但不同菌种菌丝对钠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恢复过程动态研究21-24

摘要:2000年10月至2003年4月,对苏州河8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主要为铜锈环棱螺、梨形环棱螺、中华颤蚓和霍甫水丝蚓,种类数比1999年有所增加,但仍以耐污种为主.对不同水体间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体污染程度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由此建立了底栖动物恢复指数,该指数可以客观地指示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的动态过程.结合历史资料研究显示,苏州河底栖动物恢复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恢复迹象比较明显.

太湖围湖利用及网围养殖的遥感调查与分析25-28

摘要:利用多期Landsat TM、Landsat ETM+和航片从时间、空间和利用类型3个方面分析了太湖围湖利用、网围养殖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4-2003年间太湖围湖利用面积为4.45 km2,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相比,围湖利用规模较小、速度较慢,围湖利用的主要类型是鱼塘养殖,主要分布在苏州市;太湖网围养殖增长迅速,尤其是1995年以后,1990年太湖网围养殖面积13.17 km2,1995年为25.95 km2,2003年为107.72 km2,1995-2003年间网围养殖年增长速率是1990-1995年间年增长速率的4倍,太湖网围养殖主要分布在东太湖.

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连续施磷处理下稻田磷的径流损失29-33

摘要: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稻田磷素动态特征及其潜在环境效应的田间测试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收获带走的磷量平均为47.5 kg·hm-2;土壤表层0-10 cm富集的磷、整个稻季径流流失的溶解态磷、颗粒态磷和总磷与施磷量呈线性相关关系.水稻生长季由径流损失的总磷量约在1.3~5.1 kg·hm-2, 损失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肥会增加磷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施磷量30 kg·hm-2条件下,水田磷素流失量相对很小.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稻季建议施磷量为50 kg·hm-2.

《草业生态工程技术》简介33-33

皖南低山丘陵地区流域氮磷径流输出特征34-37

摘要:通过对安徽南部宣城地区梅村小流域的定位监测,研究了该小流域地表径流中氮磷输出特征.结果表明:氮输出以NO-3-N为主,占氮素输出总量的60%,磷输出以悬浮颗粒结合态磷(PAP)为主,占磷输出总量的92%;各类形态氮素输出量间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AP随悬浮颗粒输出量的增加而增加,PAP与水溶性磷(DP)输出量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对数关系;氮磷输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夏季输出量最大,其次是春季,再次是秋季,冬季最少,这是由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而且暴雨对氮磷输出的贡献率极大,因此控制雨季土壤侵蚀是有效控制氮磷通过径流输出的最重要方式.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菜园土壤及蔬菜硝酸盐类动态的影响38-42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小白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以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减少硝酸盐在土壤剖面中向下淋溶,尤以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为1∶ 1(质量比)时小白菜产量较高,体内硝酸盐含量较低,土壤下层的硝酸盐含量也较低,达到蔬菜高产优质,生态环境清洁健康的目标.

水溶性农药稻田流失特性研究43-46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和测坑试验,研究了水溶性农药的稻田流失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杀虫单和乐果的稻田流失量.结果表明:杀虫单的稻田排水流失量为208.0 g·hm-2,渗漏流失量为222.0 g·hm-2,总流失量为其稻季用量的14.3%;乐果的稻田排水流失量为238.5 g·hm-2,渗漏流失量为160.8 g·hm-2,总流失量为其稻季用量的13.4%.

源于大气的氟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及对糙米含氟量的影响47-49

摘要:用开顶式熏气罩熏气的方法,研究了气源氟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及对糙米含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源氟主要分布于水稻叶片中,根含氟量不受气源氟的影响;籽粒含氟量取决于籽粒器官形成后空气氟浓度,与籽粒器官形成前的空气氟浓度无关;糙米氟含量与水稻抽穗齐穗后所暴露的氟剂量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沪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和小麦重金属污染状况50-53

摘要:以沪宁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分路段采集公路两侧土壤及小麦样品进行重金属污染监测.结果表明,沪宁高速公路两侧距路肩250 m范围内土壤和小麦已受不同程度铅污染.土壤中铅最大污染指数达3.26,铜、镍、铬、镉污染不显著.公路两侧小麦籽粒中铅含量超标率99%以上,最大超标倍数达1.73倍,锌有部分样品超标,镉及铜无超标现象.多数地段土壤铅含量在距路肩100 m处较高,而小麦籽粒铅含量则多以距路肩50 m和100 m处较高.公路交通铅污染仍然是影响公路两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子之一.

水生植物压滤液厌氧发酵条件试验54-57

摘要:以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和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以及挺水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压滤液为发酵原料,在中温批量液态发酵条件下,研究厌氧污泥接种量和不同氮添加水平对产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10 d,污泥接种量为200 mL·L-1时,获得的产气量最大,为863.2 mL,所产气体中甲烷含量为720~750 mL·L-1,发酵液的CODCr最大去除率为90%.添加1 g·kg-1尿素 - 氮可促进3种水生植物压滤液的发酵产气,使微齿眼子菜、伊乐藻和喜旱莲子草的压滤液发酵产气量分别提高2%,10%和30%,说明尿素 - 氮对喜旱莲子草压滤液发酵产气的促进最大.

国内外乡村聚落生态研究58-61

摘要:为深入开展对乡村聚落生态学的研究,对我国传统的聚落生态思想进行了回顾,并对国内外有关乡村聚落生态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国内外农药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综述62-66

摘要:从生态风险评价的准则、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模型及生态风险评价在农药登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对比,阐述了美国、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及我国农药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概况.指出了我国在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对策建议.

重庆金佛山岩溶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植被系统CO2浓度日变化67-70

摘要:对重庆金佛山典型岩溶区林地、裸地表层岩溶生态系统CO2浓度进行短时间尺度变化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林地与裸地不同深处土温变化幅度由地表向土壤深部逐步降低,裸地地表温度和不同深度土温波动幅度均较林地大.林地与裸地各层次土壤CO2浓度变化与土温呈较好的相关关系.林地各层土壤CO2浓度波动微弱,变幅小于裸地.林地与裸地土层中CO2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高.植被各层的温度和温度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层、灌层和草层.林层温度最大值滞后于气温约3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