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环境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44-1661/X 国内刊号
  • 1674-5906 国际刊号
  • 2.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环境学报是广东省土壤学会;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环境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综述

生态环境学报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环境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天津城市热岛及其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403-407

摘要:城市热岛直接影响城市风场结构和污染物扩散路径,以能量平衡模式得到的地面温度作为下边界条件、中尺度气象模式MM5作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建立了天津市500m的细网格城市边界层模式并用其研究天津市秋季热岛及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城市热岛现象,地面温度日变化规律及近地层的温度廓线与实际观测值较一致,能够反映夜间出现的逆温。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城市温度场和流场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17:00时热岛强度在地面最强,到300m存在个别的弱热岛中心,500m高度城郊不存在温度差异;地面高温中心有一个弱的辐合中心,直接影响污染物在城区的扩散,模拟的污染物浓度在地面较低,150~300m高度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了解天津地区局地气候的形成、污染物的扩散及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和帮助。

多溴联苯醚对鲫鱼离体肝脏组织中CAT和GSH—Px的影响408-413

摘要:以鲫鱼(Carassiusauratu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离体条件下经不同质量浓度的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和2,2',3,3',4,4',5,5',6,6'-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后,鲫鱼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采用质量浓度为0.10~10.00mg·L^-1的BDE-47和5.6~100.00mg·L^-1的BDE-209分别处理鲫鱼肝脏组织30min,0.10mg·L^-1 BDE-47和5.6mg·L^-1 BDE-209试验组鲫鱼肝脏组织中CAT和GSH—Px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试验组的CAT和GSH—Px活性随BDE-47及BDE-209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均与BDE-47及BDE-209的质量浓度呈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这说明BDE-47和BDE-209对鲫鱼肝脏产生了氧化损伤,具有生化毒性影响。

水体中铊对泥鳅外周血红细胞的遗传毒性414-417

摘要:铊(T1)是剧毒的重金属元素。含铊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释放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目前我国尚缺乏水环境中铊的安全标准。利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红细胞微核技术研究水体中铊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水体中铊含量在0~1μg·L^-1范围内,随铊质量浓度的增加,泥鳅红细胞产生微核以及核突起、凹陷等各种核异常现象;微核率、核异常率及核空泡率等3项指标随铊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这3项指标作为铊胁迫下泥鳅红细胞毒害程度的依据具有可行性。当水体铊质量浓度为0-3μg·L^-1时,微核率、核异常率及核空泡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将铊质量浓度0.3μg·L^-1作为泥鳅红细胞发生突变的阈值。

低温条件下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418-421

摘要:在15℃低温的条件下,从本溪钢铁集团公司焦化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效苯酚降解菌,即Bb-2,它对起始质量浓度为400mg·L^-1的苯酚降解率为74.8%。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该菌株能在4~40℃的温度条件下生长繁殖,因此为耐冷菌。当醋酸钠和葡萄糖作为第二碳源存在时,促进了低温下Bb-2对苯酚的生物降解。采用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初始苯酚质量浓度较低时,遵循Monod方程;初始质量浓度较高时,其降解过程以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为主。

白腐真菌-活性污泥联合处理棉浆黑液的研究422-425

摘要:棉浆黑液是一类较难处理的工业有机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木质素,木质素不仅是化纤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而且也是造纸工业的副产物,由于得不到充分利用,变成环境污染物,严重污染了环境。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有效处理化纤厂棉浆黑液,采用以白腐真菌糙皮侧耳(Pleutrotus ostreatus)B1为降解菌的鼓泡塔反应器与活性污泥法联合处理棉浆黑液,初步摸索可行的处理工艺并确定相关参数。棉浆黑液经鼓泡塔反应器预处理、活性污泥法后处理,废水COD去除率为94%~97%,出水COD低于国家污水三级排放标准(1000mg·L^-1)。将白腐真菌糙皮侧耳B1投加到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进水负荷,COD去除率为55%~83%,明显好于活性污泥单独处理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了白腐真菌-活性污泥联合处理棉浆黑液是可行的。

鱼塘沉积物氯酚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426-430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3种养殖模式鱼塘沉积物中氯酚类(CPs)化合物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一般四大家鱼养殖模式(A)沉积物中总CPs质量分数(干质量)为9.91ng·g^-1,猪-鱼综合养殖模式(B)与鸭-鱼综合养殖模式(C)沉积物总CPs质量分数分别为7.79ng·g^-1和4.84ng·g^-1。总CPs及15种CPs化合物在A、B模式和鸭-鱼综合养殖模式(C)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相似,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模式,B模式,C模式。沉积物中质量分数比较高的一氯酚、二氯酚、三氯酚和四氯酚分别是4-CP、2,4-DCP、2,4,6-TCP和2,3,4,6-TeCP。五氯酚(PCP)质量分数与4-CP、2,5+2,6+3,5-DCP、3,4-DCP、2,4,5-TCP、2,3,6-TCP、2,3,4-TCP、2,3,5,6-TeCP、2,3,4,6-TeCP、2,3,4,5-TeCP等氯酚化合物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显示PCP与它们之间存在降解物与产物的关系。参照美国EPA相关标准,上述鱼塘沉积物中的PCP和Ky氯酚(2,3,4,6-TeCP、2,4,6-TCP和PCP)导致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二氧化锰氧化降解双酚A的动力学431-434

摘要:以室内实验方法,在25℃室温下,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研究了pH4.12的水溶液中双酚A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反应溶液的pH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动力学研究采用了批处理实验方法和螺旋盖反应瓶.振荡器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无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双酚A的浓度在1周内检测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双酚A对二氧化锰的氧化作用具有较强的反应感受性。pH一定的条件下,当二氧化锰相对过量时,在1小时之内,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双酚A降解速率随其自身及二氧化锰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双酚A的降解速率变慢,反应遵循的不是简单的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而是复合的反应动力学。此外,随着溶液pH值由3.5升高至6.6,双酚A的降解速率显著下降。

西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435-440

摘要:为确定西江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分别在洪水期(2003年8月)和枯水期(2003年11月)对西江水体进行了两次水柱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样品中15种优控的PAHs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分子比值法探寻多环芳烃的来源。结果表明,西江水体溶解相和颗粒相中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1.7~138ng·L^-1,和40.9~238P,g·kg^-1。水体中PAHs的总质量浓度(溶解相及颗粒相),洪水季(43.9~116.9ng·L^-1)大于枯水季(25.2~34.1ng·L^-1)。溶解相和颗粒相中PAHs质量浓度都表现相同的垂直变化即中层〉下层〉上层。从PAHs组成特点来看,溶解相以3环的PAHs为主,占总组分的80%;而颗粒相以3环、4环的PAHs为主,分别占总组分的48%和41%。西江水体PAHs的质量浓度,与欧洲其他一些低污染水域相比相对较高;而低于国内一些主要受污染河流。分子比值法表明,西江水体PAHs主要来源于高温燃烧排放。

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态风险分析441-446

摘要:以黄河口11个表层沉积物站位的实测16种多环芳烃(PAHs)浓度为基础资料,采用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和阈值效应浓度、可能效应浓度法2种评价方法分析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阈值效应浓度和可能效应浓度法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站位表层沉积物中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和苯并(ghi)藐、茚并(1,2,3)芘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黄河口东部和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萘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结果表明,所有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MERM—Q都小于0.1,发生综合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危害概率远小于10%。

海洋赤潮藻球形棕囊藻在氮磷富营养下的细胞增殖447-452

摘要:利用常见海洋赤潮微藻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为试验研究材料,以f/2海洋微藻营养液为对照(1PIN:磷质量浓度为5×10^-3g·L^-1,氮质量浓度为75×10^-3g·L^-1),设置3组富磷和富氮营养处理(3P1N:磷质量浓度为15×10^-3g·L^-1,氮质量浓度为75×10^-3g·L^-1;1P3N:磷质量浓度为5×10^-3g·L^-1,氮质量浓度为225×10^-3g·L^-1;3P3N:磷质量浓度为15×10^-3g·L^-1,氮质量浓度为225×10^-3g·L^-1),利用细胞记数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藻细胞在不同富磷和富氮条件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磷和氮营养下的藻体荧光值变化在试验周期内均呈现“S”型曲线,表明藻细胞的生长经历缓慢期,快速期和平缓期3个阶段;同时,不同的富磷和富氮营养条件对球形棕囊藻的叶绿素荧光值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在对照1P1NT的藻体荧光值最低,在试验结束时(第10天)只有850μg·L^-1,而在3P1N,1P3N和3P3N条件下的藻体荧光值均达到900μg·L^-1以上,显著高于1P1N下的藻体荧光值,表明富磷和富氮营养可以促进藻细胞的生长增殖,但在试验设置的不同富磷和富氮营养下的藻体荧光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就不同磷和氮营养条件下的藻最大比生长速率而言,3P3N和3P1N条件下的最大,均达到0.77d^-1,明显高于1P1N和1P3N条件下的藻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只有0.70d^-1和0.69d^-1).此外,试验结束时细胞密度的变化趋势与藻体荧光值相似,富磷和富氮营养条件下的细胞密度显著高于1P1N下的细胞密度,而富磷和富氮营养条件下的细胞密度间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揭示,水体中的高磷和高氮营养浓度是导致藻细胞大量快速增殖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利用叶绿素荧光来测定藻细胞增殖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和可靠的方法,可在今后赤潮监测过程中多加利用,以能及

米氏凯伦藻对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453-457

摘要: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藻类的生长策略和种群生物量,采用单因子实验,以NaH2PO4作为唯一磷源,固定初始磷浓度为0.65μmol·L^-1,选用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分别作为氮源进行批次培养,对比研究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不同氮源不同氮磷浓度比(cN/cP)条件下的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当cN/cP为80时,米氏凯伦藻细胞数量增长明显,对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的吸收量分别为51.64μmol·L^-1、29.28μmol·L^-1、42.17μmol·L^-1、41.42μmol·L^-1。4种氮源对米氏凯伦藻的营养价值存在差别,其由大至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硝酸钠,尿素,亚硝酸钠,氯化铵。

新型生物栅填料用量及对景观水体藻类的去除效果458-465

摘要:针对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观河道水量大,氮磷质量浓度高的特点采用生物栅填料去除藻类。通过实验室小试和室外中试,对于生物栅填料实际应用的填料服务水体体积、曝气影响、负荷影响和HRT的影响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栅填料应用于富营养化除藻时,生物栅填料的使用量越大越好,但是较大的使用量代表较高的处理成本,综合考虑处理成本和效果,由实验得最佳服务水体的用量为12cm·L^-1;曝气对于生物栅填料去除藻类的功能并没有影响;在不同的负荷条件下,生物栅填料都可以有效地去除藻类,并且高负荷条件下生物栅填料具有较高的藻类去除速率,在实验条件下,4d后各个负荷条件下的藻类达到一致;生物栅填料上的浮游动物种类比较单一,只有沟渠猛水蚤(Canthocamptus staphylinus Jurine);生物栅填料对于出水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质。

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471-475

摘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植物对脱氮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人工湿地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藉此优选高效耐寒的湿地植物,进而提出可行的强化脱氮措施,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详细测定了芦苇、美人蕉等典型湿地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对湿地脱氮效果、溶解氧分布状态的影响,以及植物光合、蒸腾特性对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芦苇、美人蕉湿地脱氮效果最佳;茶花湿地低温条件下运行稳定。植物净光合速率与溶解氧分布、总氮和氨氮去除率显著正相关,而植物蒸腾速率与湿地氨氮去除率显著相关。适当增加植物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果,但种植过密对提高溶解氧水平和总氮去除率反而不利。植物生长周期对湿地脱氮影响显著,植物收割方式对脱氮效果影响较大,清除植物地上茎叶既不破坏植物根区微环境,可有效防止茎叶腐烂向系统重新释氮。此外,由于湿地前端溶解氧水平急剧下降,故建议适当增加前端植物种植密度。

几种挺水植物对重金属锌的抗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476-479

摘要:水生植物已被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但不同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能力存在差异,选择对重金属抗性和吸收能力强的植物有利于提高污水生态修复效果。以4种挺水植物为材料,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挺水植物对重金属锌的抗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地上部分铁含量显著(P〈0.05)低于根和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铁含量,铁主要积累在挺水植物地下部分。加入高浓度锌时,灯心草(Jancus effuses)和菖蒲(Acorus gramineus)对锌的抗性能力较强,而茭白(Zizania ceduciflora)和美人蕉(Canna indica)则较弱。挺水植物对锌的抗性能力与其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含量和地上部分铁含量有关,铁氧化物胶膜可作为一个障碍层,而降低锌对植物的毒害,而植物地上铁与锌竞争植物叶中的代谢性敏感位点而降低锌对植物的毒害。灯心草对锌的抗性能力比较强与其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和地上部分铁含量较高有关,灯心草可作为一种工程植物用于锌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

Zn^2+对SBR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泥活性的影响480-483

摘要:针对不同质量浓度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问题,采用模拟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Zn^2+对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对SBR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抑制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Zn^2+投加的质量浓度为20mg·L^-1时,Zn^2+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没有明显的影响;当Zn^2+质量浓度为40mg·L^-1时,Zn^2+对活性污泥的抑制作用在实验前期表现明显,后期不显著;当Zn^2+质量浓度为80mg·L^-1时,对系统中污泥的活性抑制明显,对CODcr和NH4^+-N去除率的抑制率分别达到27.8%和49.4%。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活性污泥对Zn^2+冲击作用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且在低于40mg·L^-1时硝化菌的适应调整能力较降解COD好氧菌群强。

铝电极-低压脉冲电解含油废水影响因素484-487

摘要:高压脉冲电源耗电量大,反应器绝缘安全要求高,不利于工业化应用。为了降低电耗、电极损失,采用铝电极-低压脉冲电解方法,对难降解的含油废水去油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质量浓度为95.0mg·L^-1的含油废水中油的去除率超过65%。油去除率随电解时间、电压增加而增大,电解时间达到50min、电压大于7V以后受油分子扩散浓度影响而增加缓慢;适宜占空比、脉冲频率即可发挥脉冲作用,消除钝化效果,又可增强电解效果;体系pH值对电解影响较大,碱性条件有较好的电解效果;适量增加电解质用量可以提高油去除率;电极间距主要影响电耗,随间距减小耗电量增加。

镉污染胁迫下水稻生理生态表征高光谱识别模型488-493

摘要:利用水稻生长季节多个时相的ASD实测高光谱数据和同步获取的土壤—作物特征参数,系统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指数与镉污染胁迫下水稻生理生态参数变化特征之间的响应关系。选择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细胞结构和叶面积指数4个重要生理生态参数作为水稻镉污染胁迫响应因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对上述因子变化敏感的高光谱遥感指数及其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MCARI—NDWI、MCARI—RVSI、MCARI-RVI、NDWI—RVSI、NDWI—RVI和RVSI-RVI模型,揭示了不同污染程度条件下响应因子在各光谱指数空间中的表征规律。

镉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494-497

摘要:以笋王一号(Lactucasativa L.sativa var.Angustata Irish.cv Sunwang NO.1)为材料,通过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胁迫对莴苣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0-100pmol·L^-1Cd^2+对幼苗株高、根长、叶面积和叶数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程度加重,但低浓度的Ca^2+(1gmol·L^-1)却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幼苗根、叶中MDA含量和G—POD、叶中SOD活性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明显增加,但根中的SOD在100μmol·L^-1Cd胁迫下明显低于对照,同时,1gmol-L^-1Cd对根和叶片中的APX和CAT活性有一定的激活效应,以后随着cd处理浓度的提高表现为抑制效应,且随着Cd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