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世界地球日”唤醒人

摘要:2013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国际绿色经济协会(IGEA)确定2013年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为“倡导绿色消费·共建美丽家园”。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这标志了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同时也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8-13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农夫山泉引发包装饮用水标准之争

摘要:娃哈哈与可口可乐,加多宝与王老吉,京东与苏宁,……中国市场不时上演着龙虎争斗的大戏,所不同的是,农夫山泉与华润怡宝之间正在升级的短兵相接起初并非由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所挑起,而是源于媒体所曝光的包装饮用水标准之争。因此,在这场“水战”之中,人们除了看到剑指对方的商业长矛外,还有喷薄而出的道德力量。
14-17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自然灾害风险可保性分析及其损失分散机制

摘要:自然灾害风险不符合传统精算理论上的可保风险,然而市场一社会效用意义上的可保风险标准拓展了自然灾害风险的可保性。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如何构建自然灾害保险意义上的整体性、多层次的自然灾害损失分散机制。从直接保险、共同保险、再保险到资本市场和政府的最终保障,居民、保险市场、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市场化的自然灾害保险损失分散主体,而政府财政救助不应再是“第一保险人”的角色,反之应是承担较高层次的自然灾害损失——“最后再保险人”角色,并以此达到有效的将自然灾害损失分摊到不同主体和个人,最终实现最大限度的损失补偿,为我国的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构建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4-29

环境风险规制政策选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环境规制是控制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从环境风险规制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对环境博弈主体的分析,探讨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选择,并在对我国环境规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对我国环境风险规制的启示。
30-33

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是我国西部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系统脆弱,但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自然景观资源多样、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是加快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也是发展生态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推动力和催化剂。西部地区加快生态经济发展首先要在多个层面上树立正确的生态经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网络立体化生态经济发展态势;其次要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与智力支持;第三,要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的多元化生态产业体系,确立生态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38-41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独立性视阈下我国环境审计监督主体的定位

摘要:环境审计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政府环境绩效指标的实现及企业污染减排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但由于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独立性缺失,环境审计未能够发挥应有的效果。文章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从独立性对环境审计主体的要求出发,探讨环境审计监督主体的协调定位,使环境审计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驾护航。
46-49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综述

摘要:以指数分解法、计量经济分析法、可计算二^般均衡方法三种方法为主线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现有研究存在理论模型适用性有待提高、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视角的单一性、研究变量的不一致性等问题,以期为后期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50-54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遵约机制的关键问题探析

摘要:首先总结了欧盟、美国、新西兰及韩国在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制订遵约机制的经验,其次初步分析了为保证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顺利实施,在遵约机制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关键问题,包括法律基础、惩罚形式、罚款额度、罚款机构、罚款所得管理办法等。最后,根据我国国情,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58-61

节能减排的政策构建——基于环境管制的视角

摘要:环境管制是保护资源、治理污染最有效的途径,构建合理的环境管制政策体系对于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文章阐述了环境管制政策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总结了国外节能减排的主要环境管制政策及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构建思路,即着重于环境经济政策,通过发展和完善税收、排污收费、排污交易制度等经济手段来构建多样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
67-71

西藏发展绿色经济路径探讨

摘要:绿色经济是以能耗低、污染小、排放少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时的大背景下所提出的。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注定了发展绿色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西藏社会经济运行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探讨,提出了西藏发展绿色经济的若干对策与建议等。
72-74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补偿机制与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三江源区同我国东西部和流域上下游乃至全国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从实践来看,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补偿机制不合理是三江源区环境恶化的核心因素。在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生态环境建设补偿制度的经验,通过建立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价值体系理论及测算模型,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进行测算;立足于政府制度创新,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补偿制度进行的构建。旨在为清除不合理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障碍提供参考。
75-79

《食品安全法》第96条问题探究

摘要:《食品安全法》第96条是我国迄今为止关于惩罚性赔偿额度最大的法律规定,表明了立法机关严厉惩处严重违法的食品经营行为的价值取向。但这一规定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影响着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食品安全领域实际效用的发挥。在该条款的内容上,惩罚性赔偿的责任主体不应排除食用农产品的经营者;权利主体不应仅限定于“消费者”,应扩张至所有的受害人;食品销售者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过错不应仅限定为故意,还应包括重大过失:对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确定受害人应有选择权。
85-89

成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论析

摘要:在城乡统筹战略的推动下,成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就显著。总结成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经验,认为城乡规划不是市区规划和农村规划的简单相加,城市空间拓展要避免“摊大饼”模式;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需要获取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效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是土地制度创新。
90-94

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的完善建议

摘要:我国已全面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5年,这5年中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良性发展,在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多方面都取得了成效,且逐渐与国际接轨。“十二五”时期,政府绿色采购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这预示着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必将站在新的高度,迎来更快更好地发展。法律政策作为政府绿色采购最重要的基础,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识别对于政府绿色采购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当前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形势进行审视,其次从法律法规、宏观政策、产品政策、技术政策和管理政策五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相关的法律政策,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发展建议,以进一步规范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促进其实现更好的长远发展。
95-98
生态经济杂志产业观察

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的情景模拟研究

摘要:在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渤海环境严重污染、资源严重消耗的大背景下,研究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压力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于协调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列昂季耶夫(Leontief)发明的投入产出技术为基础,将不同区域相同年度的投入产出表加工整合,成功编制了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业发展阶段理论,设定了三种情景的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结合投入产出表得出国民经济工业各部门波及影响效应,模拟在三种情景下对能源消耗所带来的压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情景对能源所造成的压力不同,工业结构内部是否合理是影响环渤海地区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环渤海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99-102

资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摘要:以全球资源竞争为背景,选取2003-2010年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相关季度数据,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修正形式为基础,采用Johansen协整的方法,对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非常小,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粗放式资源争夺阶段,无法有效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弱以及投机套利机制的广泛存在。
103-106

资产价值动态变化下的企业并购交易价格确定

摘要:借鉴动态博弈中的讨价还价理论,尝试建立了更加符合并购现实的议价博弈模型,探讨了资产价值变化时,并购交易价格的确定,并对研究结论中谈判期限造成交易价格变化的差异在理论上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表明,并购交易价格不仅受资产价值变化的影响,而且与谈判期限有关。谈判期限无限时,目标企业的价值增长使交易价格上升,而谈判期限有限时,价值增长只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增强目标企业的谈判能力,进而使交易价格上升。
107-110

以物流业务为导向的钢铁流通企业转型模式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钢铁生产企业探索直销之路的开始,传统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钢铁流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迫切需要其转变经营思想,走一条以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基础,以集成化供应链、物流金融、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为导向的差异化竞争之路已是迫在眉睫。
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