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3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中国世界遗产达45处世界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摘要: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013年6月16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和平宫”开幕。来自120多个国家的约1300名代表出席开幕式。6月27日落下帷幕时,本届大会将包括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内的19处遗产死入《世界遗产名录》。
8-13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大地之殇:“镉米”再敲污染警钟

摘要:近年来,中国多地发现了大米镉超标问题,有很大一部分镉超标大米进入了市场,流向了消费者的餐桌,使很多消费者“淡镉色变”。镉是一种银门色有光泽的重金属,它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住,与人类的生活并不交会,但工业革命释放了这个魔鬼。
14-17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转基因大豆挺进中

摘要:抵制还是接受,关于转基因大豆的争论,再一次掀起风波。2013年6月6日,农业部批准了来自孟山都和巴斯夫的3个转基因大豆品种的进口安全许可,这意味着中国市场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将达到11个。转基因大豆带给我们的不仅仪是一个作物的新品种,更意味着我们要关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转基因作物埘生态及生态多样性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转基因大豆挺进中国后,国产大豆产业出路何在?这关系到一种产业的存亡,亦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转基因大豆来袭
18-23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国际审评机制研究

摘要:即将于2013年至2015年启动首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审评工作将重点评估全球长期目标的充分性以及实现长期目标的总体进展,意味着可能在当前“控制温升不超过2度”目标基础上提出新的更严格的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可能性,涉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时间框架、2050年减排目标等核心关切,并关注长期目标是否能实现、存在多大差距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毫无疑问将对后续“德班平台”谈判进程中提高2020年前的减排力度和2020年后的国际气候制度安排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对长期目标国际审评机制谈判进展、当前国际审评机制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反映发展中国家诉求的未来国际审评机制模式设计的建议,包括审评前期信息收集和汇编、审评专家对话和评估研究、审评综合报告撰写和汇报等方面。
24-27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研究

摘要:利用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及能源消耗资料,采用直接碳排放系数法及修改后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对四川省10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碳排放增加734.307×10^-4t,增长率达10.478%。(2)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林地是主要碳汇。10a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增加812.454×10^-4t,增长率达10.339%,碳排放量占碳排放量的96%以上;碳汇增加44.742×10^-4t,占四川省碳汇的94%以上。(3)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就区域分析而言,成都平原区碳排放量最大,四川盆地、丘陵区碳排放量次之,西部高山高原区和盆周山区碳排放量最小:在州市中,成都市、南充市、绵阳市和达州市的碳排放量最大,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三州地区碳排放量最小。(4)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林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为碳汇,建设用地和耕地为碳源,趋高的碳源碳汇比导致土地利用的碳源效应远大于碳汇效应。因此,四川省林地的碳汇作用显著,但土地利用的碳源效应远大于碳汇效应,因此四川省碳排放减排的重点应该在保持或增加现有的林地的同时主要以降低建设用地的碳排放为主。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区域碳循环的人类影响机制,并能够从土地利用规划、国土开发、产业结构调控等领域引导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
28-33

生态视域下的农村共同体的历史演进、破坏与再造

摘要:我国的农村共同体具有的生态性质是几千年生生不息的传承演变的结果,这是一种文化共同体形态,是在低水平物质新陈代谢基础上的与时代相适应的生态共同体。但这个共同体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遭到极大破坏,并向个人的理性共同体转变,这造成了农村全面的生态性危机。立足于传统的文化共同体,发挥新型政治共同体的优势,有节制地利用市场机制,克服传统共同体的生态自发性、农村物质新陈代谢低水平、社会生态无意识、共同体的阶级化政治化倾向,就能再造新的农村生态共同体。
34-39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下的资源税及其配套改革

摘要:现行资源税的制度设计不利于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问题。立足于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税需要全面扩大征税范围,进一步提高税负水平、拉开税率档次、采用超率累进税率、调整税收优惠。同时通盘考虑相关税费的配套改革,认真清理各种针对资源的专门税费,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税制。
40-45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多区域减排成本及经济影响比较分析

摘要:应用完全自主开发的全球多区域CGE模型(GAGE模型),对中国、印度、美国和欧盟四个区域的减排成本及经济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边际减排成本、GDP损失率、边际社会减排成本以及减排对部门总产出和出口的影响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欧盟的边际减排成本和GDP损失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美国的边际减排成本约为中国的6倍,但其GDP损失率却与中国相当,其边际社会减排成本也只是略高于中国。生产部门中总产出影响最大的是能源部门,其次是高耗能的化工和钢铁部门,美国和欧盟的交通部门也受到较大冲击。
46-49

中国碳减排政策的模拟分析——基于中国能源CGE模型的研究

摘要:通过构建中国能源C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碳税和碳排放变量,细化出能源部门,并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主要能源作为生产要素,设定节能减排基准情景,针对碳减排、碳税和能源结构调整这三个不同的能源政策对经济发展以及碳排放的冲击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单一的能源政策总有不足之处,要么减排效果欠佳,要么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将减排政策系统化,构造一个适应现实需要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50-54

发展本土碳交易第三方认证机构迫在眉睫

摘要:第三方认证是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保证,也将是我国建设中的碳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发展机制(CDM)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广泛开展,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指定经营实体(DOE)体系同时得到了发展完善,然r~CDM在中国的大量开展并未带来本土DOE的发展壮大,激烈的竞争以及低迷的碳市场给国内第三方认证机构发展带来更多困难。国内现有的第三方认证机构难以满足中国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的要求,发展中国本土碳交易第三方认证机构迫在眉睫,只有充分借鉴现有CDM-EB管理DOE体系的经验教训,加快国内第三方认证机构建设,才能满足国内碳交易对第三方认证的需求。
55-57

从动态博弈视角谈碳排放权价格形成与策略选择

摘要:运用罗宾斯泰英的轮流叫价谈判模型对碳排放权价格的形成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碳排放权价格的唯一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结果取决于碳排放权买卖双方的耐心程度。而耐心程度取决于碳排放权的相对稀缺程度、流动性、碳排放权交易达不成时买卖双方的损失、碳排放权买卖双方的实力。在此基础上,探讨改善我国碳排放权价格劣势地位的策略。
58-60

基于矿产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的税费政策研究

摘要: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现行税费政策在矿产资源开发及环境治理上的作用,指出了税费设计在矿产资源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构建以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为核心、其他相关税费相配合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体系,阐述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的构成要素及生态保证金的管理。建议改革资源税、完善增值税,统一矿产开发水土保持补偿费标准。
61-63

基于生态文明的我国资源税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环境的严重污染。现行资源税税制由于征税范围狭窄、税率形式单一等问题已无法实现,利用税收调节级差收入、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在分析国有资源税税制改革历史、现行资源税税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未来资源税改革相关建议。
64-66

国际森林问题的分歧及其诠释

摘要:以国际森林政策对话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际森林问题的内涵和特点,存在的分歧和分歧的实质。国际森林问题分为森林本身问题、森林相关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导致森林本身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四个层次,超越了森林经营和林业行业,并将国际和国内林业政策对话有机结合起来。国际社会在森林本身存在的问题上有较多的共识,然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对问题成因的认知上分歧很大,而就主权、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等解决森林问题的手段等分歧更加明显。其分歧体现了参与各方的立场、视角和利益,客观反映了当下尚不具备达成全球法律约束力森林公约的条件。
67-71

海岛城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和《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相继,国家海岛事业越来越受重视,海岛城镇经济与环境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文章在参考相关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海岛城镇的特点,分别从海岛经济综合指数和海岛环境综合指数出发,构建了一套评价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期望能为海岛城镇发展的决策、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72-76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交互耦合关系及规律研究

摘要: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交互耦合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梳理好相互间的耦合关系及变化规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前提条件。文章在界定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交互耦合内涵的基础上,深入透视二者交互耦合发展的驱动因素,辨析二者交互耦合的关系,揭示了二者交互耦合发展的规律。
77-81

城乡结合部社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要:以北京市六郎庄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思想探讨了大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发展特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表明,六郎庄社区的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较弱,在社区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文体设施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力提升。六郎庄社区的经济发展乏力,缺乏长远考虑,导致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动力不足。六郎庄社区环境质量状况较差,且呈现恶化的趋势,急待改善。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结合部“居住地治理”模式;构建多层次的产业发展体系,盘活城乡结合部经济;将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体系,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将有效推进城乡结合部可持续发展进程。
82-86

环京津生态抑制型贫困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建议

摘要:环京津生态抑制型贫困带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区域内贫困人口集中。但这些地区是京津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资源环境保障基地,在京津都市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屏障作用和战略地位,对区域内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详细分析了环京津贫困带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并从建立生态经济发展特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加强首都经济图产业对接与合作、创新生态旅游扶贫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以期改善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现状。
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