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极端天气或成常态如不应对后果严重

摘要:2012年夏天,全球多国遭遇极端天气:美国遭受几十年未遇的罕见干早,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频频遭受火灾、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生命财产遭受很大损失。有气象学家认为,持续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这些极端天气的出现,在不远的将来,这样的极端天气有可能成为气候常态。
8-13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为何这么难?——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摘要:在人们生活的城市里,垃圾是一个令人不得不说的话题。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着垃圾,除非你生活在真空里。也许你从来没有认真留心观察过你生产的城市垃圾去了哪里,也许你根本不知道你真实的生活环境到底在怎样变化,直到有一天,媒体报道说:从卫星遥感图片上看,垃圾已经围城!
14-17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毒地”危害惊人敲响环境警钟

摘要:所谓“毒地”,一般是指曾从事生产、贮存、堆放过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因其迁移、突发事故等,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产生生态风险或危害的地块。近年来,中国有大量毒地被开发为住宅用地,甚至成为昂贵的地王——北京广渠门15号地块原来就是一家化工厂,入市拍卖成为2009年的北京地王,经修复后建起豪宅——而自2004年以来,因毒地开发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陆续被曝光。
18-23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理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挂钩工作是一个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有效方法。在系统梳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理论对于挂钩工作的指导作用,并从决定挂钩政策实施必要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影响因素,指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是开展挂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析挂钩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关系到挂钩工作的健康、可持续推进,可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创新挂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4-27

浅析我国强制性标准的法律化——以农业环境标准为例

摘要:理性主义光芒之下的法律与标准,旨在通过理性的规则构建克服经验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无规则性,使全人类在处理社会与科技问题上有规则可循。文章通过分析法律与标准的关系,旨在为强制性标准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在标准与法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强制性标准真正得以贯彻实施,发挥技术规范应有的作用。
33-38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阐释,地区分布及跨越路径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以组装加工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外向型增长模式,具有高投资、高出口及低消费、低效率的特点,使其经济增长极易遭遇资源、环境、生态的约束,限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通过探析“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渊源和研究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及地区分布,指出中国若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处理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贫富差距、技术创新、收入分配等众多问题,但就主要问题而言,主要涉及自主创新和收入分配两大方面:前者涉及经济能否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问题,而后者涉及到经济增长成果能否惠及普通大众的问题。
39-42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省级地区水资源效率评价

摘要:建立了水资源效率DEA模型,以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就业人数及固定资产投资为输入指标,以GDP为输出指标,对我国31个省、区、市2010年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各省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投入冗余情况,为将来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和决策提供支持。结果表明,2010年没有达到DEA有效的省级地区约占2/3,河北、辽宁、浙江等13个地区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内蒙古、广东、江西等7个地区规模不匹配。农业用水和劳动力要素过多投入,影响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生态用水的利用效率则相对较高。基于以上分析,利用DEA投影下的有效目标值对各类用水资源的投入参量进行调整,实现了水资源的最优配置。
43-47

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期国际渔业资源法律制度存在问题及应对机制研究

摘要: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时期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律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UNCLOS确立了国际海洋渔业资源养护的基本法律框架;全球性和区域性渔业公约为资源的养护和利用提供了具体法律保障;区域渔业组织是实施国际渔业资源法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国际海洋渔业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源属性与现行渔业制度安排存在冲突;渔业组织的法律地位有待强化;公海配额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等等。应对之策:发挥联合国粮衣组织的统一协调作用,采取多主体合作治理模式;协调好国际组织和国内机构的运作机制;建立以义务履行的多少来称量权利的获取多少的配额分配标准;加强公海渔业监管力度,推广监测系统监控设备、实施公海联合执法机制,打击非法、不报告、不管制的捕鱼行为。
48-54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新疆城镇化过程特征与评价——基于对两种指标体系对比分析的视角

摘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将综合评价结果与新疆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新疆人口城镇化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所允许和要求的城镇化水平是否协调,并结合新疆1978年以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从实证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新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55-57

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内涵与系统模型研究

摘要:资源循环利用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由其形成的产业是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的有效途径,对于减少环境负荷、增加资源供给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资源循环利用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再使用、再制造和再生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厘清了资源循环利用与资源综合利用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对象和方式,给出了再使用、再制造和再生利用等利用方式的优先次序:建立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系统模型,该模型给出了不同产业和利用方式之间的耦合关系,系统描述了物质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存在形态,提出了不同企业之间废物交换的共生网络形式和途径,可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规划、管理、统计等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58-61

低碳背景下节能减排对分行业就业影响的差异——基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面板数据分析

摘要:低碳经济背景下,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利用29个省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东、中、西三大区域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费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节能减排政策对工业和建筑业的就业将产生抑制作用,而对服务业的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节能减排政策将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林牧渔业的就业,减少东部地区农林牧渔业和交通邮政业的就业,但对中、西部地区交通邮政业的就业无明显影响。最后从能源消费的角度,对我国更好地实施节能减排政策、促进劳动力就业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66-71

日本构建低碳社会战略的政策与技术创新及其启示

摘要:日本政府在推进低碳社会战略的过程中,创新了碳足迹和碳排放可视化、碳抵消、领跑者计划、碳减排交易等政策,制定了低碳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及其路线图,建立了政府、产业界、学术界构成的国家创新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我国政府应认真研究,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促进实现节能减排、经济低碳化目标。
72-77

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探析(Ⅰ)——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摘要: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环境、资源系统的数据,分析海南省的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实现三大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结果表明,经济和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发展水平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资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海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压力不断增大。
78-80

中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反思

摘要:中国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具有渐进提升的演进特征,在与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水平提高、市场关系互动、宏观管理调控等配合协调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在土地收益形成分配程序、‘利用约束等方面仍存在政策不足,其主要成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土地的“公共利益”内涵未能明确界定、土地弱势群体组织资源的极度缺乏等。土地政策创新的着力点在于:全局优化的规划编制、合理的审批机制、公平的市场化地价管理、公正的“公共利益”奉献补偿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资产化管理机制、科学的执法监管跟踪机制等。
81-88

我国实施可持续政府采购的流程设计

摘要:可持续政府采购是各国普遍用于推动低碳经济模式发展、促进低碳社会形成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借鉴国外可持续采购程序和可持续标准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政府采购程序,尝试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采购流程,并根据各阶段特点,从编制可持续采购预算、提出可持续采购基本要求、实施可持续供应商优待政策、进行可持续产品和可持续供应商综合评价、推行可持续服务以及使用意见反馈等六个环节入手,探讨保障可持续政府采购实施的技术体系,以期为我国可持续政府采购实践提供借鉴。
89-92
生态经济杂志产业观察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屏障保护与畜牧业经济发展博弈

摘要:草地生态屏障保护与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牧民分别从国家、地区和个人层面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三者的博弈失衡是导致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外部驱动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的原因是制度缺陷造成了二者的利益目标相悖,而地方政府与牧民博弈的根源是牧民保护草地生态屏障付出的成本没有得到受益者的补偿,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因此,只有把保护草地生态屏障产生公共利益成本让中央和地方政府来承担,实施生态补偿,使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合作博弈的均衡解,以提升草地生态屏障的保护能力,协调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93-97

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类型、特征与开发

摘要:新疆是中国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大区,拥有大量稀缺的典型地质遗迹和丰富齐全的地质遗迹类型,研究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较高,保护和开发的需求较为迫切。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赋存特征表现为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等级优越、保护开发价值高,区域分异特征明显、地域特色鲜明。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空间格局可划分为阿尔泰地质遗迹带,准噶尔地质遗迹带,天山地质遗迹带,塔里木地质遗迹带,昆仑一阿尔金地质遗迹带。
98-100

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机制研究

摘要:加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是保护和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之一,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只有实施产业与生态置换机制、建立区域互动机制、补充移民补偿机制、完善利益引导机制,才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调持续发展。
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