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食品科技杂志

《食品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题论述、粮油加工、食品技术、食品添加剂、饮料技术、制面技术、检测技术、贮运保鲜等。
  • 主管单位: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5-9989
  • 国内刊号:11-3511/T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681
  • 创刊时间:197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5
  • 综合影响因子:0.94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食品科技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食品科技杂志生物工程篇

蒙氏肠球菌降解赤霉酸条件的优化

摘要:以前期驯化的对赤霉酸具有较高耐受性和较强降解能力的蒙氏肠球菌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环境因子对该菌株降解赤霉酸效果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对菌株降解赤霉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不同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蒙氏肠球菌降解赤霉酸的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其中赤霉酸浓度、培养基装液量及培养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优化条件下蒙氏肠球菌对赤霉酸的降解率可达73.19%,较之优化前提高了17.61%。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该菌株降解赤霉酸的效果。
2-5

响应面法优化远东疣柄牛肝菌发酵产色素的条件

摘要:首次以远东疣柄牛肝菌为材料,对其发酵产色素的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出远东疣柄牛肝菌发酵产色素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最佳氮源是玉米浆干粉,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其产色素的2个显著因素:装液量和培养时间,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设计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麦芽糖20g/L、玉米浆干粉5g/L、KH2PO43g/L、MgSO4·7H2O1.5g/L、VB10.01g/L、培养温度27℃、培养时间141.85h、装液量87.70mL,优化后的色素含量比优化前提高了11.37倍。
6-10
食品科技杂志食品开发篇

壳聚糖涂膜藕带的冷藏保鲜变化研究

摘要:以藕带为试验材料,将壳聚糖涂膜的藕带与未涂膜的藕带进行对比,发现涂膜藕带在贮藏期间能较好地保持品质特性。研究壳聚糖涂膜的藕带在梯度冷藏温度的环境下品质变化情况,得出涂膜藕带品质变化的关键控制因素,为研究涂膜藕带冷藏条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藕带,在0~5℃的环境下品质较好;色度、脆度、硬度、Vc、PPO酶活性随时间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波动变化;粗纤维和木质素的含量小幅度上升。藕带的色度和脆度是关键控制因素,用2%涂膜的藕带在0~5℃环境下冷藏,品质保持较好。
14-17

有机红提葡萄高二氧化碳防霉保鲜研究

摘要:100多年来,国内外葡萄商业化防霉保鲜均为SO2及其制剂,但是,不适用于有机食品保鲜。试验以新疆有机红提葡萄为试材,研究0℃和2%O2+1%、5%、20%、50%CO2处理的防霉保鲜效果,0℃空气处理为对照,定期检测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和褐变指数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贮藏70d,1%、5%、20%、50%CO2处理的保鲜效果均优于对照,但是,50%CO2处理伤害严重,其中,0℃、2%O2+20%CO2处理最佳,呼吸强度为638.24mgCO2/(kg·h)、多酚氧化酶活力为3.81U,褐变指数为0.24。其好果率为97.2%,对照仅52.1%,可以用于有机葡萄的防霉保鲜。
22-25

保鲜剂对蓝莓贮藏效果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以"粉蓝"蓝莓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0.1%的壳聚糖涂膜、1μL/L的1-MCP熏蒸以及先用0.1%的壳聚糖涂膜再用1μL/L的1-MCP熏蒸处理对4℃条件下贮藏的蓝莓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呼吸强度、MDA含量及与成熟衰老相关的PG、PPO、POD、CAT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可抑制蓝莓果实贮藏期间腐烂和失重;抑制果实MDA含量的上升;一定程度上提高贮藏前期PG活性,降低后期活性;提高PPO、POD、CAT活性。3种处理对蓝莓果实均有提高保鲜效果的作用,但处理间效果存在差异:先壳聚糖涂膜再1-MCP熏蒸处理在抑制果实腐烂、失重和提高保护性酶POD和CAT活性方面效果最好;1-MCP熏蒸处理抑制果实MDA含量的上升作用最为明显,同时提高POD和CAT活性效果明显;壳聚糖涂膜处理降低了果实出现呼吸高峰时候的呼吸强度。综合效果大小顺序为:1-MCP熏蒸处理、壳聚糖涂膜后1-MCP熏蒸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
26-31

抗坏血酸与壳聚糖处理对鲜切杨桃贮藏效果的影响

摘要:利用抗坏血酸和壳聚糖复合处理鲜切杨桃,研究其在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贮藏温度为12℃条件下,6g/L抗坏血酸+15.0g/L壳聚糖复合处理鲜切杨桃可降低腐烂率、失重率与相对电导率,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损失,抑制POD、PPO活性,对鲜切杨桃起到较好的保鲜作用。
32-35

牛乳体细胞数与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摘要:对某牧场30头荷斯坦奶牛的200个奶样进行体细胞数、酒精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所采样本的平均体细胞数为87×104cfu/mL,标准差为147×104cfu/mL,不服从正态分布;随着牛乳体细胞数升高,酒精稳定性随之降低;不同的体细胞组间,牛乳热稳定性随着SCC的升高而降低,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
36-38

果蔬汁饮料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摘要:以澄清型果蔬汁为实验材料,用3种DNA提取方法(普通CTAB法、试剂盒法、改良试剂盒法)提取果蔬汁中DN段。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值计算DNA的纯度和得率,以内源rbcL基因为目标基因建立了PCR扩增技术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试剂盒法和改良试剂盒法均适用于果蔬汁饮料DNA的提取,其中改良试剂盒法提取DNA的纯度和产率要高于另外2种方法,该方法为从果蔬汁加工品提取高质量的DNA并进行分子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42-45

不同工艺茶叶非淀粉多糖的理化特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工艺对茶叶不溶性非淀粉多糖(INSP)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及碱液分别制备不同种类非淀粉多糖,通过营养成分、水合能力(包括吸水力、持水性、膨胀率)、吸附性能(包括持油性、胆酸盐、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的测定,分析处理工艺对茶叶INSP的影响。结果:2种工艺制备的INSP间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影响其理化性质的氨基糖与碳水化合物,其中碱法制备的INSP中氨基糖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是水法制备的1.60倍与1.35倍;处理工艺对茶叶INSP的理化性质亦产生较大影响,适度碱处理获得的INSP的水合能力与吸附性均优于水处理,其中膨胀率、持水力与结合水力分别为水处理的1.22、1.11、1.20倍。结论:不同处理工艺对茶叶INSP的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均产生较大影响,实验结果为茶叶非淀粉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46-49

胡卢巴与大豆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摘要:对胡卢巴种子和茎叶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粗脂肪、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大豆种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胡卢巴种子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粗脂肪、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大豆种子的55.2%、66.6%、55.8%、107.3%、315.2%,胡卢巴茎叶中上述物质的含量分别为大豆种子的9.8%、60.1%、25.5%、48.4%和1032.1%。综合分析,胡卢巴种子及茎叶可作为保健食品,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以上结果可为胡卢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理论依据。
50-52

甘薯浓缩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

摘要:以Vc、甘薯多糖、胡萝卜素以及膳食纤维含量为指标,研究了甘薯浓缩汁在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Vc在破碎过程中受到高温水(85~95℃,破碎过程)和剪切力的影响而氧化水解,几乎全部损失;β-胡萝卜素在浓缩和巴氏杀菌的高温处理过程中损失,高达98.6%;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受到果胶酶作用使果胶水解,在多级过滤、超滤和膜过滤后,部分不溶性膳食纤维(IDF)被截留,造成浓缩汁中总膳食纤维(TDF)含量减少88.6%;淀粉酶在水解淀粉后生成了大量的麦芽糖和葡萄糖,使甘薯汁中多糖含量增加283.15%。
52-54

响应面法优化米渣蛋白乙酰化改性

摘要:乙酰化可以改变米渣蛋白性质,改善其功能特性,拓宽其应用范围。利用响应面法对米渣蛋白乙酰化改性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pH值、乙酸酐添加量和反应时间对乙酰化反应均有明显影响,顺序为pH值〉反应温度〉乙酸酐添加量〉反应时间。乙酰化改性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45℃、pH9.11、乙酸酐添加量18.11%、反应时间为6min,乙酰化程度达75.82%。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米渣蛋白乙酰化工艺条件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55-59

响应面法优化苹果膳食纤维的酶法改性工艺

摘要:试验以果汁厂榨汁后的废苹果渣为原料,经膨化处理,以纤维素酶改性后的苹果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指标,基于单因素试验和Designexpert软件,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反应温度、时间、加酶量和加水量对于SDF得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和加酶量对最终SDF得率有显著的影响,优化得到酶法苹果膳食纤维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参数为加酶量3.4%、料液比1:42、提取温度48℃、提取时间93min,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21.3%,比改性前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溶胀性分别提高了77.1%和60.7%,
60-64

赤砂糖回溶糖浆两步法澄清脱色工艺的研究

摘要:壳聚糖和氢氧化镁的絮凝最佳pH值差异较大,复合或同时使用效果较差。因此,采用两步法工艺,分别使用壳聚糖和氢氧化镁2种助剂对赤砂糖回溶糖浆进行澄清脱色,获得了较好的澄清脱色效果。试验中,首先用壳聚糖进行第一步絮凝脱色,絮凝迅速,絮体大而密实,易于过滤;然后往滤液中加入镁盐,同时使用CaO作为碱化剂进行第二步絮凝。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探讨了pH值、壳聚糖用量以及镁盐用量等因素对澄清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量0.2g/L、镁盐量5g/L、壳聚糖絮凝pH值为4.8、氢氧化镁混凝的pH值为11.2,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脱色率达到87.7%。
65-69

罗非鱼鳞明胶的制备及其酶解产物活性研究

摘要:以罗非鱼鱼鳞为原料,通过热水提取鱼鳞中的明胶,利用多种蛋白酶对明胶进行酶解,测定其不同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性、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抑制活性、α-葡萄糖苷酶(AG)抑制活性等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00℃热水或120℃热水提取明胶1.5h的得率分别为20.2%和37.9%。6种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水解明胶后,胰蛋白酶水解液和碱性蛋白酶水解液的羟自由基清除力为76.7%和76%,高于Vc的65.6%;除中性蛋白酶对DPPH自由基没有清除力以外,其余5种蛋白酶均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力,但是低于Vc;胃蛋白酶水解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作用最强,为67.1%,而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液对α-葡萄糖苷酶没有抑制作用。6种蛋白酶的水解产物均有的ACE抑制活性,没有抗凝血活性。
75-79

泾渭茯砖茶水溶性氟浸出量研究

摘要:采用氟离子浓度计对茯砖茶水溶性氟的浸出量进行了研究,对不同茶水比、不同浸提时间、不同冲泡次数、不同冲泡温度进行水溶性氟含量检测,并对不同等级产品的水溶性氟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法,冲泡法的含氟量和水浸出含量均低于浸提法;氟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呈现相同变化趋势且二者浸出呈现正相关;不同等级产品因原料的差异,氟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83-86

光合细菌功能型胡萝卜汁饮料的研制

摘要:研制一种含益生菌——光合细菌的胡萝卜汁饮料。以胡萝卜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指标确定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和最佳配方。最佳配方为胡萝卜汁15%、白砂糖8%、柠檬酸0.10%、稳定剂0.10%,其中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黄原胶=1:1。使用的光合细菌菌种为沼泽红假单胞菌,果汁饮料中添加细菌浓度≥1×107cfu/mL。该饮料呈橙红色、口感良好、营养丰富,还具备一定保健功效。
86-90

冲调式猕猴桃粉速溶性的探讨

摘要:重点探讨了影响猕猴桃粉速溶性的问题。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冲调水温、冲调水量、稳定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对猕猴桃粉速溶性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冲调水温为60℃;冲调水量的不同可以获得不同的口感和性状,可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而定;复合稳定剂的最佳添加量为蔗糖脂肪酸酯0.40%+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0.50%+β-环糊精0.25%,可以有效地改善猕猴桃粉冲调后的稳定性。
91-94