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食品科技杂志

《食品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题论述、粮油加工、食品技术、食品添加剂、饮料技术、制面技术、检测技术、贮运保鲜等。
  • 主管单位: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5-9989
  • 国内刊号:11-3511/T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681
  • 创刊时间:197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5
  • 综合影响因子:0.94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食品科技 2013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食品科技杂志生物工程篇

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在酸乳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当前天然食品保鲜方案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国内外食品科技研究的前沿热点,生物保鲜以优越的特性获得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商业生物保鲜菌为参照,研究了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L.plantarum P-8)在酸乳发酵和贮藏过程中对酵母菌和霉菌污染的控制,并评价其对酸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plantarum P-8添加量为3.0×106cfu/g时,酸乳25℃贮藏15 d时能显著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P〈0.05),对污染酸乳的酵母菌和霉菌控制效果良好,且在贮藏过程中不会影响酸乳的品质,此外益生菌L.plantarum P-8的活菌数在贮藏期间也维持稳定。说明益生菌L.plantarum P-8具有作为生物保鲜菌的优良特性,可应用于酸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
2-6

分离自酸马奶的肠球菌属乳酸菌抗性试验

摘要:对从酸马奶中分离得到的6株肠球菌属乳酸菌进行抗性研究,为内蒙古传统乳及乳制品中益生乳酸菌株在食品、药品的开发和应用中的安全性、抗性方面提供试验数据,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安全、优良的乳酸菌菌株。采用目视比浊法和药敏纸片法对试验菌株进行了耐盐、耐胆盐、耐酸、耐碱、耐热、耐药试验。结果表明,6株试验菌株均耐热,可耐受14%的NaCl和1%的胆盐,可耐受pH4.0、pH4.5的酸性条件和pH9.2、pH9.6的碱性条件,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敏感,有2株菌对链霉素有抗性。
7-11

酸菜源耐高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其驯化

摘要:从内蒙古传统酸菜汁中分离出34株乳酸菌,经不同糖浓度MRS改良培养基中的耐糖筛选,获得1株耐糖能力较强的乳酸菌NMS5-1,其耐糖浓度可达48%。通过对菌株NMS5-1的耐高糖驯化,使其耐糖浓度可提高到55%,并且其活菌数达到3.6×10^8cfu/mL。通过L9(33)正交试验,菌株NMS5-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5℃、初始pH值6.5、培养时间33 h,在此培养条件下其活菌数可达到8.3×10^8cfu/mL。
12-15

粒毛盘菌突变株油脂GC-MS分析及其亚油酸甲酯的纯化

摘要:亚油酸甲酯具有较强的触杀、产卵抑制和驱避作用。对一株粒毛盘菌产油脂突变株Z60胞外油脂进行了GC-MS分析,其中亚油酸甲酯(C18:2)占总脂肪酸甲酯质量分数的32.7%。以亚油酸甲酯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亚油酸甲酯的纯化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条件为3.0 g粒毛盘菌胞外油脂,6.6 g尿素,16.5 mL甲醇溶液,-5℃包合18 h,亚油酸甲酯纯度为50.1%。进一步利用硝酸银薄层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分离后亚油酸甲酯气相色谱纯度提高到96.7%。
15-20

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胞外产物抑菌特性研究

摘要:以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LL1103为对象,通过采用牛津杯法,体外研究了其胞外产物在不同初始培养条件和不同处理条件(温度、pH、酶)下对常见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胞外产物对腐败希瓦氏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中初始条件为37℃、pH6.0、培养时间为48 h时抑菌效果最显著。此外,研究发现,胞外产物经不同温度处理抑菌效果较为稳定,但是在酸性和偏中性pH值条件下抑菌性显著增强,在强酸和强碱pH值条件下抑菌性显著下降,对蛋白酶K、胰蛋白酶较敏感,对胃蛋白酶不敏感。此外,经过氧化氢酶处理后胞外产物的抑菌活性有所下降,但是差异不显著。
20-24
食品科技杂志食事传递

教你认识牛奶外包装上的名词

摘要:牛奶的食用价值很高,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吸收,经常饮用牛奶,可以防治虚弱劳损、大便秘结、反胃噎膈等疾病。牛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佳品,然而你买牛奶的时候是否会注意到牛奶包装上的各类名词,今天就来教您认识。
24-24
食品科技杂志生物工程篇

雪里蕻腌菜优良菌株分离、筛选

摘要:从5种优质雪里蕻腌制品中分离纯化出产酸微生物37株,通过试验确认发酵雪里蕻中优势微生物为乳酸菌。从产香能力、降解亚硝酸盐试验、氨基酸脱羧酶试验3方面考虑,最终筛选出3个菌株,分别为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curvat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希腊魏斯氏菌(Weissella.hellenica)。
25-29

Vc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TCC55618合成丁二酸的影响

摘要:考察了在发酵起始阶段培养基中添加Vc后,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TCC55618菌体生长及产酸的影响,并对酶活性调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发酵开始阶段添加Vc,虽然对菌体生长的作用不明显,但40 mg/L的Vc能促进单位质量菌体合成琥珀酸,产量为6.35 g/g,与对照相比增加20%,此时,合成琥珀酸的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比活力分别增加了61.8%和42%。由此可见,单位质量菌体合成琥珀酸量的增加,是由于Vc促进PEPCK和MDH的比活力造成。对菌体NADH/NAD+含量进行测定,Vc能提高菌体内的还原力,有利于NADH的合成,NADH和辅酶Ⅰ总含量分别提高约10%和4%,促进了菌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使一系列的脱氢酶以及PEPCK酶活性的提高。
30-34
食品科技杂志食品开发篇

贮藏温度对草莓粉营养品质变化影响

摘要:以新鲜草莓为试材,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草莓粉,研究其在0、4、20℃不同贮藏温度下,营养成分含量和色泽指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近7个月的贮藏过程中,0℃和4℃贮藏温度可以显著抑制草莓粉中Vc和花青素含量的降低和色泽的改变,并且将草莓粉置于4℃温度下贮藏最为经济、节能。推荐草莓粉适宜贮藏温度为4℃。
40-42

褐藻胶与茶多酚可食性膜对冬枣保鲜研究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1.0%、2.0%、3.0%)的褐藻胶与不同浓度(0.2%、0.4%、0.6%)茶多酚制成溶液,以冬枣为保鲜对象,研究褐藻胶涂膜处理对冬枣在货架期颜色、外观、气体成分、失重率等的影响。实验证明褐藻胶和茶多酚复合可食性膜对冬枣的保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褐藻胶浓度为1%和茶多酚浓度为0.6%涂膜处理后的冬枣保鲜效果最佳。
46-50

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冷害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摘要:分析研究水杨酸处理对"赛买提"杏冷藏期间组织结构的影响。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研究了0℃冷藏期间浓度为0.01 g/L的水杨酸(SA)处理对杏果实显微结构的影响,以蒸馏水处理的杏果实作为对照。通过石蜡切片的制作观察杏果实冷藏初期、冷藏中期和冷藏后期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对照组杏果实相比,水杨酸处理能够明显地降低杏果实冷藏期间冷害指数和冷害发病率,提高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使细胞损伤程度更轻。说明水杨酸对杏果实表皮角质层、表皮层结构和果肉薄壁细胞都起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杏果实冷害的发生,提高贮藏品质,延长低温贮藏期限。
51-55

Sn-2甘一酯薄层色谱方法改进及鸭油脂肪酸组成研究

摘要:采用胰脂酶定向水解鸭油中甘三酯的Sn-1、3位酰基上的脂肪酸,并对薄层色谱分离油脂水解物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用高效气相色谱对鸭油的总脂肪酸和分离后的Sn-2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点样薄层色谱扩散法分离纯化鸭油甘三酯水解产物Sn-2甘一酯最佳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70:30:1(v/v),甘三酯中性油的最低取样量要〉0.2 g,优于常用展开剂正己烷:乙醚:甲酸=(70:30:1,v/v/v)。高效气相色谱与改进薄层色谱结合,测定出鸭油Sn-2位脂肪酸有8种,不饱和酸含量高达79.7%,其中油酸量高达53.52%,亚油酸含量高达22.22%。而鸭油总脂肪酸由13种组成,不饱和酸含量为70.3%。
64-69

油莎豆蛋白营养评价

摘要:对油莎豆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消化率测定与氨基酸组成分析,计算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营养指数、生物价、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与WHO/FAO模式蛋白、鸡蛋蛋白、大豆蛋白、马铃薯蛋白进行对比,综合评价油莎豆蛋白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油莎豆蛋白的体外消化率为76%,含有18种氨基酸,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油莎豆蛋白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优良蛋白质。
69-73

红茶制作过程中儿茶素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摘要:以当地茶鲜叶为原料,按照红茶加工过程制作成萎凋样、揉捻样、发酵样、干燥样,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各样品中的儿茶素含量。结果表明,茶鲜叶中的儿茶素的含量丰富,儿茶素总量为14.42%,红茶制作过程中各阶段样品儿茶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均是由鲜茶样逐渐增大到揉捻样时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降低,尤其是发酵结束时样品中的儿茶素总量降低幅度最大。发酵阶段儿茶素组分的损失量由大到小依次是EGCG〉EGC〉ECG〉C〉EC。
74-76

加热方式对鸡汤风味品质影响的研究

摘要:为探究加热方式中烹调炊具和加热时间的选择对煨炖出的鸡汤风味和品质的影响作用,采用瓦罐、铁锅和铝锅分别对鸡汤进行加热,并在不同加热时间的条件下,测定鸡汤中的滋味物质含量及其感官品质以及鸡肉的肉质口感。结果表明:在加热相同时间下,瓦罐鸡汤的核苷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铁锅鸡汤和铝锅鸡汤,达到了113.18μg/mL和0.93 mg/mL,原料采用老母鸡烹制的瓦罐鸡汤的谷氨酸含量为332.5μmol/L;在火候的控制方面,煮沸后小火慢炖180 min时鲜味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硬度在加热到180 min时下降为4.863 g,咀嚼度在加热到180 min时下降到0.68 J,超过180 min后此二值均无大的变化。
77-82

气体射流冲击烫漂预处理对枸杞干燥的影响

摘要:研究气体射流冲击烫漂预处理对枸杞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干燥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等参数的影响,探寻提高枸杞干燥效率的一种新的预处理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进行烫漂试验(烫漂温度95、105、115℃,烫漂相对湿度20%、30%、40%,烫漂时间30、60、90 s),结果表明,对照未预处理组,预处理组中烫漂温度、相对湿度2个因素对枸杞的干燥速率均有显著影响,最佳烫漂工艺为温度115℃、相对湿度40%、时间30 s,该条件下枸杞干燥时间比未预处理组的时间缩短4.75 h,干燥效率提高约43%;干燥过程中,枸杞的水分扩散系数为5.9864×10^-10-12.6506×10^-10m^2/s。
83-88

三联法制备猕猴桃皮中果胶的工艺优化

摘要:猕猴桃皮中含有较高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果胶(P),可改善人胃肠功能,缓解便秘,降低其发生率。采用酸-酶-微波三联工艺,试图从猕猴桃皮中高效制备功能性食品-果胶。对酸-微波和酶-微波进行4因素5水平筛选后,运用Box-Behnken数学模型(BB)优化酶解3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响应曲面,确定酸-酶-微波三联工艺。结果表明:(1)0.2%HCl微波750 W/40 s预处理后,脱酸进入酶解工艺;(2)BB响应曲面优化酶解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7.5、0.3%纤维素酶和30 s/750 W微波处理;(3)三联法提取猕猴桃皮中果胶(SDF-P)提取率达到10.56%,且含量为64.82%(p〈0.01),相比优化之前提高了制备效率。
88-91

番茄乳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研究以番茄酱和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的番茄乳的稳定性。探讨了不同稳定剂对番茄乳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了较好的稳定剂,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复合稳定剂配方为:CMC(FH9)0.25%、PGA0.06%、果胶0.18%。同时讨论了番茄乳的调配工艺,结合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配方为:复合稳定剂添加量为0.49%,全脂乳粉:番茄酱配比3:1,混合原料添加量5.0%,白砂糖添加量8.0%,pH值为4.1。
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