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Ecologica Sinica

  • 11-2031/Q 国内刊号
  • 1000-0933 国际刊号
  • 3.2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学报是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专论与综述、学术信息与动态

生态学报 2009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学报杂志专论与综述
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进展6712-6722

摘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土壤生态系统对抗人为干扰和自然剧烈变化的能力,可以由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方面来表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土壤健康指标的核心之一,进行稳定性评价对于土壤健康评价尤其是人为污染和物理干扰后土壤的健康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地上生态系统研究结论相似,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与所选择的干扰性质和土壤过程密切相关。国内外近年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保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对策,并提出了问题与展望。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6723-6732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城市森林为城市居民提供诸多生态服务。而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能够有效指导城市森林建设,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在阐明城市森林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对比分析了各类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并根据其发展历程将其归纳为3类:单株树木经济价值评估法;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综合价值评估法;空间显式景观模型评估法。最后指出现有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中的不足及今后发展方向,以期丰富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理论,并为城市森林的合理规划提供借鉴。

报告基因技术及其在土壤质量监测中的应用6733-6740

摘要:报告基因包括lux、gfp、lacZ、inaZ、luc、cat、xylE及uidA等,其中土壤质量监测中最常用的报告基因有lux、gfp、lacZ和inaZ4种。从不同角度比较了土壤质量监测中最常用的上述4种报告基因,简要阐述了应用于土壤质量监测中的微生物监测报告基因的定义、类别、性质及特点,展示了报告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方式与检测方法,总结了报告基因技术在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质、营养物质等化学物质以及在土壤微生物及其活动、土壤根际微生物与土壤中原生动物、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目前报告基因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生态学报杂志问题讨论
应用空间点模式方法研究大兴安岭雷击火空间分布格局6741-6747

摘要:林火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对于林火发生预测以及理解林火在森林景观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空间点模式方法对大兴安岭地区1988~2005年间雷击火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确定雷击火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成聚集分布,并存在雷击火热点地区,其核心区地理坐标分别为123°06′E,52°20′N;123°41′E,51°34′N;124°08′E,50°48′N。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以西山公司为例6748-6753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矿区,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依据。依据西山公司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4个基本原则,构建了一套西山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等级,管理、环境、经济3个系统共25个具体指标组成,并提出了西山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

地表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大豆系统N2O排放的影响6754-6763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外盆栽试验,采用人工增加紫外辐射的方法模拟UV-B辐射增强,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N2O排放通量,研究地表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大豆系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措施下,UV-B辐射增强没有改变土壤-大豆系统N2O排放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但从植株结荚到成熟,UV-B辐射增强降低了土壤-大豆系统N2O排放通量,进而降低了N2O的累积排放量。收割实验发现,在分枝开花期,UV-B辐射增强对土壤N2O排放影响明显,降低了土壤N2O排放通量;从结荚至鼓粒期,UV-B辐射增强主要通过降低植株地上部分N2O排放通量来降低土壤-大豆系统的N2O排放。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了植株的生物量,并影响到植株的氮代谢和土壤NH4+-N与微生物氮。UV-B辐射增强可能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NO排放量降低。

生态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两种盐生植物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性6764-6771

摘要:结合对研究区域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分析,对3种不同生境下梭梭和多枝柽柳两种荒漠盐生植物光合器官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依靠当年生绿色同化枝进行光合作用,且同化枝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是典型的超旱生稀盐盐生植物;同化枝的栅栏组织富含叶绿体,是C4高光效植物,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进一步增强了梭梭对荒漠干旱、盐渍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同化枝及叶的表皮上均具下陷的气孔和泌盐腺,是旱生泌盐盐生植物;叶为全栅型,且同化枝具有发达的维管柱,占同化枝直径的60%以上,此外,其同化枝及叶的表皮细胞外凸形成乳状突,是一种环境胁迫指示结构。这些特征均能说明梭梭和多枝柽柳具有很好的抗旱、耐盐碱能力,且作为荒漠环境的优势树种,它们对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有积极意义。

紫花苜蓿和菊苣比叶面积和光合特性对不同用量保水剂的响应6772-6778

摘要: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菊苣(Cichorium intybus)叶片生长和光合生理对不同用量保水剂的适应能力和生理响应机制,以不施保水剂作为对照(CK),测定了施用不同用量保水剂(15kg·hm^-2,30kg·hm^-2)条件下大田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菊苣(Cichorium intybus)的比叶面积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保水剂对紫花苜蓿的比叶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菊苣的比叶面积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紫花苜蓿而言,保水剂施用量为15kg.hm-2时,其Pn、gs和WUE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但施用量为30kg.hm^-2处理时,其Pn、和gs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1),但是却维持较高的WUE;对菊苣而言,施用保水剂降低了其Pn和Tr(P〈0.01),但WUE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紫花苜蓿和菊苣采取两种不同的生理适应策略来适应变化了的水分环境条件。紫花苜蓿Pn与gs、Pn与Tr的相关性均以保水剂施用量为30kg·hm^-2处理最紧密(P〈0.01),而Pn与WUE的相关性则以对照最为紧密,依次为15kg·hm^-2处理和30kg·hm^-2处理;菊苣Pn与gs、Tr和WUE的相关性强弱均表现为15kg·hm^-2处理〈30kg·hm^-2处理〈对照,表明保水剂影响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叶片参数和光合特性对保水剂的响应并不具有一致性,植物可以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调节其形态和生理过程,以维持其正常生长。

铜胁迫对烟草幼苗氮代谢的影响6779-6784

摘要:以耐铜的‘89112’与铜敏感的‘双-70’的两个烟草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铜(0,0.5,1,5,10mg·L^-1)对烟草幼苗氮代谢的几个关键酶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烟草硝态氮(NO3-N)含量均随着铜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品种89112硝态氮的含量明显比双-70的高,且铜处理时间越长对烟草硝态氮的同化抑制越大;GS、GOGAT的活性均随着铜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处理时间越长活性越低,品种89112的酶活性的要高于品种双-70的,表明89112对铜胁迫的耐性较强些;低质量浓度铜条件下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但却降低了游离氨基酸含量,且在品种双-70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同时铜处理也提高了烟草幼苗蛋白质含量。

三峡库区土质道路侵蚀产沙过程的模拟降雨试验6785-6792

摘要:以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了5个典型路段,在1.0mmmin^-1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土质道路降雨-径流-泥沙关系。结果表明,土质道路被高度压实,但使用强度和管护方式差异致使容重、路面浮土、杂草盖度、饱和导水率等差异显著。土质道路仅需1~3mm降雨就能产生地表径流,7~10mm的降雨使径流趋于稳定,径流系数超过60%,特别是车流量较大干道的径流系数超过70%,平均和峰值径流量达0.69mmmin^-1和0.84mmmin^-1。土质路面大量浮土致使初始径流含沙量高,然后快速下降并趋于稳定。由于路面浮土量大和在降雨过程中能形成人工细沟的车辙等导致较大车流量干道的土壤流失率是其它路段3~4倍。土质道路的容重和路面浮土与径流系数和土壤流失量呈显著正相关,饱和导水率则呈显著负相关;路面杂草能显著减少径流,防治路面侵蚀。

芦芽山林线组成树种白杄径向生长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6793-6804

摘要:在山西芦芽山林线附近,应用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Dendrometer)测量了6株白杄树干的径向生长过程,同步监测环境因子。观测期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7月15日~8月7日(夏季期),9月5日~10月9日(秋季期)。结果表明:(1)白杄树干径向变化在晴好天气呈现出有规律地波动式上升,在阴雨天气下则表现为持续上升,降雨结束后迅速下降;(2)树干径向生长生长曲线在两个阶段都呈二次曲线形式,在夏季期内树干径向生长为正,在秋季期初始阶段为负在9月中旬后逐渐变为0。(3)在两个观测期内的非降雨期内,树干径向变化与空气温度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正相关与土壤温度相关关系在两个时期内不同;在两个观测期内的降雨时段内,树干径向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均不同。(4)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在秋季期内,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白杄的生长,在夏季期内,湿润环境有利于白杄的生长。

中国沿海日本囊对虾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遗传分化6805-6810

摘要:对中国东南沿海4个日本囊对虾地理群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在获得的467bp序列中,共检测到45个变异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9.64%。具有10种单倍型,三亚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最高(0.900±0.161)。各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07~0.0082,其中三亚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为丰富,远高于湛江、北海和海口群体。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0~0.945。结合已报道的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NJ分子系统树,中国海域日本囊对虾可分为3支。香港至台湾沿岸所有单倍型聚集为一分支,湛江、海口和北海群体内的所有单倍型聚集成另一分支,两分支分别属于已报道的变种Ⅰ和变种Ⅱ,但三亚群体内的4个单倍型单独聚集成一分支,与前两分支的核苷酸序列差异大(7.95%~8.35%),遗传分化明显,可能为一亲缘关系很远的新种(或变种)。研究结果可为日本囊对虾的资源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参考。

果园生态系统生产力调控6811-6817

摘要:以黄土沟壑区果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黄土高原果业生产波动性大,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通过调控果树的生殖生长量,研究了果园生态系统生产力调控及系统响应。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高的处理对土壤深层的水分利用增强,但降低了土壤深层贮水量,从而进一步加重土壤干燥化程度;以生殖生长调控为手段的生产力调控能够显著改善果实的单果重、果实硬度、着色指数等外在品质,果品优果率可提高12.9%~23.5%;通过生产力调控,果业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果园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得到维持,果树生产波动性缓解。确定挂果2.25×105个/hm2的生产力水平为黄土沟壑区盛果期果园生态系统的适宜生产力水平。

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温跃层对鳀鱼鱼卵垂直分布的作用6818-6826

摘要:2000~2004年5~7月“北斗”号生物资源调查船对山东半岛南部产卵场进行多学科综合调查期间,于2003年6月17~18日和6月27~30日分别在35°01.9′N、120°32.9′E海区和35°03.3′N、120°26.4′E海区进行了25h和64h的水团追踪观测调查,鳀鱼鱼卵的数量、垂直分布与水温的分布为重点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表明:水温垂直分布的变化、海水混合的强弱、水体的辐聚/辐散等物理过程对水体中鳀鱼鱼卵数量和鳀鱼鱼卵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有很大影响。温跃层分布深度的波动引起水体的垂直交换(混合)、水平对流(辐聚/辐散)和跨跃层的物质交换。温跃层深度变浅时,上混合层水体的厚度变薄,跨跃层的向上混合,将下混合层水体中和温跃层中的鳀鱼鱼卵输运到温跃层和上混合层中,同时表层水体发生辐散现象,使得下混合层、温跃层和上混合层水体中鳀鱼鱼卵数量减少、密度减小,导致整个水柱内鳀鱼鱼卵的数量减少;温跃层深度加深时,上混合层水体的厚度增加,跨跃层的向下混合,将上混合层水体中和温跃层中的鳀鱼鱼卵输运到温跃层和下混合层水体中,同时表层水体发生辐聚现象,使得上混合层、温跃层和下混合层水体中的鳀鱼鱼卵数量增多、密度增大,导致整个水柱内鳀鱼鱼卵的数量增多;温跃层水体中鱼卵数量和密度的变化较上混合层和下混合层水体更为显著。水体中温跃层的存在、温跃层分布深度的波动及其波动的程度对上混合层和温跃层中鳀鱼鱼卵的数量和密度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导致鳀鱼鱼卵数量垂直分布的剧烈变化。

四个品种烟草内生微生物的分布特征6827-6833

摘要:对4个常规优质烟草品种(K326、G-80、红花大金元、净叶黄)的种子、根、茎、叶进行了内生菌的分离计数、初步分类与拮抗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烟草中有大量的内生菌分布,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与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一致。烟草不同器官中内生菌的分布表现为根和种子中数量相当,茎次之,叶最少的规律。不同烟草品种间的分布为:种子中是K326和红花大金元内生菌分布较多,净叶黄次之,G-80最少;苗期植株中4个品种的内生菌数没有明显差别;大田期是净叶黄烟草的内生菌数量最少。烟草中内生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而种子中内生细菌的芽胞菌数量要明显多于植株中的。通过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实验,从红花大金元品种中筛选到有抑菌活性的菌株5株,从净叶黄和K326中分别筛选到1株,体现出了4个品种的抗病性与拮抗菌之间的一定相关性。

游憩活动对琅琊山风景区两种草地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6834-6842

摘要:在琅琊山风景区通过实地实验,分析了游憩活动对琅琊山风景区两种草地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憩活动强度与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呈负线性相关。近游道、中距离游道和远距离游道的3个实验组,紫花苜蓿种子平均发芽率依次为31.29%、39.41%、55.21%;白三叶依次为8.42%、14.62%、23.89%。距游道越远的实验组种子的发芽率越高,距游道最远的实验组和最近的实验组的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2)柏油、水泥、台阶和泥质4种游道实验区的种子平均发芽率,紫花苜蓿依次为37.20%、40.27%、41.28%、48.13%;白三叶依次为10.37%、10.92%、14.23%、27.05%。旅游和游憩活动量较少的游道实验区种子的发芽率高于游憩活动量较大的游道实验区。此外,相同游道、相同实验位置的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植物种子萌发受到旅游活动的干扰存在差异。

生态学报杂志学术信息与动态
2009年第五届“现代生态学讲座”国际会议综述6850-6855

摘要:“现代生态学讲座”系列会议是由国内外华人生态学家联合发起、为加强现代生态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热点问题的交流与合作的国际会议。总结了2009年6月27~29日在兰州大学举行的第五届现代生态学讲座国际会议的全部二十五场报告,围绕“宏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的会议主题,分别从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根际和土壤生态学、分子和行为生态学以及农业生态学等角度进行了分类总结。全部报告可归纳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学机制”两个大的基础理论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必须在人类-自然耦合生态系统的大框架下进行探索。对该会议的进一步改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地震的生态系统危害研究获新成果6856-6856

摘要: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其带来的生态破坏灾难巨大,区域生态系统损害估算是目前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正确评估其生态价值损失将影响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措施的确定,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目标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