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2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拯救流失的黑土地

摘要:黑土地,并不仅仅因土壤的颜色而得名,而是一个特定的概念。黑土层形成于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以前,其典型特征是有一个厚达七八十厘米甚至1米的肥沃的腐质层,有机质含量通常在3%~10%,最高可达15%。如今,在全世界能称得上黑上区的地方只有三大块:一块是乌克兰大平原:一块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再一块就是我国东北松辽流域,占全球黑土面积的约1/5。
14-17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作物改变世界——以马铃薯对爱尔兰的历史影响为例(上)

摘要:闩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以来,海道大通,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生物物科、文化等空前火交换、大交流。互动与交流成为文明演进的主题,正是人类主导下的“互动和交流”将过诬分散、孤立的文明世界和生态系统有机的联系往了一起。作为全球互动、交流的直接产物,马铃薯传入欧洲的悲欢离合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18-23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非政府市场化治理在环境认证领域的应用:政策原理与启示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民主化背景下,非政府市场化治理在全球认证管理中兴起。文章以非政府市场化治理机制为研究对象,阐述其政策原理与三个主要特征。以中国和美国的有机认证体系为案例,分析政府管理对非政府市场化机制的复杂影响。提出政府管理需与非政府市场化治理的机制相适应,特别是要尊重公开、透明、民主的特征,促成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有效叠加。当前,应特别注意政府部门因袭不透明的管理方式,滥用法律和行政权威,享有过于集中的控制权或参与权,破坏治理的社会基础,造成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恶性叠加。
24-28

世界银行的环境政策及其对环境法发展的启示——搭建环保与扶贫的桥梁

摘要:“先脱贫,再解决环境问题”抑或“先保护环境,再解决贫困问题”都是徒劳无功的假命题。如何搭建环境保护与扶贫之间的桥梁,关系到环境保护目的的真正实现,是民生法治观指导下环境法的发展方向。以消除世界贫困为终极目标的世界银行在扶贫实践的过程中意识到扶贫与环境保护的高度关联性以及环境政策及其实施对减缓贫困的积极作用,逐步将“环境保护”纳入其主流工作并实现了双赢。世界银行的环境政策为环境法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开拓环境法的益贫功能以及设立重在“赋权”的制度体系等等.实现环保与抉贫之间的良性互助。
29-32

国际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保障能源安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海洋兴国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对英国、美国、德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考察,吸取不同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进而从启示和借鉴中引发对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
33-38

国际化视野下的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以北京朝阜路为例

摘要:历史街区旅游开发需要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审视,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文章以北京朝阜路为例,探讨了国际化视野下历史街区开发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期望促进我国历史街区开发的健康发展。
39-42

食品安全问题源于机制设计中的激励不相容

摘要:主要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对中国食品安全机制的应用性研究,指出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是由于厂商和监管部门在利益上具有一致性,其体制运行的结果和社会目标不是激励相容的,从而使生产不安全食品成为一种稳定均衡。在此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政策建议。
43-45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中国清洁生产

摘要:清洁生产的意义和内涵随探索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已成为推动节能减排的战略举措。我国在践行清洁生产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辟出清洁生产工作格局,对发展中国家推行清洁生产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然而,通过对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现阶段我国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可知,中国清洁生产仍任重而道远,需从多方面加强推行清洁生产的保障措施。
46-48

绿色信贷制度的中外比较研究

摘要:从制度内涵、产生背景、所处阶段、实施手段、环境信息机制、管理执行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等角度对中国与国外实施的绿色信贷制度进行了比较,认为存在一些差异与差距。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政府部门基于环境管理的需要而愿意去推动实施绿色信贷政策,而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压力和动力明显不足。中国绿色信贷制度的缺陷也导致其实施效果不佳,亟需加以完善。
49-52

论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政治学根据

摘要: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政治学根据包括绿色政治和政治合法性两个方面。在绿色政治的犬背景下,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都将温室气体排放管制问题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政府对温室气体排放行为进行管制是实现和维护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温室气体排放管制本身是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主体应当提供的一种特殊公共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管制是政府履行其社会职能的重要方面。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环境公共产品——安全的气候。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每个国家应当积极采取相关法律政策措施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53-56

生态消费模式: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摘要: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57-59

排污权有偿使用阶梯式定价研究——以化学需氧量排放为例.

摘要:依据河南省2010年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了不同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的公平性问题,基于不同行业经济贡献与排污量之间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参考阶梯水价和电价的制定思路,提出了排污权阶梯式定价,并对其内涵与经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恢复成本法定价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南省化学需氧量有偿使用阶梯式价格。
60-62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动态研究

摘要:利用1978-2010年样本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详细研究了各因素对能源效率在不同分位点上的影响变化。研究发现,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呈U型分布;产业结构的变动只有在能源效率较低时才会对其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能源效率低下时,技术进步会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而能源效率较高时,技术进步存在“回弹效应”;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并且这种作用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强。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相关建议。
63-66

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生态补偿管理机制

摘要: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原则,根据海洋生态补偿的内涵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机制,对海洋生态补偿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对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71-75
生态经济杂志产业观察

旅游线路产品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方法及实证分析

摘要:旅游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落实到旅游企业、旅游者的推广与实践方能实现。旅游线路一直是旅游市场的主力产品,然而对其能源消耗及CO2排放的评估却是空白。基于碳排放理论及游客消费特征,提出其能源消耗和CO2排放估算模型。以三种海南旅游产品为例,计算并分析各线路的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各产品能源及CO2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是行、食、住、游、购、娱;交通方式、从客源地到目的地距离、产品结构及能源类型是影响其能源消耗及排放量结构的主要因素;旅游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不容忽视;旅游业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
79-84

民族旅游村寨系统非线性动态演化研究

摘要: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以Logistic曲线模型作为数学模型支撑,选择朗德上寨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民族旅游村寨系统的非线性动态演化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的协同发展。
85-89

试析水休闲旅游品牌开发过程中生态循环感知能力与品牌规划优化策略

摘要:以扬州城区国内外水休闲游客为研究对象,以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古运河游览区、何园和个园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设计、数据相关性处理、统计信度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水休闲旅游品牌的消费群体的生态循环理念感知程度、环境态度感知水平、环境评价感知水平和环境行为模式感知水平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不同属性的消费群体在感知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得出生态循环型水休闲旅游品牌规划方案的优化策略。
90-92

我国乡村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研究

摘要:乡村旅游经济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模式的建立至关重要。立足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旅游循环经济运行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分别构建了乡村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低碳旅游理念的展示。
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