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世界地球日:聚焦外国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摘要:2011年的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8-13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大城市:拿什么拯救你?——问诊中国“大城市病”(下篇)

摘要:世界范围的实践证明,城市化是工业化乃至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聚集,可以使城市经济收益递增。有两个数据具有见证意义:世界银行的研究认为,近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中约有10%可以归因于城市化的进程;有专家测算,我国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每增加1人,GDP总量平均增加2.34万元,近1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中农村劳动力流动对GDP的贡献率在15%以上。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城市化进程基本就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体现。
18-23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城市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

摘要:建立由职能指标、效益指标、潜力指标构成的城市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指标分级标准和权重,以北京、上海和杭州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评估。结果表明,这些城市的水环境治理绩效不断提高,其中职能指标得分最高,潜力指标次之,效益指标得分最低。该评估指标体系能反映政府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4-26

“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户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认知差异及启示

摘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研究农户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认知状况,对于衣村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揭示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中衣户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认知差异。结果显示:(1)不同省份、地区以及文化程度的农户对当地衣村生态环境总体认知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年龄及性别上表现得不明显;(2)衣户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归为农业面源污染、农村水质污染、空气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转嫁污染五类,且不同省份、地区以及文化程度的农户对这五类问题的认知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年龄及性别上表现得不明显。
27-30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半干旱区生态建设研究

摘要: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半干旱区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并将其用于指导半干旱区生态建设。耗散结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半干旱区复合生态系统如何形成其稳定的层次结构,如何从无序到有序发展。该理论对于指导控制和优化系统的发展,实现半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1-34

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框架及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龙头”,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公众参与理念引入土地利用规划以来,有效增强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在对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念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基于宏观角度设计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框架,并从组织、表达、回应、激励、监督五个方面构建了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运行的保障机制体系。
40-43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技术进步、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关联与优化分析

摘要: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随着经济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也耗费了巨大的稀缺不可再生资源,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成为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三元系统。通过构建该三元系统的关联模型,量化了该三元系统间的关联关系。由技术进步效率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建立该三元系统的调控优化模型,得出技术进步效率是该三元系统调控的最佳切入点,这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路径。
48-51

生态学的农业劳动:现代社会可持续生存的基础

摘要:以劳动形态为轴心构成的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及其运行方式,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对地球的环境系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产业化的劳动形态及其与社会交往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近现代经济、社会等各种“结构性病理”表现的基础性力量。时代呼唤作为“一种共生的交往方式”的生态学的农业劳动形态,它作为一种新的替代性选择,特点是采用中间技术、大众化生产、本地消费、循环农业。文中以河北省枣强县农民安金磊的自然农法、北京市小毛驴市民农园的都市农耕法为例对其进行经验介绍。生态学的农业劳动必将使“人的身与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结成共生的交往式关系,从而成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2-55

基于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区域节能策略量化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摘要:在明确能源强度的四个影响因素,即产业结构、各产业能源强度、人均生活用能和常住人口数量的基础上,给出了区域节能策略的量化分析思路:对于已有节能策略,可按照明确策略、分析影响途径和效果、总结得失三个步骤进行;对于未来节能策略,可按照确定节能目标、明确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可调控性、选定目标情景和提出节能策略五个步骤进行。最后利用提出的思路,对大兴区节能策略展开案例研究。
59-62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进口量大幅上涨。2010年我国原油消费量为4.39亿吨,进口原油达2.39亿吨,进口原油金额达到1351.51亿美元,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3.8%,能源供应凸显安全性压力。在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文章就国际油价的变动对我国的影响展开分析,并就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展开探讨,说明在国际油价的波动下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63-67

关于低碳经济和生态伦理规范普及工作的思考

摘要:我国要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生态问题和气候异常现象日益突显。要解决这一问题,向全社会普及低碳经济和生态伦理规范就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在介绍低碳经济和生态伦理规范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低碳经济和生态伦理规范普及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普及低碳经济和生态伦理规范的若干路径。
68-70

人力资源管理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与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建设密切相关。人才吸引力的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文章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并根据评价体系的层次性,认为完善薪酬分配机制、人才政策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等生态环境要素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1-75

基于社会生态环境视角的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创新

摘要:社会保障管理创新是世界各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总趋势。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环境视角,指出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生态环境主要受资源、组织成员、伦理观念、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创新动因以及创新路径。通过建立服务型政府、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完善公共决策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创新绩效考评机制等多方面的制度设计,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创新发展。
76-79
生态经济杂志产业观察

河南省出口贸易环境效应研究——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相互内生框架

摘要: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相互内生的视角,分别基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EKC)模型和考虑环境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对河南省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低附加值的出口商品结构是阻碍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出口贸易部门的技术外溢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略微缓解河南省的碳排放压力。最后,提出了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强化低碳技术创新与共享是实现河南省经济低碳化的必然选择。
84-88

消费类电子产品回收的生态效益评价

摘要:随着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其报废量也相应猛增,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由于同时存在着回收成本高和经济利益驱使双重因素,使它们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文章分析了近两年我国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实施回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探讨实施此类产品回收问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建立了消费类电子产品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型。
89-91

委托视角下消费者问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消费者间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中存在的双重委托关系导致销售者和物流商的双重物流道德风险,从而使购物者的物流效率期望和物流商的实际物流效率差距扩大。通过物流商角色的强化,构建有利于长期行为的交易环境,建立购物者导向的交易平台可以协调消费者间电子商务各主体的关系,消除委托关系导致的物流问题。
102-106

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建设的科技理论创新分析

摘要:河北省太行山区受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双重压力而成为典型的贫困地区,如何依据生态经济建设实现该区持续发展,成为这一地区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河北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从山区生态、产业和社会经济现状以及生态产业面临的挑战入手,结合持续发展太行山区相关的生态经济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气候干燥度理论、“两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农业生态工程原理等科技理论进行了创新性分析,并对发展山区生态产业提出了建议。
107-111

西藏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摘要:近年冬虫夏草的市场需求猛增,价格大幅上涨。作为冬虫夏草主产地之一,西藏那曲地区因冬虫夏草的采集与销售,当地农牧民较大幅度增收,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经济较快发展。同时,虫草采挖引发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在系统分析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分布、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那曲地区虫草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那曲地区在虫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