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Ecologica Sinica

  • 11-2031/Q 国内刊号
  • 1000-0933 国际刊号
  • 3.2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专论与综述、学术信息与动态

生态学报 2010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学报杂志问题讨论
过去4000年中国降水与森林变化的数量关系5666-5676

摘要:历史时期陆地森林覆被的变化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应用历史回推、理论推导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过去4000a中国降水与森林变化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近4000a来全国年均降水量由918mm,下降为20世纪70-80年代的612mm,再提高到21世纪初年的628mm。全国森林厚度约由9.38mm,减少到20世纪70年代的1.03mm,再恢复到21世纪初的1.58mm。由于森林相对农田、草原、城市等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更强大的蒸散作用,加之中国东南季风的特殊气候动力条件,致使中国的森林对降水有重要影响。森林厚度每变化1mm,则影响降水变化37mm。中国20世纪70-90年代出现的罗布泊干涸、青海湖水位降至历史顶点、黄河断流、土地沙漠化扩大等气候干旱现象不是偶然的,从大尺度上说,是我国近4000a来森林资源破坏达于极点而导致气候干旱化达于极点的必然结果。历史上森林破坏时空上的不均匀性可能导致了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280-1230年,受人口南迁和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中国南方亚热带和热带森林受到大规模破坏,致使在此期间中国气候表现为持续干旱化。可见我国南方森林影响全国尤其是北方气候变化的作用值得重视。治理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在根本上要靠森林资源的增加,不仅要提高森林覆盖率,更要增加森林厚度。中国土地沙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的干旱化,而气候干旱化的主要原因则是中国森林资源的减少。在未来,只要中国森林的厚度增加了,全国年均降水量就会增加起来,中国的沙漠化就会得到治理,西北地区大面积土地的生产潜力就会逐渐得到挖掘和发挥。

中国不同气候区温室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以华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为例5677-5686

摘要:中国温室种植面积占世界的85%。基于物质平衡方法,选择中国主要温室农业区——华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估算了温室农业的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经济价值。结果显示,华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温室农业蔬菜年均产量分别比露天菜田高74.05和30.95t/hm2,CO2固定量高2.16和0.74t/hm2,保持土壤量高13.86和11.41t/hm2,保护土壤养分量高0.98和0.06t/hm2。以2004年价格折算,华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温室农业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68871和34064元/hm2,比当地露天菜田高33946和5558元/hm2;环境成本分别为10.41和27.08元/hm2,比当地露天菜田高7.64和14.30元/hm2。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无论是对农户还是全社会,温室农业带来的净效益都高于露天菜田,应该进行推广。

生态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季节性冻结初期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细菌多样性5687-5694

摘要:高山/亚高山显著的季节性冻结过程可能对土壤细菌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季节性冻结初期土壤完全冻结前后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群落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特征,于2008年11月5日(土壤冻结前期)—11月25日(土壤完全冻结期)期间,采用PCR-DGGE技术同步研究了原始冷杉(Abies faxoniana)林(PF)、针阔混交林(MF)和次生冷杉林(SF)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土壤完全冻结后,3个森林群落仍然具有较高的土壤细菌多样性。3个森林的土壤细菌类群总数在土壤冻结前表现为MF〉SF〉PF,但在土壤完全冻结后表现为PF〉MF〉SF。土壤冻结明显降低了土壤细菌多样性,但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优势度。冻结作用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季节性冻结过程对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有着显著的影响,这对深入认识冬季土壤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对河流流量的适宜性5695-5701

摘要:从流量、频率、历时、发生时间、变化率5个方面选取水文指标,将描述生态流量的多个特征量转化成一个单一的综合指标,利用综合指标值描述生物对河流流量适宜性程度,并对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大通水文控制站近50a来中华鲟、四大家鱼对河流流量适宜性程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以综合指标的方法反映了生物对河流流量适宜性程度是可行的,体现了河流流量偏离河流适宜生态流量过程的程度,这对于保证满足水生生物正常生活规律所需要的河道内流量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具有年龄结构的食蚜蝇-蚜虫捕食模型5702-5708

摘要:现有的具有年龄结构的捕食-食饵模型总是假设只有成年捕食者捕食猎物,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建立了一个幼年捕食者捕食食饵的具有年龄结构的食蚜蝇-蚜虫模型,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讨论了系统平衡点及其稳定性:其中平衡点E1(0,0,0)为不稳定的;满足一定条件时,边界平衡点E2(K,0,0)及正平衡点E3(x*,y1*,y2*)为局部渐近稳定的;且应用一致持续生存理论得到了系统永久持续生存的条件,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