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和细菌生物量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和耕作响应

作者:罗红燕 蒋先军 谢德体 李楠 曹良元

摘要:首次报道亚热带紫色水稻土中土壤真菌和细菌生物量在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布及耕作的影响。实验样品采自16年的国家紫色土长期定位试验站的垄作免耕(Combining Ridge and No-tillage,NT)、冬水稻田(Flooded Paddy Field,FPF)和常规平作(Conventional Tillage,CT)土壤。表层土样(0~20cm)通过湿筛法分别得到〉4.76 mm、2.0~4.76 mm、1.0~2.0 mm、0.25~1.0 mm、0.053~0.25 mm、〈0.053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采用麦角固醇和胞壁酸标记法测定各级团聚体中真菌和细菌的生物量。结果显示在垄作免耕、冬水稻田、常规平作土样中,真菌生物量与细菌生物量在〈0.053 mm的粘粒中含量最低;在0.053~0.25 mm的土壤微团聚体中最高;在大于0.25 mm的大团聚体中真菌和细菌生物量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多,但细菌和真菌生物量在不同耕作方式的土样中的变化模式有一定的差异。3种耕作方式相比较,垄作免耕的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生物量在3种耕作方式中最高,冬水稻田次之,常规平作最低。真菌生物量与细菌生物量的比率分布模式在不同耕作方式的土样中差异较大,垄作免耕的真菌生物量与细菌生物量的比率在3种耕作方式中最高,冬水稻田次之,常规平作最低,但除了在0.25~1.0 mm、2.0~4.76 mm的团聚体之间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粒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土壤真菌生物量和细菌生物量在亚热带紫色水稻土水稳定性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与团聚体的粒径和耕作方式有关,3种耕作方式中垄作免耕对真菌和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响应最为明显。

分类:
  • 期刊
  • >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
  • 基础科学
  • >
  • 物理学
收录:
  • 知网收录(中)
  • 万方收录(中)
  • 上海图书馆馆藏
  •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
  • 维普收录(中)
  •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国家图书馆馆藏
  • CA 化学文摘(美)
  • Pж(AJ) 文摘杂志(俄)
关键词:
  • 土壤团聚体
  • 真菌生物量
  • 细菌生物量
  • 耕作方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生态学报

期刊级别:北大期刊

期刊人气:5683

杂志介绍: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快捷分类:生物
国际刊号:1000-0933
国内刊号:11-2031/Q
邮发代号:82-7
创刊时间:1981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B5
下单时间:1-3个月
复合影响因子:3.21
综合影响因子: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