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5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核电,放弃还是发展?

摘要:早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德国政府就宣布在2022年之前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彻底放弃核应用。德国弃核引起了全世界对于核电技术的关注,而放眼各国,目前世界上还存在着挺核与弃核两大阵营。确实,核电技术本身具备的潜在高风险性,使得各国在和平利用核能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顾虑。就目前世界各国的新能源发展情况看,
2-5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中国八成近海生态呈亚健康

摘要: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近日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5)》中称,当前我国80%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陆源排污压力巨大、海洋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近海海洋生态被破坏,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根治海洋污染、恢复海洋生态环境,应该从近海开始,实行陆海并行的治理措施。
10-13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摘要:通过文献统计及客观赋权的方法,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五个方面构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对江苏和广东各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与验证。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4-19

城市可持续性的内涵及研究方法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的城市化阶段,如何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正确认识并有效地实现城市可持续性,成为了城市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共同关注的议题。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可持续性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同时,系统化地介绍了承载力评价、城市代谢分析、福利核算以及综合指标体系四类常见的城市可持续性研究方法,讨论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未来的城市可持续性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20-26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与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当前生态学、经济学等的研究热点与重点,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但目前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内涵、分类及价值评估方法等均存在争论。文章在对国内外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与价值评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价值分类和基于需求与人类福祉分类等不同分类体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评估方法之间的联系,提出今后应该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与价值评估方法的标准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7-33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中国省域层面低碳环保发展指数评价及对比研究

摘要:当前全球变化以及环境质量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类发展,正确认识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环境保护和低碳活动尤为重要。为揭示我国低碳、环保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特点,研究通过构建地区低碳环保发展指数,并选择我国30个样本地区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地区间低碳、环保和发展区域差异较大,且指数在空间上有不同分布特征;动态看,近期环保指数和发展指数的评价得分增长趋势明显,但低碳指数的评价得分却有所下降;从指数间相互关系看,发展指数与环保指数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但低碳指数与环保指数、低碳指数与发展指数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这说明当前我国低碳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现象严重,通过经济手段降低碳排放仍有较大空间。
47-52

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环境压力与环境响应的动态效应分析——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

摘要:区域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与环境响应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文章首先采用熵权法对区域多指标环境压力及环境响应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其综合值。其次,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区域环境压力及环境响应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最后基于湖北省1987-2010年的经验数据,研究其环境压力与环境响应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压力同环境响应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且在应对其经济增长带来环境压力的环境响应中,环境保护投资的响应效应最明显,技术进步其次,结构调整的效应最弱。
53-58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导致这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退化。经济增长和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根据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各类生态系统类型的面积变化,计算比较了京津冀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从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生态系统的经济绩效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一变化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
59-62

青海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摘要:运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青海省2001-2012年生态经济协调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生态环境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生态赤字从2001年的0.4696 nha增至2012年的1.4039 nha;ETI处于第6等级,EOI处于第2等级,EECI处于第1等级,说明青海省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已经极度不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63-66

基于VAR模型的能源消费、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质量关系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天津市城市化质量指数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并运用VAR模型对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质量之间进行了动态关系分析,结论显示城市化质量、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人力资本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费短期内有利于城市化质量的提高,但长期则会阻碍城市化质量提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67-73

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对我国CO_2排放峰值的影响——基于STIRPAT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调整高耗能行业的结构,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文章围绕如何设计这一过程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我国CO2排放量与人口因素、人均不变价格GDP、高耗能行业结构、高耗能行业能效和第三产业结构之间的STIRPAT关系模型,通过对1980-2012年期间的数据模拟得到长期均衡发展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研究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变化对我国CO2排放峰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第三产业结构、人口因素和人均不变价格GDP而言,我国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对CO2排放量的影响更大,我国在未来是有可能通过调整高耗能行业结构和提高高耗能能效在2030年达到CO2峰值。同时,情景模拟的结果还显示,降低高耗能行业结构和提高高耗能行业能效对于我国CO2峰值出现时间的影响作用相差不大,但加快降低我国高耗能行业的经济比重更有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水平。
74-79

建筑部门典型节能减排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摘要: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随着城镇化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人均建筑能耗水平及总能耗和排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目前建筑运行能耗的现状以及与主要发达国家能耗数据差异,指出我国建筑能耗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其次总结了建筑部门节能减排技术的三个方面: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及建筑设备能效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而基于减排潜力-成本曲线方法,以典型建筑节能减排技术为案例(用发光二极管取代效率较低的照明设备),进行减排成本核算分析,结果显示大规模应用发光二极管替代白炽灯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对我国未来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84-87

低碳技术国内外差距研究

摘要: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低碳技术创新取得较大进步,但与国际水平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文章从低碳技术的研发路径、前沿技术、创新政策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经过不断调整我国的低碳技术研发路径逐渐趋于全面发展,但目前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投资计划;国内除少数前沿技术能达到国际水平外,大部分前沿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低碳技术方面推出的政策也缺乏创新性,总体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88-92

LMDI分解方法在碳排放领域用法探讨

摘要: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是能源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定量估算影响因素分解方法,当前的低碳经济研究中,LMDI也被广泛应用于因素分解实证研究。然而对于总量以及强度变量的分解,很多实证研究存在着对该分解方法的模糊认识。文章对于当前LMDI分解法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两类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该方法对强度分解的适用性,以及碳排放分解中能源单位实物量与标准量的统一,以期为进一步推广LMDI分解法在能源,碳排放领域的应用做出贡献。
93-96

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测度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国际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如何合理准确计量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成为各国争论的焦点,原因在于核算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碳排放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而影响到各国碳排放的责任分担和气候变化会议的谈判。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国际贸易碳排放的测度方法主要有IPCC法、投入产出法和生命周期法。基于此,文章对这三种测度方法各自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在对国际贸易碳排放问题进行研究时找到合适的测度方法,为我国制定低碳贸易政策和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供有力的支持。
97-101

国外低碳经济税收政策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随着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加剧,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利用税收政策引导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低碳税种和低碳税收优惠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经验,探讨了中国目前低碳经济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外经验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完善中国低碳税制的启示。包括择机开征污染税、提升相关税种的降碳功能、优化低碳税收优惠政策等。
102-108

基于质量差异模型的再生水市场定价公式及应用实例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以及水务市场化改革,再生水价格由过去的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最高指导价下的市场定价已是大势所趋,亟需市场定价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文章在充分考虑了再生水作为自来水的劣质替代品这一属性的基础上,对于小区家庭用户,通过引入包含水质偏好参数与水价的用户效用函数,建立了基于质量差异模型的再生水与自来水需求函数,通过求解再生水厂的利润最大化条件确定了再生水的市场定价公式,并将定价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的用户,最后以实例说明了上述定价方法的具体应用。
109-111

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量变动的结构分解与比较——以山东省为例

摘要:在构建的结构分解模型中将海洋渔业捕捞量变动分解为资源消耗强度变动效应、经济技术系数变动效应、最终需求水平变动效应、最终需求系数变动效应和最终需求分布变动效应等。根据山东省1997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运用构建的模型对该省近十年的海洋鱼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等三类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量变动的因素分解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渔业资源捕捞量下降与资源消耗强度变动效应、经济技术变动效应正相关,而与最终需求变动效应负相关;最终需求水平变动、最终需求系数变动和最终需求分布变动对三类渔业资源需求量变动均具有增量化作用,其中最终需求水平变动的增量化作用最明显;不论是减量化作用,还是增量化作用,鱼类资源需求的五类变动效应最为明显;经济技术变动效应的六部门分解效应中,工业部门的减量化作用最为明显,渔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增量化作用最为明显。
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