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cological Economy

  • 53-1193/F 国内刊号
  • 1671-4407 国际刊号
  • 1.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经济是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环球视点、生态警示、特别关注、绿色发展_低碳经济、绿色发展_生态产业、绿色发展_生态城镇、绿色发展_生态农业、绿色发展_生态旅游等

生态经济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全球视野下的大坝发展问题2-5

摘要:近日,美国最高的水坝奥罗维尔大坝的泄洪道接连出现缺口,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奥罗维尔湖附近几个县的近20万居民被迫紧急转移。从美国大坝出现险情可以看到,大坝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稍有不慎就会危及民众乃至国家安全的严重问题。纵观全球,大坝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
人类消费与全球气候变暖6-9

摘要:当前,全球正经历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工业社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模式迟迟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生产领域的无限扩张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追根溯源,这是由人类的消费活动引起的。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不加节制的消费欲望是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因此,从消费角度入手,寻求解决气候变化之道势在必行。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中国荒漠化治理世界领先10-13

摘要:地球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地球上的癌症”,是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大部分处于农牧交错带、草原牧业带、半干旱农业带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根治这一生态难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基于目标模式的省区部门碳配额分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14-18

摘要:实现2030年碳峰值是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做出的负责任承诺,而达峰前碳排放空间分配是实现该承诺的必要条件。在对全球主要国家的部门碳排放数据系统聚类基础上,研究构建了一个融合国家、部门和省区的碳配额分配模型,以此评价未来省区部门的碳排放空间及其配额分配模式偏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未来中国可选择的部门碳排放目标模式有关国模式、欧盟模式和中国模式;(2)与传统碳的配额分配流程相比,基于目标模式的改进流程可减少省区部门碳配额分配结果的不确定性,且更具有动态性和前瞻性;(3)不同目标模式下,省区部门碳配额分配结果差距较大。就北京市而言,美国模式和欧盟模式下运输部门所得配额远大于制造业和建筑业部门,而中国模式下恰好相反。从目标模式偏好程度来看,北京市最偏好欧盟模式。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因素分解——兼论“新常态”下的变动趋势19-24

摘要:测算了京津冀地区1995--2013年的碳排放总量并分析了碳排放特征。基于LMDI因素分解法,从产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对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无残差分解,得到了经济发展是地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是主要抑制因素。从产业层面来看,产业结构和能耗结构贡献度较小且在三地作用不一致,二者均是北京碳排放增长的抑制因素;二者对天津碳排放的影响在各阶段呈正负交替作用;在2005--2010年、2010--2013年对河北起到了微弱的抑制作用,其余阶段均起到了驱动作用。从地区层面来看,地区结构在各阶段起到了微弱的抑制作用;能耗结构除在2000—2005年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其余阶段起到了微弱的抑制作用。结合“新常态”的经济运行特点,分析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变动趋势,从区域分工和协同减排角度给出了建议。

长三角地区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25-29

摘要: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运用IPCC推荐的二氧化碳计算方法测算了1997—2014年长三角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通过构建基于脱钩理论的Tapio脱钩模型,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地区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了二者脱钩弹性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弱脱钧、扩张连接、强脱钩的状态交替出现,多数时期处于弱脱钩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脱钩弹性变化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空间效应研究30-33

摘要:基于2003--2014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检验环境规制与碳排放的空间依赖性,并构建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和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边际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轨迹表现出倒“U”型态势,拐点之前呈“绿色悖论效应”,拐点之后呈“倒逼减排效应”;地区碳排放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临近趋同性。为了达到环境规制的预期效应并促进碳减排,除了适度增加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以及选择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工具,还要充分考虑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

林农碳汇林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碳汇造林试点地区的实证检验34-37

摘要:林农是我国林业经营的主体,其碳汇林经营意愿关系到我国林业碳汇的供给问题。该研究基于浙江省温州市236份林农调查数据,引入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林农的碳汇林经营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农碳汇林经营意愿较高,其中性别、是否承接过碳汇造林项目、是否享受过造林补贴和是否认为林业碳汇具有减排优势等4个变量,对林农碳汇林经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是否为“两代表一委员”变量对林农碳汇林经营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以天津市为例38-42

摘要: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研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对提出科学的碳减排策略,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天津市为研究案例,对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进行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对天津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2变动量进行因素分解,从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人口等方面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确定导致碳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效应为正向效应,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总体上为负向效应,其中经济发展因素是天津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拉动因素,而能源消费强度因素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减量因素。

低碳视角下中国区域物流效率研究——基于SFA与PP的实证分析43-48

摘要:低碳已成为时代主题,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节能低碳角度出发,在利用投影寻踪模型(PP)对物流产出进行降维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对我国2008—2014年30个省份的物流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考察期间我国物流效率均值低于0.5,且存在较大的无效率现象;地区间物流效率的差异明显,物流发展不均衡,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在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发现,政府支持、科技进步对物流效率产生有利影响,而环境规制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度未能产生积极影响。

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49-52

摘要: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核算,并进一步验证了环境规制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驱动中国制造业效率提升的核心力量,且环境技术效率普遍较低;环境规制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成因,目前中国环境规制强度是恰当的,实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验证了“波特假说”在中国的存在性。

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53-57

摘要:在探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将影响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设定为:投资的市场化指数、环境保护教育水平、地方环保政策的严格程度、企业的创新能力,并通过运用Eviews5.0对200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分析——以新疆为例58-63

摘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基本发展理念对新疆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4年新疆经济发展质量呈上升态势,开放性和共享性是新疆经济发展质量不断上升的核心动力,安全性为新疆经济发展质量的持续改善奠定坚实基础;新疆经济发展效率不断上升,但与理想值仍存在较大差距;短期内新疆经济发展质量将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建设性意见。

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64-68

摘要: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人力资本视域下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69-72

摘要: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能源,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因为资源的锁定效应,资源型城市普遍遭遇“资源诅咒”和“荷兰病”的困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亟需产业转型。而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需要资金和政策,更有赖于人力资本的支撑,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的转型,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人力资本存量。文章以黄石市产业转型为例,概括了黄石市产业转型的背景与矿产开发的现状,剖析了当前黄石市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的障碍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低碳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73-79

摘要:基于低碳供应链环境新常态特点,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一二手资料,利用粗糙集及主成分因子法改进扎根理论法挖掘资料,采用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法评判范畴拟合度和可信度,保证指标选取的理论性及实际性。运用基于模糊理论的混合多维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及数据包络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确保权重的主客观合理性。再设计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法,提取训练数据中的隐性知识,总结规律,以有效提升供应商评价及选择动态性与拓展性。实例比较研究表明,该评价选择模型具有很好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西部地区企业环境投资优化研究——基于2009--2015年的曲线估计80-84

摘要:以西部地区上市公司2009--2015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对环境投资优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运用曲线估计模型计算出西部地区各省份企业环境投资占总资产、营业收入、投资活动现金流的最优比率,为企业进行环境投资提供参考和量化依据,进而根据实证结果对西部地区企业环境投资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对策,引导企业以责任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闭环供应链运营优化研究85-91

摘要:生产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产品和废弃产品数量急剧增长。废弃产品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由企业承担废弃产品回收处理成本责任的闭环供应链模式,并建立了该模式的线性规划模型,通过算例仿真将该模式与传统正向物流供应链进行供应链总成本的对比,验证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闭环供应链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该模式以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对供应链进行运营优化,使总的供应链成本达到最低,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