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32-1751/TS 国内刊号
  • 1673-1689 国际刊号
  • 0.6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是江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研究论文、科技信息、消息热点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食品科学与工程
黄粉虫多糖响应面法提取及抗氧化活性641-647

摘要: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黄粉虫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同时检测提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对关键影响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的研究,依据回归分析确定了黄粉虫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0℃、液固比12、提取时间158 min,在此条件下黄粉虫多糖提取率的理论值为1.99%,实测值为1.94%。分析表明,黄粉虫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并含少量甘露糖和半乳糖。体外抗氧化试验显示,黄粉虫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

蜜蜂巢脾水提液的抗炎活性648-652

摘要:为了研究蜜蜂巢脾对急性炎症模型动物的影响,作者以中蜂巢脾和意蜂巢脾为材料,水提法处理样品,研究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蜂巢脾水提物和意蜂巢脾水提物均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显著降低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程度和局部炎症组织的PGE2含量,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则无抑制作用。此外,中蜂巢脾水提物的抗炎活性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

采后赤霉素处理对低温贮藏期间枸杞鲜果腐烂的抑制和品质的影响653-656

摘要:为降低枸杞鲜果在低温结合塑料薄膜包装条件下的腐烂率,作者以"宁杞1号"鲜果为试材,通过0.025 g/L和0.05 g/L赤霉素(GA3)浸泡处理3 min,观察果实在聚乙烯薄膜包装条件下低温(0±1)℃贮藏期间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GA3处理可有效降低果实的腐烂率,贮藏24d时,0.05 g/L处理者的腐烂率为对照的一半。GA3还可明显延缓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果实的失重率无影响。经0.05 g/L GA3处理的果实在贮藏30 d时仍具有新鲜枸杞固有的风味,较好地保持了果柄的新鲜度。由此表明,GA3可通过延缓果实衰老、维持抗性来降低枸杞贮藏期间的腐烂率,维持良好的品质。

应用酶膜反应器制备酪蛋白生物活性肽657-662

摘要:研究酶膜反应器中超滤压力及循环流速对分离酪蛋白生物活性肽的影响。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切向流超滤酶膜反应器(EMRs)中,采用Alcalase 2.4FG在pH 8.5、温度为50℃条件下对酪蛋白进行连续水解。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操作压力及循环流速对膜通量J、酪蛋白水解度DH、蛋白质回收率S、残余酶活AR、泄漏酶活AF及酶活损失AL等因素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超滤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超滤压力会导致蛋白质回收率的大幅度提高,但会促使酶大量泄漏并对膜造成严重的污染;提高循环流量为140 mL/min时,酶泄漏较少,膜污染程度相对降低,并可获得较高的蛋白质回收率。

重组松脆鱼果的真空微波加工工艺663-667

摘要:以白鲢鱼为主原料对鱼果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添加不同比例辅配料制成凝胶型较好的鱼糜,待鱼糜成型后,采用真空微波对其进行加工。通过优化微波时间、真空度、鱼糜的水分质量分数等工艺参数和感官评定,确定最佳的膨化度和松脆度。结果表明:重组松脆鱼果的较佳工艺配方为:食用盐质量分数2%,白砂糖质量分数10%,玉米淀粉质量分数8%,味精质量分数1%;最佳真空微波工艺条件是:鱼糜初始水分质量分数控制在60%,在真空度0.096 MPa下加热24min。该工艺生产的鱼果色泽亮白,不变形,质地均匀,具特有的鱼香味。

天然抗氧化剂对香菇菌汤中油脂的抗氧化作用668-674

摘要:对茶多酚、番茄红素、维生素E、迷迭香水溶性提取物和鼠尾草酸等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在O/W型香菇菌汤中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对油脂的一级氧化产物(氢过氧化物)和二级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维生素E和鼠尾草酸对抑制菌汤中油脂的一级氧化均无明显效果,其中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促进一级氧化产物的生成作用。在菌汤中油脂二级氧化上,三者均能有效抑制氢过氧化物分解成小分子醛酮酸。而茶多酚、迷迭香水溶性提取物则没有抑制或促进菌汤中油脂的一级氧化和二级氧化。从结果来看,在香菇菌汤体系中,番茄红素、维生素E和鼠尾草酸比茶多酚、迷迭香水溶性提取物具有更好的抗油脂氧化效果。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明胶品质675-678

摘要:通过对明胶凝胶强度和明胶相变时焓变值的测定,研究明胶的凝胶强度与其相焓值的关系,试图找出明胶品质与相变的内在联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分别对5种明胶凝胶和溶液的相变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降温时,明胶溶液的焓变值与其凝胶强度间存在指数关系;升温时,明胶凝胶的焓变值与其凝胶强度存在指数关系;溶化并降温时,明胶凝胶的焓变值与相变起始温度存在线性关系,与明胶凝胶强度存在极度显著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法测定明胶凝胶的相变焓值,同样可以准确表征明胶的品质,并且样品用量极小。

藤茶多酚体外抗氧化作用679-682

摘要:以Vc为对照,采用Fe3+-还原法对藤茶多酚的还原能力进行测定;采用Fenton反应法研究藤茶多酚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藤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藤茶多酚对.OH和O2-.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藤茶多酚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比Vc强,其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59.09μg/mL和30.97μg/mL,因而藤茶多酚是一种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加工条件对豆干质构的影响683-686

摘要:针对豆干生产工艺的后续环节汆碱、风干、杀菌等,变换不同的工艺参数,汆碱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时间、浓度、温度参数;风干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时间、温参数度;杀菌时改变杀菌时间、温度参数。实验结果采用质构仪检测,得出每个环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汆碱工艺采用0.3 g/dL碱液汆碱4 min;风干工艺采用100℃风干30 min;杀菌工艺采用121℃杀菌20 min的工艺参数。

原料预处理工艺对豆瓣酱品质的影响687-693

摘要:作者比较了两种工艺酱醅的常规理化指标。结果显示:酱醅水分、总酸、氨态氮、还原糖质量分数上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作者分析了两种工艺在酿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指出由于原料预处理工艺的不同,高压蒸煮工艺熟料水分质量分数及淀粉糊化度低于常压蒸煮工艺,对成曲酶活及酱醅发酵过程带来影响,最终形成两种工艺所得酱醅常规理化指标的差异。

VC对组胺致小鼠的毒性预防及治疗作用694-699

摘要:采用常规急性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探讨维生素C(VC)对组胺毒性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组胺对小鼠饮食饮水无影响。组胺引起小鼠的痛阈下降,自主活动减少;肾、胃、肠、胸腺器官指数下降,SOD活力降低,MDA活性升高。VC对痛阈和器官指数下降有较好预防作用,对自主活动和SOD活性改善有明显治疗作用。VC对组胺毒性具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
VC混菌发酵中大菌不同胞外组分对小菌的影响700-704

摘要:在维生素C(VC)二步混菌发酵中,巨大芽孢杆菌可显著促进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产V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LG)。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沉淀、柱层析及电泳技术对巨大芽孢杆菌胞外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测定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生长细胞转化L-山梨糖为2-KLG的生成量、产酸菌关键酶L-山梨糖脱氢酶(SDH)酶活性及产酸菌的活菌数,研究了VC两步发酵中大菌不同胞外组分对小菌的作用。结果表明:大菌胞外36 000和44 300两个组分蛋白质对小菌产酸、SDH酶活具有促进作用。

Chitinolyticbacter meiyuanensis SYBC-H1几丁质酶的性质及在虾皮水解中的作用705-710

摘要:以一株产几丁质酶细菌Chitinolyticbacter meiyuanensisSYBC-H1为材料,对几丁质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通过硫酸铵沉淀、DEAE-cellulose阴离子交换介质和SephadexG-100分子筛层析柱处理其所产几丁质酶,获取纯度为95%以上的几丁质酶。酶学性质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5,在50℃以下较为稳定,在pH值为5.0时最稳定,β-巯基乙醇有利于防止半胱氨酸氧化而增加几丁质酶稳定性,EDTA可增加该酶稳定性,Na+,K+对几丁质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Zn2+,Mn2+,Fe2+,Fe3+对几丁质酶有较大的抑制作用。SYBC-H1几丁质酶可把虾皮水解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水解率为21.8%。

东部沿海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分布及特征711-715

摘要:为调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零售贝类中副溶血弧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血清型和分子特征。共采集了288个贝类样品,采用MPN-PCR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分离得到的菌株用RAPD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并考察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贝类中副溶血弧菌含量季节分布明显,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共分离得到172株副溶血弧菌,其中157株可区分其O群,42株可区分其K型,O3群菌株最多,占19.1%;RAPD结果显示,172株菌共有73种带型,可分成18个类群;共检测到2株菌含tdh基因,5株菌含trh基因,未检测到同时含上述两种基因的菌株;2株含tdh基因菌株的血清型分别为O3:K6和O4:K68,RAPD结果显示它们属于同一个类群。

米根霉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716-722

摘要:以博德研究公布的米根霉基因组信息为基础设计引物,分别从两株米根霉中克隆得到大小为1 386 bp的α-淀粉酶编码基因。通过比对分析发现该淀粉酶基因内部不含内含子,两条基因的相似度为95.54%,基因编码产物相似度为97.84%。基因编码产物属于淀粉酶家族13成员,具有淀粉酶家族所特有的4个典型的高度保守区域。以质粒载体pET-28a(+)为基础构建相关表达载体,实现了两个淀粉酶在E coli中的功能性表达。两个淀粉酶在E coliBL21(DE3)codon-Plus宿主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3 U/mL和0.5 U/mL。其中一个淀粉酶经Ni亲和柱纯化后,用于进行(马铃薯)淀粉水解实验,终产物中葡萄糖质量浓度约为10 g/dL,麦芽糖质量浓度约为74 g/dL,其它低聚糖含量较少。

柠檬酸发酵过程中液化条件的影响723-727

摘要:为了更为精确地调控柠檬酸的发酵过程,作者对其原料玉米粉在不同的液化条件下的液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95℃、液固比3.17∶1、搅拌转速160 r/min的条件下,液化效率最高,18 min即可完成。加酶量、介质pH、液化时间的长短影响液化后糖液的成分,其中高加酶量、自然pH值条件、短时间液化均有利于糖液中溶磷、铁离子、锰离子保持在低浓度水平,这对柠檬酸的高产非常重要。

南方红豆杉GGPP合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728-733

摘要:根据GeneBank中公布的GGPPS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引物,克隆南方红豆杉GGPPS基因的DNA和cDNA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GGPPS基因DNA和cDNA序列都为1 182 bp,DNA序列中无内含子,cDNA序列为一个编码393个氨基酸残基的开放式阅读框;GGPPS的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2 590,等电点为5.68。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它与Taxus canadensis(AF081514)同源性为98.8%;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Taxus canadensis(AAD16018)同源性达99.0%。利用Protparam、SignalP、ProtScale、SOPMA、Swiss-Modeling、Scan Prosite和MEGA4.0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分别对其理化性质、信号肽、疏水性、亲水性、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进化树进行分析,为其功能研究和生物合成紫杉醇研究提供分子基础。

提高太湖蓝藻厌氧发酵产丁酸的预处理方法734-739

摘要:蓝藻厌氧发酵定向产丁酸是蓝藻资源化处置的理想方式。作者选择4种操作简单易行的预处理方法,即酸法、碱法、加热和微波法对蓝藻进行预处理,考察处理后蓝藻厌氧发酵的丁酸和有机酸产量。结果表明,各预处理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蓝藻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丁酸产量和有机酸产量。其中蓝藻经过pH 10碱性预处理后调节初始pH 5.0厌氧发酵的丁酸及有机酸产量最高,分别为4390 mg/L和5962 mg/L,比空白提高了近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