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cological Economy

  • 53-1193/F 国内刊号
  • 1671-4407 国际刊号
  • 1.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经济是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环球视点、生态警示、特别关注、绿色发展_低碳经济、绿色发展_生态产业、绿色发展_生态城镇、绿色发展_生态农业、绿色发展_生态旅游等

生态经济 2016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太阳能飞机发展现状及趋势2-5

摘要: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于2016年7月26日降落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商务机场,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费任何燃料,完全依靠太阳能作为动力围绕地球飞行一周的壮举。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于未来太阳能飞机的发展、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具有别样的意义。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
我国“黑色污染”日益严重6-9

摘要:所谓的“黑色污染”是相对于“白色污染”而言的,顾名思义,黑色污染主要指的是废橡胶(以废旧轮胎为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橡胶消费第一大国,也是天然橡胶进口第一大国。据统计,我国2015年产生的废旧轮胎约有1.5亿条,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这个数字还会以每年8%~10%的速度继续增加,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8年限塑令,有用还是无用?10-13

摘要:从2010年以来,几乎每年各路媒体均会发表限塑令实施效果的报道,报道内容的模式几乎是一样的,大意基本上是“限塑令实施××年,效果怎么样”。从2016年2月份开始,各路媒体开始以“限塑令实施7年名存实亡、限塑令实施8年来名存实亡”来阐释限塑令实施的效果,分析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客观看,这些报道“各有真理”,但有些内容是值得商榷的。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滨海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分析14-18

摘要:以河北省东南部黄骅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气象数据和外业调查数据,采用植被净第一生产力进行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及损益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1年黄骅市耕地、盐碱地和湿地面积明显减少,建设用地、盐田、其他土地、园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增加;2011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湿地最大,为15.63 CNY/m~2·a,建设用地最小,为2.83 CNY/m~2·a;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21年间持续减少,共减少了3.01亿元;生态服务价值构成中,各功能价值量仅水源涵养价值先增加后减少,其他功能价值持续减少;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损益情况,划分了四个生态服务价值类型区:生态价值持续增加区、生态价值持续减少区、先增后减区和先减后增区。研究成果为合理划定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整治项目区提供参考,为区域生态保护提供指导。

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19-23

摘要:能源足迹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评价指标和方法。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中国能源消耗统计数据及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能源足迹计算方法和STIRPAT模型,分析了1978~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足迹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和能源消耗量快速增加的2002~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赤字水平逐步扩大,能源足迹生态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较低,生态风险较高,需引起重视。(2)中国能源足迹构成变动较小,能源足迹构成仍以EEF(煤品)为主,EEF(油品)次之,EEF(天然气)最小,表明中国能源消耗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3)1978~2013年中国人均GDP和能源足迹产值均呈指数增加趋势,而能源足迹强度呈指数减少趋势。(4)能源足迹与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呈正相关关系,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关系。所有影响因素中,人均GDP对能源足迹的解释程度最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次之,人口数量最低。

基于人口加权的中国省级PM2.5和PM10浓度分布24-26

摘要:基于算术平均法的传统PM2.5和PM10浓度指标没有考虑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暴露人口的影响。文章从大气污染的公众受体出发,采用基于城市暴露人口加权的算法,计算了31个省份和全国的PPM2.5和PPM10年均值。研究发现,2015年,大部分省份人口加权平均法的PPM2.5与算术平均法的PM2.5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黑龙江与新疆的差异度最大;从20132015年,基于74个城市的全国PPM2.5都要高于PM2.5,而且PPM2.5和PM2.5之间的差异度逐年上升。虽然2004至2015年期间PPM10与PM10都呈下降趋势,但每年的PPM10都要高于PM10。所以与算术平均法相比较,基于人口加权的PPM2.5和PPM10更能反映空气污染对暴露人口的影响。

生活污染与经济发展——来自重庆市的面板数据分析27-31

摘要: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使用2005~2013年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生活污染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构建生活污染排放经济计量综合模型,去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活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重庆市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经济规模扩大、经济结构优化、政府努力程度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扩大等因素导致清洁能源的使用率提高,从而降低生活二氧化硫排放;与此同时,这些因素的增加却会导致人们对生活资料的消费量增加,随之带来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问题。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交通出行需求对碳排放的影响及贡献32-35

摘要:经济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民对交通出行的需求,引发了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剧增。现行发展趋势下,我国居民出行的需求很有可能走一条以高耗能的道路。面临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寻求低能耗、环境友好的出行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部分。文章分析了现行阶段我国和居民出行相关的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研究了目前出行能源消耗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低碳绿色出行的实现途径和政策保障。

基于STIRPAT模型的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36-41

摘要: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进行了预测。首先,对西北五省区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得出西北五省区碳排放总体趋势;其次,对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的出现时间与峰值额进行预测;最后,计算了西北五省区财富生态弹性。研究发现:技术与财富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能同步增长,则不能在2030年内出现峰值。若碳排放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能推动碳排放提前达峰。同时现阶段的财富生态弹性富有弹性,可通过增加人均GDP使碳排放峰值提前。因此可以在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下,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西北五省区将能在2030年之前达峰,达峰时间为2020~2025年。这意味着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速度将高于全国水平,而碳排放强度的下降速度要高于全国水平,因此,保持碳排放强度的不断下降对西北五省区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十分重要。

土地利用强度碳排放效应分析——以广西南宁为例42-46

摘要:利用南宁市1994~2012年的数据,以能源消费碳排放为因变量,人口、富裕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产业结构为自变量构建STIRPAT扩展模型,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强度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并非单调,而是先升后降的。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曲线拐点在容积率V=1.6484处。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利用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与其变化方式有关,粗放型高基底覆盖率的城市容积率增加对碳排放有正效应,紧凑式低基底覆盖率的城市容积率增加对碳排放有负效应。人口、富裕度、技术进步、土地利用结构中建设用地面积、产业结构中工业所占比例均对碳排放有正效应。

低碳城市建设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47-51

摘要:从国内外学者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界定和内涵入手,对国内外典型低碳城市建设案例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得出其共性与特色,从而探析低碳城市建设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在低碳城市发展指导原则即系统优化原则、政策保障与引导原则、三方合作治理原则下,对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分别从政府、市场和公众的角度分析,指出政府要制定政策规范并结合新交通手段主导低碳经济,市场要以产业拉动和技术创新为支撑构建低碳社会,公众要养成低碳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保障共建低碳生活。最后,从关键低碳要素识别、指标量化、意识形成三阶段探求低碳城市建设路径并指出城市规划除了利用行政手段外,还必须利用法律手段,在某些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同时兼顾区域和地方特色。

公司特征、内部治理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基于合法性理论的分析视角52-58

摘要:以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水平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公司特征、公司内部治理对企业碳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特征变量中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比例、公司成长性、上市年限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水平有显著相关关系,是公司积极披露碳信息的重要影响因素;公司内部治理变量中的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是否设立战略委员会对企业碳信息自愿性披露作用显著,而其他公司治理变量尚未发挥出对碳信息披露的治理功能。

低碳经济视角下居民消费模式转变机理研究——以辽宁省为例59-63

摘要:生活消费是引发和加重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消费低碳化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低碳心理认知和社会责任是影响居民低碳消费的主要因素,两者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低碳心理认知又受到环境感知和社会责任影响。个体对环境感知越明显,社会责任感越强,对低碳消费的认知越强,消费越趋向于低碳化。

环境态度和低碳消费态度对低碳消费意向的影响——基于生态价值观的调节机制64-67

摘要:基于广州市高校和市民样本,探究生态价值观对低碳消费态度、环境态度与低碳消费意向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低碳消费态度和环境态度是低碳消费意向的重要前因。生态价值观对低碳消费态度与低碳消费意向之间的线性关系有调节作用,而对环境态度与低碳消费意向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另外,性别的调节机制研究部分得到了支持。

企业环境责任对青年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68-74

摘要:环境问题的蔓延日益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责任的履行亟不可待。文章探索了饮品行业企业环境责任影响青年消费者品牌态度的一般规律,并引入了中介变量——声誉,采用AMOS和SPSS软件对其传导路径和作用机理进行了SEM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环境责任对青年消费者品牌态度有积极的作用;(2)企业声誉可以从认知视角与情感视角来诠释,且前者对后者有正向影响;(3)环境责任对品牌态度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而间接影响显著。认知声誉在二者的关系中未起到中介作用,而情感声誉起到中介作用。

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额、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碳排放强度分组的省级面板VAR模型的实证分析75-81

摘要:基于碳排放强度将2010~2014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为高碳地区和低碳地区两组,分别采用面板VAR模型,通过运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两组面板数据中的“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额—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额、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分组中存在显著差异;(2)两组中进出口贸易额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3)低碳地区的经济增速与能源消费强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4)高碳地区的贸易额增速与能源消费强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一结果表明两类地区应当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经济增长,低碳地区应当节能减排、发展经济以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高碳地区则应注重提高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降低能源消费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我国中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82-85

摘要:利用中部地区1999~2013年的数据,基于节能潜力视角分析中部地区能源效率,进一步实证研究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研究发现,中部地区节能潜力较大,需要提高能源效率。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R&D投入对能源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部地区要提升能源效率,需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科学技术水平。

京津冀地区节能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性测度研究86-90

摘要:首先分析了节能绩效与减排绩效之间的关系;其次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节能减排绩效和经济效益的协调性关系;最后对京津冀地区1995~2012年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协调性进行测度研究,提出具体化建议。结论为京津冀地区减排绩效有较大提升空间,节能绩效提升空间较小。其中北京的节能减排绩效最好,天津次之,河北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