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中国水危机:困境与出路

摘要: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约为3万亿立方米,为世界八大重要的淡水国家之,其中地表水占到了90%以上。但如果按照人均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高,大约排在世界上第130位,属于严重缺水国家,其中宁夏、河北、山东、河南等六省(区)属于极度缺水,其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8-11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水资源价格改革:阶梯水价的全面实施

摘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决策部署,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1月3日联合了《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2-15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中部崛起进程的跟踪研究——基于崛起指数的理论架构和应用

摘要:中部崛起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数,反映的是中部各地区崛起进程中的相对位置。主要由经济发展指教、资源环境指数、科教文化指数、民生保障指数等4个分项指数层,经济发展指数的规模、速度、结构维度,资源环境指数的资源、生态、环保维度,科教文化指数的科技、教育、文化维度,民生保障指数的民生、社保、安全维度等12个维度层,以及经济发展指数的22个指标、资源环境指数的25个指标、科教文化指数的19个指标、民生保障指数的20个指标,共86个指标层构造而成。指标权重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专家咨询法进行确定,测量模型运用解释力强的线性加权模型。以此为基础,对中部各地区的相对崛起进程进行跟踪应用研究。
21-25
生态经济杂志城镇生态

中国城市低碳环保发展协调性分析——以环保模范城市为例

摘要:环境问题、全球变化已经危害到人类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可持续发展观旨在追求低碳、环保与发展之间的协调,但现实中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往往被忽视,鲜有研究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此,设计了城市低碳环保发展评价模型,并以环保模范城市为样本,进行了城市低碳环保发展指数的评价。然后,依据低碳指数、环保指数和发展指数排序之间关系揭示了城市低碳、环保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环保模范城市低碳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并不好,低碳与环保、环保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更差,这应引起城市管理者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6-30

地级市与区县层级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分析

摘要:以长吉图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起步年(2011年)的实施评价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红、黄、绿三色灯系统结合百分比与相关数理统计分析两者关系。结果显示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强大的支撑作用(绿灯为主:百分比为70%),地级市层级环境建设效果高于所管辖的市区,县市(县级市),另外市区依靠相对强大的经济社会实力环境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好于周围的县市。在县市(县级市)层级上,当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时,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环境建设较好;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环境的建设被忽视,负面影响显现累积;当经济社会到达一定规模时,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的质量,环境重新向好的方面转化,环境质量的改善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u”型推移的态势。
31-35

基于组合赋权和四格象限法的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评价研究

摘要: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目前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流趋势,它强调区内产业性、宜居性和生态性的高度协调,是避免大城市病和新旧城区脱节,以及实现城市组团发展的重要理念。文章提出了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评价的理论模型,并基于组合赋权和四格象限法对河南省2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产业集聚区进行了实证研究。
36-41

新城镇化背景下羌族原生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羌族原生态村镇蕴含的羌族乡村文化和乡村景观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羌族原生态村镇的可持续化发展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它涉及跨学科研究,其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以经济可持续为基础,环境可持续为条件,社会可持续为根本目的。随着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羌族原生态村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空间环境退化、教育及人文资源流失、乡村凋敝、迁徙居民就业困难等挑战。新城镇化方针给羌族地区原生态村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以茂县曲谷乡为例,提出原生态羌族村镇的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维护其发展的空间环境、建设宜居现代化羌族村镇,发展生态农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及坚持教育优先等措施。
47-51

新生代白领的城市阳台农业种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利用福建省福州市的224个样本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运用Logit模型对新生代白领的城市阳台衣业种植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阳台面积、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阳台种植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休息时间、家庭月总收入、房源拥有情况、购买果蔬关注点、感知有用性、感知便利性、技术知识、信息获取渠道影响不显著。
52-55

我国城市信息化指标构建及实证分析——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为例

摘要:在对国内外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整的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按照该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进行实证测量,并对国内其他有关城市信息化水平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56-58

资源型城市地方性循环经济立法探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一起,做到五位一体。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显然已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也不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在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指导下,同时借鉴国外循环经济先进立法经验,资源型城市发展要在地方性循环经济立法基础上,全面协调,做到可持续发展,完善环境税收法律,加强环境监管行政执法力度,构建地方性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59-61

基于“点、线”体系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摘要:从景观与绿色空间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绿色“点状”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素,探求“点”状开放空间在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中的布局方法,发挥点状空间的节点作用与连接功能,进而沟通点状空间与城市线性绿色空间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点、线”整合,展示和重构城市景观。
62-66

生态安全视域下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评述与展望

摘要: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安全视域下的城市空间格局研究成为城市学与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及生态学与城市研究的融合,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内容趋于丰富。在概要回顾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研究的概念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并从城市生态安全理论和空间格局评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及优化两方面进行了评述,总结出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67-71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我国碳税研究综述

摘要:在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大趋势的情形下,碳税再度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在法学领域里主要从碳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碳税立法的理论基础、碳税立法的框架研究、碳税立法的基本原则、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比较、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等方面进行概述。在经济学领域里主要从碳税的理论基础、碳税的含义、碳税的框架设计、碳税的影响因素分析、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碳税在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国家开征的国际经验和借鉴、碳税的国际协调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梳理,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76-79

基于生态补偿机制下的财税政策探析

摘要:从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背景出发,提出财税政策是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手段,以生态补偿机制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从收费、税收、支出三个方面探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实施的政策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当前情况,提出了在收费、税收、支出、预算制度等几大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新方向。
80-83

山西省碳排放权交易基础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山西省作为煤炭能源生产消费大省,碳排放总量巨大,未来减排潜力与交易空间可观。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国际、国内碳战”,目前山西省从政策、机构、科研和软硬件设备建设等方面为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做了积极准备。从我国碳交易现状入手,针对山西省碳排放及交易特征,分析了山西省实施碳交易的优势、劣势,提出了推进山西省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相关策略。
84-87

技术进步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基于19922012年的数据,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分解出二氧化碳排放量、技术进步、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等因素,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AR根检验、向量自回归检验和方差分解等。研究表明:所选变量具有很好的平稳性。碳排放量受自身滞后一阶显著正影响,滞后二阶影响不显著;受技术进步滞后一阶显著负影响,滞后二阶影响不显著;受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的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受自身、碳排放量、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的影响均不显著。人均财富对于碳排放量的贡献率水平最高,技术进步其次,人口规模最小。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88-91

浅析我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的首个目标

摘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了我国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实现低碳经济的首个目标,提出了三个具体碳指标。文章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直接阻碍国家实现这一目标的五个因素,然后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和技术瓶颈的应对方法,最后指出为应对未来经济的挑战,我国应该做好总体战略的布局。
92-95

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经济损失与资金需求分析

摘要: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须付出相应的成本代价和需要大量的投资。文章分析了2020年中国低碳发展的成本与资金需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减排成本将逐年上升,到2020年,中国的减排成本将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47%,资金总需求将达到6.8万亿-18.12万亿元,其中2011~2015年年均需投资0.91万亿元,2016~2020年年均需投资1.36万亿-3.6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不仅需要发挥公共融资的积极作用,更要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的融资体系。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