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食品科技杂志

《食品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题论述、粮油加工、食品技术、食品添加剂、饮料技术、制面技术、检测技术、贮运保鲜等。
  • 主管单位: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5-9989
  • 国内刊号:11-3511/T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681
  • 创刊时间:197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5
  • 综合影响因子:0.94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食品科技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食品科技杂志生物工程篇

YE专用高蛋白高RNA酵母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摘要:为筛选适合生产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YE)的高蛋白、高RNA酵母菌株,对来自安琪酵母公司野外采集保藏的酵母菌进行摇瓶活化、稀释涂布和划线纯化,获得酵母菌150株。通过摇瓶培养进行初筛,得到5株高蛋白、高RNA酵母。经过30 L小试发酵复筛,获得1株酵母菌株J-5。该酵母菌发酵后蛋白质含量平均达59.4%,RNA含量达9.86%,干重41.58 g/L。并对菌株J-5发酵活力、海藻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活力、海藻糖积累量均较低,为酵母抽提物生产优良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2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菌株J-5为酵母属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6

蜂蜜曲霉制备AMP脱氨酶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摘要:为探讨蜂蜜曲霉固态发酵制备AMP脱氨酶的工艺,通过相关实验,对产酶的相关条件进行优化和调控。得出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 H值5.0、接种量20%、温度30℃、麸曲厚度2 cm、聚苯乙烯25%、初始含水率70%、分批补水量0.5 m L/g,培养至64 h结束发酵。按此工艺条件发酵,AMP脱氨酶酶活能达到12000 U/g,并且通过后处理最后可制得100000 U/g的商品AMP脱氨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关于AMP脱氨酶固态发酵工业化生产领域的空白。
7-11

益生菌L.casei Zhang和B.lactis V9在发酵乳中发酵特性的评价

摘要:以L.casei Zhang和B.lactis V9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发酵特性及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4℃下贮藏21 d,L.casei Zhang和B.lactis V9的添加对发酵乳的p H值、滴定酸度(TA)、黏度和持水性基本无影响;L.casei Zhang和B.lactis V9在发酵乳中存活稳定;B.lactis V9的添加可促进L.casei Zhang的增殖,同时可进一步改善L.casei Zhang发酵乳的气味和风味。
12-16

响应面法优化Bacillus subtilis抗菌脂肽发酵工艺条件

摘要:为了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脂肽(Surfactin)发酵产量,利用单因素分析、响应面法对菌株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分析显示,培养时间、温度和转速对菌株的抗菌脂肽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时间39 h、温度31℃、转速173r/min、接种量5%、装液量100 m L/250 m L。在最优发酵条件下,抗菌脂肽粗提物产量达到2.54g/100 m L(湿重),是优化前产量的1.6倍。
17-21

蔗糖磷酸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优化

摘要:从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基因组中克隆得到蔗糖磷酸化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p ET-22b(+)为载体构建蔗糖磷酸化酶基因的表达载体p ET-22b(+)/spase,在E.coli Rosetta(DE3)系统中实现了蔗糖磷酸化酶的异源重组表达,其胞内酶活达到2.0 U/mg。在此基础上分别更换p ET-22b(+)中pel B信号肽为Omp A、Mal E、Tor A和Suf I这4条信号肽,用于分泌表达蔗糖磷酸化酶,但结果显示这4条信号肽均未能实现蔗糖磷酸化酶的分泌,且对胞内酶活影响不大。随后考察诱导温度对蔗糖磷酸化酶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诱导温度为25℃时酶活较为理想。这一结果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蔗糖磷酸化酶的异源表达打下了基础,为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22-27

吸水链霉菌5008产黑色素的稳定性研究及结构初探

摘要:从工业发酵生产井冈霉素的吸水链霉菌5008发酵液中提取了一种黑色素,采用光谱法研究了光、温度、p H、还原剂、氧化剂、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推测该色素的结构。结果表明:该色素具有较好的光、热稳定性和抗紫外辐射能力,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抗还原性;p H值对该色素影响较明显,强酸性条件下色素会产生沉淀并变色,中、碱性条件下较稳定;Ca2+、Mn2+、Fe3+对色素的影响较大,Al3+能够对色素起到保色作用,而Mg2+、K+、Na+对色素影响较小;常见食品添加剂蔗糖和葡萄糖能增加色素稳定性,碳酸氢钠、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柠檬酸对色素影响较大。红外光谱图表明,该色素的基本结构单元可能是吲哚环。该研究对工业发酵中的副产物加以充分利用,为天然色素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能性。
28-34
食品科技杂志食品开发篇

乙醇熏蒸在木薯保鲜上的应用效果

摘要:以华南5号木薯果实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醇处理对25℃条件下木薯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乙醇处理能够显著推迟果实硬度的下降和色泽的转变,延缓TSS的增加和淀粉的降解,并且能够抑制丙二醛(MDA)的增长,维持SOD酶活性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延缓POD酶活性的增加,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推迟果实的成熟软化过程。木薯对3种不同浓度乙醇处理的反应不同,综合来看,1000μL/L的乙醇浓度对木薯品质的保持最好,500μL/L乙醇浓度次之,250μL/L效果最差。
43-47

蜜瓜动力学特性对其采后贮藏品质影响的研究

摘要:为达到减少运输过程中振动导致果品机械损伤而设计缓冲包装的目的,通过研究蜜瓜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垂直和水平振动,了解到加速度传递率的变化及其与振后贮藏期间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损伤体积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加速度传递率在振动时间(0~25 min)内不断增大;振动频率为4 Hz时加速度传递率达到最大值;此时的蜜瓜在振后贮藏期间硬度的下降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值、损伤体积率增大值与加速度传递率呈现正相关性,垂直振动的作用明显强于水平振动。
52-56

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采后抗病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摘要: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用质量浓度为0.002、0.01、0.05 g/L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以减压渗透方式处理,将处理后的杏果实置于温度为4℃、90%~95%RH的冷库贮藏,以蒸馏水处理的作为对照。定期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贮藏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 O2-·)的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研究结果表明,0.01g/L SA处理可有效降低贮藏期间杏果实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抑制CAT活性的增加和O2-·产生速率,提高SOD、POD的活性和H2O2含量。试验表明,质量浓度为0.01 g/L SA处理可显著提高杏果实在贮藏期间的抗病性。
57-61

腐霉利处理夏黑葡萄对其品质的影响

摘要:腐霉利是一种防治葡萄灰霉病常用的杀菌剂,在结果期使用较为频繁,为了解腐霉利对葡萄品质的影响,通过对鲜食的夏黑葡萄应用对比试验,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其蛋白质、氨基酸、糖分的含量和酸度表明,腐霉利对葡萄的品质指标发生作用,不同样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在同一时间的含量在α=0.05的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而糖分和酸度在α=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腐霉利处理夏黑葡萄不改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但对可溶性含糖量和酸度有明显的影响。
62-65

固体脂质颗粒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固体脂质颗粒(SLP)是一种在医药领域广泛使用的脂溶性药物传递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以固体油脂取代了液体的油脂作为油相,对药物进行包埋。近年来,食品领域中也引入了这一传递系统,以用于类胡萝卜素、非极性风味物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中的传递。主要介绍了SLP的特点、用途、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方面的优势和缺陷,并分析了影响SLP形态结构和性质的因素(固体脂质和乳化剂)。还对SLP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着重介绍。最终结合以上信息对SLP在食品生物活性物质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66-70

芒果最少加工产品软化程度数学模型研究

摘要:利用质构仪,研究芒果最少加工产品经保鲜处理后在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下硬度值的变化及其与软化程度的关系,建立软化程度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软化越严重,硬度值越小,且8.24 N可作为评断芒果最少加工产品是否具有商品价值的界限值。实验中所建立的二元二次方程Y=13.03-2.62A-6.91B-0.08AB-29.31A2+30.19B2,通过验证实验证明可用于预测不同贮藏温度、时间内芒果最少加工产品的软化程度,从而为芒果最少加工产品的快速分级提供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71-75

冷胁迫处理对马铃薯富集γ-氨基丁酸的影响

摘要:以马铃薯为试材,采用-24、-68℃2种冷胁迫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冻结方式和解冻方式对马铃薯中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接着采用先浸泡后冷冻的方法,对影响冷冻马铃薯中GABA含量的浸泡液组分进行研究并优化其最适浓度。结果表明,-24℃冷冻的马铃薯中GABA含量均高于-68℃,4种解冻方式中微波解冻下GABA含量最高,因此,冷胁迫处理马铃薯富集GABA的适宜条件为-24℃冷冻2 h,微波解冻2 min。4种浸泡液组分中谷氨酸钠(MSG)、Ca Cl2和Na Cl均有效提高马铃薯中GABA含量,VB6对提高马铃薯中GABA含量影响不显著;Box-Behnken试验结果显示,最优浸泡液组分为MSG浓度12.5 mg/m L、Ca Cl2浓度2.7 mmol/L和Na Cl浓度83.1 mmol/L,在此条件下马铃薯中GABA含量为51.37 mg/100 g,是原料的5.61倍,说明优化后的浸泡液组分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中GABA含量。方差分析表明,所建的回归模型显著,能很好地预测马铃薯中GABA含量的变化。
82-87

逆境刺激对马铃薯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摘要:以马铃薯为材料,研究Ca Cl2、Na Cl、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对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和富集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为:Na Cl的富集效果最佳,处理后马铃薯块茎GAD活性可达到(17.83±0.31)mg/100 g·h,GABA含量为(54.16±1.32)mg/100 g。在此基础上,以Na Cl浓度、p H、温度为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马铃薯富集GABA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Na Cl富集GABA的最优条件是浓度104.48 mmol/L、p H5.52、温度29.6℃,在此条件预测的最高GABA富集量为60.85 mg/100 g,验证性试验结果为(61.34±1.12)mg/100 g。该模型可准确地预测Na Cl胁迫下马铃薯GABA的富集量。
88-94

超高压处理对酪蛋白中α/β-酪蛋白消化性影响

摘要:以市售酪蛋白为原料,分别研究了0.1、100、200、300、400、500、600 MPa压力对酪蛋白进行处理,并考察α-酪蛋白、β-酪蛋白组分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消化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1%的三氟乙酸水溶液和0.1%的三氟乙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 L/min,在280 nm波长下检测α-酪蛋白、β-酪蛋白峰面积变化。结果表明,在压力为500 MPa、保压时间20 min,温度为37℃条件下酪蛋白胶束结构被破坏,且所含α-酪蛋白、β-酪蛋白在胃、肠液中的可消化性均得到改善。
94-98

超高压处理对生鲜牛乳品质的影响

摘要:超高压技术可有效地杀灭微生物,在保证生物安全性的同时保留乳中的营养成分。以巴氏杀菌乳作为参照,比较了不同超高压处理条件对牛乳中微生物、白度以及维生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为300 MPa、保压时间为5 min时,可有效杀灭致病菌,并且达到与巴氏杀菌乳一致的微生物指标。压力升高会导致牛乳的酪蛋白胶束发生变化,因而减少牛乳的透光性,使得L*值降低,总色度增加,牛乳颜色偏黄。同时300 MPa、5 min的处理条件可有效地保留乳中Vc、VB1以及VB2的含量,但是当压力继续升高,只有VB2受到的破坏程度较小,仍存在于乳中。
99-102

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对松茸多糖含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以松茸多糖含量为指标,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松茸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合理的松茸干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不同干燥方法所得松茸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苯酚-硫酸法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90 nm波长下测定不同干燥方法所得松茸样品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自然晒干、80℃烘干、50℃烘干、冷冻干燥、浸泡后冷冻干燥所得松茸样品多糖含量分别为2.50%、3.64%、4.38%、8.79%、3.10%。未经浸泡的冷冻干燥法明显优于其他4种处理方法。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对松茸多糖含量影响显著,其中冷冻干燥的方法与晒干、烘干等方法相比能更好地保留松茸多糖成分,且能保留松茸原本的性状和构造,因此,宜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干燥保存松茸,且在冷冻干燥前不宜过度清洗。该研究为松茸的合理加工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103-106

抑制剂防止柠檬干片褐变的研究

摘要:以优选防柠檬干片褐变的抑制剂为目的,考察了L-半胱氨酸盐酸盐(L-Cys)、山梨酸钾、双乙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对柠檬干片褐变程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盐酸盐(L-Cys)为较优抑制剂,在浓度为0.25%、温度为40℃、浸泡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处理柠檬能显著抑制柠檬干褐变。
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