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食品科技杂志

《食品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题论述、粮油加工、食品技术、食品添加剂、饮料技术、制面技术、检测技术、贮运保鲜等。
  • 主管单位: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5-9989
  • 国内刊号:11-3511/T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681
  • 创刊时间:197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5
  • 综合影响因子:0.94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食品科技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食品科技杂志生物工程篇

户外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发状念珠藻细胞

摘要:采用液体悬浮培养方式,实现了户外条件下160L和300L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50和中110)对发状念珠藻细胞的培养,培养液pH通过酸度在线控制系统控制在8.0~8.5之间,管道内藻液流速为0.2~0.3m/s。培养液温度通过淋水装置控制在25~28℃。在光照充足条件下,经过8d培养,160L管式生物反应器中发状念珠藻的生物量OD420值由0.325增加至0.907,300L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生物量OD。2。值由0.37增加至0.533,而室内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OD420值由0.306增加至0.775。通过与室内80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对比发现,管式光生物反应器最终收获的发状念珠藻藻粉中蛋白质含量为46.8%,荚膜多糖含量为17.8%,均高于室内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深层液体悬浮培养下的37.8%和5.6%。结果表明,发状念珠藻细胞适于户外管式光生物反应器条件下的培养。
2-6

海巴戟天《诺尼)果内生细菌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摘要:首次对采自我国海南三亚市诺尼植物果实内生细菌进行初步分离与鉴定研究,相关研究为诺尼果内生菌研究奠定基础。采用传统微生物学分离培养方法对28℃培养条件下分离得到的15株细菌进行16SrDNA扩增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分离得到的15株诺尼果内生细菌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ja)3个类群,包括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sp.)、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sp.)、考克氏菌属(Kocuriasp.)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p.)7个属的11个已知种。研究结果表明,诺尼果中内生细菌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获得了一批应用前景广泛的诺尼果内生细菌资源。
7-13

藏灵菇增殖条件及发酵性能的研究

摘要:以藏灵菇增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藏灵菇的增殖条件为:温度37℃、乳浓度70%、接种量为5%,藏灵菇的增殖率可达13.05%。藏灵菇发酵性能研究表明,藏灵菇酸乳的乳酸茵茵落总数可达1.35×106cfu/mL,后酸化现象较弱,且酸乳1:7感细腻,香气更浓郁。
13-16

分析不同菌群发酵酸乳糖和酸的变化

摘要:对LB、ST、LA单菌株以及杆菌(LB、LA)与球菌(ST)的复合菌群发酵酸乳过程中的乳糖、半乳糖、葡萄糖和乳酸、柠檬酸、L-苹果酸进行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群间糖、酸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还原糖和有机酸间含量的变化差异较大。发酵结束后的酸乳与鲜乳(乳糖4.6%,葡萄糖检测不出,半乳糖0.005%,乳酸0.004%,柠檬酸0.14%,L-苹果酸0.01%)相比,乳糖降低了1.15%~1.8%,半乳糖增加了0.4%-0.5%,葡萄糖含量皆低于0.02%,乳酸增加了0.7%~1.01%,柠檬酸在0.125%~0.145%上下波动,L-苹果酸增加了0.08%~0.18%。
17-21

不同微生物菌株对酱鱼营养品质及风味影响的研究

摘要:将乳酸菌、酵母菌发酵剂分别接种酱鱼中进行腌制发酵,分析研究不同微生物对酱鱼制品的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过氧化值、游离氨基酸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的酱鱼相此,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发酵剂发酵酱鱼,不但延长了其保质期,而且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和风味,其中浓度为1×10J7cfu/g和接种量为2%的乳酸菌发酵剂效果最佳。
29-32

利用木薯淀粉混菌发酵生产可食性单细胞蛋白

摘要: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混菌发酵生产可食性单细胞蛋白,筛选得出最优混菌发酵组合为产朊假丝酵母和米曲霉;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确定蛋白产量最高的培养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6.5,米曲霉接种量3%,28℃单菌培养24h后接入酵母,酵母接种量12%,30℃混菌发酵84h,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单细胞蛋白产量可达6.91g/L。
33-36
食品科技杂志食品开发篇

Maillard反应对酪蛋白溶解性质的修饰作用研究

摘要:为了揭示美拉德反应对酪蛋白的溶解性质的影响,研究了干法美拉德反应条件(温度、时间、相对湿度、酪蛋白一糖质量比)对酪蛋白溶解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美拉德反应修饰酪蛋白溶解性的最优条件为:酪蛋白与葡萄糖质量1-2:3、55℃、相对湿度79%、反应9h,在最佳修饰条件下制备的酪蛋白一葡萄糖接枝物的溶解性达到48.7%,比纯酪蛋白提高19.4%,适度的美拉德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酪蛋白的溶解性。
38-40

角鲨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摘要:以卵磷脂与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冷冻干燥法和乙醚注入法制备角鲨烯脂质体,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通过对角鲨烯脂质体的包埋率、pH、丙二醛含量、粒径及热力学特性研究发现,薄膜-冷冻干燥法制备的角鲨烯脂质体包埋率可达(98.56±0.77)%,pHi6.4,丙二醛含量为(0.022±0.0015)μg/mL;平均粒径大小为1299nm;DSC曲线表明其相变温度为114.07℃,氧化温度为153.73℃。结果表明,采用薄膜-冷冻干燥法制备的角鲨烯脂质体性质稳定。
41-44

几种茶叶冲泡液对亚硝化反应抑制作用比较

摘要:在体外模拟人胃液条件下比较各种茶叶冲泡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上升,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在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4类17种的茶叶冲泡液中,绿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最高,6种绿茶的平均清除率为75.90%,4种普洱茶的平均清除率为70.45%,3种乌龙茶的平均清除率为64.29%,4种红茶的平均清除率为37.25%。绿茶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也较强,平均阻断率为54.20%;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对阻断亚硝胺合成也有一定效果,平均阻断率分别为:44.16%、51.23%、53.00%。茶叶冲泡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大小顺序为:绿茶〉普洱茶〉乌龙茶〉红茶。但各类茶叶中不同种的茶叶冲泡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存在差异,说明清除作用和阻断作用受多因素影响。
45-48

三种杀菌方式综合提高食用菌接种率(1)

摘要:食用菌不仅味美,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抗癌、治疗高血压的保健作用。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以规模化方式生产食用菌,可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但接种环节容易受到杂菌污染,从而影响食用菌的接种率、产量及质量。专业从事食用菌生产环境杀菌消毒的专业人士认为,采用综合杀菌技术,可有效提高食用菌的接种率和食用菌的产量及质量。
48-48

葡萄酒有效成分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脂肪酸合成酶是合成内源性长链脂肪酸的关键酶,是抗肿瘤和控制体重的双靶点,通过测定葡萄酒对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抑制活性,明确葡萄酒FAS的抑制活性,初步探讨抑制活性与总酚和花色苷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pH示差法测定酒样的花色苷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的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测定FAS抑制活性,并将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干红葡萄酒中的花色苷含量在21.54~120.29μg/mL间,白葡萄酒几乎不含花色苷;干红葡萄酒的总酚含量为1.24~1.52mg/mL,干白葡萄酒的总酚含量为0.23-0.35mg/mL,不同品牌之间略有差别;葡萄酒对FAS皆有抑制,FAS剩余活性在32.90%~87.55%;FAS抑制与总酚含量经关联分析R^2n0.8250,红葡萄酒对FAS抑制与其中花色苷含量的关联分析R^2为0.9998。结论:葡萄酒对FAS具有抑制作用,红葡萄酒显著强于白葡萄酒;葡萄酒中总酚起主要作用,红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是FAS抑制的关键物质;本试验发现了葡萄酒具有FAS抑制的新功能,可为大众健康饮食提供指导。
49-53

三种杀菌方式综合提高食朦胧和菌接种率(2)

摘要:2.紫外线消毒也属于静态杀菌方式,其原理为:细菌吸收紫外线后,细菌的DNA链断裂,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联破裂,紫外线杀灭细菌的核酸的生物活性,导致细菌死亡。紫外线消毒灯的安装方式为:这种消毒灯固定吊装在天花板距地面2米(1.5米效果更好)的地方,向下直接照射,按每立方米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需要装灯的数量,每次照射30分钟以上。由于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在每次使用前,建议使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因此,在消毒时,车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以减少尘埃和水雾。当食用菌的接种车间的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该适当延长紫外线消毒灯的照射时间。
53-53

柚汁乳酸菌饮料的工艺研究

摘要:以柚汁、牛乳为主要原料,研究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乳化剂和稳定剂的使用配比,当使用0.15%黄原胶、0.05%卡拉胶、0.01%单甘酯时柚汁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最好。利用正交实验确定该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乳60%,添加新鲜柚汁与水的体积比按1:1的混合物35%、柠檬酸0.15%、蜂蜜3%,以此工艺生产的乳酸菌饮料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良好的性状。
68-71
食品科技杂志肉类研究篇

竹汁联合壳聚糖对南湾鳙鱼肉的保鲜效果

摘要:用壳聚糖和竹汁混合液处理南湾鳙鱼肉,评定冷藏过程中鱼肉感官指标的变化,并测定其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理化指标和菌落总数的变化,研究竹汁联合壳聚糖对南湾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联合竹汁可明显抑制鱼肉pH值、TVB—N值、细菌总数的上升和感官品质的下降,对鳙鱼肉的保鲜效果优于单一壳聚糖处理组和空白组,其中,1.5%壳聚糖联合100%原竹汁制得的复合保鲜剂对鳙鱼肉的保鲜效果最佳,鱼肉的保质期比对照延长10d以上。
88-91

扇贝柱热风干燥工艺及干燥模型的研究

摘要:以海湾扇贝柱为原料,研究了热凤温度、风速对其干燥速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比较Newton、Page、HendersonandPabis、Logarilunic和WangandSingh5种薄层干燥模型的拟合程度,确定扇贝柱热风干燥最适干燥模型,求得模型表达式。结果表明,扇贝柱热风干燥是一个降速干燥过程,提高热风温度和风速可以显著缩短干燥时间,但是干燥强度过大会使干制品品质下降。因此,综合考虑干燥效率和干制品品质,在试验条件下,选择热风温度55℃、风速1.0m/s为扇贝柱较适宜的干燥条件,试验条件下Logarithmic模型拟合度最高,可以用来预测海湾扇贝柱热风干燥过程中的含水率,模型表达式为MR=0.9920exp(-(-0.00028T。-O.08666T+0.23677U^2-6.52129U+0.10584TU+6.54635)t)+0.0067。
92-96

不同冷冻方式及冻藏温度对海湾扇贝闭壳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摘要: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冷冻方式[(-25±1)℃冰箱冷冻、(-35±1)℃冰柜冷冻、(-80±1)℃超低温冷冻和液氮冷冻]及冻藏温度[(-25±1)℃、(-35±1)℃]对海湾扇贝闭壳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以2,4-二硝基氯苯作为柱前衍生剂,流动相为醋酸盐缓冲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采用C,。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冷冻方式间,除(-25±1)℃冰箱冷冻和(-35±1)℃冰柜冷冻对样品间氨基酸组成影响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处理间样品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冻藏温度对样品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海湾扇贝闭壳肌的冷冻综合考虑营养及成本,宜选择(-25±1)℃冰箱冷冻及(-25±1)℃冻藏。
97-100
食品科技杂志粮食与油脂篇

淀粉酶水平与青稞全粉及青稞麦芽糖化力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对5个取自青海省的青稞品种全粉及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和糖化力进行了测定,并对淀粉酶活性与糖化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5个品种青稞全粉的糖化力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相关性。5个品种青稞发茅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α-淀粉酶的活性从第72d、时开始有显著提高,达到最高α-淀粉酶活的时间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β-淀粉酶的活性从第48小时开始显著提高,达到最高β-淀粉酶活性的时问为第120小时。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β-淀粉酶活性,青稞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与糖化力不存在相关性(R=-0.667),β-淀粉酶活性与糖化力呈显著正相关fR=0.883,p〈0.05),总淀粉酶活性与糖化力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5)。
102-105

小麦麦麸对戚风蛋糕感官及营养特性的影响

摘要:采用经过不同处理的麦麸替代部分面粉制备戚风蛋糕,分析麦麸添加量(1%-25%)对蛋糕色泽、口感等感官指标以及膳食纤维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蛋白质体外消化性等营养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戚风蛋糕中加入40~80目的麦麸量小于20%对蛋糕的感官品质影响较小,制备的麦麸戚风蛋糕口感纯正、芯部组织结构均匀,色泽及外观均正常,而添加量大于20%则口感较粗糙,色泽较深,且蛋糕的膨发性也较差。戚风蛋糕中加入麦麸可增加膳食纤维、灰分、植酸、总酚、钙等组分的含量。
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