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环境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44-1661/X 国内刊号
  • 1674-5906 国际刊号
  • 2.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环境学报是广东省土壤学会;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环境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综述

生态环境学报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环境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利用非活体生物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897-900

摘要:为了解非活体牛物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效果,选择了玉米芯、水稻谷壳、花生壳、松树树皮和茶叶等5种非活体生物质,州室内模拟方法比较研究了它们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生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反应,可在20-30min内达到平衡。pH值对牛物质吸附阳离子型重金属有很大的影响,吸附量随pH值上升而增加,pH值在4.5以上时可达到较高水平。5种生物质对重金属都有较高吸附能力,它们吸附重金属的能力依次为:花生壳〉松树树皮〉玉米芯〉水稻谷壳〉茶叶。生物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效果一般为:Cu、Pb〉Cd〉Zn。用碱、柠檬酸和磷酸对生物质进行改性处理可显著增强其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生物质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吸附剂,可替代商品吸附剂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主要重金属的移除率在85%以上。

一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污水处理能力研究901-904

摘要: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具有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微生物,除可用作饲料添加剂外,还具有在好氧、微氧、J人氧多种条件下代谢废水中有机化合物、难降解卤化物等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农业应用前景。本实验以实验室废水处理反应器活性污泥为材料,采用液体富集培养、平板反复划线分离方法,得到一株光合细菌,命名为PSB—O。经菌落形态特征、细胞形态特征、活细胞光吸收光谱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基因分析,将PSB—O菌株鉴定为Rhodopseudomonas sp.。将该菌用于连续培养反应器处理合成有机废水试验,结果表明PSB—O可以有效去除合成有机废水中的COD,在稀释率为0.025h^-1时去除率达到最高62.8%,可以用于有机废水处理。

生活污水的好氧反硝化研究905-908

摘要:采用强化生物絮凝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结果验证了好氧反硝化的存在;好氧反硝化的效率依赖三个因素:溶解氧浓度、絮体大小、有效碳源。低溶解氧质最浓度有利于妤氧反硝化脱氮,当p(DO)为0.5mg·L^-1时,TN去除率达到57.7%。结合理论分析,对好氧反硝化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NKA—Ⅱ型大孔吸附树脂处理苯胺废水的研究909-913

摘要:针对苯胺废水的特点,利用NKA-Ⅱ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处理,研究了苯胺废水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流速等因素对大孔吸附树脂动态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苯胺去除率〉99%,COD〉98%,出水苯胺的质晕浓度〈40mg·L^-1,COD出水的质量浓度〈100mg.L^-1,树脂的平均脱附率值接近99.7%。在废水得到有效处理的同时,苯胺资源也得到了同收,达到了废水治理与资源化的效果。

底质中氨氮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914-920

摘要:沉水植物的生长不但与水体营养盐浓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受底泥中营养物质的影响,尤其是底泥中氨氮的含量对于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底质中氩氮对高等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能够为沉水植被的重建及选种提供科学参考。作者在人工配制的7种含不同浓度铵态氮的底质条件下,通过测定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两种沉水植物的植株鲜物质最的变化、干物质量、根系的活力、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期明确这两种沉水植物与水体底质浓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氩氮起始质量分数〈50mg·kg^-1和〈500mg·kg^-1时可以分别促进苦草和伊乐藻鲜物质量、干物质量和根系活力的增加,大于此范围则会抑制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 i的生长。

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生长的磷营养动力学特征921-924

摘要:在无磷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最浓度的磷,对经过磷饥饿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ntginosa和斜牛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进行一次性培养,比较研究磷饥饿下两种藻对外源磷的生长反直,并应用Monod方程计算了两种藻的营养动力学参数(Umax、Ks)。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现存量快速增加的磷质量浓度在0.020-0.200mg·L^-1之间,比生长速率快速增长的磷质最浓度在0.00-0.200mg·L^-1之间,斜生栅藻现存量快速增加的磷质量浓度在0.02--400mg·L^-1之间,比生长速率快速增长的磷质量浓度在0.020~0.500mgL^-1之间。无论在现存量上还是在生长速率上,铜绿微囊藻适宜的磷质量浓度都比斜生栅藻的低。铜绿微囊藻的最大生长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229/d、0.026mg·L^-1;斜生栅藻的最大生长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395/d、0.031mg·L^-1。生长动力学参数表明:当磷缺乏的情况下,铜绿微囊藻容易形成优势,专磷丰富的情况下,斜生栅藻容易形成优势。

芦苇化感组分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特性的影响925-929

摘要:水华或赤潮现象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抑藻技术在近年来开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章研究了从芦苇Phragmitis communis Trin中分离得到的化感组分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特性的影响。在藻类的对数生长期向培养液中投加不同浓度的化感组分,分别测定并观察厂培养期间受试藻种藻密度、藻细胞结构和群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化感组分在培养初期对斜生栅藻藻密度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半效应质量浓度(EC50,4d)值为0.45mg·L^-1,但在培养6d后,出现促进作用,且随投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斜生栅藻生长受到抑制期间,藻细胞形态变大,投加0.5mg·L^-1化感组分时,藻细胞平均宽度是对照组的2倍。TEM观察观察结果表明藻细胞亚显微结构受到破坏。另外,EMA提高了斜生栅藻的沉降性和吸附性。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研究930-935

摘要: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表层土壤中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对磷的自然释放晕有限(1.89~13.25mg·kg^-1),对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量与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及水中磷酸盐初始质最浓度有关,其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在0.034--0.161mg·L^-1之间。研究区域湿地表层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趋于一致,吸附过程表现为快慢两种反应。六种动力学方程都能很好的拟合土壤磷吸附动力学过程,其中以langmuir型方程的拟合性最好,Evolich方程次之。

几种植物对潜流型湖滨湿地中氮磷的处理效果比较936-940

摘要:湖滨带是连接湖泊水域牛态系统与陆地牛态系统的一个功能过渡区,是湖泊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在河流的人湖口建造湖滨湿地,可有效净化人湖水中携带的部分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湿地净化污染物的机理极为复杂,其中植被起着重要的作州。选择适当的植物是构建湿地系统的关键。以云南省抚仙湖北岸的湖滨湿地——马料河潜流型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美人焦(Canna indica),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伞竹(Cyperus allernifolius),香蒲(Typhae Latifolia)四种不同植被系统的潜流型湖滨湿地去除污水中营养盐的效果,为抚仙湖湖滨带人工湿地的合理优化选择植物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四种植被系统的潜流湿地对总氮和总磷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由于湿地长期运行而疏于管理,植物没有定期收割翻新,四种植物的氮磷去除率差别不太大,去除效果均不太佳。其中,美人焦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其去除率分别是30.4%,19.13%,其次为香蒲和伞竹,效果较差的是菖蒲。并且实验表明,暴雨对四种植物湿地氮的去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连续几天的暴雨情况下,四种植物系统氮的去除率都很低。

绿色食品产地灌溉水中多环芳烃测定方法的研究941-944

摘要: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灌溉水中6种多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对前处理使用的萃取溶剂做了对比,从加标同收率方而,得出了环己烷最好;其次是正己烷;再其次是二氯甲烷。检测采用甲醇和水(V:V=90:10)做流动相,恒度洗脱,只设置两段程序波长即可得到很好响应值。6种PAHs的浓度与其色谱峰而积的线性良好(r在0.9976~0.9999之间),方法精密度RSD的平均值为1.33%(n=5)。本方法参考国标、困际标准对流动相的组成、洗脱条件及荧光波长的设置都做了相应的改进,使得6利,PAHs的分离比目标好,基线更平稳,方法更简便,操作也更容易,是测定绿色食品产地灌溉水中PAHs的较好方法。

复合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初步研究945-948

摘要:研究了由不同植物配置(驯化和未驯化)的两组下行和上行植物床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达67.3%,68.1%,总氮(TN)的去除率为26.9%,总磷(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上行床,去除率为81.6%。环芳烃(PAHs)中苊(Ace)、荧葸(Flu)、芘(Py)、苯并[a]蒽(BaA)、屈(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nP)和苯并[g,h,i]苝(BPR)经下行床后,去除率超过80%,上行床去除较少。驯化床和未驯化床对PAHs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邻苯二甲酸酯(PAEs)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经驯化床后,质量浓度显著升高,经末驯化床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显著降低。蚕豆根尖微核实验表明,不同植物配置对微核率影响差异并不显著,毒害物质经下行床后大部分被去除。

淮河中下游底泥中PAHs的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949-953

摘要:通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淮河中下游底泥中多环芳烃(PAHs)单体的含量,探讨其分布特征及进行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淮河中下游底泥中PAHs含量总平均值为293.8ng·g^-1,变化范围较大,总体呈中游高下游低的趋势;PAHs的种类和环数分布及菲/蒽、荧蒽/芘比值显示何台渡门至新集乡段底泥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与裂解,而安淮村至小河头段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低中温不完全燃烧或天然成岩过程;对照有关底泥的生态风险评价标准,淮河中游平圩和洛河段可能具有生物负效应,而其它地区的潜在生态风险则很小,

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954-959

摘要:随着广州市截污工程的实施,珠江(广州河段)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沉积物内源污染将成为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在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质量分数监测的基础上,对该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沿程分布特征和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所测8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沿程分布来看,这8种污染元素的分布特征基本相似,元素的高值区和低值区大致吻合。从横向分布来看,绝大多数污染物在一个断面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点位基本上是重合的,各种污染物质量分数的最高值绝大部分出现在靠近岸边的点位,并且大部分集中于左岸。而最低值出现在河道中间的比例较高。在所测定的8种元素中,除了Hg和As之外,其它各种元素之间均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Cr和Cd、Cu和Cd、Cr和Cu、Cr和Ni之间的相关性显著。

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在包气带运移模拟实验及预测960-965

摘要:为揭示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和数学模型预测等方法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包气带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是线性的,即S=KdC,吸附系数Kd=0.0976;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即C=C0e^λτ,降解系数A=0.0324d^-1;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弥散系数D=0.00435m^2.d^-1,由此确定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通过动态土柱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利用模型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COD)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

粪渣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主要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966-968

摘要:进行了粪渣污泥的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试验,分析了温度、氧气、含水率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堆肥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粪渣与木屑质量1:1.5的比例下,能够实现快速高温好氧堆肥,堆体温度在高温期持续9d,达到无害化的卫生学要求。堆体耗氧速率在升温阶段后期上升到最大值,此后持续降低,到堆肥后期趋于稳定。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通风策略。在堆肥过程中,物料的含水率和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持续降低,但到堆肥后期趋于稳定,堆肥结束时分别减小17个百分点和10.4个百分点。

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特征969-973

摘要: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中富含交通活动所产生的大最石油类、悬浮固体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能够对受纳水体的水质造成明显的破坏并影响水生生态。对广州市内道路某路段发生的七场路面雨水径流进行了降雨量、径流鼠的同步监测和径流样品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中营养盐的含昼较低,但COD值较高,且可生化性差,石油类和重金属的含量也较高。其中石油类、COD、悬浮固体和重金属Pb的污染水平虽然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研究结果在同一范围,但都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结果,反映出我国在道路路面环境维护和管理上与国外的差距。对照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中的石油类、COD、悬浮固体和Pb等指标都大大超过Ⅲ类标准,表明道路径流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进入地表水体,可能对受纳水体主要是珠江的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广州市污水污泥堆肥在环境绿化中的应用974-978

摘要:将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脱水牛污泥与粉煤灰、稻草按质量比例4:1.2:1混合堆制而成的污泥堆肥,堆肥总养分含量高于农家肥中的鸡粪,无论单独施用或与化肥结合使用应用于草坪等园林绿地,均有明显效果。污泥堆肥在草坪土壤应用的肥效试验表明,污泥堆肥与化肥结合使用效果较好,能缩短草坪草出苗和成坪时间,显著提高建植初期草坪草的生物量,但每公顷施用纯污泥堆肥30t与60t比较两者草坪草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污泥堆肥施用污染风险初步分析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渗滤液中的NO3^--N和伞P含量随着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考虑到广尔地处热带、亚热带,雨量丰富且暴雨多,土壤呈酸性的特点,在园林绿地等相对封闭的体系中施用本项目堆制的污泥堆肥,只要将年施用量控制在30t/hm^2以下,是基本安全的。

青岛市区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外照射水平估算研究979-982

摘要:城市的辐射环境质量对于人居和发展规划有重要意义。利用伽玛能谱仪对青岛市区内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进行了大规模高密度的现场测量,采用Beck公式计算了离地而1m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而计算了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外照射指数和等效镭浓度,对研究区的外照射水平进行了系统的评价。与和其他国家全国比较,虽然该区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较高,但是其他衡量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水平的指标均在容许范围之内。因此该区属于外照射水平的安全区域,人居环境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