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cological Economy

  • 53-1193/F 国内刊号
  • 1671-4407 国际刊号
  • 1.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经济是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环球视点、生态警示、特别关注、绿色发展_低碳经济、绿色发展_生态产业、绿色发展_生态城镇、绿色发展_生态农业、绿色发展_生态旅游等

生态经济 2006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经济杂志环球视点
香蕉迷局6-9

摘要:十年后,我们还能吃到香蕉吗?这决不是一个杞人忧天的问题。科学家最近警告,由于受到两种致命真菌的侵袭,世界上许多国家香蕉园里种植的香蕉无论产蕉期还是产量都在锐减。科学家们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有效方法,香蕉这种当今世界上最流行、最受欢迎的水果很可能在十年后灭绝!

世界森林继续缩减10-11

摘要:一个健康的星球需要健康的森林。欣欣向荣的森林能调节水循环、稳定土壤,也能通过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而调节气候。除了这些生态功能之外,森林还给各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为人们提供文化、精神的依附以及娱乐的机会,也向人们提供各种食物、药物和木材。

生态经济杂志生态警示录
青海湖生态危机不容轻视12-17

摘要:2005年五六月间,素以鸟类的乐园和天堂著称的青海湖,也未能幸免正在被为祸全球的禽流感滋扰。短短两个月里,鸟岛上因回迁的候鸟带来流感病菌,斑头雁、棕头鸥、鸬鹚、鱼鸥等鸟类死亡了六千多只。一时间,正在旅游开旺季节的青海湖也成了可怕的禽流感疫区。直到今天,青海湖的“飞来”疫情虽已烟消云散,但保护区上上下下仍然把弦绷得很紧,一点儿也不敢马虎。

生态经济杂志特别关注
粮仓里的危机——世界粮食生产面临的巨大威胁18-23

摘要:译者:近年来,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而生物多样性的应用无疑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途径之一。

生态经济杂志前沿论坛
整体可持续发展论的理论框架24-27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整体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范式正在经历从还原到整体的深刻变革。整体可持续发展理论也称“广义循环经济理论”,包括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中,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属于技术层面,意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技术模式;社会和谐属于制度层面,意在促进“人与人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而文明进步属于精神文化层面,重在促进“人与自身和谐”观念的建立,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的后现代主义视野——基于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与经济28-31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它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对后起市场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处理好经济与生态关系、规避生态环境风险的积极借鉴意义。本文主要涉及:(1)问题的提出;(2)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价值取向;(3)后现代主义的生态经济学诉求;(4)后现代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解读《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32-3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务院1982年颁布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已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因此国务院又于2003年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本文就废止《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并制定《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必要性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主要特点及如何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抛砖引玉。

基于GIS的露天煤矿区土地动态变化分析36-38

摘要:本文选用1985年和2005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MAPG18软件,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数模型,分析了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动态度为2.07%;(2)安太堡露天煤矿20年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增减在空间上存在快速的变化,通过统计分析显示,灌木林地、工业用地、裸土地增加迅速,而旱地、未成林地大幅度减少;(3)安太堡露天煤矿空间动态演变特点为空间扰动剧烈、地类变化明显、空间变化持续时间长。

浅析我国大都市经济发展中耕地保护问题与对策39-41

摘要:城市的发展是必需的,但耕地数量是有限的,而且我国耕地总量和人均量持续下降,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大都市发展中耕地保护问题,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探讨了耕地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森林生态资产的特殊性及其会计核算研究42-45

摘要:森林生态会计的建立,要求生态资源能够作为会计资产进行核算。根据对生态资源产权特征的认识,生态资源不具备确认资产的条件。但我们必须做出变通,突破原有资产的定义,使得生态资源能够在会计核算中得以体现。本文对生态资产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及披露方式进行了相关讨论。最后,文章指出,生态资产是一种“依附资产”,天然属于林木,并且只能由林木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

生态经济杂志绿色经济
“经济-环境”怪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论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46-49

摘要: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教会世人如何开发和生产,也教会世人怎样消费和享受,把人类带向以扩大物质享受为根本导向的物欲横流的社会。膨胀化的物欲与非对称性的科技进步之间的互动,在极大地推动物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社会陷入“经济一环境”怪圈之中:经济增长异化出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立面”——生态环境危机。我国近年来全面承袭西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因而也陷入“经济-环境”怪圈之中,这样的严峻形势警示国人: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

关于我国水银行制度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50-53

摘要:水银行作为水权租赁和水量买卖双方的中介,是调剂用水余缺、节约水交易成本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有效工具。水银行制度建设要解决与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规避运作风险及化解交易外部性等三个大问题。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水银行要独立于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管理水银行,还可以参加水银行交易以满足公共利益的用水需求。在水银行交易出现“空头”,即买入量小于卖出量时,可以运用休耕、水库余水、地下水、节水和水管部门“公开市场业务”等方法来调整,或在出现“空头”之前就采取向卖方预订一定水量的选择权等方法。水交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降低水银行交易外部性的方法有预防性措施和补偿性措施。

美国水银行的实践及对中国水银行建立的启示54-57

摘要:水银行是中国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与推进水资源市场化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水银行的内涵,结合美国在水银行实践和水务行业金融化方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讨论了水银行在中国实施的必要性、契机和前提条件,并探索性地提出了发展中国水银行的几个构想。

电子废弃物的法律规制58-60

摘要:电子废弃物是对人类有着极大危害,但又具有很高潜在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源。加强电子废弃物的法律规制,有利于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应对贸易壁垒以及建立循环经济产业。我们应当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通过建立污染防治标准、当事人责任分担、回收处理企业市场准入及公众参与制度等对电子废弃物进行法律规制。

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实证分析61-64

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将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观点虽然被广泛认同,但对此的定量研究还非常欠缺。本文以境外人民币NDF汇率作为汇率预期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0年至2005年月度外汇储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预期对外汇储备快速积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外汇储备积累也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反映。

金融生态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65-68

摘要:西部大开发初期,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的投入和政策倾斜,而现阶段西部经济发展还能沿袭这一模式吗?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阶段性特征的分析,并对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加强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的建设,促进西部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现阶段推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是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绿色GDP核算的国际实践与启示69-72

摘要:由于编制体系的缺陷,传统的GDP指标不能够如实、全面地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品质的负面影响。为了弥补传统GDP的缺陷,绿色GDP概念便应运而生。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GDP核算的SEEA体系和主要方法,然后介绍了日本、韩国、瑞典、菲律宾等先进国家在绿色GDP核算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我国的绿色GDP核算工作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西部经济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及和谐模式73-77

摘要: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矛盾而又相互统一。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的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西部开发对自然环境及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的改变对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得出经济发展与环境呈正相关的因果关系,通过对目前经济开发与环保之间现有模式的分析,构建了经济与环境并重和谐发展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