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3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世界环境日:“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摘要: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8-13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洞庭湖的生态危机与拯救

摘要: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3968平方公里(1998年数据)。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之一。
14-17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美欧“双反” 中国光伏业危机重重

摘要: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出口量大幅度增长,国际市场成了中国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的光伏出口量已占到全球的2/3。因此,很多的省份将光伏产业作为各自的支柱产业、高科技示范产业,光伏产业一时风光无限。可惜好景不长,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光伏业屡遭美欧"双反"制裁,导致了中国光伏产业陷入了整体性危机,
18-23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基于微观环保制度的农村内源性环境风险管理

摘要:内源性环境风险的长效管理既是村民环境诉求点又是农村环境风险管理的薄弱点。文章分析了自上而下的环境保护制度在农村环境风险管理中的局限性和微观环保制度的可行性。以S村为例,基于长期存续的公共资源治理制度的设计原则,评价了S村垃圾管理微观制度的供给与实施状况,分析了它在风险源风险性管理和受体脆弱性管理中的有效性,提出了以微观环保制度作为农村内源性环境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24-26

干旱灾害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干旱是影响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我国60年来的干旱资料统计,分析我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总体上都有不断加重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分析,建立防灾抗旱的社会保障措施和强化旱作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减灾对策与措施。
27-31

生态经济的产权基础:一个科斯注释

摘要:发展生态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有关经济主体对资源的过多消耗带来压力和在消耗资源生产商品时产生的大量废弃物的排放。以工业废气排放为例,1983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为63 167亿标立方米,2010年比1983年增加456 001亿标立方米,增长7.21倍。产权是制度安排的核心之一,生态经济的发展应以合理的产权制度为前提,只有产权给各方利益主体提供了足够的激励与约束,才能促进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更好地选择和设计制度,有效调整产权制度来促使外部性内部化,使有关经济主体减少废物、废气的排放,从而使一条生态经济之路,这可能是科斯定理给我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经济之路的最大启示。
32-35

中国碳排放与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演变及对比分析

摘要:引入"重心"概念和分析模型,采用1996~2010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的终端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出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的地理坐标,并通过15年间的重心演变轨迹分析全国碳排放和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15年来,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移动轨迹均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中西部衔接区域,东、西部区域差异均大于南、北方区域差异;两组重心移动轨迹都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在经、纬度方向上的相关性不显著;碳排放重心总体上往西南移动,与地理几何中心相比,东、西部区域差异在缩小,南、北方区域差异在扩大,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无明显的方向性发展趋势,但年际间的变化幅度较大,各区域交通运输碳排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36-40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中国生态贫困的主体分析

摘要:基于CAS理论的视角,考虑相关数据,将对生态贫困产生影响的因素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建立中国生态贫困影响因素测度指标体系框架,并运用eviews计量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对中国生态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证明生态资本变化率对贫困变化率有着最为显著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表现为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生态资本与贫困的相关变化率为负。合理经营生态资本,促进生态资本增值有利于生态贫困治理。
41-44

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益

摘要:"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重点行业将面临SO2和NOx总量减排、控制工业烟粉尘等常规污染物排放和降低CO2排放强度等多重目标。在同时面对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的背景下,研究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益既有重要的政策策略意义,也体现了减缓气候变化和污染物减排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上的共赢共利。文章从协同效益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对于减缓环境污染、提高人类健康效益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协同效益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协同效益分析的主要模型研究工具,及协同效益经济化货币化的必要性。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文章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向混合模型和经济化中寻找区域政策优化的可能性。
45-50

土壤碳汇补偿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土壤碳汇是削减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最具经济效益的手段之一,但土壤碳汇依赖于广大农民对土地利用及管理方式的选择,并且这些选择是伴随着成本的。因此,要想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来参与增加土壤碳汇,必须要对使其转变习惯性土地利用及管理方式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但通过对土壤碳汇补偿的法律基础、补偿标准以及泄漏与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却显示,土壤碳汇补偿面临多重困境与不确定性,这使得土壤碳汇补偿陷入瓶颈。对此,建议完善土壤碳汇补偿法律法规、建立土壤碳库数据信息系统、建立碳基金和完善国内碳交易市场来化解土壤碳汇补偿困境。
51-55

市场化改革对西部大开发的贡献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摘要: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市场化改革。文章收集了我国22个省份2000~2009年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化改革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要素市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的发展均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因此,市场化改革有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
56-58

浙江省社会经济水循环及水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水资源水质型短缺是浙江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战略瓶颈。社会经济水循环将传统水资源问题扩展到社会经济系统中,通过社会经济水循环研究,寻找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水资源管理创新。文章从社会经济水循环概念出发,剖析社会经济水循环及与水资源管理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省社会经济水循环研究框架,进而解析水资源管理创新内涵,总结提出相应的管理调控手段,从而推动浙江省水资源管理研究。
59-63

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经济驱动力评价:来自四川和湖北的实证

摘要:中国长期以来从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如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然而,中国的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沙漠化进一步恶化。该研究目的旨在从林农户视角调查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基于对171林农户的调研,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对其愿意接受补贴,从事生态环境生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4%的林农户愿意接受补贴,从事生态环境生产。但是,补贴高达每年每公顷6033元。计量结果进一步揭示,受教育程度越高、距离城市越远、农业收入较高,其索要的生态补贴就越高。与此相反,部分在自己地上劳作的农户和农地面积较大的农户,其索要的生态补贴就较低。
69-72

可持续性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

摘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性消费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而人类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只有充分遏制人类的不当消费,走可持续性消费之路,科学且合理地消费,才能够保护环境,逐步消除生态危机。文章阐释了可持续性消费的内涵,确定了评价可持续性消费水平指标体系的原则,从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分四个层次65个初级指标建立了评价和监测我国可持续性消费水平的指标体系,进而建立了可持续性消费的综合评价模型。
73-76

亚洲开发银行环境保护实践与政策研究

摘要:作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自成立以来为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且,随着亚洲环境问题的加剧,亚行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环境问题的解决,严格遵守《里约宣言》的规定,其环境保护实践与政策具有诸多特别之处,为我国环境金融立法及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77-81
生态经济杂志产业观察

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CO_2评估——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摘要:在有关国际贸易隐含碳的研究中,大多使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同时农产品贸易隐含碳少有提及。文章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CO2。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的CO2排放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农产品生产所排放的CO2有3.71%~4.50%是由出口所产生的,农产品消费所排放的CO2有3.29%~10.10%是由进口来满足的,尤其是中间投入的进口"节省"了大量的CO2排放;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的CO2不断减少,中国逐渐成为农产品CO2排放净进口国,农产品贸易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82-86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路径及综合效益分析——基于鄂、豫两省调研数据

摘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不同路径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以此探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不同路径的比较优势,优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构。评价结果显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不同路径的生态效益优劣排序为:饲料化〉能源化〉基质化〉肥料化〉材料化;经济效益的优劣排序为: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饲料化〉材料化;社会效益的优劣顺序为:基质化〉材料化〉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不同路径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得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不同路径的综合效益优劣顺序为:基质化〉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材料化。据此,提出了优化湖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构的建议。
92-95

我国严寒地区住宅建筑节能降耗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我国严寒地区冬季采暖期长、居民居住建筑能耗水平较高,节能降耗水平评价成为促进区域建筑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构建了严寒地区住宅建筑节能降耗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吉林省为实例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住宅建筑节能降耗水平为良,同时存在诸如采暖能耗高、采暖供热过程能源利用率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低等问题,指标体系切实可用。研究结果对促进严寒地区城市住宅建筑节能减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