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cological Economy

  • 53-1193/F 国内刊号
  • 1671-4407 国际刊号
  • 1.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经济是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环球视点、生态警示、特别关注、绿色发展_低碳经济、绿色发展_生态产业、绿色发展_生态城镇、绿色发展_生态农业、绿色发展_生态旅游等

生态经济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全球农业转基因技术的是与非2-5

摘要:2016年6月30日,全球10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合签名一封公开信,要求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放弃对一般转基因生物(GMO),尤其是黄金大米的抵制。这次活动是由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理查德·罗伯茨和菲利普·夏普两人组织的。公开信中称,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
地球超载日:人类生态足迹的透支6-9

摘要:刚进入8月份,2016年全年的地球生态资源“预算”就己彻底耗尽了——2016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于8月8日到来,比2015年提前了5天。由美国环保组织“全球生态足迹网络”(GFN)设立的地球超载日也叫生态负债日,到这一天,人类全年对地球资源的消耗量超出地球全年的资源产出及再生能力。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中国一污染现状及治理10-13

摘要:当前很多人将目光聚焦于大气污染。但是,当下对国人危害最为严重的,却是水污染,尤其是地下水污染。过去几年来,从东北松花江的苯泄漏到广东的镉污染,再到兰州自来水的苯超标,这些水污染事件,在不断挑战社会公众的脆弱心理防线。按照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的统计,从2006年至今,我国地下水污染事件频发,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西北区域四位一体化构想——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14-16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为西北区域一体化构建提供了新的战略契机。在分析西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基础上,指出西北区域一体化的内部驱动力来源于各省份的经济、贸易、投资和就业发展现状;“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外商投资为西北区域吸引外资注入新的外部动力。“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构建西北地区的区域产业分工、布局和服务链条,构建西北区域的文化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实现西北地区的区域全方位一体化,将其打造成为连接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经济、市场和产业的纽带。

基于P-S方法的天津市人口承载力分析17-21

摘要:人口承载力分析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社会问题,承载力的确定涉及经济、资源、能源等因素。基于P-S方法的人口承载力分析是从目标实现的可能度和满意度这两个角度出发,建立可能一满意度函数,进而测算人口最优规模的过程。文章先对P—S方法进行介绍,再以天津市为例,应用P—S方法测算天津市人口的最优规模,并结合天津市人口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规划发展建议,以期对其他城市的人口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碳排放吗?——基于全国110个地级市数据的分析22-26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内部联系成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空间策略。目前城市形态与能源使用、碳排放之间关系的研究集中于交通及家庭能源消耗等维度,在城市综合尺度上的研究相对有限。因此,建立城市层面交通、土地利用等形态结构特征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理解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制定低碳减排措施非常有意义。文章首先收集2009年全国110个地级以上非工业城市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人均碳排放强度,进而引入城市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结构变量综合表征城市形态,利用回归模型检验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空间一土地一交通”综合系统的低碳发展框架,以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

基于改进AHP-FCE的新常态下中国能源安全评价27-31

摘要:基于新常态和WSR系统方法论,建立了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了人理因素的重要作用,接着采用DEMATEL法修正各级指标的初始权重,提升了各层次评价指标间的独立性。以上海市为例,运用改进AHP-FCE法实证评价了上海市能源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上海市能源安全处于一般水平,特别要重视事理与人理指标水平的提升。研究成果有利于分析能源安全不足,促进能源安全水平的提升。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2-35

摘要:首先构建污染密集指数来分辨挑选出污染密集型产业,通过计算基尼系数以及产业集中率来判断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时间转移特征和空间转移特征;最后运用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建模回归,从而得出影响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转移,其转移方向为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受到经济外向度、创新能力的影响,其对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向,经济发展状况、产权制度对其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环境规制、政府行为与产业结构演进——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36-39

摘要:以2000-201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支撑,利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环境规制、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在静态面板回归模型中,环境规制、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不同于人力资本、市场化水平以及金融发展等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正向作用并不够稳定。在动态面板模型中,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本身存在一定的“惯性”;环境规制、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需要缓慢释放。政府对产业政策的制定,可以从环境规制等间接角度作用之。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模式研究——以铜川市董家河工业园区为例40-45

摘要: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改造或调控现有的线性物质流模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效率,形成资源和能源效率较高的物质循环模式。因此,在规划设计循环经济园区时,必须抓住其本质和核心内容,对经济活动的物质流进行分析,调控物质流动模式,实施物质流管理,优化经济结构,最终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文章基于董家河工业园区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园区的物质流分析账户,并设计了适用于园区循环化改造的董家河多元复合循环经济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董家河多元复合循环经济模式可显著提高园区的资源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园区产业关联度可由35%提高到88%,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46-50

摘要:绿色发展是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的视角,考虑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产品设计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废物回收资源化、环境影响最小化、财务业绩最大化六个方面构建了包含反映财务业绩和环境业绩指标的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时运用层次分析法。该指标体系为定量科学评价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绩效提供指导。

山东省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研究51-56

摘要: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已成为现阶段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3、2008和2013年的统计数据,构建了基于熵值法和物理耦合模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测度体系,得出以下结论:(1)2003~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度逐步得到了提高,2013年所有地市均达到中高度协调及以上;(2)十年间17地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一直处于较高耦合阶段,协调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综合发展度的提高;(3)山东省东部沿海和中部发达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度要优于其他城市。

中国碳交易试点实践与政策启示57-61

摘要:碳排放权交易因其灵活的市场机制而成为碳减排的重要手段。2013年开始,我国陆续启动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近期,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中国将于2017年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工作。文章通过开展各碳交易试点在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和核实机制、交易制度和惩罚机制等方面制度设计的梳理比较,总结碳交易试点工作实践经验,为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支撑。

基于灰色VAR模型的南京市技术创新与低碳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62-66

摘要:技术创新是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城市技术创新与低碳经济增长之间的经验关系,并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和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该研究将灰关联分析法引入VAR模型中,对南京市1993~2013年技术创新发展与低碳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该市技术创新发展与低碳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动态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技术创新与低碳经济的效应关系,在反弹效应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南京市技术创新发展与低碳经济增长反弹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对低碳经济的影响程度从大至小的变量分别是技术创新人才投入、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与技术创新产出。此外,技术创新人才投入对低碳经济增长贡献率也最大。鉴于技术创新易产生反弹效应,在如今的低碳经济发展中,我们应发展生态创新,重视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

中国水泥工业经济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67-72

摘要:运用自上而下碳计量模型核算了中国水泥工业2002-2012年的碳排放量情况,并运用STIRAPT扩展模型分析了其增长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水泥行业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轨迹背向而行,碳排放总量直线上升,而排放强度逐年下降;(2)对我国水泥工业碳排放增长起拉动作用的因素有4个,按单位拉动效应大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城市化率、人均GDP,拉动弹性系数分别为0.2133、0.1892、0.1877、0.1771;(3)对我国水泥工业碳排放增长起减排作用的因素有3个,按单位减排效应大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水泥消费结构、技术进步率,减排弹性系数分别为0.1550、0.1434、0.1278;(4)未来水泥工业碳排放的拉动主要依靠人均GDP的增长和城市化率的提高,未来水泥工业碳排放的减少主要依靠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

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特性变化的投入产出分析73-78

摘要:以1995~2010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北京交通运输业与其他产业碳排放的关联特性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单位最终使用的增加,将导致国民经济碳排放总量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并且随着经济发展,表现出逐渐增强的态势;交通运输业对总体碳排放水平的推动能力大于拉动能力;既要重视与交通运输业直接关联产业的节能降耗,也要注重协调产业网络中中间需求产业的减排、控排工作,提高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的能源使用效率也尤为重要。

重庆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研究79-83

摘要:为促进我国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有必要研究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在构建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4-2014年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碳排放量逐年上升,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持续下降。这是由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增长和出行模式结构的恶化造成的。为了促进重庆市城市低碳出行体系的建设,有必要在保障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公交和轨道交通模式的发展,通过模式结构优化提升重庆市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的利用效率。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碳资产识别研究84-86

摘要:在低碳经济时代,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更是事关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碳资产的积累和开发则是企业提升低碳竞争力、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业界对碳资产认识相对比较模糊,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使得企业在对自身碳资产进行盘查、开发和利用时产生了较大困惑。文章试图通过辨析不同观点下资产定义的特点,挖掘“碳”的价值内涵,利用逻辑学的定义结构,提出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碳资产的定义,并进一步对企业碳资产的特征和分类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