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经济杂志

《生态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球视点、生态警示录、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色设计、书评等。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4407
  • 国内刊号:53-1193/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5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
  • 综合影响因子:1.021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经济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坎昆大会让世界重拾气候谈判信心

摘要:经过一年的充分准备和四次小组预备会的协调,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0年11月29日在墨西哥著名旅游胜地坎昆开幕。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成员等共1万多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各方代表历经13天艰苦谈判后,大会通过了两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文本,取得两项成果后闭幕。
8-13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持续发展:一种类关怀和终极价值

摘要:当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征途上凯歌高奏、所向披靡之时,自然界也以种种报复与重重惩罚做出了反应:烟尘弥漫、沙漠肆虐、森林锐减、土地贫瘠、草原退化、海洋中毒、城市下沉、癌症猖獗、物种灭绝、酸雨侵袭、废渣泛滥……大有征服自然者反被自然所征服之势。于是有关于人类命运的忧虑和发展道路的沉思。
14-17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让绿色经济成为未来经济新引擎

摘要:当前,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正涌动着一种变革发展业态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改变发展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引擎。那么,什么领域、什么形态、什么模式才能担当大任呢?纵观2011年年首的世界热点话题,“绿色经济”抑或正成为未来经济新引擎。
18-23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中国工业的环境效率与规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引入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模型来分析非期望产出问题,选取相应指标对我国各省份在四种环境管制政策,即弱可处置性下(环境管制弱)、强可处置性下(环境管制强)、GDP:污染=3:1以及GDP:污染=1:3时的环境效率状况进行了测算并解释说明,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对效率值的作用机理,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24-28

基于合作博弈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将为长江下游东部发达省份提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的涵养,还将使东部地区免遭自然灾害、疾病传播带来的巨大损失。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地区市场分割状态严重阻碍区域间经济合作。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与长江下游发达地区间无限重复的合作博弈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除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服务外,作为承接东部生态补偿的补偿,江西可以用提供生态农产品和生态旅游服务等与东部加强合作。让东部地区既能分享短期的直接利益,又能以长远眼光注重长期的、整体的、国家的利益,积极主动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29-32

我国农用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不断提高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防止化肥滥施、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意义重大。文章采用1999-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区域化肥施用密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口规模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三大区域化肥价格增长率、粮食种植面积比重、化肥产出效率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三大区域种植产品生产价格、种植业劳动力数量、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或显著性。
33-38
生态经济杂志低碳经济

农业低碳发展投入政策:有效性和创新路径

摘要:基于农业低碳发展研究现状和农业低碳投入的迫切性,构建了农业投入低碳效能决定模型,进而立足中国现实国情,比较分析了中国农业环境政策的低碳化效能及其条件;从经济效率、成本有效、可操作性、灵活性和可接受性五个方面,探讨了农业投入低碳化政策选择标准;最后围绕构建一体化政策、整合政策工具、健全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政策和建立碳交易市场机制,提出了农业低碳发展的投入政策创新路径。
49-53

1999~2008年青海省碳足迹动态变化研究

摘要:青海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且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利用改进的碳排放量估算法对以“生态立省”的青海进行碳足迹定量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从1999~2008年青海省人均碳足迹呈逐渐增大趋势且在2007年以后趋于稳定。青海省碳足迹动态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口、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因素对CO2排放量的贡献,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青海省经济的绿色增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4-56

碳关税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摘要:碳关税的全面实施会通过净出口渠道和长期资本流入渠道影响到我国的国际收支:其中,经常账户收支差额减少有限,不会改变其顺差格局;资本金融账户收支差额会大幅度变化,其顺差地位可能发生扭转。因此,碳关税实施有利于我国当前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调节;但为了避免碳关税对资本金融账户的过度冲击,我们在当前应一方面积极引导FDI投资领域的转向,提升外资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加工贸易的技术升级,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转型。
57-60

碳排放与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山东省1984~2008年数据的计量分析

摘要:根据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计算出了山东省1984-2008年的碳排放量,然后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显示: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出口贸易是山东省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而经济增长不是碳排放的原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说在山东省成立,山东省也是碳污染的天堂和转移排放的对象,但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和环境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高收入阶段的情况,环境质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山东省可通过“发展减排”和“贸易减排”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61-64

生态城市发展中的税收政策调整

摘要:发展生态城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税收是促进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文章从理论上对生态城市目标下税收政策的作用进行系统阐述,全面分析我国现行环境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生态城市发展的税收调整对策。
65-67

城市低碳生活路径探索

摘要:构建城市低碳生活是发展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系统分析我国构建城市低碳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出五个路径,即建立低碳生活观念培养机制;发展绿色建筑体系,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与碳审计体系;多渠道增强低碳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碳汇载体;健全城市公共设施体系。
68-71

低碳经济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分析——基于SWOT的角度

摘要: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减排机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CDM的含义以及经济机制,并运用管理学的SWOT模型对我国的CDM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展望。
72-77

低碳经济发展与广东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概述了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的背景,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概况,对广东低碳经济研究及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78-82
生态经济杂志产业观察

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模式研究

摘要:西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和气候干燥等因素是干旱区的主要特征,在该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特点是不容忽视的。文章从农业现代化模式含义的理解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农业模式的研究,借鉴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出适合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模式,并将模式定位于滴灌大田精准农业现代化模式、滴灌设施农业模式、滴灌特色林果(药)复合农业模式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模式。
85-88

基于农户小规模经营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与路径选择——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为例

摘要:文章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为例,以实际调研数据,通过Logit模型对农户选择稻米质量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与路径选择。提出在现有农户小规模经营下,必须加强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进一步落实粮食补贴制度,走“以工补农”道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89-93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经济分析:一个理论框架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生物质资瓣的主要来源之一,与之相关的技术开发目前已成为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衣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有肥料、燃料、饲料、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等多种途径和技术路径,这些利用方式和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如何,引起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提供了一个对我国衣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在该框架中,衣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总收益包括秸秆产品的市场价值、秸秆资源使用节约的相关资源性产品价值以及秸秆产品使用产生的环境收益;衣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总成本则由秸秆的收集、运输、储藏、加工以及机会成本构成。最后,文章对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公共政策等问题进行讨论。
94-96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奈曼旗农牧业发展研究

摘要:循环经济理论是分析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的两大主体,在国外已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我国循环经济研究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已形成以循环经济机制为基础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不仅仅是要快速发展经济,而且要尽旱实现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要依据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文章以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为研究对象,探讨欠发达地区贫困旗县的建立“矿产工业企业为龙头,农牧业为基础,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为,对处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而且工业反哺农牧业力度不太大的奈曼旗来说,经济发展往往受生态环境保护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制约。所以,该地区的循环经济必须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并进一步发展。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