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可燃冰:改变未来的新能源

摘要:天然气水合物是20世纪中叶科学家在海底及永久冻土地带发现的一种固体破产资源,是水与天然气在长期高压和低温状态下形成的,由于其外貌极像冰块和固体酒精,在20℃的情况下即可点燃。
4-7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鄱阳湖:正在逼近的生态危机

摘要:进入2013年12月的鄱阳湖,干旱依旧。在裸露的湖底上,会时不时见到羊群在低头吃草。受近期降水偏少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发生严重旱情。
8-11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电子垃圾的生态危害与回收利用

摘要:电子垃圾(electronic waste),又称电子废弃物,包括各种废旧电脑、通信设备、家用电器,以及被淘汰的精密电子仪器、仪表等。其突出特点是数量多、形式新、危害大、价值高、不易降、难以回收等。
12-15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饮用水源地周边村庄CVMP清洁生产模式营养盐平衡分析

摘要:以饮用水源地周边村庄营养盐入库量消减为目标,以营养盐平衡管理为核心,提出了新型农村清洁生产技术模式——农村废物综合管理计划(CVMP)。CVMP将农村地表径流污染减排、畜禽粪便处理、清洁能源生产、高品质农业生产等进行了综合考虑,集成了以农田营养盐衡算技术、畜禽养殖量核算技术、厌氧制沼技术、静态通风垛堆肥技术为核心的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通过对村域内营养盐进行“控源节流”和“优化配置”,达到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消减饮用水源地周边农业面源营养盐入河(库)率的目的。研究表明,CVMP清洁生产技术模式可有效降低村域内营养盐的流失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庄周边饮用水源富营养化趋势,同时也为农民节约了部分生产成本,取得艮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19-23

CVM法在国内的应用研究特征及研究态势——基于国内刊物20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

摘要:通过对国内20年期间在各类学术刊物刊载的197篇CVM法研究论文分析,发现国内CVM法研究呈现明显的研究特征和研究态势,主要表现为:(1)20年里,CVM法研究所发表的论文呈波浪型上升趋势,其中有几个突出的峰值,2011年和2012年发表篇数最多,均为30篇;(2)发表刊物主要为生态学科、地理学科、环境学科和农林学科类学术杂志,其中《生态学报》《资源科学》和《中国环境科学》发表篇数最多,其刊载论文被引频次均居于前列;(3)多数CVM实证研究论文的有效问卷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最小有效问卷数量为55份,最大有效问卷数量为37746份,平均有效问卷数量约为711份;(4)多数CVM法研究文献采用WTP值测算研究对象价值,较少使用WTA值进行测算,同时其问卷格式多数采用简单的支付卡格式,较少应用复杂的双边界问卷格式;(5)近几年,国内CVM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加强,一是CVM法研究的应用领域拓宽,二是有少量文献针对CVM法的故有偏差进行了深入的实证探索;(6)虽然国内CVM法研究正在缩短与国际研究水平的距离,但该距离还比较长。
24-29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下的黑碳气溶胶分析与应对

摘要:从黑碳气溶胶的研究源头着眼,针对该研究的最初研究方向和目标以及发展展开论述,并针对其研究现状对黑碳气溶胶的研究进行了相应论述。主要贡献是,在总结黑碳气溶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应对全球变暖和节约资源为目标的减排目标,即将自然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确定结论以人本为目标应用至社会科学领域,并以切实的行动和方式来回归人的可持续发展。
37-40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居民问卷调查的分析

摘要:通过江西省公众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对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时的参与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居民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关注程度依次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江西的品牌影响力、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江西的旅游资源水平。由于不同的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利益角度不同,因此“务实”和“人本”是该机制建立的前提,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效培养,宣传途径的首选是电视和网络,参与途径可选择公开政府信息、微博、媒体热线。此外,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探究性因子分析,有效参与机制建立的四个关键因子分别为:政府耦合因子、信息平台因子、公众自身素质因子和议事协调因子。
41-44

国际典型流域管理规划的新特点及其启示

摘要:流域规划是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制度性安排,流域规划在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协调流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河流的最大综合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莱茵河、多瑙河、泰晤士河、田纳西河和墨累一达令河流域最新规划的特点,结合我国流域管理规划的现状,提出了对我国流域规划制订和实施的建议。
45-48

管窥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农民环境权保护

摘要:农村的生态文明程度是衡量整个国家和民族文明水平的标志之一。农村环境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而农民环境权保护是关系民生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件大事,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农民环境权保护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制约农民环境权保护的瓶颈问题,以及破解矛盾的路径依赖。
49-51

广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

摘要: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分析工具,并结合信息熵及模型估计方法,实证研究广西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研究发现,广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现为倒“U”型,2008年是广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但倒“U”型曲线的右半段并未十分明显。广西污染物排放强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经济总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逐年下降,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负。广西需要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加强环保政策的制定,减少污染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二者的耦合协调。
52-56

京津冀区域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2012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观点综述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基地、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重化工业基地的重要阶段,也是京津冀按照科学发展观共建生态宜居家园的关键时期。京津冀三地专家聚首北京,分别对区域人口、水资源、土地、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承载力进行了多视角分析,认为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速加快、空间分布不平衡、核心城市人口集聚未根本改变;水危机加剧,尤其京津人口规模严重超过水资源承载力;区域生态环境正在透支未来;经济社会承载力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但仍有提升空间。专家们围绕如何加快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重塑京津冀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分布、加强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加快中心城市功能疏解、实施“三生”空间战略、创新生态城市模式、规划建设首都生态涵养“特区”、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57-61

美丽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研究

摘要:环境群体性事件基本都是长期积累或者是政府盲目招商引资引起的,表现为政府引进来的高污染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令群众不满而形成的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加上群众的维权时常得不到保障,于是想采取极端的方式将问题解决。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充分重视并积极加以预防,建设美丽中国。
65-67

水资源脆弱性测度技术述评

摘要:在脆弱性概念回顾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水资源脆弱性和其他脆弱性评价技术进行总结,并指出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水资源脆弱性评价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68-73

中国国际石油合作突发事件恢复重建机制探析

摘要:恢复重建机制是实现“非常态管理”到“常态管理”转变的关键环节。中国国际石油合作是应急管理的全新领域,中国国际石油合作突发事件恢复重建机制的部署和运作是判断该领域应对突发事件成功与否的标志。探讨恢复重建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运作模式,是对中国国际石油合作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演,也是中国国际石油合作应急管理委员会存在的价值之一。
74-78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中国新型绿色城镇化战略框架研究

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是我国传统粗放、无序式城镇化发展模式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转型与变革。在评述总结我国及国际上典型国家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战略框架应包括普及生态文化、维护和保育健康安全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型人居、推行绿色低碳生活、加速产业生态化以及建设运营绿色基础设施六大重点领域。指出绿色城镇化进程需解决好发展质量与速度,空间格局优化等六大关键问题。建议绿色城镇化要以建设成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为根本目标,推进实施城镇生态环境总体规划,重视科研创新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功能,积极在浙江、贵州等基础好的地区推进绿色城镇化试点等。
79-82

基于SNA的中国产业网络结构演化及定量测度

摘要:产业结构变动及其网络测度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领域,产业关联网络的形成与完善则是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的主导目标,能够为相关经济现象的空间解析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应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通过产业部门的合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构建了包含了网络密度、中心度、中介度、凝聚子群等指标在内的中国产业关联网络分析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产业关联网络密度由1997的年0.563上升到2007年的0.614,表明产业间经济联系程度逐渐加强,但进展缓恳;各产业中心度整体上呈现小幅度波动趋势,以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呈明显上升趋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并在空间上逐渐向东部和沿海地区集聚;化学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产业节点中介度呈现连续的较大上升,表明该类产业在整个产业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1997年以农业为中心产业的凝聚子群对其本身的密度系数最大(5.880),2007年则演化为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264),表明产业子群经济联系在转换的同时其子群差异也在降低,产业问联系趋于均衡。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探索构建将投入产出表与社会网络分析相集成的产业网络测度分析方法,同时在实践上为国家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83-87

南岭生态功能区产业选择及发展路径探索

摘要: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同时,充分挖掘地区生态及资源优势,选择和培育符合生态保护功能定位的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生态功能区特殊的发展环境,提出生态功能区主导产业判定和选择的水晶理论模型,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基准、效益和关联度基准、资源比较优势基准和政策优势基准。以南岭生态功能区为例,基于该模型选择了未来主导产业类型,包括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产业、生态旅游、特色林下经济、可持续的绿色工业等,并初步分析了各产业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88-92

云南传统资源型产业的生态转型研究

摘要:当前西部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大、能源消耗高、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突出,但作为落后地区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还必须依靠传统资源型产业。文章以云南传统资源型产业的生态转型为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