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32-1751/TS 国内刊号
  • 1673-1689 国际刊号
  • 0.6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是江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研究论文、科技信息、消息热点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综述
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的途径289-293

摘要:乳酸菌胞外多糖(EPS)在改善发酵乳品流变学特性和质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胞外多糖对人体健康还有促进作用,而胞外多糖的产量通常较低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因素。作者综述了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的研究进展。

空肠弯曲菌致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294-300

摘要: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是人类的食源性病原菌,感染后主要引起急性肠炎,与人类格林一巴利综合症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空肠弯曲菌致病性是多种毒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从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综述空肠弯曲菌黏附、定植、侵入、产细胞毒素、分子模拟等致病机制。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食品科学与工程
银杏叶耐缺氧功能研究301-304

摘要:通过小鼠常压耐缺氧试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和急性脑缺血缺氧试验,对银杏叶的耐缺氧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杏叶可明显延长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小鼠存活时间,延长亚硝酸钠中毒后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断头小鼠的喘气时间。说明银杏叶具有显著的耐缺氧作用。

溶液化学特性对果聚糖在聚偏氟乙烯膜上吸附的影响305-309

摘要:活性污泥体系中存在产生果聚糖的诸多微生物,研究其在膜表面的吸附行为有利于控制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结果表明,果聚糖在聚偏氟乙烯膜上的吸附可在60min内达平衡。随溶液pH值的增大,果聚糖吸附量先降低后增加,在pH=7.0处取得最小值,为20mg/m^2。而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趋势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在离子强度为0.004处取得最大值,为39mg/m^2。果聚糖在聚偏氟乙烯膜表面的吸附等温线遵循兰格缪尔方程,并给出了不同溶液化学条件的吸附自由能。果聚糖与聚偏氟乙烯膜之间的吸附可能受静电力和范德华力的共同作用,且吸附是可逆的。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补白
“2009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高层论坛”在上海举行309-309

摘要:“2009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高层论坛”于2009年3月25日在上海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该论坛由中国发酵工业协会主办、山东省禹城市人民政府和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该论坛已连续举办多年,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格高、专家多、信息大的食品科技专业论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食品科学与工程
FD蔬菜块后续臭氧杀菌工艺310-314

摘要:以某公司生产的FD蔬菜块为例,将臭氧气体作为主要杀菌手段,同时辅助以紫外照射的方法,研究了杀菌过程中臭氧浓度、杀菌时间、紫外灯压等因素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并对杀菌处理后的产品进行了品质考察。结果表明,臭氧联合紫外辐照杀菌技术可有效杀死产品中的微生物,将产品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且不破坏产品品质,真正做到了杀菌彻底且无残留。

微波处理对几种常见油脂的品质影响315-319

摘要:通过对油脂微波处理前后的酸价.过氧化值、主要脂肪酸含量等指标做了对比,发现在正常的使用方法下,这些质量指标尽管有所变化,但是都在国标所规定的指标范围内,因此,采用微波加热含有油脂的食品是一种安全的加热方式。

杏、南瓜、胡萝卜复合果蔬汁的制备320-324

摘要:研究了由杏汁、南瓜汁和胡萝卜汁复配的复合果蔬汁的配方,以及增稠剂的选择与用量。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结合感官评定,确定了果蔬复合汁的最佳配方为:杏汁体积分数50%、南瓜汁体积分数40%、胡萝卜汁体积分数10%、蔗糖质量分数3%。实验表明:添加1.5g/L耐酸性CMC—Na,复合汁的色泽诱人,风味独特,稳定性良好。

原淀粉和预处理方法对淀粉基木材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研究325-328

摘要:采用不同原淀粉制备出淀粉基木材胶粘剂,通过比较发现蜡质玉米淀粉是制备淀粉基木材胶粘剂的最佳原淀粉;比较了酸解、氧化、酶解3种降粘方式对淀粉基木材胶粘剂的粘接性和流动性等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氧化降粘具有最好的粘接性和流动性;比较了糊化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表明糊化有利于接枝共聚反应,有利于胶性能的提高。

低聚壳聚糖Zn(Ⅱ)配合物清除DPPH活性的研究329-331

摘要:控制反应物低聚壳聚糖和氯化锌的比例,合成了两种金属含量不同的低聚壳聚糖锌配合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原子吸收光谱证实两种配合物中的锌质量分数分别为5.04%和8.68%。考察了其对DPPH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对DPPH有明显的清除效果,锌质量分数为5.04%和8.68%的低聚壳聚糖锌配合物对DPP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0mg/mL和1.76mg/mL,但均大于低聚壳聚糖对DPPH的半抑制浓度IC50 0.42mg/mL,这可能是因为金属离子的引进,使部分活性氨基和羟基的数目减少所致。

海芦笋脱盐和真空油炸工艺的优化332-337

摘要:研究了海芦笋的脱盐和真空油炸工艺.以漂烫时间,冷冻时间,水料比和真空渗透时间为因素,通过L16(4^5)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脱盐工艺.通过以油炸温度,真空度,油炸时间为因素的L9(3^4)正交实验和甩油转速实验,确定了最优的真空油炸工艺.结果表明:海芦笋经过90℃漂烫漂烫6min,再冷冻24h,然后以水料比15:1真空渗透脱盐6h。经前干燥后于100℃,真空度0.095MPa条件下真空油炸10min,再以450r/min的转速脱盐8min后所得真空油炸海芦笋的品质最佳.

扇贝裙边胶原蛋白酶解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的研究338-341

摘要:以扇贝裙边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胶原蛋白,并采用酶解技术制备扇贝裙边胶原蛋白酶解物,研究扇贝裙边胶原蛋白酶解液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5%,酶解时间为90min,酶解温度为60℃时,扇贝裙边胶原蛋白酶解物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最好,为46.52%。

超滤分离癞葡萄水溶性降糖活性物质342-346

摘要:采用超滤法从癞葡萄水提物中初步分离降血糖活性物质。考察了进料流量、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及料液质量浓度等工艺参数对超滤过程中膜通量的影响,并对超滤后两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降血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的中空纤维膜对癞葡萄水提物进行超滤分离的最适工艺条件为:进料流量200L/h、温度25℃、压力0.10MPa、料液质量浓度20g/L。超滤有效地将癞葡萄水提物分成两个组分,其中相对质量较小的组分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活性,而相对质量较大的组分不具有降血糖活性。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
利用Biolog系统进行乳酸生产菌代谢能力的快速分析347-351

摘要:利用Biolog系统考察目标菌株对产乳酸途径相关碳源的代谢能力,表明在厌氧条件下两自行筛选的候选菌株中S-18比菌株S-44具有更高的己糖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等产乳酸代谢关键酶活力;通过好氧条件下产乳酸途径及旁路相关碳源利用能力的考察,显示在好氧条件下丙酮酸更易转向旁路代谢且L-乳酸脱氢酶受到强烈抑制,为乳酸发酵条件的优化与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用Biolog系统对特定代谢途径代谢能力进行分析的方法具有快速、简便、重现性高的特点,并适合高通量分析的目的,可促进工业微生物代谢能力及代谢调控研究的普遍开展。

从白蚁中分离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及其产酶性质352-355

摘要: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惟一碳源对白蚁悬液进行富集培养,并从中分离菌株32株,通过纤维素刚果红初筛平板获得透明圈较大的8株菌,在此基础上进行摇瓶复筛,得到1株酶活较高的菌株(B3)。同时对其酶促反应温度、稳定性及其酶作用底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MCase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50℃,且在该温度下有较强的稳定性,保温30min酶活基本保持不变,60min酶活损失约14%,菌株B3所产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粉有较强的水解能力,同时对滤纸和脱脂棉也有一定的降解能力。

耐高渗酿酒酵母的代谢流分析356-360

摘要:研究了指数生长期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高渗胁迫下的生理代谢。甘油和海藻糖是酿酒酵母的主要相容性溶质。在高渗环境下,胞外酒精质量浓度、甘油质量浓度、海藻糖质量浓度分别较对照提高100%、400%和11%。代谢流分析表明,高渗环境下,从节点6-磷酸葡萄糖合成海藻糖的碳流较常规培养增加了47.3%;从节点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合成甘油的碳流增加了55.7%;从节点丙酮酸流向乙醇的碳流增加了300%,而流向三羧酸(TCA)循环的流量减少了21.7%。

短梗霉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361-365

摘要:对短梗霉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分别建立了短梗霉多糖发酵过程茵体生长、产物合成及底物消耗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对实验值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表明,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短梗霉多糖分批发酵的过程。

特布他林人工抗原的合成和抗体的制备371-376

摘要:特布他林是一种在食品中禁用的β-兴奋剂类药物,为建立针对β-兴奋剂的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作者研究了特布他林免疫原的合成和抗体的制备方法。采用1,4-丁二醇缩水甘油醚(BDE)、对氨基苯甲酸(ABA)将特布他林(TER)分别与cBSA、cOVA偶联,合成了特布他林免疫原和包被抗原,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分析。用特布他林免疫原TER—c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的性质,所得抗体效价达到51200,IC50值为9.25ng/mL,证明了特布他林人工抗原偶联成功,所制备的特布他林抗体具有很高的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