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作者:王宝强 薛俊增 庄骅 吴惠仙

摘要:2009—2010年在洋山港海域大洋山岛和圣姑礁进行四个季度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1种,以广布种为主,部分为河口低盐种,其中软体动物22种,环节动物16种,节肢动物12种,苔藓动物5种,腔肠动物4种,星虫动物和棘皮动物各1种。优势种为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japonica)、齿纹蜒螺(Nerita yoldii)和特异大权蟹(Macromedaeus distinguendus)。丰度和生物量在不同季节明显不同(P〈0.05):丰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春季,为(3204.9±837.84)个/m2,最低值出现在秋季,仅为(2213.2±731.27)个/m2;生物量的最高值则出现在夏季(2233.2±1493.42)g/m2,冬季最少,仅为(819.95±484.80)g/m2。大洋山岛和圣姑礁的丰度和生物量具有较大差异(P〈0.05):年均丰度以大洋山断面较高,为(3090±742.74)个/m2,圣姑礁断面较低,为(2133±372.51)个/m2;而年均生物量则以圣姑礁断面较高,为(1711.1±1180.76)g/m2,大洋山断面较低,仅为(1028.5±627.61)g/m2。运用ABC曲线、等级聚类和MDS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大洋山潮带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干扰或干扰较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而圣姑礁断面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中度的干扰,群落结构稳定性下降。与15年前的研究相比,圣姑礁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有大幅度的降低,这与洋山港海域盐度的升高、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强度增加等有关。

分类:
  • 期刊
  • >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
  • 基础科学
  • >
  • 物理学
收录:
  • 知网收录(中)
  • 万方收录(中)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 维普收录(中)
  •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CA 化学文摘(美)
  • Pж(AJ) 文摘杂志(俄)
关键词:
  • 洋山港
  • 大型底栖动物
  • 群落结构
  • 人为干扰
  • 潮间带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生态学报

期刊级别:北大期刊

期刊人气:5703

杂志介绍: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快捷分类:生物
国际刊号:1000-0933
国内刊号:11-2031/Q
邮发代号:82-7
创刊时间:1981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B5
下单时间:1-3个月
复合影响因子:3.21
综合影响因子: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