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欧亚大陆遭受极端严寒地球气候警钟再次敲响

摘要:2012年2月份,北半球欧洲、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遭遇极端严寒天气。从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到欧洲的俄罗斯、意火利、法国、英国、波兰、罗马尼亚、乌克兰等国,都遭到寒流侵袭。严寒天气给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至2月底,北半球有数百人被冻死,经济损失惨重。气温骤降、大雪纷飞的天气,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为此,各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火害。
8-13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中国湿地危机(上)

14-17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保卫重稀土:资源枯竭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摘要:近日,商务部在新公布的稀土出口配额中,首次将轻、重稀土进行分类,即对出口的轻稀土和重稀土作出具体的数量规定:2012年全年的重稀土出口配额为3582.5吨。商务郎此举被视为治理稀土出口弊端的一大措施。对轻、重稀上分别下达出口配额,有利于更好的保护稀仃资源,是业界一直以来的呼声。
18-23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实践:模式与评价

摘要:“十一五”期间,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探索加快。据统计,有15个省份开展了类型多样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探索。补偿标准设计是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制定的核心。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实践归结为三种模式:基于流域跨界监测断面水质目标考核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式,基于流域跨界监测断面超标污染物通量计量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式;基于提供生态环境服务效益的投入成本测算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式,并细致分析了三种不同模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住实践总体状况进行了系统解析和评估,并提出了为将来推进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实践开展深入探索的政策建议。
24-29

系统动力学在水污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构建许昌市水污染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了包括零方案在内的7种水污染控制方案。分析不同方案下的污染物排放量及水污染程度,结合河流水质模型,定量模拟优选方案下的河流水质状态,建立了污染物排放量一河流水质之间的联动关系,为当地环保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为其他区域的水污染控制及水质改善提供了研究思路。
30-34

水权交易第三方效应的类型和成因初探

摘要:水权交易是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但交易过程中第三方效应的存在是对水权市场的严峻挑战。在研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水权交易第三方效应的内涵,并尝试从作用主体、时间跨度、作用机理、波及领域等不同角度对水权交易第三方效应进行分类,揭示水权交易第三方效应的丰富外延,最后分析水权交易第三方效应产生的原因。
35-38

城市居住区内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差异研究

摘要:家庭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多段抽取的方法从南阳市一商业居住区内选取128户家庭进行住户的调研,针对具有不同的家庭规模、家庭收入、房屋所有权、家庭成员节能意识及能源知识掌握程度的家庭,分别分析了其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和结构上的差异。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了家庭成员节能意识强烈度、家庭人口、家庭成年人平均文化程度、能源知识掌握程度等是造成同一居住区内家庭CO2排放差异的显著性因子,家庭成员节能意识的强烈程度、能源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家庭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呈负相关,因此,加强对居民的能源知识的普及和节能意识的强化可以降低家庭直接能耗的CO2排放量。
42-46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马姆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摘要:采用非参数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估算我国2000-2009年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分析了人均GDP、人口密度、教育水平、城镇化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给定资源投入情况下,东部的生产率增加值大于中部、西部,同时污染排放还小于中部、西部;人均GDP与TFP呈例U型曲线,即环境要素生产率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EKC)曲线关系;教育水平与环境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城镇化率和人口密度与TFP负相关。
47-51

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能源价格变动对新疆经济的影响

摘要:基于通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平台,探讨了能源价格变动对新疆地区宏观经济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煤炭价格和天然气价格分别上涨10%以后,新疆地区的GDP、各部门的产出和居民消费变动不大,说明提高煤炭和天然气价格不会对新疆经济造成大的波动,未来新疆地区能源价格改革应从煤炭和天然气入手。(2)油价上涨10%后,新疆地区部门产出和居民消费变化较大,因此未来新疆地区在提高油价时应考虑社会稳定,避免产生大的经济波动。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油价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来说提高油价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
52-57

“十二五”时期西藏特色矿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建设生态西藏的视角

摘要:“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政府明确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以构筑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生态西藏为目标。矿产资源作为西藏有战略意义和产业优势的特色产业,必须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坚持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发展经济、开发资源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依据,有序高效利用资源。
58-60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下中国城市化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

摘要:城市化发展受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约束,这已经是一个普遍共识。但在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下,究竟FDI是拓宽了城市化约束的边界,减少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等对城市化的束缚,还是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的进一步恶化,致使城市化受阻,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并用现实发展来证明的。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资源与环境综合指数,并构造了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FDI影响下中国城市化与资源与环境综合指数之间呈倒U型关系;FDI的流入也加剧了资源与环境的恶化程度,但是作用效果较小;FDI与城市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为反方向的,因此削弱了城市化与FDI各自独立的对资源与环境综合指数的影响。
65-68

低碳经济实现机制探究——基于第三次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内在联系

摘要:自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低碳经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世界热议的焦点和追求的目标。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做出了一系列努力,2009年11月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并做到“可统计、可监测、可报告”;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并且要求承担试点工作的5省8市将各地低碳试点方案纳入当地“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如何有效推进试点,旱日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适合在其他省市复制的低碳发展模式,顺利实现减碳目标,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必须尽快破解的难题,也为国际社会所密切关注。通过追踪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界定低碳经济及其微观基础,指出低碳经济的实现机制是技术、经济和生态三重属性的授权体系。
69-7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与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需要新能源、新技术、新制度的支撑。在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障碍的基础上,从公共政策创新、技术开发及技术标准建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等角度提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
73-76

基于科学发展的低碳经济建设

摘要:基于科学发展的低碳经济建设,以内生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资本增长,有效的政府管制模式三个科学发展理念为基石。基于科学发展的低碳经济建设应从合理的减少碳减排,有效的碳捕获,全球范围统筹碳贸易三条路径展开。
77-8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补偿制度研究

摘要: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现有调水补偿政策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从权利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协调监督机制三个补偿机制出发以完善现有补偿制度的建议,通过提出“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公众”的补偿实施主体模式,尝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补偿制度,以解决调水过程中各方的矛盾冲突。
82-86

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农业园为例

摘要:为探寻土地流转的新模式,从农户的基本特征、农户对农业园区建设预期评价、衣户土地转让的条件与顾虑三个层面分析浙江农业园建设背景下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及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承包经营权调整的心理预期、农业园建成后产量及农村社会风气预期、非农收入、担心失去土地等;影响大的因素包括户主年龄、园区讲信用、担心失去来源、政策不稳定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加大农业园建设的宣传,增加农民对农业园的认识等政策建议。
87-90

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当前农村各地不断创新发展的土地流转模式,表明环境条件变化对新制度安排的强烈需求。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无法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农户自发形成的土地分散流转,亦不能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分割的现实问题。而依托村集体进行的土地集中流转有利于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将逐渐转向以集中流转为主。
91-94
生态经济杂志产业观察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长三角物联网产业集群成长机制研究

摘要: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结合现代产业组织结构集聚化、融合化和模块化等新特征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的成长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剖析动力机制、创新机制、利益机制、产学研协同机制、发展演变机制等五大机制。认为随着物联网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演进,市场容量的变化,将导致物联网传感器供应商、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在全球价值链增值环节中处于不同地位,因而具有不同增长速度,这对五大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也直接关系到长三角物联网产业集群成长机制的培育。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