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cological Economy

  • 53-1193/F 国内刊号
  • 1671-4407 国际刊号
  • 1.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经济是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环球视点、生态警示、特别关注、绿色发展_低碳经济、绿色发展_生态产业、绿色发展_生态城镇、绿色发展_生态农业、绿色发展_生态旅游等

生态经济 2009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联合国召开史上最大规12-15

摘要:2009年9月22目,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就气候变化问题举行的最大规模国际会议,联合国192个会员国均派代表出席,其中包括9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中国国家主席也出席了此次峰会。

美国加州夏季大火损失16-17

摘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地区2009年夏季多处发生火灾,大火从8月下旬开始燃烧,至9月中旬才被扑灭。此次大火是加州历史上最大的火灾,共烧毁约1.72万公顷森林,导致多人死伤,3000多户居民紧急撤离。这次森林大火同希腊最近两年的两次森林大火以及2009年2月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一样,在给人们造成巨额财产损失、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向人类发出警示,预防森林大火须标本兼治。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欧洲奶农牛奶浇地的背后18-21

摘要:2009年9月起,法国、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奶农纷纷用向莱茵河中倾倒牛奶、向农田里面倾倒牛奶等方式,抗议牛奶价格过低。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碳交易”:有望超过石油的大市场?22-27

摘要:“碳交易”,一个缘起于应对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和市场趋势的新概念,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欧美国家为了控制碳交易市场,已经率先设立了气候交易所。有权威机构甚至预测,碳交易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成为超过石油市场的全球第一大市场。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内生制度与草地可持续管理——以甘南玛曲为倒28-30

摘要:牧区内生制度对高原草原的持续发展和生态多样性保持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采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牧区内生制度的供给、结构和维护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游牧民族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培养了他们合作的行为倾向,而丰富的放牧经验培养了牧民的智慧,二者结合产生了有利于草原发展的内生制度。内生制度规定了社区牧民对草地资源的占有、使用和管理,廉价的信息流通是设计良好的制度得以存续的根本。

霍林河流域下游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计算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31-34

摘要:文章运用能值分析法对霍林河下游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净能值产出率与投入率、人均能值用量和环境承载率进行了计算;以净能值产出率与环境承载率的比值作为能值可持续性发展指数(ESI),在建立能值可持续性分级基准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总投入为9.15×10^21sej.以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为主;总产出为10.61×10^21sej,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全区平均ESI为0.17处于不可持续范畴。针对该区实际情况和能值分析结果,提出调整能值投入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等使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基于政策激励的区位选择与福利研究35-38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政策激励对资本区位选择、集聚、社会福利的影响,认为政策激励既不能改变资本的区位分布,也不能弥补地区投资环境中的严重缺陷,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关联地区的政策竞争没有促进该地区福利改善,甚至造成该地区的福利损失。以往以及现行的地方优惠政策只能是在投资环境不完善条件下的短期诉求,是对较高商务成本的一种政策性弥补,是一种“反常态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诉诸有形资本、人力资本和体制资本的形成。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基于减物质化的中国碳排放分析39-42

摘要: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因素间的关系是制订与调整各项环境政策,从而减少或缓解经济发展所带来环境压力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以当今学术界较为广泛认同的减物质化概念为基础,从理论上介绍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废弃物排放的角度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表征环境压力,探讨了中国1952~2005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即该阶段的去物质化发展状况,采用收入弹性分析了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因素间的关系,得出结论:1952~2005年间,中国经济平均每增长1%将使得碳排放增长0.75%,碳排放强度减少0.25%,环境压力增长2.21%;中国已经处于碳排放的相对减物质化阶段,但是状况尚不稳定,仍存在小幅度反弹的现象。

论区域碳循环压力指数模型的构建及其调控机制43-45

摘要: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温室效应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了解区域碳排放强度及其压力对于区域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分析,分别构建了区域人类活动碳排放估算模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碳循环压力的概念,建立了碳循环压力指数模型,并对碳循环压力指数及其与碳循环有关的人类活动的调控机制进行分析。

黄土高原六盘山生态经济圈功能区规划研究46-49

摘要:六盘山区位于黄河中上游,是黄土高原西部天然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在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本区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洁净,旱作农业潜力大,草畜业兴旺。六盘山生态经济圈规划了4个功能区和7大特色农业基地产业,以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加大退耕造林种草与管护力度,到2015年基本修复六盘山区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灌丛草原植被;以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为支撑,建立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和绿色农牧产品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

团队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探析50-53

摘要:21世纪,团队的力量已经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现实世界中许多组织的团队还远未达到精诚合作的境界。文章借鉴生态系统和生态位构建的原理和方法,具体阐述团队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功能,分析团队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团队生态位构建的重要作用,为团队的建设与运作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是组织或企业团队管理的应有之义。

基于RS/GIS的黄河源区土地覆被变化机理与对策研究54-59

摘要: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对青藏高原及整个黄河流域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对黄河源区土地生态分类的基础上,利用1991年、2005年两期TM遥感数据的对比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从分布面积变化和类型转移趋向与幅度两个方面,分析黄河源区土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变化与格局,结果表明:黄河源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因素即全球气候干旱化的趋势,加上鼠害猖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因素局部加剧了环境恶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采取科学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进化理论研究进展60-63

摘要:科学发展必须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动态的,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协同进化的,从协同进化视角分析可持续发展路径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包括协同进化的概念、协同进化机制和通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协同进化管理,最后,提出了协同进化的未来研究方向。

环境会计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64-66

摘要:从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状况出发,从会计目标模式,会计管理模式,会计规范模式以及会计核算模式几方面,分析了环境会计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据此得出在财务会计报表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具有必要性的结论。

生态经济杂志产业观察
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测度67-70

摘要:城镇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文章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改革开放后这种滞后现象趋于缩小.2003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最为协调,但自2003年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象又有逐步增大趋势;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受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各个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其中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东北地区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与工业化发展最为协调。

基于历史和产业视角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71-73

摘要:从城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几乎一直在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从古代的行政型城镇化道路和市镇化道路,到近代的商业城镇化道路.再到当代的乡镇工业小城镇化道路。在1000多年城镇化历史中,中国只有约138年的时间在学习西方的传统工业城镇化道路。从城镇化动力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推动城镇化依赖众多的产业,古代主要依赖手工业和商业,近代主要依赖商业和近代工业.现代主要依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国对城镇化动力产业的选择一向比较绿色环保。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产业的视角,以第三产业作为中国城镇化的动力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主要道路之一。

新疆各地州市居民国内潜在出游力地区差异分析74-77

摘要:选取新疆16个地州市作为研究样本,以23项指标为分析因子,对新疆各地州市居民国内潜在出游力进行了因子和聚类分析,并建立了潜在出游力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潜在出游力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要靠“内力”的推动作用,而且需要“外力”的拉动作用;(2)居民国内潜在出游力的大小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居民生活水平等显性因子以及交通状况等隐性因子;(3)各地州居民潜在出游力空间分异格局为:出游潜力随着社会经济中心的极化和扩散作用,由经济中心向周边地区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且大体呈环状分布。潜在出游力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北疆地区,并且以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的潜在出游力最强;(4)第三产业综合性因子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传统因子交通等的作用有所改变,新因子互联网、固定电话户数等的作用开始显现。

浙东地区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78-81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潮流。浙东地区具有浓郁的渔民俗特色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浙东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文章在论述浙东地区渔民俗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对其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旅游结构功能单一、商业气氛过浓、旅游景区城市化现象严重、专业人才缺乏是当前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开发策略和建议:全面认识渔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旅游产品刨新开发,打造特色的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区;整合发展.加强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加大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