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32-1751/TS 国内刊号
  • 1673-1689 国际刊号
  • 0.6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是江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研究论文、科技信息、消息热点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杂志专题研究
葡萄籽提取物(GSE)有效成分的分析1-4

摘要:葡萄籽提取物(GSE)的多酚化合物包括原花青素和单体多酚,因此,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总多酚的质量分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体多酚质量分数,以总多酚质量分数减去单体多酚质量分数,即可代表样品中原花青素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表明,自制GSE总多酚质量分数稍高于对照样品(天津尖峰天然产物研究开发公司产品),分别为90.5%和88.3%;没食子酸、儿茶素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照样品;而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质量分数稍低于对照样品。自制样品与对照样品的原花青素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分别为74.6%和75.8%。

我刊应邀参加热电公司新闻会4-4

玉米淀粉合成丙三醇糖苷的研究5-7

摘要:研究了反应温度、醇糖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等因素对玉米淀粉与丙三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合适的工艺条件下,6.6kPa、120℃、90rain、n(催化剂):n(糖元):n(醇)-0.03:1:3.6,淀粉转化率可达95%。

亚麻籽胶的胶凝性质8-14

摘要:采用流变学法测定了亚麻籽胶溶液的胶凝点、熔化点,并采用质构仪、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影响亚麻籽胶凝胶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亚麻籽胶具有胶凝性,它能形成一种热可逆的冷致凝胶,亚麻籽胶溶液的胶凝点低于其凝胶的熔化点,且亚麻籽胶溶液的胶凝点及其凝胶的熔化点均随冷却的起始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亚麻籽胶浓度、溶解温度、pH、NaCl、CaCl2及复合磷酸盐能影响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及溶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pH6~9的范围内,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达到最大;NaCl和复合磷酸盐可以降低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低浓度(〈0.3%)的CaCl2可以增强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而高质量分数(〉0.3%)的CaCl2能降低亚麻籽胶的凝胶强度。

嗜热厌氧乙醇杆菌组氨酸融合双活性乙醇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和酶学性质15-19

摘要: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是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 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乙醇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根据高同源性的NADP(H)依赖型Ⅱ型乙醇脱氢酶(S-ADH)的序列设计引物,从T.ethanolicus JW200基因组中PCR扩增出编码S-ADH的基因,插入带组氨酸标签的pET-20(b),测序获得基因大小为1059bp,并在大肠杆菌JM109(DE3)中表达。表达产物经Ni亲和柱提纯达电泳纯。带组氨酸标签的重组NADP(H)依赖型乙醇脱氢酶具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双活性,能将乙酰辅酶A转化成乙醇.带组氨酸标签的重组酶酶学性质为乙醛脱氢酶活性最适值为pH8.4,最适温度70℃;乙醇脱氢酶活性正、逆反应分别最适pH8.0,最适T55℃;最适pH8.9,最适为T60℃。以乙酰辅酶A(Aceyl—CoA)为底物,该酶的Km为3.32mmol/L,Vmax为12.5μmol/(min·mg)。T.ethanolicus JW200中双活性S-ADH的首次发现,建立了该菌乙醇代谢途径中从乙酰辅酶A到的乙醇的另一条通路。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Fusarium maire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20-24

摘要:通过正交设计等实验方法,详细的研究了培养基成分、酶系组成、茵龄、渗透压缓冲剂、pH、酶解温度、时间和再生培养方式等多种因素对Fusarium maire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Fusarium maire通过先静止2d再以180r/min震摇2d后,以0.6mol/L的KCl配制的pH为5的复合酶(3mg/dL溶壁酶、2.5mg/dL蜗牛酶、1mg/dL溶茵酶和0.5mg/dL纤维素酶)中,32℃恒温酶解4h,原生质体制备产量达3.2×10^7个/mL;纯化后的原生质体在25℃,以0.6mol/L的蔗糖配制的YCM再生培养基上单层培养,其再生率达8.9%。为今后的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和诱变研究,构建紫杉醇工程茵奠定了基础。

可降解淀粉微球吸附薄荷油的研究25-27

摘要:用可降解淀粉微球吸附薄荷油制得了包合物,建立了包合物中薄荷油的快速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吸附时间和投油量对饱和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吸附2h,薄荷油体积分数为4%时,饱和吸附量84.74μL/g淀粉微球。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期菌体浓度的软测量模型28-34

摘要:建立了用于在线估计高密度重组毕赤酵母培养过程中处于表达阶段的菌体密度软测量模型。分别对比了基于遗传算法(GA)的动力学软测量模型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软测量模型,并对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的拓扑结构以及训练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当采用基于遗传算法(GA)的动力学模型,模型拟舍值的最大误差为7.63%;在采用神经网络软测量技术时,选取合适的模型结构和输入参数,最大误差为3.12%,而且软测量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菌体浓度实时变化趋势。该研究结果表明,在酵母细胞的高密度培养过程中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较好地实时反映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的变化。

预处理对脱水甘蓝品质的影响35-39

摘要:针对脱水甘蓝用葡萄糖和乳糖渗透处理时成本较高的问题,实验找到了一个价格较低、渗透性和脱水性都优于乳糖的添加剂一高麦芽糖浆,并确定了两个工艺条件:直接加固体糖、渗透脱水1h。还研究了使用高麦芽糖浆、乳糖和葡萄糖预处理的甘蓝干燥速率曲线,并研究了其能效性。

HZ818树脂在紫杉醇初分离工艺中的应用40-43

摘要:采用HZ818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豆杉浸膏中的紫杉醇成分进行吸附和洗脱试验,同时利用液质联用进行分析检测,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HZ818树脂对紫杉醇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效果。优化工艺条件为:样品溶于体积分数40%甲醇,以1.5mL/min过柱,体积分数75%甲醇淋洗,体积分数85%甲醇以0.5mL/min洗脱,紫杉醇的质量分数从原浸膏中的1.02%提高到8.1%,回收率达98.6%。

Thermobifida fusca WSH03-11突变株合成角质酶的发酵条件44-48

摘要:以放线菌Thermobifida fusca WSH03—11——高产角质酶突变株为出发菌株,在摇瓶中考察了碳、氮源等条件以及接种量、装液量和初始pH值等环境条件对突变株细胞生长和产角质酶的影响。通过优化发酵条件,突变菌株的角质酶酶活达10.1U/mL,提高了15%。在此基础上,在5L发酵罐中进一步研究了碳源流加对突变株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发现,分别在0、24、48h添加1%乙醇,角质酶酶活达到16.4U/mL,细胞干重(DCW)达到3.7g/L,而且发酵时间也由110h缩短到50h。

菜心富硒规律及其对营养成分的影响49-54

摘要:选用菜心作为富硒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亚硒酸钠进行喷施处理,测定总硒和有机硒的含量以及不同的富硒浓度对菜心植株产量和各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低浓度硒可以增进菜心品质而高浓度硒则抑制了菜心植株的正常生长和生理代谢。在富硒菜心中,75%以上的硒以有机硒的形式存在,体内的无机硒主要以6价硒存在,6价硒占总无机硒的94%以上;硒可以明显的提高菜心叶绿素、蛋白质、维生素C和氨基酸的含量,但可溶糖的含量降低。

二元取代壳聚糖季铵盐的抗菌活性55-60

摘要:对合成的系列单取代和双取代壳聚糖季铵盐进行了抗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单取代壳聚糖季铵盐抗菌活性弱于双取代壳聚糖季铵。在双取代壳聚糖季铵盐中,O-季铵化-N-壳聚糖内桂醛席夫碱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达到了为0.01%和0.02%。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衍生物抗菌活性与结构之间有一定的构效关系。

三孢布拉氏霉合成辅酶Q10及其代谢调控61-65

摘要:对三孢布拉氏霉代谢产物的分析表明,该菌能够合成辅酶Q10,且正株合成辅酶Q10的能力高于负株。当正负菌株以5:1混合培养时,辅酶Q10产量最高。三孢布拉氏霉合成辅酶Q10是遵循经典的辅酶Q10生物合成途径的,本实验选育到具有L-甲硫氨酸和D-酪氨酸或对氨基苯丙氨酸双重抗性标记的突变菌各一株,其辅酶Q10产量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76.7%及94.2%。

灰树花菌丝体抗肿瘤糖肽GFPS1b结构的研究66-71

摘要:以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作为筛选导向,从灰树花深层发酵培养菌丝体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一酸性糖酞GFPS1b.HPGPC法测得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000.蛋白质质量分数16.60%,糖质量分数为81.32%。利用化学方法(单糖组成分析、部分酸水解、甲基化分析)和仪器方法(GC、GC—MS、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分析GFPS1b的糖链结构,结果表明其单糖组成主要有G1c、Ga1、Ara和少量的糖醛酸,其糖链主链由两个α-D—G1c(1→3)、α-D—Ga1(1→4)、α-D—G1c(1→3,6)和α-D—Ga1(1→6)组成的,其中葡萄糖基的6位发生取代,取代侧链主要为α-L—Ara-(1—4)-α-D—Glc(1→。可以认为GFPS1b为一新糖肽。

薄荷醇糖苷的合成、纯化与表征72-76

摘要:为了开发热稳定的、致凉型香原料,采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法立体选择性的合成了薄荷醇-β-D-葡萄糖苷(Menthyl—β—D-Glycoside,MGLY);以反相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并确定最优反应条件。采用硅胶低压柱层析梯度洗脱分离制备样品,产物纯度达到99.2%,综合IR、LC/MS/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确证制备的产物为薄荷醇糖苷。

金龟子绿僵菌对甾体底物11-α羟化反应的工艺77-80

摘要: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茵(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甾体底物16α、17α-环氧黄体酮(16α,17α—epoxy-4-pregnene-3,20-dione)的羟化反应工艺,考察了培养基组成、接种量、投料时间、转化时间、溶料方式、发酵级数等因素,探索了稀释发酵液以提高转化效率的新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白首乌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81-87

摘要:在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后,选用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对白首乌中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确定了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1℃,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1.78h,提取次数为两次。在此条件下白首乌醇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理论值为158.68U/g,实测值为164.07U/g±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