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32-1751/TS 国内刊号
  • 1673-1689 国际刊号
  • 0.6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是江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研究论文、科技信息、消息热点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研究前沿
碳水化合物的网络工具和数据库1-5

摘要:生物信息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生物信息学的工具不完全适用于糖生物学,糖生物学的网络工具和数据库应运而生。作者依据糖生物学的生物信息资源和数据库,搜集了用于解析碳水化合物结构常用的网络工具和数据库,按分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将碳水化合物命名工具及数据库、构型分析工具及数据库、三维结构模型数据库整合起来用于解析碳水化合物,可以简化分析工作,并可获得可靠的数据信息。

冷冻生鲜食品品质调控的研究进展6-12

摘要:冷冻保藏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鲜食品保藏方法,结合其它技术和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不仅可以缩短冻藏时间,而且可以提高解冻后的产品质量。作者综述了高压冻结、超声波冻结、玻璃态冻结新技术和冻藏过程中的冻藏参数、预处理过程对冻藏中生鲜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几种解冻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年征稿征订启事12-12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食品科学与工程
蒲公英酸奶的研制及其抑菌效果的研究13-17

摘要:以鲜牛乳和蒲公英汁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经杀菌、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采用5因素4水平L16(45)正交试验,获得了制作蒲公英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在鲜牛乳中添加8 g/dL的蔗糖,121℃杀菌15 min,加入体积分数9%的蒲公英汁,接种体积分数3.5%的发酵剂,发酵温度为42℃、时间为4 h。用该奶制品作纸片法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其抑菌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而且当蒲公英酸奶中蒲公英汁体积分数≤9%时,其抑菌作用随蒲公英汁含量的增加而增强;而当蒲公英汁体积分数〉9%后,其抑菌强度增加极缓,并非成正比增强,其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磷酸酯化改性对玉米杂交种淀粉糊化过程中热力学性质的影响18-20

摘要:采用湿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提取18种玉米杂交种淀粉,并制备了磷酸酯淀粉。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原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糊化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磷酸酯化改性显著降低了所有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热焓值,小幅度降低了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和终止糊化温度,平均降幅分别为15.1%、6.3%、4.8%和1.7%。但磷酸酯化改性对不同的玉米杂交种淀粉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即热力学性质各参数的降幅在杂交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热焓值、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及终止糊化温度的降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37.0%、3.3%~10.2%、2.6%~7.8%、0.2%~6.4%。

甘薯淀粉热力学特性及其回生机理探讨21-27

摘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甘薯淀粉在不同水分、糊化终止温度、降温速率和保持温度下的回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水分质量分数70%时,糊化终止温度为90℃以上,渗漏的直链淀粉分子不仅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有序结晶区域,还与体系中的脂质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后期冷却过程中形成螺旋结晶,回生程度达到最大。甘薯淀粉糊在0-4℃储藏时,冰晶的形成过程将阻碍支链淀粉外链的相互并拢和直链淀粉分子链的重排;4℃左右,结晶生长速度虽较慢,但最终回生程度最大;慢速降温冷却也有利于增大回生程度。

江南大学杂志社成功举办第四届江苏省高校理科学报主编论坛27-27

摘要:为了总结2007年第六届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和优秀期刊评选活动经验,迎接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选和江苏期刊协会优秀主编、优秀编辑工作者评选,探讨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化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期刊出版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办刊内容质量,第四届江苏省高校理科学报主编论坛于2008年4月26—28日在无锡市江南大学举办。来自江苏省各高校科技期刊代表近6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水分含量对西兰花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28-32

摘要:在低温贮藏和冻干加工中,玻璃化转变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得到不同含水量西兰花和调理西兰花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研究发现水分质量分数较高时(≥35%),西兰花和调理西兰花发生的是部分玻璃化转变,不同含水量西兰花的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Tg′基本相同,水分对其影响较小。而水分质量分数较低时(〈35%),西兰花可以实现完全玻璃化转变,含水量对西兰花的完全玻璃化转变温度Tg影响很大,Tg随着含水量的减少而升高;拟合得到Tg随水分变化的公式。

黄精中乌苏酸型皂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33-36

摘要:采用乙醇提取方法,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大孔树脂AB-8柱色谱及ODS、MCI柱色谱等方法从黄精中分离到2种乌苏酸型三萜皂苷,并通过核磁共振法鉴定结构为2β,3β(OH)2-(28→1)葡萄糖-(6→1)葡萄糖-(4→1)鼠李糖-乌苏酸(积雪草苷)和2β,3β,6β(OH)3-(28→1)葡萄糖-(6→1)葡萄糖-(4→1)鼠李糖-乌苏酸(羟基积雪草苷)。

双酚A完全抗原的制备37-40

摘要:采用重氮化法在双酚A(BPA)上引入羧基,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双酚A完全抗原BPAH-BSA。紫外扫描光谱和红外光谱实验表明偶联成功,为进一步制备抗BPA抗体提供了良好的免疫原。

葡萄籽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41-44

摘要:研究了温度、压力、时间、CO2体积流量对超临界流体萃取葡萄籽油得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最佳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影响CO2流体萃取葡萄皮精油效率因素的主次作用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体积流量,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4 h、萃取温度45℃、CO2体积流量8L/h、萃取压力30 MPa。葡萄籽油出油率为14.8%。

苦瓜提取物中降血糖皂甙的筛选45-49

摘要:苦瓜皂甙经过提取,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把苦瓜提取物按照极性分为3个组分,分别为:乙酸乙酯相(MCE-A),正丁醇相(MCE-B)和水相(MCE-C)。动物实验表明,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MCE-B具有较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而MCE-A和MCE-B降糖效果不明显。组分分析表明,苦瓜正丁醇萃取相含有45.51%的皂甙成分。

烹调对常见蔬菜抗氧化活性与成分的影响50-56

摘要:对常见的21种蔬菜,以爆炒、炖煮、微波3种烹调方法处理,采用相关方法测定比较其烹调前后的抗氧化活性,以及VC、总多酚及总类黄酮含量,比较不同烹调方法对蔬菜抗氧化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为评价人群实际抗氧化物质摄入量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炖煮导致蔬菜抗氧化活性及相关物质损失较多,微波及爆炒损失较少,且有部分指标出现了增加现象。

微波辅助提取黄芩苷57-59

摘要:运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黄芩中的黄芩苷,以50 g黄芩为处理量,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黄芩苷的工艺条件为:m(水)∶m(黄芩)=15∶1,黄芩原材料粉碎粒度200目,溶剂为体积分数60%的乙醇溶液,微波辐射时间8 min,微波辐射功率680 W;与传统水提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收率高等优点。

一种灵芝三萜皂甙新物质的分离鉴定和结构推断60-63

摘要:通过凝胶色谱和反相硅胶柱色谱从灵芝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物质,定性检验该物质为灵芝三萜皂甙,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其纯度为94.45%。进一步用质谱,红外,紫外对其分子结构进行初步推断,这种皂甙是一个连有1个糖基的母核荷质比为402、相对分子质量为564的皂甙。

Labthink兰光包装安全与检测技术全球巡回讲座拉开帷幕63-63

摘要:为了推动包装安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Labthink兰光于2008年3月~11月。期间,在全球31个城市举办“2008Labthink兰光包装安全与检测技术全球巡回讲座”,邀请包装质量检测机构,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包装、彩印企业以及食品、药品、化妆品生产企业等,共同探讨包装检测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为中国包装检测行业的引领者,Labthink兰光以完备的研究设施、完整的核心技术、完善的解决方案著称业界,拥有涵盖全球检测标准最全的高分子聚合物阻隔性实验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
β-甘露聚糖酶固态发酵的产业化生产技术64-67

摘要:在黑曲霉LW-1-9菌株三角瓶固态发酵试验的基础上,经曲盘(Φ20.0 cm×5.0 cm)固态发酵试验,放大到30 m3固态发酵罐(Φ4.5 m×2.0 m)的产业化生产规模。固态发酵基料(其中:麸皮700-800 kg,豆饼粉或菜籽饼粉200-300 kg)总量为1 000 kg/批次,料水质量比1∶1.8-2.0,自然pH,并添加魔芋粉3%-5%,玉米浆3%-5%,(NH4)2SO41%-1.5%,CaCl20.05%-0.1%,MgSO40.05%-0.1%,KH2PO40.3%-0.5%(质量分数,相对于基料);经灭菌、接种后,于32-36℃间断通风培养72-84 h,期间分别于第20-24小时和第36-40小时各翻曲1次,并同时补加无菌水180-200 kg。在上述发酵工艺条件下,LW-1-9菌株产业化生产β-甘露聚糖酶,活性可达每克干曲26 725-29 218 IU。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基因鉴定及畜血Hb降解技术68-72

摘要:从多年被畜禽血液污染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降解Hb能力强的自然菌株,并对其进行连续5代定向诱变。利用PCR扩增法和Neighbor-joining方法测定和分析了诱变菌种16S rD-NA序列,对筛选出的自然菌株及诱变菌株进行了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探测到其分子结构具有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典型分子结构特征;SDS-PAGE凝胶电泳中发现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产蛋白酶对Hb降解的断裂位点发生了变化。对Hb降解产物及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连续5代诱变的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对Hb降解能力比筛选出的自然菌株强,其蛋白酶活力比自然菌株提高了近3倍,Hb降解产物中的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分别从3.69%、14.4 mg/dL提高到4.12%、24.6 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