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境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与饲料工程、生化与微生物、化学与材料工程、轻工机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江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1689
  • 国内刊号:32-1751/TS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79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6
  • 综合影响因子:0.5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5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专题综述

连接肽的设计及在融合蛋白中的应用

摘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酶分子已成为现代分子酶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基于融合蛋白设计的融合酶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多功能酶的构建中,表现出了重要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价值。作为重组融合蛋白不可缺少的部分,连接肽已在融合蛋白的稳定性、生物活性等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总结了自然界中天然连接肽的性质,并对糖苷水解酶融合酶中连接肽的分类及其对融合酶的作用作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连接肽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1121-1127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会议信息

会议信息

摘要:会议背景介绍:为了展示国内外在药食同源与植物代谢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及探讨新兴生命科学技术对该研究领域的影响.我们拟定于2015年12月13日下午至13日上午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召开2015上海辰山“药食间源与植物代谢”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促进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与上海市资源植物功能基因组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会议将邀请多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交流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广大同行及研究生报名参加。
1127-1127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定点突变提高枯草芽孢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活力及稳定性

摘要:L-天冬酰胺酶可以催化L-天冬酰胺转化为L-天冬氨酸和氨。它可以通过降解食品原料中的L-天冬酰胺而降低高温烹制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由于食品预处理环境的复杂性,只有具有高酶活且稳定的酶才能满足食品生产中的应用。作者通过点突变提高来源于Bacillus subtilis B11-06的L-天冬酰胺酶(Bs AII)的酶活和热稳定性。通过序列比对和同源模拟选择5个点进行突变,构建6个突变菌株。酶活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酶S299Nansz和P348Aansz的酶活较Bs AII分别提高28%和32%。其中P348Aansz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较Bs AII均有明显提高。本研究表明,第299和348位氨基酸残基对酶的催化作用有较大影响,对该酶的催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提高了该酶的工业应用潜力。
1128-1134

化学修饰提高谷氨酰胺转胺酶活性与热稳定性

摘要:谷氨酰胺转氨酶(EC 2.3.2.13,简称TGase)是一种催化转酰基反应,导致蛋白质分子间发生交联的酶,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皮革、医药等领域。为提高TGase比活力与热稳定性,作者以邻苯二甲酸酐为修饰剂,对重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TGase分子赖氨酸残基进行化学修饰。确定最佳修饰条件为:pH 8.0、20℃修饰反应2 h、TGase表面氨基与PA摩尔比为1∶2。无胱胺(TGase的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PA修饰使TGase比活力提高48.3%;10mmol/L胱胺存在时,PA修饰使TGase热稳定性提高31.3%。晶体模拟结构显示,21个赖氨酸残基位于S.hygroscopicus TGase分子表面,其中5个位于催化活性中心附近区域。表面疏水性分析发现,不同条件的PA修饰使TGase分子表面疏水度降低9.46%-21.13%。因此,PA可能通过改变TGase分子不同区域的疏水性来提高其比活力和热稳定性的。上述结果表明,PA修饰是一种改进TGase酶学性质的有效策略,为其后续的分子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1135-1140

马铃薯块茎启动子驱动的淀粉合成酶基因RNAi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摘要:以马铃薯gbss、ssⅢ与ssⅡ基因的部分c DN段拼接成的融合基因gbs_3s_2为靶标,构建以马铃薯块茎组织特异性启动子GBSS驱动的RNAi表达载体p ART-GF。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NHD3、NF和NC三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转化,用PCR技术检测转基因植株,采用双波长法测定其微型薯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值。经抗性筛选及PCR检测初步获得10株阳性植株,其中NC、NF和NHD3分别为2株、3株和5株,其微型薯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值明显下降。作者成功构建了马铃薯块茎启动子GBSS驱动的淀粉合成酶基因RNAi三价表达载体,初步获得了转基因马铃薯育种材料。
1141-1145

两阶段pH和搅拌控制策略提高哈茨木霉产β-1,3-葡聚糖内切酶

摘要:为提高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GIM 3.442)发酵生产β-1,3-葡聚糖内切酶的酶活Eendo及其内切酶酶活在总酶活中所占的比例Eendo/Etotal,在7 L发酵罐水平考察了不同pH和搅拌转速对菌体和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pH或搅拌转速的优化不能使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同时达到最优效果。通过分析不同pH和转速下发酵曲线和动力学参数,提出了两阶段pH和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在发酵前期(0-24 h)控制pH 7.0,搅拌转速100 r/min,发酵后期(24-168 h)控制pH 5.0,搅拌转速200 r/min。β-1,3-葡聚糖内切酶(Eendo)、酶合成生产强度(QE,endo)和Eendo/Etotal分别达到了407.8 U/mL、3.09 U/(m L·h)和0.71,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20.0%、398.4%和65.1%。
1146-1154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会议信息

会议信息

摘要:会议名称(中文):第三届中国微生物与白酒酿造技术研讨会 会议背景介绍:微生物是中国传统白酒酿造的核心技术。不同的制曲工艺,不同的窖酿工艺.培育出独特的微生物优势种群,形成独步世界的香型各异的中国白酒。微生物对白酒酿造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近5年来,在酿酒微生物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是过去10年总量的3倍。
1154-1154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浓香型白酒发酵黄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摘要:运用传统培养和构建SSU r RNA文库的方法探索发酵黄水中微生物多样性。所获得的151个细菌克隆子分别归为变形菌门、柔膜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黏胶球形菌门及放线菌门等6个门以及一个未分类类群,其中厚壁菌门(47.6%)、变形菌门(29.1%)为主要类群。在种属分类水平上,梭菌属(25.8%)、乳酸菌属(15.9%)和沙雷氏菌属(14.6%)为优势菌群。随机选择的37株古菌克隆子均属于广古菌门、甲烷微菌纲,其中以A13为代表甲烷八叠球菌属古细菌(59.5%)及以A8为代表的产甲烷囊菌属(35.1%)占古菌数量的绝大多数。细菌和古菌克隆文库的多样性指数(香浓指数H)分别为2.75和0.83、优势度指数12.88和2.14、盖度指数99.9%和100%。物种鉴定结果显示,黄水中多数微生物为功能性微生物,在营养物质代谢、酸、醇、酯、醛、酮等功能成分合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浓香型白酒香味物质的来源与基础之一。
1155-1161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会议信息

会议信息

摘要:会议名称(中文):2016年生物分子工程国际会议 会议背景介绍: ICBE brings together researchers who are using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hese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professionals are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molecular, high-throughput,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at are directly relevant to public heahh and energy related issues.
1161-1161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传统腌菜中的N-亚硝胺

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快速测定腌制蔬菜中N-亚硝胺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固相萃取(SPE)结合GC/MS检测了N-二甲基亚硝胺(NDMA)、N-二乙基亚硝胺(NDEA),考察了样品不同提取方法、不同固相萃取洗脱剂配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萃取相较于超声萃取,回收率高且峰图干净,而固相萃取中选用90%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洗脱剂,不仅回收率均可达90%以上,同时也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优化后两种N-亚硝胺的线性范围均为0.1-10.0 mg/L;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4和0.999;检出限为0.02 mg/L;回收率为90%-11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3%,重现性良好。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速,易于操作,适合各类腌制蔬菜中N-亚硝胺的检测。
1162-1167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会议信息

会议名称(中文):2015中国食文化发展大会

摘要:会议背景介绍:文化与科技是食品产业振兴的双翅.建设文化强国振兴中国的食品产业离不开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作用。为推动中国食品、餐饮行业科技、生产水平的提高,发挥食文化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行业间成果交流转化.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决定举办“2015中国食文化发展大会”(主题:文化与科技 传承与创新),大会由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民族食文化委员会承办。
1167-1167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一种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平菇菌丝体的新方法

摘要:设计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平菇菌丝体的方法。利用嵌套平板的方法,在内层平板培养平菇菌丝,待菌丝生长至平板边缘,将经诱导的根癌农杆菌与共培养培养基(CCM)混合,倒入内层平板与外层平板的间隙中,与正在生长中的菌丝共培养,实现转化,利用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转化子,平均转化效率33%左右。此方法操作简单,周期短,极易扩大实验规模,为平菇的分子育种以及其他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提供参考。
1168-1171

杨氏柠檬酸杆菌磷脂酶A1基因在E.coli中的表达

摘要:为实现磷脂酶A1(PLA1)的异源表达,将杨氏柠檬酸杆菌(CICC No.21596)PLA1基因插入载体p 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pla1,并将重组质粒转入宿主菌E.coli BL21(DE3)中,获得重组菌p ET28a(+)-pla1/DE3。在IPTG诱导作用下经SDS-PAGE检测,发现在重组菌发酵破碎上清液中存在33 000大小的蛋白质,与预期蛋白质大小相符。在硼砂卵黄平板上对重组菌PLA1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菌具有明显的PLA1活性,表明PLA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经发酵初步优化,获得摇瓶发酵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转接体积分数4%、诱导时机2 h、IPTG终浓度为0.4 mmol/L、37℃诱导培养8 h。经酸碱滴定法测得最高酶活为(5.6±0.2)U/mL。
1172-1177

通过融合双亲短肽改善L-天冬酰胺酶酶学特性

摘要:L-天冬酰胺酶可以将L-天冬酰胺水解成L-天冬氨酸与氨,主要应用在医药与食品行业。作者尝试在L-天冬酰胺酶N-末端融合不同的自组双亲短肽,改善该酶的酶学特性。首先,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6条分别具有不同特征的短肽与L-天冬酰胺酶的N-端融合,并在Escherichia coli BL21中进行表达,最后,利用Ni^2+-NTA纯化获得纯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酶液。结果表明,融合SAP4对L-天冬酰氨酶(ans Z酶)动力学特征影响较大,融合蛋白SAP4-ans Z的比活力较融合前提高约30%,其中重组蛋白Km值较原始酶下降了7.5%,而Vmax值得提升了10%,说明融合SAP4可以改善ans Z酶对L-天冬酰胺的水解效率。
1178-1184

响应面法优化苦荞干黄酒主发酵工艺

摘要:以1∶1的苦荞米和糯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主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酒药质量分数、麦曲质量分数、冲缸加水比、发酵温度对苦荞干黄酒主发酵的影响,并以主发酵乙醇体积分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苦荞干黄酒的主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酒药质量分数0.6%,麦曲质量分数3.74%,冲缸加水比为1.2 mL/g,发酵温度29.0℃,主发酵时间8 d,在该条件下的乙醇体积分数最高为17.0%(20℃),所得到的产品色香味俱佳,并具有苦荞干黄酒独特的风格。
1185-1191

氯化钠浸泡处理对微波辅助真空油炸和真空油炸杏鲍菇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摘要:以水分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脆度、L值、a值和b值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浸泡处理对微波辅助真空油炸和真空油炸杏鲍菇干燥效率以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微波辅助真空油炸比真空油炸得到的产品含油率更低,脆度更好,色泽也较理想,而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加主要是能够更好地降低含油率,得到更加健康的油炸食品。
1192-1197

黑曲霉-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摘要:"绿色资源"纤维素广泛应用于能源、医药、食品等领域,β-葡萄糖苷酶(BGL)作为纤维素降解酶系的限速酶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作者对黑曲霉利用豆渣发酵所产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该酶进行了酶学性质表征。实验结果表明,BGL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2.0-2.5,pH稳定范围为2.0-7.5。在最适反应条件下,Km值为8.4×10^-4mol/L,kcat为16 s^-1,催化效率kcat/Km为1.92×10^-4L/(mmol·s)。相比较其他报道的BGL酶,该酶具有更好的耐酸性能,可为BGL的理论研究与酶制剂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基础。
1198-1202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会议信息

会议名称(中文):第八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

摘要:会议背景介绍:“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是中国科学院原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联合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部门共同精心打造的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品牌性年度论坛。
12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