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cological Economy

  • 53-1193/F 国内刊号
  • 1671-4407 国际刊号
  • 1.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经济是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环球视点、生态警示、特别关注、绿色发展_低碳经济、绿色发展_生态产业、绿色发展_生态城镇、绿色发展_生态农业、绿色发展_生态旅游等

生态经济 2016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全球八成多城市空气污染超标2-5

摘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80%以上的生活在监测空气质量的城市的人,呼吸着质量超出世卫组织限值的空气。在2008~2015年,全球城市空气污染水平上升了8%。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
高危农药:健康和环境的杀手6-9

摘要:在过去几年内,印度等国频频发生学生误食农药残留较高的食物而发生中毒事件。针对这些在发展中国家频繁发生的悲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发出警告,发展中国家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对农药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尤其是对含有高危化学成分的高风险农药的使用,严重危及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成为阻碍农村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罪魁。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中国汞治理迫在眉睫10-13

摘要:2016年4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批准2013年10月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在日本熊本签署的《水俣汞防治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批准了该项国际公约,这为我国的汞治理指明了方向,也对国内汞的使用和排放做出了明确限制,汞治理的机遇和压力并存。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与居民健康—基于媒体分析法的“癌症村”研究14-19

摘要:2013年中央政府文件首次承认了“癌症村”现象的存在。通过对2015年(含)之前媒体报道癌症村的新闻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文章首先对癌症村的被曝光时间、主要癌症类型进行了总结,然后对癌症村的污染源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癌症村的地域分布与水污染分布、大气污染分布存在一致性,各省份癌症村数量与各省份GDP总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各省份人均GDP不相关。随后文章对乡镇企业、环保局以及村民等癌症村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结论与建议。

能源-水关系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20-23

摘要:基于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能源-水关系相关研究的重点关注领域,发现目前能源-水关系的单向研究较为集中,而能源-水关系的协同研究较少,提出需要强化对于能源和水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建立国内用能用水的分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数据信息系统,研究能源一水关系的影响途径和适应机制,探索能源一水关系的相互影响极其评价体系与方法,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能源和水问题。

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定价研究24-28

摘要:摘要:加强对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定价研究是将生态福祉定量化和对生态环境算账的现实要求,目前缺乏被普遍认可的定价方法和参数。文章不考虑MA分类中的中间服务即支持服务,在勾勒出核算体系和实物量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核算方法和价格参数的选择逐项分析,形成一整套定价体系。提出由专家合议推出相关方法的运用次序、权威部门定期相关重要价格参数、关注价格的可比性问题等政策建议。

基于资源环境节约的产业升级是否能促进官员晋升?29-33

摘要:摘要:基于中国67个重点城市2001~2011年数据,研究了城市产业结构污染水平和能耗水平的变化,以及其对主管官员晋升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任职期间辖区产业结构的清洁化能显著提升其晋升的概率,而产业结构的节能升级对官员的晋升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同时适用于党政官员,也适用于重点城市中不同行政等级城市。论文的发现扩充了官员“为增长而竞争”的经济视角,发现了“为环境而竞争”的产业变动证据。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中国区域碳排放、经济增长与福利关系比较研究34-39

摘要:对1995--2012年中国30省份的人均CO2排放、人均GDP与人文发展指数进行单位根检验,并对30省份的平稳面板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福利均为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和福利之间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资源型省份在取得与非资源型省份同样的经济增长时,将比非资源型省份产生较多的碳排放,同时资源型省份在取得福利水平提高时碳排放有同向变动趋势,而非资源型省份的福利水平与碳排放呈反向变动趋势。

生态经济视角下我国“碳转移”动态平衡分析40-44

摘要:基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以经济系统中碳排放与生态系统中碳储存所形成的碳转移为出发点,构建出碳转移的路径与机制,归纳碳转移的主要驱动因素,对比分析全国及各省市区碳排放与碳储量增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及各省份均存在碳转移失衡的情况,即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其中,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碳转移失衡值较大的省份大部分集中在经济发达省份,少数经济落后地区的失衡值较大,存在极少碳转移平衡省份。

我国碳排放成因分析及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45-49

摘要:首先全面分析了我国碳排放的现状,然后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人1:2与城市化和政策与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从建立现代低碳配套体系、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和建立现代低碳市场机制等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最后从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城市和碳汇减碳等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进行了论述。

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系统构建研究50-55

摘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首先对国内外现有的关于低碳经济政策系统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系统的主体,然后重点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能源政策、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等方面论述了构建我国低碳经济系统的主要工具,最后强调了在构建低碳经济政策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论文为加强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提供了实践参考。

碳排放税:研究综述与展望56-59

摘要:当前,碳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进而引起的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减小和消除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世界各国正在采取各种手段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其推动了化石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碳排放量的与E1俱增,一跃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碳排放大国,面临的减排形势刻不容缓,而碳排放税作为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行。鉴于此,基于碳排放税的视阈对国内外有关碳减排税种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综合评述,以期为我国新常态背景下合理采取碳排放税措施提供一定借鉴。

基于SUR模型的中日韩碳排放EKC分析及因素分解研究60-65

摘要:以亚洲三国(中国、日本、韩国)的1965--2011年的数据进行似不相关模型(SUR模型)的分析,试图验证中日韩关于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存在。将人均GDP变量、城市化率和对外贸易依存度作为自变量,分四种模型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三国都存在关于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在现阶段中国还未达到理论上的“拐点”,而日本和韩国分别在1991年和2007年已经达到人均碳排放的峰值。基于SUR模型结果,中日韩的数据分成1965~1991年、1991--2007年、2007-2011年三个阶段进行因素分解分析(LMDl分解法),找出各国碳排放贡献最多的因素。分析结果是:影响碳排放的4个因素中,人均GDP是贡献最多的因素,即经济增长是驱动碳排放增加的最重要的因素,中日韩三国的情况均相同。论文还比较和分析了三个国家的低碳减排政策实施背景及过程。

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66-68

摘要:基于1995--2013年江西省农业主要碳排放源诸如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及农业机械动力等方面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江西省近20年来农业碳排放量及其变化,并探讨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根据测算结果显示,近20年来江西省农业碳排放在总量上逐年增加,而在碳排放量的构成中,化肥为最主要来源,其他构成依次为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灌溉等。在对影响农业碳排放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后,得知农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抑制农业碳排放增长方面,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劳动力规模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农业生产效率发挥的作用最大,抑制效果最为明显,而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劳动力规模也达到了一定的抑制效果,但效果甚微。

基于CGE模型的广东省重点行业碳排放上限及减排路径研究69-73

摘要:广东省积极尝试应用市场化机制实现碳减排,目前电力、水泥、钢铁、石化四部门已纳入碳排放权交易。按照《广东碳交易管理办法》,未来要将纺织、造纸、陶瓷、有色、化工五大工业纳入到碳排放管理体系。研究应用多区域动态CGE模型对广东省工业行业开展量化预测分析,模型结果表明:2020年广东省九大工业部门碳交易总量宜控制在3.71亿吨(不包括电力重复计算)。对工业部门碳减排贡献最大的措施是工业行业的能效提高及技术进步,九部门的减排贡献由大到小分别为:电力、水泥、石化、钢铁、化工、造纸、有色、纺织、陶瓷。实施碳减排将对GDP带来影响,其中全部门责任分担(S1)情景对GDP损失影响最大,约为1.27%,而其他三个政策情景(S2~S4)对GDP损失影响较小,均低于1%。

基于ISM的中小企业低碳运营影响因子分析及管理模型构建74-77

摘要:为实现中小企业低碳运营的目标,根据企业运营管理流程及构成要素,在向专家咨询和实地对一些中小企业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备选因子,然后使用改进的Delphi法筛选关键因子;进一步运用ISM的方格图确定关键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可达矩阵,通过逻辑运算划分层级;绘制递阶结构有向图;最后构造出影响中小企业低碳运营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表明,低碳运营,这不仅是一项国家的基本政策,而且是中小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城镇居民能源消费反弹效应动态分析与政策研究78-82

摘要: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的低碳经济为解决这一矛盾开辟了新的途径。然而,能源效率的提高可能增加能源的消耗而产生潜在的“反弹”,使传统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措施受到严峻的挑战。文章在深度剖析能源反弹效应的诱发成因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将反弹效应解耦成价格弹性产生的直接效应和收入弹性引起的间接效应,首次对我国居民消费能源反弹效应进行量化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间接效应是导致能源消费反弹效应变化的根本原因,居民消费质量的提高是刺激能源消费的重要动力。最后在充分考虑反弹效应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下,指出节能减排应建立以市场为主,政府行政为辅的发展机制。

我国工业化进程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83-86

摘要:工业化提高了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工业部门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部门,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支撑。文章针对我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面临能源消耗粗放、使用效率低,工业结构不合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低的问题,以及我国工业化进程地区差异大导致环境治理的复杂局面,提出了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纳入我国工业范畴,减少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代价,推动我国工业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