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环境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与饲料工程、生化与微生物、化学与材料工程、轻工机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江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1689
  • 国内刊号:32-1751/TS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79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6
  • 综合影响因子:0.5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果蔬保鲜新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果蔬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果蔬保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对果蔬保鲜产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天然、安全、营养,因而果蔬保鲜新技术研究很受关注.作者分析了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的综合情况和安全状况,提出了中国果蔬保鲜新技术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果蔬真空低温油浴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从果蔬真空油浴脱水技术的原理、原料预处理工艺、真空油浴工艺研究等方面系统概述了真空油浴脱水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在真空油浴技术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真空油浴脱水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

稻米及其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碎米、米糠和稻壳等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通过精深加工提高稻米资源的利用率和食用率,增强我国粮食安全性.
-

纳米银在食品贮藏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纳米银既具有纳米材料独特的性能又具有银特有的抗茵、催化等特性.介绍了纳米银的抗菌性,综述了纳米银食品包装材料、纳米银涂膜等方面在食品贮藏保鲜及加工中的应用,并对纳米银本身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

食品微波加热过程中的传热模型

摘要:微波加热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食品复热手段,但此种方法通常会导致受热不均匀.为了更好的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食品的复热过程,解决受热过程“冷点”的出现,作者综述了食品微波加热过程传热模型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数值计算方法、模型理论和功率吸收进行了详细阐述,探讨了微波能在食品中转化成热能的机制,并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

功能性营养物质对蓝藻厌氧发酵产酸的强化作用

摘要:为提高蓝藻发酵的产酸量,向发酵体系中分别添加fe、fe2+、ni2+、酵母浸膏4种营养物质来强化产氢产酸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种营养物质的添加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有机酸产量.其中,添加0.50 g/l的fe、0.10 g/l的fe2+、0.20 mg/l的ni2+可使丁酸和总有机酸产量分别提高109%~148%和84%~102%.酵母浸膏的促进效果最佳,在其质量浓度为0.25g/l时,丁酸和总有机酸产量均为最高,分别可达到6 803 mg/l和9 269 mg/l,比空白组提高164%和105%.
-

pt-pd/ucnts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与葡萄糖检测的应用

摘要:研究了铂-钯/裂解碳纳米管(pt-pd/ucnts)无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循环伏安法(cv)分析发现,沉积的pt-pd金属纳米粒子颗粒均匀,且很好地分散在ucnts修饰电极的表面上;与ucnts、pd/ucnts和pt/ucnts修饰电极相比,pt-pd/ucnts复合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氧化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如催化响应快和催化电流大),对葡萄糖检测有更好的选择性.
-

黑暗链霉菌aprf-g基因功能的研究

摘要:以研究黑暗链霉菌tt-49中生物合成基因aprf-g生理功能为目标,利用接合转移法,将同源重组质粒pfd10导入黑暗链霉菌tt-49,最终获得同源双交换茵株tt-49g53,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其生长速度明显比亲株慢,产抗水平比亲株低100倍,仅为13 u/ml.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未检测到安普霉素.
-

四川牦牛奶和曲拉中九株乳酸菌的分子鉴定

摘要:为准确鉴定分离自我国四川鲜牦牛奶和曲拉中9株乳酸茵到种水平,作者运用16s rdna 序列分析、reca基因特异扩增和hsp60- rflp等多种分子技术对分离自我国四川地区鲜牦牛奶和曲拉中的9株乳酸茵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证实,16s rdna序列分析法可将9株乳酸茵初步归类为植物乳杆菌群(4株),肠膜明串珠菌(4株),瑞士乳杆菌(1株).由于16s rdna序列分析法不能区分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为了进一步鉴定植物乳杆菌群中的4株茵,继续采用reca基因特异扩增和hsp60-rflp技术对其细分,结果表明reca基因特异扩增和hsp60-rflp 的方法均能很好地把植物乳杆菌群中的4株茵鉴定到种水平,且均为植物乳杆菌.
-

莴苣微波喷动均匀干燥工艺

摘要: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莴苣微波喷动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将产品和热风、喷动、真空冷冻、真空微波干燥的产品进行比较,旨在发现微波喷动干燥的优势所在.产品的质量主要通过复水率、叶绿素质量分数、色泽、能耗、感官评定等方面来衡量.实验结果表明,莴苣最佳微波喷动干燥参数为干燥前期(10min),微波功率为300w,热风温度为68~78℃,喷动风速为8 m/s;干燥后期(45min)微波功率为200w,热风温度为68~78℃,喷动风速为6 m/s.检测结果表明,微波喷动干燥产品的复水性、叶绿素质量分数、色差值和感官评定均优于热风干燥、喷动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产品,复水性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略低于真空冷冻干燥产品,微波喷动干燥在节约能耗方面有显著效果.
-

冬瓜生腌过程细菌种群变化及其品质相关性

摘要:采用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生腌冬瓜腌制体系的微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群及其相关品质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瓜生腌开始时优势细菌为肠杆菌属、乳球菌属和魏斯氏茵属;早期阶段优势菌为戊糖片球菌;腌制30 d时优势茵属变成了肠杆菌属和片球菌属;在腌制中后期微生物组成基本稳定,其中片球菌属、魏斯氏茵属和枝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冬瓜生腌制过程中ph值和亚硝酸盐质量分数下降,最低值分别为3.7和0.5 mg/kg,盐度稳定在7.0左右,细菌总数和乳酸茵总数由下降至最后稳定的过程,腌制中后期乳酸菌总数稳定在1.0×107 cfu/ml左右.冬瓜生腌过程检测到的乳球菌、片球菌和枝芽孢杆菌等菌属对维持腌冬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对山梨酸钾的耐受差异性

摘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茵对山梨酸钾防腐剂的耐受性差异进行了探讨.以食品中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茵和单增李斯特茵)与革兰氏阴性茵(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荧光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针对纯培养状态和模拟食品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加入1 g/l山梨酸钾后革兰氏阴性茵的菌数可减少近102~103.5 cfu/ml,而革兰氏阳性茵的菌数只能减少近10 cfu/ml,说明山梨酸钾对革兰氏阴性茵的抑茵效果比革兰氏阳性茵要高2倍以上.最小抑菌浓度实验和即食海带的接种模拟实验结果与生长曲线结果相吻合,显示革兰氏阳性茵对山梨酸钾的耐受性强于革兰氏阴性茵,此结果对于今后应用山梨酸钾进行革兰氏阳性菌类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微真空贮藏条件对莱阳梨果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微真空贮藏条件延缓果蔬采后衰老的生理机制,以莱阳梨为试验材料,在贮藏温度为3±1℃、真空压力为66 661~79 993.2 pa的微真空贮藏条件下,通过对莱阳梨果实中抗氧化酶cat、sod、pod活性及活性氧o2-·、h2o2摩尔质量浓度消长的变化、lox活性与mda摩尔质量浓度、膜透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与相同温度下的常压贮藏相比,微真空贮藏能显著提高cat、sod、pod活性,降低lox的活性及o2-·、h2 o2摩尔质量浓度,延缓相对电导率和mda摩尔质量浓度的增加(p≤0.05).表明微真空贮藏条件可能通过上调莱阳梨果实中内源抗氧化酶活性和下调lox活性,以减少活性氧的产生及对膜的损伤,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梨果实的衰老进程.
-

真姬菇jb06发酵海带废渣所得产物的抗自由基和总抗氧化能力

摘要:为了探索海带废渣高附加值利用的方法,用真姬菇jb06茵株液态发酵海带废渣,乙醇沉淀法制备发酵液上清液中多糖,用试剂盒测定了所得多糖的抗自由基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多糖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真姬菇jb0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的多糖(简称jb06菌株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抑制率比海带废渣水溶液上清中的多糖(简称对照多糖)高了11.34%;多糖质量浓度为8 mg/ml时,jb06菌株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率比对照多糖高了9.52%;jb06菌株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比对照多糖高出了13.20%.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真姬菇发酵海带废渣后获得的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比对照多糖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
-

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海洋红酵母的筛选

摘要:为了提高海洋红酵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寻找一种可以从众多菌株中定向筛选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产菌株的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百草枯并逐级提高、层层筛选,筛选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并研究了不同程度的氧化胁迫对海洋红酵母的生长状况、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虾青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百草枯浓度为0.075 mmol/l的条件下,可大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经逐步提高百草枯浓度所筛选的菌株超氧化物歧化酶比活性提高35.2%;而所筛菌株在含0.075 mmol/l的百草枯培养基中培养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比活性较初始菌株提高103.7%,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使用该方法可以达到筛选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产菌株的目的,而在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的百草枯同样可提高海洋红酵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

啤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的测定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啤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进行分析检测.选用色谱柱zorbax eclipo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体积比20:80),拄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在此条件下,don得到很好分离,在0.75~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 3,外加标回收率在85.36%~96.92%之间,rsd为4.21%,该方法可以简便、准确地测定啤酒中don含量.
-

益生菌混合菌种在发酵豆乳中的优化

摘要:采用益生菌混合物ast和tlb分别在42℃进行豆乳的发酵,在发酵豆乳的发酵和贮存过程中(4℃下28 d),观察ph值和活菌数的变化情况.在ast益生茵混合物(嗜酸性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培育下,42℃下发酵时间减少到8h.但嗜酸性乳杆菌在冷藏的过程中生存状态较差,其活菌数在冷藏后一周后未达到标准.将豆乳在42℃下用tlb益生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乳酸亚种bb12)进行发酵,结果发酵时间缩短到4h,双歧杆菌活菌数目的对数增加了约一半,而且经过28d的冷藏,细菌数仍然维持在107 cfu/ml以上.
-

果蔬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研究

摘要: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又称气流膨化干燥、爆炸膨化干燥、压差膨化干燥等.变温是指物料膨化温度和真空干燥温度不同,在干燥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压差是指物料在膨化瞬间经历了一个由高压到低压的过程;膨化是利用相变和气体的热压效应原理使被加工物料内部的水分瞬间升温汽化、减压膨胀,并依靠气体的膨胀力,带动组织中高分子物质的结构变性,从而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特征、定型的多孔状物质的过程;干燥是膨化的物料在真空(膨化)状态下去除水分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